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痛经

(2008-06-25 10:53:51) 下一个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冷呕吐,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倾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血不行、不畅所致。因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畅通自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或气虚血少,则行经不畅,不通则痛。
  因症状不同分为四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损型。
  
  1 一般护理
  
  ①注意保暖,防止受寒;经前及经期腹部热敷。②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③经期忌盆浴,绝对禁止性生活。④经前期及行经期勿食生冷、酸醋、田螺、蜯肉等寒性食物。⑤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2 辨证施护
  
  2.1 气滞血瘀型
  2.1.1 症候特点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舌边有瘀点,脉沉弦。
  2.1.2 症候分析气滞则小腹、胸胁、乳房胀痛,月经量少,淋漓不断。由滞而瘀,则经色紫暗有块,块下则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舌紫黯,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1.3 调理原则理气活血,逐瘀止痛。
  2.1.3.1 饮食调理 食用活血行气的食物如:大麦、黄豆、白萝卜、柚子、密花豆、向日葵、杨桃、鸽肉、山楂等
  2.1.3.2 食疗处方:马鞭草60 g,山楂30 g,红糖30 g,黄酒30 ml。用法:将马鞭草、山楂水煎取汁,调入红糖、黄酒温热代茶饮用;2次/d,口服。
  2.1.4 按摩方法:双手手心叠放于小腹上,用摩法按摩(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摩);用按法、点压法点按穴位(三阴交、中极、次髎、太冲)。
  2.2 寒湿凝滞型
  2.2.1 症候特点经前及行经时,小腹冷痛,按之痛减,喜温喜按,经水量少,色不鲜,有块如黑豆汁,舌边紫,苔白腻,脉沉。
  2.2.2 症候分析寒湿之邪伤于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故经水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血得热则行,故得热着舒;寒凝停滞,困阻脾阳,脾阳失运,故畏寒便溏。
  2.2.3 调理原则温经祛湿,理气化瘀。
  2.2.3.1 饮食调理 糯米、羊肉、猪肚、狗肉、鸡肉有温热之效,食之有益。
  2.2.3.2 食疗 处方:陈艾叶10 g,大姜10 g,红糖10 g。用法:将艾叶与大姜研制为粗末,放入红糖,冲入沸水,焖30 min代茶饮用。
  2.2.4 按摩 方法:双手叠放于小腹上,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揉按;点按穴位(三阴交 中极 次髎 归来 地机)。
  2.3 气血虚弱型
  2.3.1 症候特点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血色淡量少,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语言低微。
  2.3.2 症候分析气血不足,血凉空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喜揉按,血虚不能上荣则面色苍白,气虚、阳气不振故精神倦怠。
  2.3.3 调理原则益气养血。
  饮食调理:饴糖、牛肉、牛乳、羊肉、老母鸡、鸡蛋、章鱼有补虚益气之功能,食之有益。食疗处方:黑豆60 g,鸡蛋2个,米酒120 g。用法:黑豆、鸡蛋文火同煮,蛋熟后剥壳再煮,服时加米酒;吃蛋饮汤,有温补气血之功能。
  2.3.4 按摩 方法:双手叠放于小腹上,顺时针按揉10 min左右疼痛缓解;点按穴位(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
  2.4 肝肾亏损型
  2.4.1 症候特点经色淡,量少,经后小腹隐痛,腰部酸胀,头昏,耳鸣。
  2.4.2 症候分析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冲任俱虚,故量少色淡;经行后血凉空虚,胞脉失养,故小腹隐痛;肾虚则头昏,耳鸣,腰部酸胀。
  2.4.3 调理原则补肝肾。
  2.4.3.1 饮食调理:猪肉、猪肾、木耳、鹿肉、鸡肝、乌骨鸡、鲤鱼有补肝益肾之功能。
  2.4.3.2 食疗处方:黄芪炖乌骨鸡(乌骨鸡1只,黄芪50 g)。用法:乌骨鸡留肝肾洗净,纳黄芪入鸡腹煮烂,吃肉喝汤;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2.4.4 按摩方法:点按穴位(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太溪、肝俞、肾俞)。注意事项:本型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节制房事。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