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ic food
(2004-12-25 18:26:28)
下一个
有机食品正在走上百姓餐桌,成为不折不扣的绿色消费品。那么,有机食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与有机农业有什么关系,与环境保护又有什么关系?有机食品会总这么贵吗?未来的一天,我们会每天都吃有机食品吗?
愿意多花几倍的钱买有机菜
当饮食消费占收入比重越来越小时,你愿意把吃饭的开销提高3倍吗?
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超市中有机食品专柜生意也越来越好。同样是黄瓜,贴着有机食品标签的就要比农贸市场的贵两至三倍,有机大米的价格也是普通大米的3倍以上。一个家庭如果以消费有机食品为主过日子,三口之家仅在吃上的开销至少得过千元。
但这多花两倍钱买来的黄瓜,虽然外形与普通的相同,其内容却绝不一样——贵的那条是没有化肥、农药残留的。
目前人们消费的食品分几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是在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的环境中长成的;绿色食品只施用极少量的化肥和农药;无公害食品的化肥农药含量控制在一个安全限度。
有人用金字塔来形容中国食品消费群体: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只是一小部分人,绿色食品消费者相对多一些,而无公害食品消费者是金字塔底座。
谁都知道,目前各种疾病的发生与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不无关系,但人们还是习惯到农贸市场去买那些看起来“水灵灵”的蔬菜,这是一种强大的消费习惯。
那么,吃有机食品的都是富人吗?否。记者在超市上调查了一些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发现消费观念与收入水平之间无绝对关系。比如有一对老年夫妇,两人月收入仅在1600元左右,可依然把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当成主要食品,按每斤蔬菜4元每天消费3斤计,仅蔬菜一项的月消费额就要几百元。问他们何以舍得,老人说,与其把钱花在看病、吃药上,不如花在吃健康食品上。而且儿女都已自立,不需要为儿女储蓄,所以完全可以把大部分钱花在吃饭上。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有机食品消费者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如果主要消费有机食品,那么其收入分配比例大有回归趋势: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来果腹,对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太遥远的记忆。
专家分析,几十年前中国百姓的食品消费占收入的60%~70%,就现在中国人收入增长水平计,由于消费有机食品而增加的食品开支应该是能承受的。
自然,更多的被调查者是高收入者,每月在吃饭上多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被调查者的消费目的都极明确:健康。一位中年知识分子说:“健康比穿名牌,开名车,住高档住宅及储蓄重要得多。”
南京一名得了癌症的消费者,吃了半年有机食品后,肿瘤明显缩小,他就医医院的医生、护士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人也开始买有机蔬菜吃,后来发展到医院成批从有机食品基地定购有机蔬菜和有机大米。
调查发现,目前经营有机食品的超市利润并不引人,甚至有赔钱可能,可还是有不少超市愿意经营,因为都看出了有机食品光明的市场前景。北京家乐福在销售有机蔬菜时,甚至对生产厂家采取优惠的进货方式。记者在北京一些大超市看到,蔬菜柜台已全部经营绿色或是有机蔬菜。
制造有机食品进行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机农业实践。1994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发展有机农业的机构,2003年我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已超过200万亩。
北京留民营生态村,就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典型。记者在留民营看到,来源于养牛场、养鸡场的有机肥是沼气的原料,沼气站的蓄能足够全村每天1000多立方米的能源使用。沼气的废渣、废液是大田肥料。其蔬菜和粮食全部使用有机肥,不含任何化学污染物。
一开始转变为有机农场时,留民营的农业效益也受了影响,但过了几年后,地力明显上升,效益越来越好。有机肥改变了土质,土壤成了取之不竭的聚宝盆。
走进留民营的蔬菜大棚,可以看到不依靠化肥和农药的蔬菜生长得郁郁葱葱,这些有机蔬菜每天供应着北京各大超级市场,留民营成为北京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走在村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稻草、泥土和肥料混和的清香,抓一把泥土,仿佛能攥出油来。留民营的气息让人忆起遥远的农耕年代,却绝不是对传统农业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上升之路。
我国江苏河横村、安徽小张庄、浙江上李家村等生态村试点也都进行着有机农业的成功尝试。
抵制农药和转基因
有人提出,有机农业中,也不可能不发生病虫害,不可能完全离开农药。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在解决这个难题:采用生物技术完全可以防治病虫害。
以色列学者最早提出太阳能消毒技术治病虫,现在已被世界广泛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已研究这项技术两年了,现已投入实验阶段,并成为我国十五攻关项目。
太阳能消毒比常规消毒效率更高,成本降低30%左右,完全能替代药剂消毒方式。在此技术的试验地山东某村,农民看到这种效果,村中95%的农户都自发采用了该技术。
英国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以虫制虫”的生物灭虫方式,培养害虫天敌。北京市林业局统计,在2003年北京防治病虫害工作中,生物和仿生物制剂应用面积已经达到37.91万亩,应用比例达到81.44%。科学家认为,杀虫剂的效用是短暂的,“以虫治虫”才能达到田间“长治久安”。
同时,有机农业还排斥转基因技术。从1996年开始,世界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很快,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基因污染也带来了生物安全问题,危害了生物多样性,所以与有机农业不能并存。
一个简单的例子:转基因作物需要把田中的杂草都除净,而有机农业却不需要这样。杂草是许多有益昆虫的食物,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分子。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是保持土壤肥力的基础。
基于有机农业的这两个特性,消费者大可以放心地让有机食品“进口”来。
这并非少数人的专用
有人说,有机农业是精品农业,有机食品属于少数人的餐桌,没有普及意义。在发达国家,目前有机食品也只占食品销售量的2%~8%,在我国,未来发展到10%就不错了。有机食品永远属于金字塔尖的消费,不能大面积发展。
而目睹了留民营生态村的实践,就发现只要普及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生产并不会永远那么昂贵。专家说,有机农业产业化的结果,有机食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下降到大多数消费者都能接受的水平,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原因很简单,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只需要一个农庄动植物生物链的良性循环。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后,比起依赖大量农药、化肥的现代农业来,有机农业的成本只会更低。
不过,从常规农业转向有机农业,肯定需要一个转换期,不能急功近利。农业部的专家说,转换期包括土壤降解农药的时间,包括逐步建立有机生产体系的时间等。在头一两年内,由于不用化肥、农药,产量可能会减少20%~30%。
记者了解到,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有机农业的企业起步时国家应有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还要建立起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
专家认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障碍与其说是技术上的,不如说是观念上和体制上的。急功近利、搞运动式的普及有机农业方式,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贴上有机标签就是真品吗?
在调查中,相当多不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说:“凭什么贴那么一个绿色标签价格就那么高,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机食品?”
对有机食品信任度不高,是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最大的障碍。
绿色食品中心的专家说,今后食品不能随便使用“有机”和“绿色”标签。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也要经过资质认证。
专家认为,从环境效应上看,人体健康可以影响几代人甚至人类的繁衍,因此,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仅是经济的,更是人文的,社会的。
对理性消费者来说,消费有机食品就不仅仅是爱护自己的身体,也是保护属于全人类的环境。
相关链接:
给你“有机”的理由
一般的化学肥料,大多只提供氮、磷、钾三种植物最需要的元素。其他养分,植物只能在泥土里吸取,几年后土地就缺乏养分,使植物的健康生长受限制;而有机肥料能够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又不像化肥那样容易溶解流失,用这种方法种的土地,只会越来越肥沃。所以,有机食品营养丰富,在维他命C、蛋白质及各类矿物盐等方面的含量都较高;同时由于含矿物质较多,少人工化学物质干扰,味道较浓郁又天然。
昆虫会对农药产生抵抗性,喷洒农药又会杀害其他有益或无害的生物,蔬果中农药残留物更会导致人类食物中毒。有机耕作却使整个生产系统自给自足,严格限制肥料及除害剂的使用。所以,食用有机食品对人体更安全,并能减少农药对种植者的伤害;同时,有机耕种避免土质蚀坏、气候转变,节省清水和能源,促进农作物种类多元化,维持生态平衡。每次买有机菜,就等于付钱让地球恢复生机。
追溯“有机农业”之源
工业革命以来,以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度劳动生产率为特征的“石油农业”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又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以高度机械化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高能耗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到鼎盛,导致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食品污染等多种问题。
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t首先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1981年M.W0rthington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否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随后有关生态农业的研究、试验在全球逐步开展起来。
生态农业批判了常规农业“人定胜天”的思想,提出人与自然谐调发展的理念。常规农业要消耗大量化肥,而石油是制造化肥的主要原料。生态农业否定了“石油农业”的发展观,因此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如果说生态农业实行的是减量化的能源消耗,有机农业就完全排除了化肥和农药,所以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终极方式,其内涵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自然规律,遵循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生态系统和环境间动态作用原则,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有机农业比生态农业更古老,起源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长King在考察了中国农业后,写成《4千年的农民》一书。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兴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人畜类粪便和一切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肥地力。英国科学家受其启发,进一步深入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经验,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开始实践有机农业,以保护土壤的“健康”,为人类生产无污染的有机食品。1940年H0wad写成了《农业经典》一书,成为指导当今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经典之作。1945年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J.T.rodale按照此书的办法创办了有机农场,从创办至今一直从事有机农场的研究和出版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追求“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合一、物土不二”的有机农业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重视。预计到2006年,欧美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市场份额达6%~10%。
“绿色大米”保珍禽
陕西省南部汉中地区的洋县生活着中国特有珍禽朱鹮。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使朱鹮赖以为食的水生动物大大减少,危及生存。洋县种稻历史悠久,生产的大米在全国小有名气,结合朱鹮保护,该保护区确定了朱鹮“绿色大米”保护项目。2003年1月,项目正式试点。希望能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实施兴修水利、退耕还林、泥鳅养殖等工程,扶持群众开展绿色水稻种植,并形成产销一条龙,以形成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共同发展的联合保护模式。
保护区在种植试验田中开辟了泥鳅养殖示范园。泥鳅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但目前该湿地中的野生泥鳅相对贫乏。这个饲养模式,既能解决朱鹮食物来源,避免外地买来的泥鳅传染恶性疾病,也能增加农民收入。还改变项目参与户的生产结构,尽可能堆积有机肥料来代替化肥,以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保证水稻减产不减收。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从市场的角度把握生产、规范管理,而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而朱鹮保护区也由提高朱鹮种群数量转变为保护朱鹮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和扩大朱鹮种群并重。近期,已经观测到保护区建立以来最大种群的野生朱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