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二十九
(2009-02-19 19:17:50)
下一个
738、老舍等在解放初期为北京文联《北京文艺》、《说说唱唱》编辑期间,每月编辑费都用在跑馆子,他们几乎把全城有名气的菜馆都吃遍了;每次主点是老舍,王亚平写菜单。有次老舍要换一个菜,王就在此菜名四边画了一个方框,又加了一个螺旋形的小尾巴,服务员不懂。他是把校对符号用于菜单上了。
739、赵树理50年代初在北京时,因家眷未来北京,几年里每天总是找文联附近小饭馆就餐,吃的便是“炒和菜盖被窝”(菠菜炒粉条,上面盖一层薄薄的摊鸡蛋);每晚10点后吃夜宵,就在小摊长板凳一坐,要一碗馄饨,两个烧饼夹猪头肉,喝2两酒,自得其乐。
740、邹瑞麟在成都三洞桥开店,以烹制“大蒜红烧鲢鱼”著名,人称“邹鲢鱼”,而忘其名。他在河岸水边放置三个竹鱼笼,分别放进鲢鱼、甲鱼和鲫鱼,以便保鲜保质。某日郭沫若品尝后,挥毫留诗:“三洞桥边春水深,带江草堂万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春风万里程。”陈毅品尝大蒜鲢鱼后,也留有诗句挂于门柱上:“野田观农家,溪边饮酒来。”
741、恽代英在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时,蒋介石为拉拢他,每天用餐,也给他准备同样一份。恽开始拒绝,后来听从学员意见,将这些罐头、巧克力糖全数带给他们了。
742、叶公超1965年赴台湾高雄观光,常去“北平都一处”小吃摊小吃,应摊主请,题“辛苦方知味”。温梓川认为此“味”含义深邃:一示人生,至晚年才知道甘苦味;二示食物美味也。
743、任仲夷1977年任辽宁省委书记时,沈阳有赵长春开了一家“夫妻油条店”,当时是属于违禁行为,但他支持《辽宁日报》为其撰文,并邀请一位副省长同到该店吃早餐。
744、罗隆基抗战时在西南联大任教,某日跟哨一少妇,少妇无奈只得在公园边小铺买花生米,以便丢去尾巴,但罗却挨紧抢着代她付款,该少妇以性骚扰诉于法院。事后调解。此后小铺子花生米名扬,凡游园者,几乎人手一包,人称为“罗隆基花生米”。
745、黎锦晖从不请客,而友朋饭局必应时而到,叶仲芳即在文人最喜宴集的倚虹楼大摆筵席。代黎具名发了二三十张请帖游客;另发一张以己名请黎。黎吃后方才知受骗。此后每有饭局,必先打电话问个明白才敢赴宴。
746、金焰与王人美结婚,斗室如蜗,贺客多达百人,无法摆宴席,只得购些肉脯冷食杂陈桌上,请客用手抓撕。贺客以为是别开生面的宴会,反而大为欢乐。
747、黎锦光旅游西贡时,某晚于酒店蒙灯光下,突然灵感爆发,随即向侍者讨了一纸,在酒案上作起歌曲《夜来香》。
748、王莹30年代初在上海艺术剧社时,同事皆穷困,而周末却多有阔少追求前来,甚至饿着肚子。有同事用艺术字体贴一告示:“王莹亲自烧菜,每客大洋两角。”于是它成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小饭馆,而菜肴仅是一碟青菜或豆腐。
749、毛泽东爱吃肉更爱吃鱼,但吃的是水浇鱼。他说:“要用水浇鱼,这样烧出来的鱼味儿浓,肉鲜。”毛泽东还爱吃清炖甲鱼,但很多厨师没有做得令他满意。后来厨师于存的制作令他满意,原来于存知道他爱吃的是甲鱼爪,他人制作是剪去的了,于存从不剪去,只是把它洗得干干净净。
750、马叙伦烧得一手好汤,但平生却最爱吃大蒜烧豆腐,自称此菜:“色香味三者俱备,且又价廉物美,大快朵颐。”
751、裘盛戎1932年随“富连成”科班为北平丁姓富商老太太六十寿辰唱堂会,从中午到深夜,而裘却因压轴戏《鱼肠剑》、《刺王僚》中扮演吴王王僚,久之为肚饥外出充饥,回来误场,幸萧长华说情赶演。不料却因唱声夺人,博了老太太欢心,命帐房写了一张红条纸运来:“赏给小王僚肉丁包子一千五百个。”
752、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在日本留学,某日三人肚饥,命苏持物赴当铺,久之因苏不归,陈、章两人忍饥睡了。陈半夜醒来,发现苏在灯旁看书,他叫醒了章,两人大骂苏。苏却笑说:“读读这本书吧,读了就不饿了。”他们才知苏典当后买了书。陈表示理解,说苏物质世界可以无求,精神生活却不能少。苏后即以此事作诗赠陈:“契阔生死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753、林白水某日请友下馆子时,始发现身上无钱。他要朋友稍等片刻,回书房写就千字文,命仆人速送报馆换回5元,才到饭馆。
754、张大千与兄张善1932年某日痛饮后,张破例绘虎,兄补景作诗,有日本人正好见访买走。此事不胫而走。明日有画商高价求张大千画虎。张拒绝,当即写字以答:“大千愿受贫和苦;黄金千两不画虎。”自此,他立有“两戒”:一戒画虎;二戒酗酒。
755、章太炎为袁世凯软禁于北京龙泉寺,厨师请示做何菜。他只想得两种:蒸鸡蛋和蒸火腿(因都在南方常吃),其它都叫不出。于是顿顿都是这两只菜;后软禁于钱粮胡同,仍是此两菜。此处“蒸火腿”,厨司乃以北京清酱肉切片蒸之,章亦认同。
756、雷经天长征时因过度劳累、体力不支而跌倒,幸遇战友莫文骅路过,给了两块生姜。他用姜在身上使劲反复摩擦,擦出热气后,始爬起来跟上了队伍。
757、王铁珊为封疆大吏多年,而食则米饭,外佐以青菜自称饮食有三大特殊嗜好:一是爱吃豆腐,常蹲在地上吃,说一生有豆腐吃则足矣;二是爱吃面条,有面条时必饱吃一顿,只要一碟咸菜就行;三是爱吃“红烧”,即北京街头所卖烤白薯。每在街上见之必买,吃饱为止。
758、郑逸梅生肖属羊(1895),某天与友朋在馆子吃羊肉大面。他只吃面条,不吃羊肉。说:“羊秉性温顺善良,却遭此不测之厄;我生肖属羊,怎忍心食之?”
759、杨了公见宝山松城有老妇开设小店,以出售酒及鸡汤面为著,此处鸡香肉嫩,颇有买卖,即为小店书联:“黄酒童鸡风味,白头老妪生涯。”
760、吴稚晖不喜饮茶,读书、著作构思时,只喜吃上海五香豆。母亲为其做五香豆,装与大盒,送进书房,且时时补充,不使盒中有缺。
761、蔡元培赴德,参观罐头公司,有制牛肉罐头,见一群牛入机器后,支解块分,最后推出而即制成罐头,乃以残忍,自是不再食牛肉,终身吃素。
762、周信芳对饮食要求十分简单,平时滴酒不入,也不吃任何蔬菜,最爱吃的是红烧肉,并且越肥越好,每餐只消有半碗红烧肉,便能划下两满碗饭。
763、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成为富豪后,早餐仍为家乡咸菜、“梗鬼子”(用盐水浸的蚶子)和腌菜煮芋头,每当有来自福建永定乡亲来看望,总请他下次来时带点这些土特产来。他说:“一是让我回味小时穷苦生活;二是让我的儿孙尝到些艰苦滋味。”
764、周恩来有次在北京萃华楼饭庄宴请外宾,见一条鱼只吃了一半,便问厨师丛培德能否做个汤。丛立即制作了一道风味浓郁的“醋椒鱼汤”,周尝了连声说好。
765、北京饭店厨师郭文彬以面点制作知名。1984年,美国基辛格看了他表演的神龙须面,做得细如缕缕发丝的面条而连接不断,连声说:Great。
766、邓小平长征前夕在宁都会议上被撤职,在乡间劳动,李富春、蔡畅知他常饥饿,特地用己仅有的四分钱,买猪肉、大蒜、辣椒炒了三个菜和一壶水酒,请邓来吃;临行时蔡畅又用罐子装满这些菜和炒鱼干,用布包好带回去。
767、孙望抗战后期在成都金陵大学时,因物价飞涨,讲师工资难以维持,全家制作牛肉干。他用木板刻了一条牛做市招,将所制牛肉干装袋后送到小酒店代销,且有诗叹曰:“万事衡情作,讲师值几钱。”
768、开明书店编辑在30年代每逢星期六晚,都是一个轮流做东的酒会,地点选择是附近的马上侯酒店或王宝和酒店,通常就是咸烤花生、清煮发芽豆等家常菜,彼此不敬酒,更不劝酒、拼酒,各人自己喝,且交流诸琐事,有次章琛和郑振铎打赌,茅盾能背诵整部《红楼梦》,郑不信,于是酒会上,茅盾奉命随点随背,果然一字一句,让章赢了一桌酒席。
769、刘俊卿善制作面点,1971年在招待西哈努克亲王宴会上,别出心裁制作了一道“油炸冰淇淋”。西哈努克尝后,连声道好,说:“我走遍了世界,还没有吃过油炸的冰淇淋呢,真是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