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风土人情而闻名。这个北非国家融合了阿拉伯、柏柏尔和法国殖民文化的影响,拥有古老的麦地那、壮丽的沙漠和雄伟的阿特拉斯山脉。曾经谍影纷飞的卡萨布兰卡,融传统与现代为一炉的拉巴特,三毛挚爱的撒哈拉,以及那些历久弥新的《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使我对摩洛哥这个国家早已心向往之。摩洛哥自驾之旅,今秋终于成行。
这次摩洛哥自驾之旅的起始点是在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这个城市因二战时期的经典影片《北非谍影》而在全世界闻名,因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一睹她的风采。然而,第一天飞抵这座城市时,我们并未进城,在机场租了车,就直奔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了。这次行程结束之前,才回到卡萨布兰卡一尝夙愿。
从卡萨布兰卡到拉巴特,大约90公里。离开机场不久,便驶上高速公路。车窗外,起伏的田野,散落着白色的民房,成片的橄榄树,一派地中海风光。远处,阿特拉斯山的影子隐约可见。或许由于《北非谍影》的原因,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感。
接近拉巴特,才感觉到大西洋吹来的海风,吹走了一路的炙热,带来些许清凉。车开到老城外面,拉巴特的黄昏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古老的城墙、流淌着历史的街巷,熙熙攘攘的车流,穿过昏暗的灯光。我们的旅店在老城之中,城内不能开车,只能把车停在城外,转了很久,却找不着停车的位置,只好给旅馆打电话求助。不一会儿,旅馆的人推着拉行李的车就找到了我们,把我们接到旅馆。旅馆值班小姐姐的热情好客,让人立马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们入住的是一栋当地老宅子改造成的旅馆。这种被称为“里亚德”(Riad)的建筑有点儿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墙简朴,几乎没有窗户,里面却别有洞天。由于这类建筑大都是两三层,中间的庭院不及北京四合院那么豁亮,其实就是个天井,里面种有花草,还有水池和喷泉,四周环绕着房间。天井内的装饰颇富艺术性,大量的几何图案和阿拉伯式雕刻颇吸引眼球。坐在天井里,就能享受古老的阿拉伯风情,感到非常惬意。
拉巴特作为摩洛哥首都,不愧是这个国家的窗口,风景时而古老,时而现代,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透着与时俱进,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我们只在拉巴特逗留一天,因此,第二天一早就开始了紧张的游览活动。
清晨的拉巴特,街道静悄悄。我们的旅馆离乌达雅城堡(Kasbah des Oudayas)很近,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其他几个想去的景点都在附近,于是,我们决定徒步游览这座城市。
乌达雅城堡坐落在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 River)与大西洋交汇处的一座小山上,是拉巴特最古老的城区之一。说说笑笑之间走到古堡的一个入口,同行的驴友一眼就认出了《碟中谍 5》的拍摄地点,兴奋地拿出相机在此打卡。走进城堡,石头建筑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街巷蜿蜒曲折,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迷人的中世纪风情。几家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尚未开门,街上格外宁静。走到尽头,站在古老的城墙上,水天一色。俯瞰布雷格雷格河,脚下的墓地,沙滩上踢球的年轻人和远方的大西洋,令人心生感慨。
接下来,我们前往哈桑塔(Tour Hassan)。这是一座未完成的清真寺塔楼,至今岿然屹立。尽管塔本身没有它的名气那么高,但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路上,烈日炎炎,树荫下却颇凉爽。拉巴特的街道,绿树成荫。树冠被修剪得像伞盖一样的大树随处可见。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哈桑塔公园。因为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也在园内,门口设有骑马的卫兵,威风凛凛,引来许多游人与卫兵照相。
哈桑塔始建于十二世纪,本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但由于苏丹去世而未能竣工。原计划建成时高度约为86米,但未完工的塔只有约44米高。尽管如此,这座“烂尾”建筑的宏伟规模和建筑工艺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哈桑塔周围,散布着众多石柱,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这些柱子是当初清真寺规划中大殿的组成部分。仅仅这些如林的柱子就能反映出当时工程规模的宏大。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Mausoleum of Mohammed V)与哈桑塔毗邻,可说是摩洛哥现代历史的象征。陵墓建于1971年,安葬着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及其两个儿子哈桑二世和阿卜杜拉王子。陵墓建成后,这里便成为摩洛哥人悼念他们开国领袖的重要场所。
陵墓采用了典型的摩洛哥传统建筑风格,融合了摩尔式和阿拉伯-安达卢斯的设计元素。整个建筑充满了几何对称性和精美的装饰,展现出摩洛哥建筑的细腻与恢弘。陵墓的外墙由纯白色的大理石砌成,顶部由摩洛哥传统的绿色瓷砖铺设,内部装饰华丽,镶嵌着手工制作的马赛克和石雕,地面和墙壁上有复杂的阿拉伯书法和几何图案,彰显出伊斯兰艺术的精致。
陵墓的四个大门都有礼兵持枪站岗,但游人可入内参观。大厅内设有一个宏伟的由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制成的王座厅,穆罕默德五世的棺椁位于中央,气氛肃穆庄严。
穆罕默德五世是摩洛哥现代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国王,他带领摩洛哥人民走向独立。在法国和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穆罕默德五世通过外交手段和与殖民当局的抗争,成功赢得了国家的主权。摩洛哥于1956年正式独立,穆罕默德五世因此被视为民族独立运动的象征。
摩洛哥是个君主制国家。既然来到了这个国家的首都,怎么着也得看看国王的住所吧。于是,我们来到了拉巴特皇宫(Palais Royal de Rabat)。这座皇宫建于1864年,由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下令修建。皇宫最初的目的是成为苏丹及其家族的居所,同时也是接待外国使节和举行国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宫多次进行扩建与修缮,形成了如今宏伟的建筑群。
拉巴特皇宫不仅是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官邸,也是摩洛哥政府的重要办公室,许多国家仪式和重要的政治会议都在此举行。虽然未能入内参观,但其威严的气势不输于不少欧洲国家的皇宫。
皇宫建筑群融合了摩洛哥传统的穆斯林和阿拉伯-安达卢斯风格。城墙环绕,宫门表面装饰着精致的马赛克、雕刻和几何图案,这些建筑元素展示了摩洛哥建筑的典雅和细腻。皇宫外面是空旷的广场,几乎见不到卫兵。皇宫区的整体环境十分优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我们在广场附近转悠的时候,一个旅游团也来皇宫参观,只见他们在皇宫前拍了照,便匆匆离去。
在摩洛哥这类穆斯林国家,老城区麦地那是一定要去的。麦地那不仅体现了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以及城市规划理念,而且还见证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展示出穆斯林世界如何通过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商业到宗教、从建筑到社会——表达其文化和信仰。
因为旅馆就在麦地那,我们逛完皇宫,便回到旅馆附近逛这里的麦地那。
尽管拉巴特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麦地那却依然保留着古城的独特魅力,与现代化的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2年,拉巴特的麦地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拉巴特的麦地那始建于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时期,与摩洛哥许多其他城市的麦地那类似,它的布局是典型的阿拉伯-伊斯兰城市结构。麦地那曾经是这个海滨城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麦地那四周围绕着古老的城墙,墙内由一系列狭窄的巷子和小路组成,两旁是传统的摩洛哥房屋,墙壁上涂有典型的白色和蓝色。
麦地那内的露天市场是最热闹的地方,狭窄的街巷中,五彩缤纷的摊位挤满了各种商品:手工编织的地毯、精美的铜器、诱人的阿拉伯点心挑动着人们的购买欲。在弥漫着香料与茶叶的香气的窄巷中漫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