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鲁菜
(2009-02-20 19:26:25)
下一个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来有“遇水而兴,随水流动”的特点。黄河流域孕育了鲁菜系;珠江流域造就了粤菜系;长江流域呢,上游是川菜系,中、下游是苏菜系(以淮扬菜为代表)。三大水系就是如此和四大菜系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它四大菜系湘、徽、浙、闽,无不和湘江、淮河和长江、钱塘江、闽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鲁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应该是毋庸质疑的了。如果说四大菜系分别代表中国的东西南北菜的话(扬—东,川—西,粤—南,鲁—北),而且又分别是文士菜、百姓菜、商贾菜、官府菜的话;那么,代表官府菜的鲁菜当然是雍容华贵,气度非凡的。鲁菜历史悠久,最迟在夏代,山东已开始用盐调味。黄河的鲂、鲤早在西周时期已成为山东人的美味。直至今天,糖醋黄河鲤鱼仍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其渊源不可谓不长。而且,这也是古代“南咸北甜”食俗的有力佐证。鲁菜系的雏形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官山海”以富国的齐国,凭借鱼盐铁之利,使齐桓公首成霸业。鲁菜中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独具风味,当是继承古代善做羹的传统。而胶东菜以海鲜见长,则是承袭了滨海先民食鱼的习尚。据山东出土的“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秦汉时期山东的烹饪技艺真可和现代炊事相媲美。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不但详细阐述了煎、烧、煮、烤、蒸、腌、腊、炖、糟等烹饪法,还记述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鲁菜系在南北朝正式形成。历经隋、唐、宋、金各代的传承和锤炼,鲁菜逐渐成为“北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东的“北食店”久兴不衰。到了元、明、清时期,鲁菜又有了新发展。此时鲁菜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清高宗弘历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第5次驾临孔府(共去8次)时,将女儿下嫁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同时,赏赐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给孔府。这促使鲁菜系中一朵奇葩——孔府菜得以进一步朝“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经长期发展演变,鲁菜系形成胶东(以福山帮为代表,包括青岛)和济南(历下帮,包括德州、泰安)两个流派,并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胶东派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济南派则以汤著称,辅以爆、炒、烧、炸,菜品以清、鲜、脆、嫩见长。多年来,我总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缺乏鲁菜这一“八大菜系之首”深感遗憾,建议齐鲁有识之士、实业家抢滩上海,开拓市场,惜乎应者廖若晨星。因此灰心丧气,不再奢望。哪知2006年新春伊始,一位以电视媒体为事业,誓将美食进行到底的任晓辉小姐突然相约去浦东南路379号(浦东大道口)的金穗大厦6楼“老山东”风味菜馆吃饭,不觉大喜过望。入得厅堂,看见对鲁菜知识的推介,方知主持者悟性甚好。随着一道道荤素佳肴上桌,比想象得更好,标榜“享乐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在下,真的挑不出毛病。尚未正式开席,先有一小碟“煎饼卷大葱”,耳边仿佛响起《沂蒙颂》的乐曲。又有一碗五谷杂粮粥下肚,立时三九严寒天似阳春三月般温暖。“香椿拌豆腐”,不愧“一青二白”之作。“糖醋萝卜皮”真是“世道变了”的见证,过去削掉不吃的东西,如今比萝卜肉更金贵。“老醋蜇头”,用优质三矾海蜇,洗净后用酱油、老醋浸泡,入味,崩脆,也是同类菜肴不能相比的。热菜第一道,叫人眼前一亮——“九转大肠”,完全是鲁菜的Logo。大肠治净,毫无异味后,先油炸至酥脆,再加酱油及少许糖至软。此菜因为功夫深,好比太上老君炼九转金丹,故名。其齿感、舌感俱复杂而有味。上海的“圈子”似不能与之“搭脉”。“葱烧海参”,也是鲁菜名肴。海参脏、腥、无味,先治净,再用葱去腥,也是慢慢熟。须知这是辽参、刺参,食材本身金贵,再用葱去腥增香。质地上,参脆、葱软,也是一种“刚柔相济”。“德州扒鸡”,用斤把重童子鸡治净后,拉油,上糖色,下锅扒煨、焖煮,因用扒火慢煮,煨炖而烂,故名“扒鸡”。扒时用五香料包,故又名“五香脱骨扒鸡”。此鸡香、酥、鲜、软、糯,真是一绝。“锅溻豆腐”,先用调料腌渍,夹入馅心,拍粉两面溻煎至金黄时,放入调料和清汤,用慢火溻尽汤汁,成菜呈深黄色,入口浓郁鲜嫩。“金汤翅”,自然水发好的鱼翅,用浓鸡汤及南瓜混炖,色泽金黄,雍容华贵,与众不同。“油炸蝎子”,以毒攻毒,据说女孩吃了“没痘痘”。“干烧鲳鱼”,和川菜完全不同,是拉油后加汁慢慢干,十分入味。鲁菜主食也极讲究。韭菜合子,鲜、香可口。包子极大,每人半个就够,馅是白菜、粉条、肉丝。韭菜饺子也很好吃。还有炸酱面、打卤面,面面俱到。真是不吃不知道,鲁菜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