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元老张群的养身保健法
(2009-02-20 19:18:17)
下一个
在国民党元老中,张群是比较少见的长寿者。晚年退出政界以后,著书立说,谈养生、论喝酒、品茶功、谈爱情,1991年12月14日在台北去世,享年102 岁。他和蒋介石曾是同在日本学习的同学,也是一生相处默契的密友,以博雅倜傥闻名,曾任西南军政长官、国民政府行政副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张群 1954年做过一次谈修养的演讲,谈修养对养生的指导作用,1969年他把演讲的内容扩充,出版成书,取名就叫《谈修养》,在台湾很有影响,也几乎就是张群养生之道的代称。张群主张,养生首先要“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说,自己平生遇到很多身体强壮的朋友,但是由于生活不节,未能长寿。有的自负多情,纵情声色;有的自负体力,恣意口腹,结果,有的中年暴亡,有的未老先衰。因此,他认为养生之道,贵在节制、细水长流。其次,要有愉快的心情,保持心境平和。他说:“我在韩国看到一副对联:‘一笑一少,一怒一老”。对联虽然只有8个字,含义却很深远。我说对联改写为‘大笑一次,年轻一天;大怒一次,短寿一年’会更精辟动听。”他做过一首《不老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长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他认为健康与锻炼和劳动有关,他说,从小养成劳动的好习惯,一生受用不尽。张群把《谈修养》一书的主要宗旨概括为“五养箴”,说是修身之道,五养为本。第一是养身,须保持生活规律、愉快心情和勤劳习惯;第二是养心,须培养虔诚信仰、淡泊胸襟、坚毅意志与永恒热忱;第三是养慧,要有冷静头脑、客观态度、求知精神并能够实践力行;第四是养量,应该谦益以应世,宽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协和以容众;第五是养望,务期以公诚划愤怨,以负责树众信,以服务为领导,以牺牲求创新。张群还做过一首《自律歌》,歌词是:“日行五千步,夜眠七小时;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爱人如爱己,报国尽忠忱。”他解释说,我写的《自律歌》中说,日行五千步,就是说,人每天应该有一定量的运动,形式不拘,不一定是走五千步。像我自己就是除走路以外,每天坚持天竺按摩法。我从50 岁就开始练,每天练三遍。这种天竺按摩法,又叫婆罗门法,是古印度的一种自我按摩养生法,由唐代传入我国。唐孙思邈说,如果老人每天能够坚持练三遍这种按摩法,一个月以后,就能够消除百病,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还能够补益延年,涵养眼力,身体轻松矫健,不容易感觉疲劳。张群练的天竺按摩法不完全是孙思邈著作中记载的那种,是经过后人整理的,一共有十八式。主要有下面这些动作:转腕运指:两手相互扭捉,轻轻搓摩如洗手状,反复数次。翻腕转臂:两手食指交叉,翻腕转臂,掌心向胸,复回转掌向前,反复多次。按摩膝腿:两手相捉,搓摩令热,趁热以掌心搓摩两膝及小腿内侧,左右分别进行数次。左右挽弓:先以左手前伸如挽弓、右手如拉弓之势,继之如右手挽弓、左手拉弓势,交替数次。举臂托石:右手扶于腰部,左手平掌如托石状上举数次;同法,换另一只手。顿拳开胸:两手握拳、分别向左右伸臂,做顿拳动作,以开胸,各数次。斜身动腰:平坐于床或者地上,两手前伸,身体尽量向左右方上方,复归正座,左右交替进行。抱头转腰:两手抱头,左右方向转动,腰部可以前伸,用力,反复数次。据地挺身:两手据地,缩身曲脊,继而挺身三次。捶背:左手握拳,以虎口部位反复捶背部数次,换右手,动作相同。掣足:两腿伸直而坐,抬大腿、屈膝,向前蹬出,左右交替进行。据地虎视:弯腰,两手据地或硬板床,交替向左右后扭,虎视数次。立地扭身:立正站立片刻,继以缓缓向前下方弯腰,再挺立复原,使身体上升,复缓缓向后下弯腰,再挺身直立复原,使身体上升为一次,共做三次。踏掌:取正坐位,两手相互交叉,屈左膝,以左脚踏掌;再换右脚,方法同,左右交替数次。勾足:正坐,伸两腿,身体缓缓前屈,以左手勾右脚,着膝,以手按之;换右手勾左脚,同前法,交替数次。天竺按摩法是张群主要的健身手段,除此之外,张群对饮酒、喝茶也有自己一套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张群以爱喝酒、会喝酒闻名。众所周知,酒喝多了伤肝,但张群喝酒却喝出了高寿。张群和张学良、张大千、王新蘅组织了个“三张一王转转会”,就是几个人轮流组织聚会,大家“打平伙”,轮流做东。陈香梅女士回忆和陈纳德将军在台湾时,经常参加张群他们的“转转会”。张群说,有人说喝酒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说喝酒有损健康,我认为喝酒有益健康,但是必须具备以下八个条件:第一、身体好喝酒确实与个人的健康有关系,假如身体有问题,当然你就不能也不该随便喝酒。所以谈到喝酒,必须身体好,没有障碍,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人要好好朋友在一起喝酒最能引起酒兴,大家一道喝酒,很随便,没有什么客气,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第三、菜要好不管是什么地方的菜,都要合乎口味。第四、酒要好无论是中国或外国,都有各式各样的美酒,你可以挑选你所喜欢的酒来喝,如果喝酒的人不择酒,那便是酒徒了!第五、时间要从容假如一口一杯,两口一杯,喝得太急,不但容易醉,而且喝酒的情趣也没有了。时间从容也是喝酒的条件,边喝边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等你去办。第六、光线要柔和我们中国人向来很少在中午喝酒,因为光线太强了,不适宜喝酒。外国人晚上吃饭,把电灯关了点蜡烛,光线很暗,很柔和,一点刺激都没有,心情舒畅,酒也可以多喝一点。第七、喝醉了要没有事不呕吐、不头痛、不吵闹、不耍酒疯,回家休息,一觉醒来什么事也没有。此外还有一个条件,也是最后一个条件,喝酒要没有人反对,夫妇两个人,如果一个喝酒,一个不喝酒,甚至反对喝酒,你也不能不有所顾忌,否则你喝了酒回去,太太和你吵架,那怎么办呢?如果两个人都喜欢喝酒,那问题就没有了。假使一个喝酒,一个不反对,也可以平安无事。这是我喝酒喝了大半辈子的一点经验。此外,在喝酒吃菜的时候,讲讲笑话也是很重要的。这要看情形而定,这是一种艺术。为什么要讲笑话呢?假使大家都是喜欢喝酒的,也没有机会给你讲笑话。假使大家不喝酒,则面对这桌菜,不讲讲笑话,你怎么过呢?不过,假使你看大家喝酒喝得太多了,想缓和一下喝酒的情势,说说笑话,便可以把喝酒的目标移开了,免得闹得不可收拾,这也是喝酒的一个秘诀。张群说,酒下肚之前,一定要先“筛酒”,也就是南方人说的温酒、烫酒。为什么要筛酒?原来中国很少用蒸馏法做烧酒,多是用发酵法做压榨酒。因这种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吃的时候需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并随即加温。在这个全过程中筛所占用的时间较长,因此统称筛酒。后来改为先过滤出清酒储藏,临吃时就不用现筛了,但加温的这道工序不能省去。筛酒的目的意义在《红楼梦》中已做出明确解释:“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用现代食品科学分析,筛酒也是很有好处的。酒中除乙醇(即酒精)对人体有害外,还有甲醇、乙醛等也对人体不利。但它们的沸点很低,当加热到摄氏二三十度的时候便开始挥发成气体,飘逸到大气中去了,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张群认为喝酒要适量,尽量不要喝醉,如果喝醉了切勿用浓茶醒酒,而应该吃一些爽口的小菜。根据张群的介绍,整理出以下一些醒酒的窍门:1.将白菜心切成细丝,加醋、糖适量,凉拌食用。用萝卜、鲜藕亦可。2.将生萝卜或生芹菜捣烂榨汁,加红糖适量,少量、多次服用。3.用陈醋50毫升,红糖25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煎煮,频频服下。单用食醋生服也可以,但量宜稍大。4.绿豆200克,甘草25克,加水煮烂,连豆带汤吃下。5.取青橄榄生吃或泡茶饮服。6.鸡蛋2只,取蛋清,生吞下。饮服浓米汤亦可。台湾的夏天,潮湿闷热,对老人而言,是最难熬的季节。张群的消夏方式除了去山中避暑,还以饮茶为重。张群喝消暑茶,不仅仅是喝绿茶,他将茶叶与薄荷等药用植物作料合在一起冲泡饮用,不仅消暑解渴,补充了人体所需的大量水分,还有治病的效果。他常饮的药茶有薄荷凉茶、菊花龙井茶、六一荷叶茶、石榴皮止泻茶等。
薄荷凉茶:取鲜薄荷3克,太子参6克,绿茶3克,生姜1片,沸水冲泡后即可服用。有清暑解热、益气扶元、清凉明目、润理脾肾之功。菊花龙井茶:取白菊花10克,龙井茶5克,沸水冲泡,待稍凉后服用。它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功效,对血压偏高、头痛、头昏等症尤佳。六一荷叶茶:取鲜荷叶1 张,六一散50克,放入茶桶,开水冲泡后,过滤饮其汁,可以多人、多次服用,对消暑清热有较大功效。石榴皮止泻茶:取石榴皮15克,橘皮5克,沸水冲泡后加入适量白糖和细盐,稍凉后饮用,有解暑消炎、理气止痛、止泻涩肠的作用。张群夏天饮用药茶消暑,是中国一种饮食养生传统。从古至今,流传到现在的药茶验方多不胜数。很多情况下,一些病症不必去看医生,饮用相应的药茶就能够治疗。下面为读者提供一些可以防病、治病的药茶验方:蜂蜜益肾茶:取蜂蜜3毫升,茶叶5克,用开水冲服。有润肺益肾、止渴养血之功,适用于便秘、肠胃不和等症。生姜温肺茶:取生姜10片,茶叶6克,煮成一杯汁饮服,有发汗解表、温肺止渴的功效,适用于流感、咳嗽等症。食盐消炎茶:取食盐1克,茶叶3克,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每日4至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用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食醋护胃茶:取陈醋2毫升,茶叶3克,先用开水冲泡茶叶,5分钟后加醋饮服,有和胃止痢、化瘀镇痛之功效,适用于痢疾、牙痛、蛔虫引起的腹痛等病症。红糖暖脾茶:取红糖10克,茶叶2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每日饭后一杯,有和胃暖脾、补中益气之功效。治疗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痛经等症。牛奶除胀茶:取牛奶半杯,茶叶2克,白糖10克,先将牛奶和白糖加半杯水煮沸,再放进茶叶冲泡。每天饭后服用,有消肥健胃、化食除胀之效。柿饼化痰茶:取柿饼3个,冰糖5克,茶叶3克,将柿饼加冰糖煮烂后冲茶服,可理气化痰,益脾健胃,肺结核患者饮用最宜。莲子健胃茶:取莲子10克、红糖10克、茶叶2 克,将莲子浸泡加糖煮烂后冲茶饮服,有健胃肾之功。肾炎、水肿患者宜天天饮用。茶功和酒功,都是张群不可或缺的养生保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