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瑟潺湲

风过瑟鸣,漫弹人生;时光河畔,流水潺湲;炉围灶旁,我煮沉浮;原创到底,勤写广读;博客精神,佳文美图。
正文

幸福的成都休闲的麻将

(2007-02-19 22:41:49) 下一个



07 年的春节,在美国,我终于开始撮麻了。

我来自休闲之都成都,这几年成都不给自己扣大帽子动辄拿“第四城”出来晃悠了,知道有人会跟它急。成都决定闷声大发财,低调做人,高调发财,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已是往事不要再提,最近又偷偷搬回了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头衔,与杭州和大连从二十多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都走的是“休闲”路线,以前大家都说成都人懒、馋、好耍小聪明,看来当成都人把这些缺点发挥到极致后居然还可以做出些好文章。当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对成都人的“慵懒”不仅越来越宽容,还愈发的认可,所以爱好游山玩水的,放纵血拼的,沉溺夜店的,享受茶馆闲适的,好吃且挑食的,统统去成都“休闲”一把,在“最幸福的城市”成都荼蘼的温柔乡里一醉不醒。古人云“乐不思蜀”,现在这话要这样讲“蜀乐不思”,当然了在美食美女美景的环绕中,人还能有什么思考能力?成都人先就警告过你了,尽管来玩嘛,不过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陷在这里不能自拔就莫怪成都了。



休闲中的一大主题莫过于麻将,多年前成都市井生活的琅琅上口的小段子直到今天还是依然确切的写照:“ 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喝点盖碗茶,看点歪录像” 。不知道看歪录像会不会被抓,但是吃串串,泡茶馆,撮麻将却是永不过时的风尚,其中茶馆与麻将早就是唇齿关系,相辅相成,相依相伴了。在“农家乐” 的发源地的成都,麻将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若是没有农家的麻将桌,光是油菜花和土腊肉还是满足不了成都市民的”麻心”的;只有在煦日和风中一面赏荷,一面吮吸稻花香甜,一面品着茉莉花,举手撮麻将,抬手磕瓜子,生活才能圆满。没有这麻将,中国的乡村旅游事业可能还举步不前。麻将的概念深入人心,也丰富着成都人的语言文化,比如用“重新洗牌”指代建立新秩序,大龄未婚叫做“单吊”,再婚戏称“换叫”。甚至有人同学聚会逢人便问:“换叫没得?”《中国城市批判》这本书里将成都描述为“一座砌在麻将桌上的城市”,成都本土著名作家林文询也撰文反思成都人的麻将文化,他将成都比为一座寺庙,他欲在庙门的匾额上写下“民风嗜麻” 几个大字以告天下。成都人不仅全民皆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关键是把麻将打出了名堂,打出了技巧,弘扬了国粹。成都人撮麻特别讲求攻势,对于简单的牌和大牌局都非常重视。成都人最近打的牌都没有中发白和东西南北风,直接切入正题,在四人围桌为大局的情况下,开发了两人、三人、五人,更多人的多元结构,真是把麻将打出一片灿烂的花,走出一片天了。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见人爱的麻将居然还是没有薰陶到我。父母对麻将的抵触却深深地感染了我。妈妈把业余时间全用在了种花养草,绘画弹琴上,爸爸则是养鱼喂鸟,读书看报,这两人其实也是相当的典型的成都式的“休闲”,唯独不玩扑克不打麻将。妈妈对麻将的谢绝使她在同事圈子里一度尴尬,她的同事偏偏都是酷爱“农家乐”“度假村”的耍哥耍姐耍伯耍嫂,每次和这些同事外出,除了在饭桌上聚聚,就只有在车上见面了,人家饭前饭后都在欢天喜地“棋牌乐”,就她和一两个不谙麻将的人围着这度假村一个圈两个圈地走。有些同事看她的表情正如林文询所言:“若是那位宛称不会打,那会招来一片叹惋之声:哎呀,不懂生活!而那扫向你的惊诧眼光,仿佛你就是一个残疾人怪物一样,弄的你反倒觉得自惭形秽,不好意思。” 可惜妈妈好使的数学脑子了,不用来打麻将,真是浪费了人才啊。大学毕业前夕,散伙饭吃了数次,每次散伙都有麻将相伴,所以大家和和气气,欢天喜地,意气风发在麻将中散了n 次伙,没有任何人落下半滴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党委副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麻将都不会打,以后怎么混啊,怎么做人啊!果然不怎么能混,只有混到美国来了。虽然成都的麻将气壮山河,海外麻将照旧气壮山河。我曾经借住在一加美国越南华侨家里,一到周末这一大家子撮麻的哗啦啦呼啦啦声,真是不绝于耳,历历在心。麻将不仅 深入了美国人的世界,还在继续扩张势力范围。有一次去华人超市就看见一个中东人兴致勃勃地买了一副麻将和一张麻将桌,大概是对即将开始地方城大战已是急不可耐了。



谁说美国没有麻将地土壤和春雨?这充满乡情的气氛浓浓的春节里化解了我与麻将多年的误会,终于当上了地道的、正宗的、原汁原味的成都人。麻将幼稚班的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有些人做菜菜糊,做饭饭糊,唯恐麻将不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bang2jing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好了!
川辣妹子 回复 悄悄话 老乡好。写得太有意思了。最喜欢最后这句话: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有些人做菜菜糊,做饭饭糊,唯恐麻将不糊。:
园子 回复 悄悄话 让我们在一片麻将声中弘扬祖国文化。

和了, 我!
嘿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