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3年以色列约旦圣地之旅 (三)

(2023-11-04 11:47:10) 下一个

离八福堂不远的小镇萨法德 Safed),与耶路撒冷、希伯伦、提比利亚并列为犹太教的四大圣城。这座被《孤独星球》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之一的云端小镇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历经沧桑,美貌依然。走在磨得锃亮的石头路上,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走进小镇,导游先把我们带进一个深巷中的犹太教堂。门脸不大,里面别有洞天。进去之后,每人领到一顶犹太小帽,扣在头上。犹太教堂比基督教堂显得亲民,桌椅摆放得近乎中国的茶馆。教堂的中间位置有个高台,四周墙壁上挂满了人物画像。

为了让我们这帮游客开开眼,导游特请教堂管理人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电子控制的壁橱,里面赫然出现一座硕大的青铜烛台。导游也两眼放光,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烛台的宗教和历史意义。从人们看烛台的敬畏神情可以猜到,这是教堂的镇堂之宝。我也下意识地摸了摸戴在头上不那么合适的犹太小帽,恐怕它不合时宜地掉下来破坏了这种神圣气氛。

萨法德小镇和雅法一样被装点得非常有现代艺术气息。庭院里一颗百年无花果树,弯曲褶皱的树干,把这条小巷烘托得无比沧桑。这是小镇中的一个大户人家,子孙仍然生活在这里。房子早已换上了新式门窗,老树却依旧顽强生长。

小镇的街巷显得比雅法更加古旧。走着走着,一家画廊中现代风格的画作吸引了我,线条简洁,色彩明快,鲜艳夺目。走进去一看,还有一些现代雕塑,特别是一件小孩拽气球的雕塑,让我想起正在成为新闻热点的中美两国因间谍气球事件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

萨法德不愧是座充满艺术气质的小镇,连街头的路灯都设计得十分别致。萨法德被多家媒体评为全球最美的小镇,多少要归功于当地艺术家们的努力。据说,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作为犹太教神秘主义教派中心的萨法德被众多犹太艺术家所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对艺术家们长生了巨大吸引力,以至于很多人纷纷来到萨法德安家落户,使小镇迅速成为以色列的艺术之都。走在小镇的街巷中,宛若在艺术节的集市中搜刮宝物,一路走来,惊喜连连。

以色列现存一种叫做基布兹(Kibbutz)的集体农庄很受世界关注。这种类似人民公社的集体性质的社区对我们这些经历过中国人民公社时代的人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旅行社为我们安排的行程中就有参观基布兹农庄这一项,没想到,今天的午餐就在基布兹的一个公共食堂。

其实,以色列现存的基布兹与当年中国的人民公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早在1909年,犹太人就已经自发的组织起这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区。随着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以色列回流,基布兹应运而生。当时以色列这块地界生存条件相当恶劣,穷山恶水不说,当地的阿拉伯人对这些移民也并不友善。若不团结起来,抱团取暖,在这种环境中很难生存下来。

于是,熟悉西方文化的犹太移民便以共产主义为指导,将锡安主义思想与当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这种具有以色列特色的共产主义社区,为犹太移民开辟了回归以色列的道路。

说起来,以色列的基布兹比前苏联的集体农庄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在历史上出现得要早,至于中苏两国人民创办集体农庄和人民公社时是否借鉴了以色列的经验,不得而知。

据导游介绍,这个基布兹过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现在也从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社区的目标是用共产主义和锡安主义的思想,建立一种乌托邦。其成员没有私有财产,工作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全都免费。外人可以自愿加入,里面的成员也可以自愿退出,且退出时还可以领到一笔退出费以补偿其对社区的贡献。近些年来,有些社区进行了私有化,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今天吃午饭的基布兹公共食堂就在戈兰高地附近。与当年的中国公共食堂相比,这里的饭菜丰盛可口,一问服务员,原来是从外面饭店定做的。看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的基布兹也在与时俱进。

戈兰高地从我在中国能看报纸时起,就经常占据新闻版面,因此,早就对这个地名耳熟能详。

戈兰高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高地是以色列北方的战略制高点,控制着约旦河及加利利湖等淡水资源,一战后,国际上承认戈兰高地为叙利亚的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约旦、叙利亚和埃及联军,将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控制在自己手中。1973年,叙利亚联合埃及对以色列发起赎罪日战争,企图夺回戈兰高地,却未能如愿。如今除了美国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外,西方各国也都承认了以色列控制戈兰高地的事实。

今天踏上戈兰高地,寒风凛冽,残雪犹存,但游人很多。路旁用武器残骸做成的各种雕塑和昔日的战壕,依然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恐怖,孩子们的嬉戏,更让人体会到和平多么值得珍惜。

据说,英文中“宝石”(jewel)一词是从“犹大”(jew)转变而来。而犹太人跟珠宝,还真有不解之缘。犹太民族的钻石贸易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如今,钻石业仍然是以色列的主要产业之一,约占以色列工业出口的两成。作为一项传统产业,以色列的珠宝誉满全球。

前往耶路撒冷途中,参观了一家切割钻石并将其镶嵌在珠宝中的工场,了解珠宝首饰的制造过程。旅行社安排这类活动,不仅为了向游客展示以色列制作珠宝的技术,而且也为游客购买珠宝提供方便。宽敞的销售大厅里,各种各样精美的珠宝首饰令人垂涎欲滴。为了帮助中国人购买这里的珠宝,这加工场还专门配备了几个说汉语的售货员。可以想象,疫情前来这里买买买的中国游客一定不在少数。

参观完珠宝工场后,来到拜特谢安(Beit She'an)考古遗址。这是一座可追溯到所罗王时期的古城。拜特谢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迦南时期,而后成为古代以色列王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被称为斯底波里斯(Scythopolis),连接着地中海沿岸和约旦河谷地区。

如今的古城废墟,彰显着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尽管遗址规模不如土耳其的以弗所,但其宏大的城市遗迹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导游特意在古罗马的公共厕所讲解了设计的奥秘,古罗马人喜欢来公厕放松,“通商宽衣”,往石板上一坐,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不用担心一号工作的任何闪失,让人由衷佩服。

伯利恒(Bethlehem)是耶稣和以色列第二位国王大卫的出生地,距离耶路撒冷约10公里,被称为“圣城中的圣城”。其实,这里是巴勒斯坦的地盘。进入伯利恒,要履行过境手续,算出了一趟国。其实手续很简单,就像从东单到西单,比进天安门广场的程序简单多了。

虽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比较紧张,这里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基本上却都能和平相处。我们的两个导游,一个是以色列人,一个是巴勒斯坦人,根本看不出是两个国家的公民,就像头一次来耶路撒冷的人看不出哪部分属于巴勒斯坦,哪部分属于以色列一样,尽管不同地区之间设有关卡和隔离墙。

耶稣出生地就在圣诞教堂(Church of Nativity)。根据圣经记载(路加福音2:1-7),耶稣基督诞生的马槽就在位于市中心马槽广场左侧的这座教堂里。据说,每年圣诞节期间,成千上万的基督教朝圣者和游客会前来伯利恒,参观圣诞教堂。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正门很小,称为谦卑之门,必须弯腰才能进去。另有一说,这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时代,伯利恒的基督徒为防止穆斯林骑马进入破坏圣诞教堂,而刻意为之。

圣诞教堂正门虽小,内部却相当宽敞。尽管在规模上无法与欧洲那些著名大教堂相比,但这里的宗教和历史意义却是独一无二的。

跟着拥挤的人群下到教堂地下室,空间不大,人山人海,但气氛却庄严肃穆。传说耶稣当年就出生在这个长13米、宽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一个马槽里。现在马槽被换成了一个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的大理石圣坛,圣坛上空悬挂着15盏银制油灯,昼夜不灭。

很多人跪下来,亲吻地板,屏气凝神地抚摸这颗伯利恒银星。信仰的力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晚饭后在大卫塔(Tower of David Museum)观看灯光秀。这座由希律王建造的古老城堡是耶路撒冷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这里上演的灯光秀遐迩闻名,它以现代科技的方式展现耶路撒冷4000年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事件和场景。坐在大卫塔的城堡里,观看这场灯光秀,的确是情景交融。唯一遗憾的是,夜晚的大卫城,寒气袭人,恰似沉重的历史,让人瑟瑟发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