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4自驾探访摩洛哥之旅 (三)

(2024-12-13 10:54:21) 下一个

摩洛哥里夫山脉中的舍夫沙万(Chefchaouen),因其蓝色调房屋和街道,被誉为“蓝色小镇”。在这里,无论是房屋、台阶,还是狭窄巷道的墙壁,都刷上了不同深浅的蓝色,仿佛将整个小镇浸泡在一片蓝色海洋之中。

这种蓝色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逃亡至此的犹太难民开始将他们的家园涂成蓝色,象征着他们信仰中的天空和天堂。另一种解释则认为,蓝色可以驱赶蚊虫,帮助小镇居民保持凉爽和舒适。无论起源如何,今天的蓝色已经成为舍夫沙万的标志。

舍夫沙万麦地那的小巷狭窄蜿蜒,漫步其中,你会发现各种精致的细节:色彩鲜艳的街门、精致的马赛克图案、铺满地面的传统地毯。街道两旁是各种手工艺品商店、咖啡馆和餐馆,为外来游客提供了典型的摩洛哥体验。

舍夫沙万小镇被里夫山脉包围,山峦起伏,风景壮丽。为了一睹小镇全景,我们穿过老城闹市区,顺着小路爬到布扎费尔清真寺(Bouzafer Mosque)的平台,舍夫沙万蓝白相间的小镇与远处连绵的山脉和绿树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舍夫沙万最令人陶醉的,或许是它那种宁静悠闲的氛围。这个迷人的小镇让人不舍,以至于我们在这里盘桓多时,差点儿耽误了前往菲斯的行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中途抄了近路,没想到一路颠簸,好在夜幕降临后没多久,终于抵达菲斯。

菲斯(Fes)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被誉为摩洛哥的文化和精神之都。这座有“西方麦加和非洲雅典 ”之称的古城颇有西安在中国的地位。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菲斯老城,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十大城市之一。古城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第一座皇城,17公里的城墙基本保存完好,既保留了阿拉伯世界的中世纪辉煌,又融合了伊斯兰、安达卢西亚和犹太文化的独特风貌。

来到菲斯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菲斯皇宫(Palais de Fès)。虽未能入内参观,但络绎不绝的游客聚集在大门外拍照,也形成一大风景。作为摩洛哥古老而著名的皇宫之一,这座皇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菲斯皇宫是菲斯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环绕着高大的城墙和装饰华美的大门,这里曾是摩洛哥苏丹和国王们的居住之地,尽显奢华和庄严。

吉南斯比尔花园(Jnan Sbil Garden)是菲斯市中著名的公共花园,位于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这个花园以闹中取静的城市景观而闻名,园内种植着各种植物、花卉、棕榈树,配有湖泊、喷泉和优雅的小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休憩。我们逛公园时正赶上一群小学生在园内举办活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周围的古老城墙增添了生机。

历史一代代传承,孩子们的笑声就是人们的希望。

菲斯的麦地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其狭窄的街道、古老的建筑、热闹的商业街和星罗棋布的清真寺,宛若迷宫。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一个时光倒流的世界。老城里有超过两百座清真寺,上千家手工艺品店和皮制品染坊,但我们最感兴趣的还卡鲁因大学(Kairaouine University)。

菲斯老城的蓝门(Bab Bou Jeloud)是这个城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位于菲斯麦地那(Fes el-Bali)的入口处。蓝门建于1913年,属于一个带有三道拱门的穆德哈尔风格拱门。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门的两侧颜色不同:外侧是醒目的蓝色,象征菲斯的传统颜色;内侧是绿色,代表着伊斯兰教的象征色。门上的复杂花纹和几何图案极具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的特色,是精湛的阿拉伯工艺的代表。

走过蓝门,便是菲斯老城的迷宫般的窄巷和传统市场(souk),各种手工艺品、香料、皮革制品和摩洛哥特色美食挤满街头,琳琅满目。对我们来说,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家中餐馆—如家餐馆。自从来到摩洛哥,塔吉锅没少吃,但基本上没机会吃中餐。这家餐馆干净舒适,从家常的回锅肉、麻婆豆腐,到中餐馆必备的招牌菜,样样俱全。没丝毫犹豫,我们坐下来后,一桌子饭菜风卷残云般地被一扫而光。

安慰了自己的中国胃,在菲斯老城的精神探索才算正式开始。

在菲斯的文化遗产中,卡鲁因大学异常亮眼。这所大学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伊斯兰世界最负盛名的教育中心。它的创办者是一位女性——法蒂玛.菲赫里 (Fatima al-Fihri)。

卡鲁因大学创建于公元859年,当时的菲斯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法蒂玛.菲赫里是一位富商之女,早年跟随家人从突尼斯迁居至此。她因父亲留下的遗产而获得财富,并将其用于社区的教育和宗教发展的公共事业。她在建设卡鲁因清真寺的同时,还扩建了学习设施,并设立了讲学制度,使清真寺逐渐演变为一所高等学府。作为一名女性,法蒂玛.菲赫里捐资创办清真寺和学校的举措在当时的穆斯林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中世纪,卡鲁因大学成为整个北非地区的学术灯塔。它不仅教授宗教课程,还开设了包括法学、天文学、数学、医学、哲学等学科。这个开放的学术氛围吸引了无数学者加入其中,如著名的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Maimonides)和地理学家莱昂纳多·菲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等。卡鲁因大学在此期间与伊斯兰的教育和学术体系密切联系,推动了阿拉伯科学和文学的发展,并为西方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经过千年风雨,如今的卡鲁因大学仍在运行。它由清真寺和学术机构组成,仍然授予一些传统学科的学位。二十世纪以来,摩洛哥政府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以继续发挥其教育功能。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我最喜欢逛当地的大学,尤其是有名望的大学。然而,这个校园不允许游客进入,颇觉失望。为了满足我们的愿望,导游带着我们登上附近的一个楼顶,居高临下,大学校园尽收眼底,隔空观看校园,同样令人感到震撼。这所大学兼清真寺的设计精美绝伦,雕刻的窗棂、宏伟的拱门和镶嵌着几何图案的瓷砖都显示出伊斯兰建筑的卓越技艺。

来到菲斯,当然要去著名的沙瓦拉皮革染坊(Chouara Tannery)。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制革厂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染坊坐落在麦地那中心,四周被狭窄的巷道包围。穿过一家家贩卖皮货的小店,终于登上一家皮货店的露台,脚下便是名声显赫的沙瓦拉皮革染坊。站在露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人们在一个个石砌的染缸中忙碌,他们将皮革浸泡在天然染料中,染出各种鲜艳的颜色。看到街上皮货店中色彩艳丽的各种皮包,我理解了为什么这种传统的手工艺依然长盛不衰,成为菲斯生活的重要部分。

作为摩洛哥工艺中心之一,菲斯的铜器、地毯、皮革制品和陶瓷也都享誉世界。回旅店的路上,五彩缤纷的商品和小贩们的叫卖声交相辉映。精致的陶瓷碗、典雅的铜灯、色彩丰富的地毯和手工刺绣,这些散发着阿拉伯风情的手工艺品,每每让我们不得不停下匆匆的脚步,爱不释手。

菲斯附近有个著名的沃卢比利斯考古遗址(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是北非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遗迹之一。这个遗址是曾经的罗马帝国边疆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示了罗马帝国的建筑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这一地区曾经出现的文化交流。在前往马拉喀什途中,我们先参观了这个古城遗址。

刚到停车场,老远就看到了一片残垣断壁,岿然屹立在天际。沃卢比利斯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当时,这里是一个腓尼基/迦太基居民点。公元40年,沃卢比利斯被罗马人占领。公元一世纪时,这里已经是一座繁华的罗马城市了。

购票走进遗址,但见一片广阔的废墟。巨大的石柱、古老的拱门与斑驳的地基散布在坡地上,这是一个沉睡千年的城市。这座废墟让我想起土耳其的以弗所和约旦的杰拉什,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的确令人震惊。

废墟中著名的卡拉卡拉凯旋门至今岿然屹立。它是公元217年为纪念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及其母亲茱莉亚.多姆娜而建造的。凯旋门高达8米,饰有精美的雕刻,象征着罗马的权威与荣耀。凯旋门虽历经沧桑,但气势犹存。整个废墟中,这座建筑保存得较为完整,因而,最为引人围观和拍照留念。

卡拉卡拉凯旋门直对的罗马大道是一条古老的石头路,展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精髓。两侧排列着众多商铺、公共建筑和贵族住宅,展现出古代罗马城市生活的繁荣景象。一座残存的豪宅,还保留着精美的马赛克地板。

历经千年,这条街道仍保留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原貌。沿着这条罗马大道行走,能让人感受到罗马帝国曾经在北非大地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日落之前,抵达马拉喀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