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朱雨心: 人口论 -- 从小老婆说起(之四)

(2009-11-15 14:47:23) 下一个

从小老婆说起(之四)

朱雨心

男女关系,“国之大事,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

人口论

与其它许多动物相比,人类有些非常特殊之处。其一:人类没有发情期,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交配。而许多其它哺乳类动物,都有固定的发情期,通常是一年一次,以便与自然界中的食物的供应周期相吻合。热带赤道地区,没有明显的季节,因此,许多生长在赤道地区的树木,没有明显的年轮。有许多这类热带树木,因为木质均匀,不容易翘曲变形,是做家具的好木料。靠近赤道的地区,因为大气环流的关系,有明显的旱季与雨季,树木在雨季与在旱季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因此就有年轮。离赤道更远的地区,四季分明,年的周期就更明显了。所以,理论上讲,生长在赤道地区的动物,不需要以年为周期的发情期。所以,如果人类没有以年为周期的发情期是一个原始的特征,那么,由此推断:人类的祖先可能起源于赤道地区。人类的另一个非常特殊之处是:人类有处女膜。如果说:发情期的消失是人类脱离原始状态后的进化过程中的自主能力的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文明的结果,那么,理论上讲,或许有这样的可能性。然而,处女膜的出现,不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结果,应该是人类的原始特征。

人们对处女膜重视或喜爱,是私有制的产物(关于这个问题,将在第五讲:相对论,第六讲:社会契约论中再深入论述)。因为有了“私有”的“老婆”,有处女膜的处女才被人们所喜爱,于是,有处女膜的女人就有优先的机会与优秀的男人交配,这样,她的后代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生存竞争力。而不长处女膜的女人,因为不受人们喜爱,只好与下等男人交配,这样,她的后代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劣,越来越没有生存竞争力。这样,长有处女膜的人,就有了生存竞争的优势,于是长有处女膜人就越来越多,以至于不长处女膜的人最后就被彻底淘汰了。但是,私有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难以想象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进化出处女膜,并且造成无处女膜的人种的彻底消失。

在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男人只是和女人睡一觉,然后就各奔东西,两不相干,又不是娶回家做私有的老婆,你管他有膜没膜(或者说:膜破没破)。从男人性享受的角度讲,处女不解风情,不如与有经验的女人交配更舒服,而有处女膜的处女,因为疼痛,只会让男人更加不舒服。男人若有选择的话,未必会选择与处女交配,尤其是与有处女膜的处女交配。男人若选择与处女交配,那是出于心理享受,不是出于生理享受。生理享受出自生物的原始本能,这对所有生理正常的人都是一样的。心理享受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取决于社会习俗、文明水平,和个人的文化程度。还是猴子的时候,有什么心理享受?可以推测,原始人类的性嗜好因该是出于生理享受,那时的处女,尤其是有处女膜的处女,可能并不受追捧。所以,如果处女膜的进化是出于人类的性嗜好,那么,原始人类应该是没有处女膜的。

所以,处女膜应该是人类的原始特征。而这一特征也符合:人类的祖先可能起源于赤道地区,这一假说。因为,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中,生物的多样性与生物的活动强度都非常大,换句话说,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中,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虫子、病菌,小女孩(也许应该说:是小女猴)光着屁股到处乱爬,非常不卫生。另外,人类或猴类还有个特点,就是:会坐。女人光屁股坐下来,阴部就直接贴在地上或树上,很容易进虫子。所以,洞口有所遮挡的,比毫无遮挡的,有生存竞争上的优势,因此,进化的结果是:处女膜的出现。所以,简单地讲:人类有处女膜,是因为人类的出生环境太脏。

另外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人类成熟的比较晚。许多动物只需一、二年就成熟了,即使身处热带雨林,处女膜也没多大作用。没有用处的东西,当然就不会进化出来。所以,如果人类的祖先真的起源于赤道地区,那么,人类没有发情期与人类有处女膜很可能都是人类的原始特征,而不是人类文明的结果。

人类的祖先显然很早就脱离了热带雨林。非热带地区的生物的多样性与生物的活动强度都小得多,远不能与热带雨林相比,所以,处女膜的作用可能不大,但是,有处女膜毕竟还是比没有处女膜好。所以,人类已经有了的处女膜,不会在随后的进化中消失。

有发情期的动物,在发情期交配的效率很高,不过短短的几天之内,所有的育龄雌性都能怀孕。所以,就繁殖的数量而言,有发情期的动物的效率是很高的。在发情期之外,男女之间根本就不交配,仿佛都成了中性动物,也就无所谓什么男女关系了。没有发情期的人类,随时都能交配,但是,与有发情期的动物相比,就繁殖的数量而言,效率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人类能从众多的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了地球上的主宰,大概不是因为繁殖的数量上的优势,而很可能是因为繁殖的质量上的优势。

争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所有的雌性,不论优劣,都参与繁殖。然而雄性却只有最优秀的才参与繁殖。争雌就是选出优秀的雄性。争雌是生物维持生存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争雌现象的必然后果就是:一夫多妻。一夫多妻,是最具有生存竞争优势的繁殖方式。不搞一夫多妻物种,因为缺乏生存竞争优势,早就被淘汰了。即使因为某种原因而现存的、或新生的不搞一夫多妻物种,迟早也必然是会被淘汰的。这是自然现象。不论是有发情期的动物,还是没有发情期的动物,都是一夫多妻。但是,有发情期的动物,只在发情期内交配,时间很短,一个雄性不可能与很多雌性交配。而没有发情期的动物,例如原始人类,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一个男人有可能与很多的女人交配,数量远远超过有发情期的动物。这样,对优秀基因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而对劣等基因的淘汰也更加彻底。因此,没有发情期的动物的进化效率,应该有可能远远高于有发情期的动物,所以,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这种快速进化的能力,在生存环境急剧变化时,尤其具有生存竞争优势。人类可能就是因为特别的“多妻”,才从众多的动物中脱颖而出,而成了地球上的主宰。 朱雨心 2009 年 11 月 13 日。 未完待续:第四讲:人口论 - 之二,之三,……,第五讲:相对论,第六讲:社会契约论,第七讲:理想国)

朱雨心的新浪 BLOG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朱雨心的文学城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6464

朱雨心的凯迪博客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5503954

 

请评论,请宣传,请张贴(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笑尘 回复 悄悄话 好像什么也没说。
在国外时间长了,难免用进化论的观念看待一切。
但进化论是解释长时间(数万年以上)里的变化的理论,对于短时间(数百年)的策略制定是没有帮助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