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看来,茶叶就像青菜一样,也有营养,全吃下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欣赏毛泽东的“老照片”时,在他批阅文件的办公桌上、接待客人的茶几上、外出视察的专列上,时常能看到一个白色瓷杯,杯体印有兰花图案。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那是“茶缸子”。毛泽东喜欢喝茶,甚至吃茶,总是离不开“茶缸子”。
200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开国领袖和长寿老人,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讨会上,毛泽东的侄女毛小青,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钱嗣杰和来自食品、药品等不同行业的80多人,共同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深入研讨毛泽东的茶叶健身之道。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第一宴”上,毛泽东“以茶代酒”——杯里的“红葡萄酒”其实就是红茶水。平日里,他很少喝红茶。据毛泽东的管家吴连登介绍,毛泽东经常喝茶,喜欢喝绿茶,特别是龙井茶,也喜欢喝花茶,而且喜欢热茶、浓茶。越是思考重大问题时,茶水沏得越浓,有时还把沏过茶水的茶叶也吃掉。在毛泽东看来,茶叶就像青菜一样,也有营养,全吃下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和保健医生徐涛一起散步时,曾谈茶论经:“茶,益思、明目、少卧、轻身,这是中草药行业师祖李时珍说的。最早种茶、饮茶,都是在中国,后来才传到日本、印度以及欧洲国家。唐代陆游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门著作。这些都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啊!”
毛泽东博览群书,知道很多关于茶的历史和文化,可他在生活中既不讲究茶具,也不追求任何茶仪,只是主张茶叶健身,简单随便,不铺张浪费。
一觉醒来,毛泽东要办的第一件事,常常是先喝几口茶水,然后才起床、吃饭,或读书、看报。
平时办公,桌子上必备“茶缸子”,工作人员随时沏好茶,过一个小时左右续水,续过几次水之后,再重沏新茶。
来了客人,也主要是以茶招待。
到野外或到外地时,毛泽东自带茶叶,身边放着自己的“茶缸子”。
毛泽东的“茶缸子”与众不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江西景德镇为了庆祝新中国诞生,专门设计了一套包括餐具、茶具在内的瓷器,上面印有“开国纪念”的字样,因此被称为“开国瓷”。人民大会堂等接待场所都使用这种“开国瓷”。从那时起,这种“开国瓷”的“茶缸子”,与毛泽东相伴了17年。
到了1965年,“开国瓷”茶具数量减少,式样和成色也显得陈旧。中央办公厅一组工作人员决定给毛泽东换新茶具,便由汪东兴与江西联系,希望仍由景德镇设计和制作,要求茶具外观印有毛泽东喜欢的兰花。景德镇接受任务后,考虑到毛泽东自用茶杯与待客茶杯应有所区别,便设计了“单株兰”和“双株兰 ”两种图案。
1966年1月,汪东兴和吴连登结束在江西上饶的“社教”工作,顺路到景德镇,把为毛泽东制作的茶具带回北京。毛泽东看过之后,选择“单株兰”自用,用“双株兰”招待客人。
从此,这个以“单株兰”为标志的“茶缸子”,毛泽东一用就是10年,直到他1976年逝世。人们在清理毛泽东遗物时发现,一生嗜茶的毛泽东,连一个像样的茶壶都没有,只有几个“单株兰”的“茶缸子”。
毛泽东喝茶也与众不同。在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中,有一篇《吃茶叶》,谈及毛泽东吃茶叶的细节:1957年初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批阅文件,卫士来给“茶缸子”续水时,意外地看见毛泽东用3个手指把“茶缸子”里的茶叶抓出来,放进嘴里,嚼了、吃了。卫士急忙拿走空杯续茶,惊异地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主席吃茶叶了!是不是茶水不够浓?”跟随毛泽东多年的李银桥对此已司空见惯,也就不那么大惊小怪,还学着毛泽东的口气说:“吃茶叶怎么了?在陕北就吃。既然能提神,扔掉不是浪费?”随后,李银桥又引用毛泽东的话,讲茶叶的营养和药用:“饮茶与健康的关系甚为密切。长期喝茶的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长期饮茶还能使血压和胆固醇下降。茶叶有这么大的药效,为什么不把它全部吃掉呢!”原来,这就是毛泽东常常吃茶叶的原因。
晚年的毛泽东,仍离不开“茶缸子”。有所不同的是,身边工作人员在他的“茶缸子”里添加了北京生产的葡萄糖和来自海南的柠檬汁,以保证他每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开始,毛泽东并不习惯,后来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营养茶”。
如今,类似的“营养茶”也出现在第八届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讨会上:茶叶里添加中草药,茶借药力,药助茶功,对人体有预防疾病、保健滋补和辅助治疗的功效。可见,毛泽东的“茶缸子”,对发展新时期的茶保健和茶文化,仍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推荐一个网站:百拇医药网(生活保健、专业资料、中医药传播)
http://www.100md.com?cid=larrysong
猪猪手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