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替代

(2014-02-03 13:36:03) 下一个
有一种心理模式非常可怕,能够在短期内摧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没有丝毫的自信,永远也不会成功快乐。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利器呢?

首先要让这个人特别想成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让这个人觉得唯一的目标,其他的目标都不值得一提,只有这个是真理,是真金白银,是泰山。然后要让这个人懒惰,眼高手低,怨天尤人。不干活,或是干得不够多的后果就是失败。这可不是简单的失败,而是充满了自责内疚的失败。而这种失败是最具有杀伤性的,因为它是完全由自己行为的错误导致的,失去的又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当妈的,怀孕的时候酗酒,生出的小孩是畸形,将来要在这个小孩身上花大量的资源,还绝得不到小孩或是社会的理解,可是又不能把他遗弃了。这种时候人的心理就承受不了了,就会寻找替代,心理上的替代,对事件过程的重新解释。

一种方法是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别人,继续怨天尤人,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一个还能够真诚对待自己的人。上面提到的酗酒妈妈,可以说她不知道怀孕期间酗酒对婴儿不好,不知者不怪,都怪别人没有给她提供信息。甚至还可以怪那些和她一起喝酒的人。但是凭什么别人就该该给她提供信息,为她着想呢?她自己是干麻的呢?如果她还有为自己负责的想法,就不可能过深地责怪别人。这个方法也就行不通。

另一种方法是反说成功不值得追求,犬儒化,把原来看得比什么都高的目标说成想成粪土,但这样会严重破坏自己的内部一致性,严重的话会导致人格分裂。上面那个妈妈可以说生命不值得拥有,但是这和她生小孩的事实,构成直接的矛盾。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逻辑上的矛盾使然。内部不一致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上面的两种替代,可以缓解深层的痛苦,但是都不是解决之道。其实很多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这就好像熔炉铸铁件,模子有问题,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好,但是也只能凑合用。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怎么办呢?还是用中国人的话,悟已往之不可鉴,知来者之可追。吸取教训,纠正错误,避免造成新的矛盾。

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对他的追求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成天跟小孩说你得当第一,你得进第一集团,否则你什么都不是,那这孩子就会特别在意名次。如果父母成天跟小孩说你学习得好,不要搭理学习不好的同学,那是浪费时间,那这孩子就会只在乎聪明的人,生活在小圈子里。这样的孩子成年之后,只能生活在象牙塔里。如果努力不够,或是智商不够,进不了象牙塔,他们就不可能快乐。

可悲的事情是,这种非要在数理化上争第一的目标是非常难实现的,就跟竞技体育似的。好坏很容易分辨,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努力往往是没有用的。这就注定了,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走在不归路上。

怎么办呢?妥协。不要把目标定在世界第一这个水平,更不要不努力。世界第一很值得尊敬,但是并不是只有他们值得尊敬。为了自己的目标,每天都在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可贵的是努力,每一分钟的努力。如果有一天,努力不再被看作是痛苦,是煎熬,是等待,而是被看作光芒四射的钻石,一条长得如同生命的钻石项链中的一颗,那这个人,或许就真的会成功快乐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