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小筑

南洋小筑 瓜棚夜话 榴莲飘香 追风稚子 凭栏问世 唐砖宋瓦 网事随笔 一介村夫 南洋布衣
正文

肉身负针座 钢钩拖佛车

(2007-02-16 04:55:25) 下一个


我不明白,为什么把“Kavadi”翻译成“针座”。也许古代的木质“Kavadi”,和现代的“Kavadi”有很大不同。如今的“Kavadi”都是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在我看来,“Kavadi”更像一把“针伞”。
现代的“Kavadi”,由“伞顶”、“龙骨”、 “伞骨”等组成,而“伞柄”则是人的肉身。“Kavadi”的“伞顶”,用铝合金扁条弯制而成,上面饰以神像、孔雀羽毛等,还有两个小型的锡制奶壶;前后左右共4对8条“龙骨”,也是铝合金扁条弯制,上面钻有一排小孔,用以支撑“伞骨”。“Kavadi”的“伞骨”,有软硬两种,软的是黄金宝石水晶珍珠链,硬的便是孔雀羽毛或细长钢针,直径大约3毫米。无论是软硬“伞骨”,一端都是通过“龙骨”支撑,另一端,则是直接插在信徒的皮肤上——前胸、后面、两肋,各两排。
“Kavadi”还有四个垂直的“主柄”,是直径16毫米的不锈钢棒,上端有螺纹,用来连接“龙骨”和“伞顶”,另一端,则固定在宽宽的帆布皮带上,那皮带捆绑在人的腰部。在四个“主柄”之间,有两对“肩担”,可以上下调整。“肩担”固定下来,正好在人的肩膀上,用来肩负整个“Kavadi”的重量。也有甚者,不用帆布皮带,4条“主柄”的下端,直接穿透腰部的皮肤,再固定。我都不敢想象,当“Kavadi”摆动的时候,那几处所受的牵引之力。现代的“Kavadi”,材质轻、弹性好、且不会折断,便于信徒们舞动。“Kavadi”的重量,试信徒的能力所定,我试着掂了一下,不加饰品,最少也在10公斤以上。
肩负“Kavadi”参加大保森节游行,是一个绝对神圣和光荣的使命。信徒要焚香祷告,亲朋好友帮助刺嘴穿舌和勾挂肉身,也有鼓乐队在一旁击鼓奏乐。装好“Kavadi”的信徒,会在原地试着走动和跳舞,这时,旁边的信徒围拢过来,伏地膜拜,触摸他们的双脚,以示敬慕。他们往往被“Kavadi”者用颜料涂抹额头,或赐以献花果实,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参加大保森节游行的信徒中,我发现了一帮华人,男男女女有十多个,身穿黄色T恤,印着“XX庙”的字样。我好奇地问他们——“是信这个佛?还是‘友情客串’“?他们笑着摇头回答——“都有!都有!”。这帮信徒,显然不是第一次参加。一个高大的小伙,身上挂锡壶的时候,摇头晃脑,满不在乎的样子。这时,我又想起来的印度人的习俗——点头不算摇头算!那小伙一面摇头,一面表示——“来!Come on !”有点滑稽。被“刺嘴穿舌”者和肩负“Kavadi”者,都是只能摇头的,他们脸上多数露出痛苦的表情,但心中的愿望,肯定是强烈的!
更多的信徒,选择头顶牛奶锡壶参加大保森节游行,那锡壶高约20厘米,直径15厘米,大约盛装4、5公斤鲜奶。这些鲜奶从实龙岗的兴都庙出发,运送到登路的兴都庙,那里的住持接过锡壶,把鲜奶奉献给苏巴马廉王,然后赐予信徒们颜料涂额,便完成了整个仪式。也有人用“佛龛架”来“肩负”牛奶锡壶,那架子上装有神像,并有孔雀羽毛等装饰。无论是“Kavadi”、“佛龛架”以及“佛龛车”等,锡壶盛装的牛奶,才是信徒们对神灵的最直接的忠诚表达。
身挂微型锡壶和青柠檬参加大保森节游行,也是信徒们的一种表达形式。信徒们的前胸、后背、腿部等,刺穿皮肤,挂满了细细的钩子。那钩子直径大约0。3毫米,另一端弯成圆形,吊着微型锡壶或青柠檬。也有信徒,身上挂着佛牌,大的小的都有。还有信徒的身上,挂着橄榄树枝或献花。我看到一个最“猛”的,他的后腰,竟然吊着两粒大大的青椰子——每个足足有3、4公斤来重!
拖着“佛龛车”参加大保森节游行,我认为不亚于“Kavadi”。“佛龛车”大约一米立方,装有佛龛和牛奶锡壶,并有其他装饰,车下面装有四个轮子。信徒们用绳索牵引,绳索的一端,用钢钩挂在信徒们的后背。那绳索和钩子,多则十几,少则三四个。虽然“佛龛车”有亲朋好友帮助推扶,抬过坎壑,但那信徒身上多有其他吊饰,一些还穿着钉鞋。那漫长的4公里路程,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做不到的。
天大亮了,9点,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一家最早开门的店铺,终于买到了一块2G的记忆卡。我也找到了我的鞋子,装进背包随身携带。剩下的,就是手持相机——“嚓、嚓、嚓嚓嚓”。。。。。。

图25:钢针穿肉的Kavadi

图26:珠链挂肉的Kavadi

图27:孔雀羽毛的Kavadi

图28:不用皮带的Kavadi

图29:钢针穿肉的Kavadi

图30:其他信徒触脚膜拜

图31:最多的信奉者,头顶奶壶敬神

图32:钩穿身体,用来悬挂饰品

图33:锡壶、青柠檬、水果、鲜花、佛牌等都是饰品

图34:最强的信徒,后腰挂着两粒椰子

图35:钢钩穿后背,用来牵引“佛龛车”

图36:“Kavadi”者,拖着“佛龛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