中国人有几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无好货,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但是有人偏偏就喜欢从小处省钱,还省出些门道,于是将其心得广而告之,成了社会名人,从省钱,变成了赚钱,又偏偏映证了“钱是赚出来的”这句老话。
中国人的智慧从来就是中庸之道,在强调价低则质次的同时,从来就把量入为出放在首位,所以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就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这种消费心理放之四海皆准,在商品销售机制更完整的美国,消费者确实享有比中国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比如Coupon这个东东。很早以前看过中央四台的一个英文节目,追溯了中国建国后因物资紧张实行的计划票(粮票、布票等等不计其数)的历史,片中的英文解说一直把这个东西叫做“Coupon”,这样的翻译与现实意义大相径庭,难免美化了那个消费者既没有钱市场又没有商品的时代。
Coupon在其家乡美国确实是个实在的东西,这里没有用过coupon的人还是很罕见的,但这coupon里又有多少诀窍和学问呢,乐此不疲的Stephanie Nelson从coupon中找到了新的机会。当时的Stephanie从销售工作中退了下来在家做主妇,主妇的一大天职就是购买油盐酱醋茶,美国人一般都会订一份local newspaper,接近周末的时候,这报纸就越来越厚了,因为里面的广告及coupon也越来越多,大采购的时机来了。报纸里的coupon多是购买grocery及日用品的,Stephanie Nelson就是从中尝到了乐趣所以广泛收集各种coupon时,她觉得应该将这种信息传播出去,于是有了2001年的网站www.couponmom.com。当然对于指导消费者买deal的website,Stephanie的不是第一家,众所周知的Fatwallet早在1999就成立了。然而正因为Nelson将自己的网站和宣传点聚焦在coupon上,幸运地避免了Fatwallet所遭遇的来自商家的谴责和诉讼。就这样,渐渐地,Stephanie Nelson从家里又走入了社会,频频在电视亮相,指导大家如何明智地充分地使用coupon,在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有了固定栏目The Savings Mom™, 并且给大大小小的面向家庭、妇女的杂志撰稿写些coupon小帖士,树立起了全美勤俭持家的典范,后来又参加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号召人们给local shelter捐赠食物,头上的光环就愈发闪亮了。
现在我手里有coupon妈咪的一篇小文,教大家如何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能省钱。
首先报纸里的coupon是逃不掉的,当然你得有这种耐心一页一页地翻看这些广告,找出自己喜欢的餐厅,据说Oliver Garden, Red Lobster,Quiznos等等时常会提供一些coupon,不过当你等到周末才想出去挥霍一下时,这些coupon又不中用了。只可惜我们半年才可能去吃一次美国店,而上述三家无论从口味上还是价格上都不大对我个人的路。其二是自己去Google Coupon,依据她的经验,我们应该到maps.google.com打出自己的zip code和感兴趣的餐馆名称,在所得项目下找“Coupons”一词,我输入了上述的三家餐厅名称,居然一张coupon显示也没有,看来真是与这些餐馆无缘了。然后还可以到www.restaurant.com去找Discount Certificates, 比如用10刀在线买25刀的购物券,优惠是够大了,不过可选择面还是非常小,都是那些不熟悉的小店,而且限制的条款也颇多。Coupon妈咪还说了,如果先在网上预定的话,是可以省不少钱的,就像我们的旅馆住宿,提前预订是个好途径;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买本coupon册子,Entertainment Book,每年一期,按local 编辑,所以居住在大城市的人,还是可以考虑的,但前提是你本来在外面的消费就多,对于我们这种鲜有在外吃饭,连理发都自己解决的穷学生,花17元买这本书不是浪费了这十多元,就是会花掉更多的钱。
至于在餐厅内又怎么省钱呢?估计是要节欲缩食吧,差不多是这样,coupon妈说,有的时段appetizer很便宜,那就不用点entrée 也可以吃饱。如果你饭量本来就小,一点前菜就塞满尚可;对于那些想出去大快朵颐的人,拿个appetizer就打发了,未免太过分了。那么想吃多点怎么办?去买那种“Buy one, get one for half”这类的speical,然后一定不要点饮料,酒就更不用提了。去年的情人节,我们在外就餐,为了点缀一下情绪,特地要了两份不同的Margarita,价格就不谈了,关键是我没有把握好饮酒的“进度” ,匆匆下肚后,头晕目眩几近窒息,非常后悔花钱买罪受。Coupon妈就是号召大家到店里都不用买酒水了,plain water就好,refill也不加钱,也不会像我那也喝昏了头。美国人在家大多还是买饮用水喝,如果是在餐厅里喝水,就不要指望这水一定是滤过的水了,很大的可能就是水龙头里不经处理的自来水。去餐厅就餐应该算是件愉快的事吧,可是这东省西省的想法总是会干扰人选择餐馆及点菜的抉择,其愉悦度也大打折扣了。
可能是周围的熟人朋友以学生为主,也见识了不少coupon大侠,可以为某个店一两个coupon开车兜来转去;兴致冲冲去逛mall,就为的是兑现一张可能不work的coupon;为了总价值几刀的东西,不厌其烦地填写寄送rebate;一看到某种商品便宜,就狠狠地买一大堆。当然还有更牛的人啰,昨天在Wal-Mart买东西,就看到一个亚裔老太太在我们面前check out, 买的东西也是够简单,一袋苹果,只见老太太掏二话不说出一份报纸,不对,是另外一家店的促销广告,用手指给Cashier看,那家的苹果因为促销要便宜点,so what? 所以店员就按另一家店的价格卖给了她,至于有没有更多的比如10% off,就不得而知了。看来大家一天到晚讨论的Staples、Bestbuy等等电器的PM,还可以用在买苹果上。
可不知为何,Coupon对我们总是没有很大的诱惑力,有的时候遇到好的Coupon我也把它贴在冰箱上,可更普遍的情况时当时并不缺这样东西,觉得犯不着为这一两刀过早添置不用的东西;偶尔觉得可以用了,coupon却又过期了。至于coupon妈用coupon创造的100多刀省80刀的神来一笔,依我看不过是个骗人的噱头。我在电视上看过一次她coupon购物,即便是从数目上没有欺诈的嫌疑,真的不明白,她买那一堆东西都是她要用的吗?Grocery这种东西价格有的本来就低,如果再有点coupon,不过几十cent,买五份也才一两美元,她checkout时那一车倒是很能咋呼人的,可是骗不了我。唯coupon论者,在自诩为聪明理智的同时,不自觉地陷入商家的圈套,否则商家为什么要有coupon这个销售机制呢?你以为他服务大众啊?
所以购物需要的是COOL HEAD,不是盲目使用COUPON,也不是只买最便宜的,而是在自己购买力前提下选购真正中意的和需要的商品。有的时候,Coupon这类的东西可用则用。比如以前在所有的grocer全部依赖HEB(德州一连锁超市),他们提供的rewards points 就是不用白不用,只需要注册一下地址,当我搬走后,HEB寄来了我最后一笔花销换来的Points,恰逢以前的朋友路过我现在所在的城市,终于派上了用场。又比如我们爱去这里的一家泡沫红茶店,他们提供trading stamps,买到第七杯奶茶冰沙,也即是当盖满第七个章后就可以免费购买一杯饮料,可我也没有觉得这免费的第八杯有什么特殊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