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
(2008-06-25 10:29:30)
下一个
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组成。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传统方义:桂枝辛温,发汗解肌祛风;芍药苦酸微寒,敛阴和营止痛。二药调和营卫为方中主药。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表,并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味甘,助白芍和营,并补脾胃,养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伍桂枝、生姜则辛甘化阳,伍芍药、大枣则酸甘化阴。
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除治表虚证外,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传统观点概括为:有表证则解肌调营卫,无表证则补虚调阴阳,既治表又治里,既祛邪又扶正。从现代观点概括为:对机体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体温降低,又可使体温增高。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汗腺分泌亢进,又可使汗腺分泌减退。对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蠕动亢进,又能恢复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肠蠕动抑制。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感受流感病毒的小鼠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又能使服左旋咪唑的小鼠增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清热、抗感染、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可改善消化系统,增强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抑制流感病毒。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科病。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发热、汗出、半身凉、半身热、半身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风湿、骨折、肩周炎;妇科病如妊娠恶阻、产后微寒汗出;儿科病如病毒性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听力下降;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湿疹。现将新用案例报道如下:
1 冠心病
患者李某,女,57岁,患高血压病10年,心肌梗死、心房纤颤2年。症见:心悸、胸闷、大汗出、心烦难眠、多梦、体倦乏力。舌质红,花剥苔,脉细数而结。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快速型)。证属营阴不足,卫外失固。治以养营阴,调卫气。处方:桂枝6 g、芍药3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五味子15 g、山茱萸18 g、制附子3 g。10剂后,汗出锐减,心悸、胸闷减轻,心率90次/min。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缓慢型)。去制附子,加麦冬,10剂后出院治疗,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2 乳房寒热
患者王某,女,40岁,左乳房凉、右乳房热10余年。症见:经常右侧半身汗出,心烦,时咳,月经先后不定期。舌红,苔黄,脉浮。证属肝肺升降不利,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治以疏肝利肺,协调阴阳。处方:桂枝15 g、芍药25 g、炙甘草15 g、生姜5 g、大枣10枚、桑白皮20 g、柴胡10 g。服药半月余,症状减轻,继以龙骨、牡蛎、炒麦芽加减,调理3个月而愈。
用方奥妙:经常汗出,两侧乳房寒热不等,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升降失职而左凉右热,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柴胡升肝阳,桑白皮降肺热而愈。
3 荨麻疹
患者李某,女,12岁,全身风疹20 d。症见:瘙痒难忍,四肢及躯干满布风疹,多处连合成片,上肢尤甚。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营卫不调,风邪侵袭肌表。治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透邪外出。处方:桂枝、白芍各9 g,牛蒡子、蝉蜕、菊花、炙甘草各6 g,生姜3片,大枣3枚。2剂疹消痒止,再服3剂痊愈。荨麻疹与感受风邪密切相关,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菊花、蝉蜕、牛蒡子祛风止痒消疹,蝉蜕又有良好的抗过敏之功,故能痊愈。
4 盗汗
患者陈某,男,26岁,每日夜寐后通身如浴,醒则汗止,微恶寒。惟有周身酸困。舌红,苔白,脉濡。体温36.7℃,证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治宜调和营卫。处方:桂枝、白芍各10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枚。服3剂汗渐止,继服2剂痊愈。
一般自汗责之于阳虚,盗汗责之于阴虚。本案盗汗,余症见微恶寒,周身酸困,故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协调阴阳而愈。辨证论治,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