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庄子》心得

(2008-07-09 15:54:18) 下一个
 <庄子>里讲了许多寓言故事,其中的道理,都非常朴素而合乎自然。那里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纵观整部《庄子》,所有的理论只有一个奥秘,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其实,在道家的理论中,人以大地为法,地以苍天为法,天以道为法,而道法自然。因此,世间万象,合乎规律为最好。
  
  何为人间大道
  
  庄子在《知北游》篇里,托一个名叫知的人,去追问什么是人间大道?知,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知游历于玄水南北两岸,向名叫“无为谓”和“狂屈”的两个高人讨教:“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意思是:人怎样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样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样才能获得大道呢?
  可是,这两个高人都没有回答他。
  知又去问黄帝。黄帝回答说: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意思是说:你不要思考才能懂得大道;不要考虑怎样安身处事才能安于大道;不要去想途径、问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大道(图1)。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来羡慕他人,所以,庄子在《秋水》篇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种一条腿的神兽叫夔,夔特别羡慕(蛇),因为(蛇)长了很多条腿,比它能够行走;(蛇)又很羡慕蛇,因为蛇没有脚,却比(眩)行走得还要快;蛇又很羡慕风,因为风连形状都没有,却比蛇移动得更快;风又羡慕什么呢?风羡慕人的目光。因为风还没到,人的目光已经到了;目光是不是最快的呢?目光最羡慕的是人心。人的目光未到,人的心中一动,心意却已到达了。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夔怜眩,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怜,在这里就是羡慕、喜欢的意思。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榜样、偶像。也就是说,总会有一些人比我们完美,让我们羡慕,想要成为榜样、偶像一样的人(图2)。
  我们真的能成为别人吗?
  有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只小老鼠,觉得自己太渺小了,一直希望找到最强大的东西。它抬头一看,什么大啊?万物大,莫过于天。天太辽阔了,无所畏惧。小老鼠决心要找到天的真谛。
  于是,小老鼠问天:你什么都不怕,而我这么渺小,你能给我勇气吗?
  天告诉它说:我也有怕的,我怕云。因为云可以遮天蔽日。
  小老鼠觉得云更了不起,就去找云,说:你能遮天蔽日,你是天地间最大的力量吗?
  云彩说:不,我怕风。我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可是大风一吹,云开日出。
  小老鼠又跑去找风,说:你力量太大了,天空上的万物都挡不住你,你没有什么可怕的吧?
  风说:我怕大墙。天上的云彩我能吹散,但地上有一堵大墙我就得绕过去了。所以大墙比我厉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大墙,说:你连风都挡得住,你是不是天下最坚强的?
  大墙却说了一句令小老鼠非常惊诧的话,大墙说:我最怕老鼠,因为老鼠会从我的根基上一点一点地咬出很多洞。总有一天,我这面高大的墙,会因为若干个老鼠洞而轰然倒塌。
  
  这时,小老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是它自己(图3)。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虽然各异,但本质却是相同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大道合乎自然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遇到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虽然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坎坷不平,但无论是荣誉还是困苦,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所以,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就合乎天地大道。
  庄子最终提醒人们:“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如果迷失于物质世界中,把自己的性情流失于世俗之中,这个人叫作倒置之民,就是说这个人本末颠倒了。
  我们真正辨清的是外在的两个障碍,一个是物质,一个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是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他就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那么,一个人要想不迷惑,就在于我们应该明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终将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在当下,但这美好总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会把它扛过去,这苦难也会过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曾经在梦中得到一句箴言,只要记住这一句话,一生都将忘怀得失,度过大宠大辱。
  但国王醒来后,竟然把这句箴言给忘了。他就倾宫中所有的钱财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钻戒,对大臣们说:你们去给我找这句话,谁给找回来,我就把这个钻戒奖给谁。
  有一天,一位最聪明的老臣对国王说:把你的钻戒给我吧!
  国王说:你找到了吗?
  老臣不说话,拿过钻戒来,在戒环上刻了一句话,把钻戒又还给了国王,扬长而去。
  国王一看,恍然记起了梦里的那句话:“一切都会过去”。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光荣会过去,耻辱会过去,辉煌会过去,苦难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的(图4)。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
  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
  我们每一个人走过的道路不同,经历的沧桑各异,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符合天地之法,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真正要懂得的只有自己的心。
  庄子认为,天地之间,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是善养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呢?
  庄子说:真正的善养生者,若牧羊人,就好像是放羊的人。牧羊人挥着鞭子,他的鞭子会落在哪一只羊的身上呢?“视其后者而鞭之”,专门打落在最后的那只羊。前面的羊不用打,只需让最后的一只羊加快脚步,整个羊群就前进了。
  这恰好映照了现代管理学一个家喻户晓的理论,叫作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的板子有长有短,这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子,而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子。
  
  羊群也好,木桶也罢,总有落后的一只羊,总有最短的一块板,这就是天地大道,只有我们自己可以看清你的羊群里最后一只羊是哪一只,你的木桶上最短的板子是哪一块。
  可是有些人的眼睛永远只盯着自己最长的那一块板,永远只看见领头的那一只羊。他总有资本去炫耀。
  当他看着头羊沾沾自喜,后面的羊群已经在山坡上散落;当他看着最长的一块板超过别人,却不知道木桶中的水因为最短的一块板而流失了(图5)。重要的是认知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过于认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有这么一个寓言:
  羚羊是最灵巧机敏的动物之一。羚羊欺负乌龟,非要跟乌龟赛跑。比赛的胜负是明摆着的,可是,乌龟居然答应了,说明天早晨咱们开始比赛吧。
  第二天早晨,赛跑开始了。羚羊看都没看乌龟,就箭一般窜出去了。它奋力地奔跑一段路程后停了下来,得意地叫了一声:小乌龟,你在哪儿呢?
  突然,就在前面不远的草丛里,乌龟慢吞吞地说: 我在这儿呢,你接着跑吧。
  羚羊吓了一大跳,乌龟怎么跑到自己前面去了呢?羚羊撒腿又跑,跑了一段路后又停了下来,叫道:小乌龟,你跟上我了吗?突然,它又听见在前面几步远的草丛里,小乌龟慢悠悠地说:我已经超过你了,你赶紧跑吧。
  羚羊开始惶惑。又跑一段路,再问,乌龟依然应声而答,还是比它要快几步。羚羊最后在极度沮丧之中跑到了终点,发现乌龟已经在终点线之外等它了。
  事情果真如此吗?真正的秘密是在头一天晚上,乌龟把它的整个家族都调动起来了,在比赛的路线上,每隔不远就埋伏了一只小乌龟,无论羚羊跑到哪儿,都有一只小乌龟等在它的前面。在终点早有一只小乌龟以胜利者的姿态在迎接羚羊。可怜的羚羊就败给了这样一个假象。
  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甚至有人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和名誉,庄子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多一些内心的淡泊,少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不要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让心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这就合乎天德。
  
  生命就在我们手中
  
  在很多时候,生命是会陷入绝境的。陷入绝境之后,只有依靠我们明确的判断和心底的冷静,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绝境。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批地质学系的学生,跟随教授去一个千年古洞考察。古洞非常幽深,以前有很多人进去就出不来了,人们把这个地方视为绝境。
  
  这些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进入了古洞,洞里曲曲折折,曲径通幽,洞中有洞。他们经过层层跨越,终于走到了最深处,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水晶石。
  当他们准备返回时,忽然发现,所有的洞口几乎一模一样,已经不辨来路。这些学生顿时慌乱了起来。
  这时,教授淡淡地说:哎,这里头还有前人留下来的标志,看,这个路口就有用石灰石划的印记,我们就顺着这里往外走吧。然后大家就往外走。教授拿着一盏灯,每走一段他就惊呼:这里还有前人的印记!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前人的印记。
  顺着一个一个印记,终于走出了千年古洞。绝境逢生,学生们无不感慨万端,说:如果没有前人的引导,我们根本走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教授默默地从兜里掏出来一小块石灰石,原来,所有的印记都是教授一路划下的。
  本来他们探的就是一处绝境,本来他们就有走不出来的危险,本来就没有前人的指引。但是,靠了自己的用心,顺着自己的心路,教授把学生们带出了绝境。
  这就好像是人一生的历练。当我们追寻一个辉煌的目标时,我们都有可能忘记风险,在一路上不做标识就一头扎进去。到了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了退路,“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当我们不辨来路时,还有能力回到本初,重见阳光吗?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想到,来时为什么只凭着一种激情,而忘记给自己的退路做一点记号呢?
  庄子在《天道》篇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尧和舜一起探讨治理天下大事,两个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舜问尧:你是用什么样的心面对世界治理天下的?
  尧回答说:我“无敖无告”,对无依无靠的人从来不轻视;“不废穷民”,对穷苦人从来不抛弃;“苦死者”,对死去的人,怀有悲悯之心;“嘉孺子而哀妇人”,喜欢小孩同情妇女。这就是我的用心。
  尧以宽和、悲悯的态度对待整个世界,尤其是弱势群体。
  舜给了尧一个评价,说:“美则美矣,而未大也。”你的这番心意对于世界来说,是善良美好的,但境界不够阔大。
  尧就问舜:你所说的大又是怎么样的呢?
  舜说:“天德而宁,日月照而四时宁,若昼夜之有径,云行而雨施矣!”天就生成在那里,大地宁静,太阳、月亮轮番照耀着世间,四时周行而不惰,世界就一直这样运转着,好像是白天结束了就有黑夜,天空有云才会下雨一样,有它的变幻常规。也就是说,世界的一切自然而然,就是我所谓的大。
  听完了舜的话,尧说:我明白了,我所说的那番用心只是人之道,而你说的这番用心合乎的是天之道,天之道才是大道。
  庄子讲了这样一个寓言:
  一位老酋长,对他部落里的年轻人说:你们去远行闯荡吧,你的这一生,我只要给你们6个字就够了。我先给你们每人一张纸条,写着前3个字。你们出去历练,等建功立业回来,再找我取后3个字。
  这些年轻人经历了各自的荣辱磨难,在每一个时刻他们会看到这3个字:“不要怕”。结果任何磨难都闯过去
  等他们人过中年,带着或是风霜,或是荣耀回来,找老酋长要后3个字时,他们看到的是“不要悔”。
  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所畏惧,也无所懊悔。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如此而已(图6)。
  还有一个寓言:
  一个年轻人手里握着一只小鸟,跟一位智者打赌:既然你能洞察一切,你现在告诉我,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这个年轻人认为他已经稳操胜券,因为如果智者说小鸟是活的,他只要轻轻一捏,就把小鸟掐死了;如果智者说小鸟是死的,他只要一松手,小鸟就放飞了。
  没想到智者淡淡地回答: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每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这样一只小鸟,生命可生可死,生命取决于我们的天地之心,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图7)。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