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5)
2004 (524)
2005 (513)
2006 (140)
2007 (86)
2008 (125)
2009 (44)
[教育随想] 从“最佳笑容奖”说起
乐乐从暑期钢琴学校回来,讲了许多开心的事给妈妈听,包括最后一天开晚会发奖的事。乐乐说她得了个“最佳笑容奖”,因为她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妈妈感到很新鲜,问还有些什么奖。乐乐说,有的得了“最幽默个性奖”,有的得了“最有人缘奖”,有的得了“打扮最抢眼奖”,有的得了“服装最奇特奖”,有的得了“最会搞怪奖”,甚至还有的得了“最能吃比萨饼奖”。总之,三十个学生,人人都得奖。这些奖是由学生选出的“委员会”讨论颁发的。发奖时,人人都很开心,大家笑成一团。
乐乐妈妈又问,这些学生是去学钢琴的,有没有按弹琴水平发奖呢?乐乐说,平时老师会选出某一个曲子弹得好的学生,参加每周两次的演奏会。只要努力,人人都会有机会。而且弹得好的学生还会被选到电台演奏。乐乐妈妈听了,觉得这种办法能及时鼓励学生,比那种到最后按名次发奖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乐乐的朋友在学校参加了篮球队。学期结束时球队聚会,教练在会上把每个球员的特点都说了一遍,然后发奖。有的球员获“最佳投球手奖”,有的获“最佳体力奖”,有的获“跑得最快奖”,有的获“最佳配合奖”,有的获“跑动最机灵奖”,有的获“最会缠斗奖”,连那些常坐板凳的替补队员,都获得了“最具潜力奖”。人人都获得了奖励,每个球员都感受到自己在球队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笔者曾去看过高中篮球队比赛。一边比赛,一边教练在做记录,每个球员的得分和临场表现都记录在册,也就是实行的是量化科学管理。而在颁奖时,又那么“人性化”。
美国的社会观念强调人的平等性,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孩子从很小起,就被告知,你是父母心中最好的,最独特的,是父母最想要的孩子。在学校里,乃至在整个社会,都承认和尊重每个孩子是平等的,都具有不同的长处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得到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人格魅力都得到张扬。
正因为这种尊重人性的观念,美国的学校决不会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更不会按照学习分数将学生分成“好生”,“差生”,这种做法在美国是会被当成诬蔑学生人格的。美国的教育观念认为,分数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能全部地反映人的知识水准和能力,更不能反映每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美国的学校,社会各种团体,政府的各种机构,给学生发的奖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括音乐奖,艺术奖,运动奖,社会服务奖,领导才能奖,学科比赛奖,演讲比赛奖,模拟联合国辩论奖等等。颁奖的范围,角度,层次变化很大,涵盖了相当大的学生人群,都是为了鼓励调动青少年向上的积极性,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充份重视人的发展的多样性。
当然,不同奖项的设奖部门,颁奖对象,获奖条件,评奖程序不同,颁奖的内容和气氛就不一样。像民间组织,学生组织发的奖项就比较“平常化”,发奖气氛轻松愉快,甚至还带有善意的调侃。这种发奖能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人的关系更加融洽,气氛更加友好。有的颁奖就比较正规化,严肃化。但不管怎样,颁奖的出发点都是人的发展的多样化。
笔者曾参加过美国高中隆重的发奖仪式。获奖的有该届的最杰出学生男,女生各一名,是由所有任课老师和学生顾问共同选出的,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就,社会服务精神,领导才能,才艺专长等多方面的因素评选的。而当选的那名男生,成绩在学校的前百分之五行列,但并不是排名最前的。除了总成绩排名第一的那名女生获奖外,而排名其次的另一名男生并没有被选上。另外还有进步最突出的男,女生各一名。而其它各学科的杰出学生,包括音乐艺术,表演艺术,运动,工业艺术,视觉艺术,商业学,生活技艺,社会学,科学,外语,数学,英文等,都是由各学科的教师选出的,依据的是学生在该学科学习成就的独特性,而不仅仅看的是分数。此外,学校还表彰了一些有特殊表现的学生。例如有“迎接挑战奖”,是说一位学生在最忙的四月,SAT考试,期末大考,AP考试接踵而来的关口,接手了因故缺席的校报主编的工作,而且干得很出色。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获得全勤奖的女生,她在发言中说,她从学前班到现在,从来没缺过一天课,包括小学时手腕跌断,打了固定绑带仍然上课。从五岁到十八岁高中毕业,十三年的时间,这需要多么坚韧的毅力!这样的人,就是社会需要的独特的人才。
美国的学校和社会给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并且鼓励和发挥孩子们的不同专长,,使各种各样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形成一个多样化的,有活力的社会打下了广泛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