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02年11月26日 - 政治元帅罗荣桓

(2007-11-25 21:12:39) 下一个


1902年11月26日 - 政治元帅罗荣桓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一个乡绅家庭。罗原名慎镇,字雅怀,读高小时,一位国文老师取《诗经》“桓桓于征”之意,为他改名荣桓。他8岁入私塾,后转入新式小学。1919年,罗荣桓入长沙协均中学,后入青岛大学,受五四运动影响曾参加社会上的反帝爱国活动。1926年秋,他从青岛大学预科毕业,回乡后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土豪劣坤。1927年4月,他又进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同年夏,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加入共产党。

入党后,罗荣桓被派往鄂南搞农运,随即率农军参加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在三湾村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缩编为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实行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全新制度。在这次改编中,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从此跟随毛泽东在部队中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在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上,罗荣桓以基层政工干部的身份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时评价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罗荣桓初到鄂南组织农民自卫军时,因戴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且为人忠厚,任党代表的同时又被推举为管账。农军向修水转移时,罗荣桓除带行李外还提着装有二三百块光洋的箱子。有两个农军战士过来说:“我们帮你扛吧。”罗荣桓见二人很热情,就放心地让他们扛箱子。傍晚,部队宿营时却找不到这两人的影子。丢了全连的家底,罗荣桓懊悔不迭,此后办事就很谨慎。

多年后,罗荣桓还常提此事,说当年是秀才造反,脱不了书呆子气,要成为革命者不经过磨练是不行的。毛泽东听罗荣桓夫人林月琴说起过此事,毛泽东表示:“你看,他非常老实,但他又是一个聪明人,从这么一件事上就悟出了一条重要的道理,真是‘吃一堑长一智’。”

1930年2月,年仅24岁的林彪因指挥有方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但他个性很强,与历任党代表都搞不好关系,与他做搭档必须既有原则性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毛泽东觉得这个政委非罗荣桓莫属,将他派到红四军后果然把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林彪则专负责指挥作战。因罗荣桓在非原则问题上能够谅解和忍让,二人长期相安无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115师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对于罗荣桓在山东的功绩,毛泽东在1962年曾有过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1945年夏,考虑到罗荣桓伤病交加,中央派人去山东接替他的工作。因日本投降形势突变,罗荣桓随即又强支病体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参加领导了解放东北和后来进军关内解放平津的作战。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罗荣桓负过枪伤,从1942年起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根据地医疗条件太差,罗荣桓强撑病体,常常坐在担架上坚持工作。他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到那时,死也瞑目了。”1946年夏,他因病情加重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治疗,苏联医生切除了他的左肾,并建议他修养三年。罗荣桓心系东北解放战争,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刀口刚愈合便回到东北战场。

新中国成立之初,罗荣桓被任命为最高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春又出任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53年,他提议创办政治学院,后兼任院长。由于长期抱病坚持工作,他的健康情况日益恶化,直到1963年上半年,罗荣桓仍然抱病坚持工作。正如他经常所言:“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毛泽东慧眼识英才,对罗荣桓一直委以重任。后来,毛泽东回忆红军时期的艰难岁月,发自内心地说:“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1955年,授元帅衔之前,罗荣桓得知中央拟定元帅名单中有他的名字,便主动提出自己应授大将。毛泽东得知后还是坚持原议。

1963年,罗荣桓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罗逝世后,毛泽东悲痛万分,几天几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鹌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诗中开头一句“记得当年草上飞”,说的是1928年秋,毛泽东率部迎接第二十八团回井冈山。为加快行军速度,罗荣桓灵机一动,命令战士坐在山坡上顺势滑下。看到几百名战士在草丛中飞速而下的壮观场面,毛泽东不禁脱口说道:“我们都成了‘草上飞’啦!”36年后,毛泽东在诗中重提此事,可见当年的情景在毛脑海中的印象之深。

诗中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体现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友情和器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