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聊美国的平权法案

(2023-07-12 12:58:54) 下一个

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票对2票和6票对3票分别做出裁决,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大学----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和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采用的考虑种族因素的录取政策违背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至此,美国大学将不能直接以种族作为录取学生的考量因素。这一裁决推翻了大学招生中实行了几十年的平权法案。黑人大法官Clarence Thomas随后发文赞同高院的裁决,重申美国宪法里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次哈佛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败诉,美国最高法院取消平权法案,绝不仅仅是废除精英大学招生的另类政策,它将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平权法案及其产生的历史

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是指一系列保护人们免受歧视并确保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法案旨在通过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为特定群体,即因种族、性别、国籍、宗教、残疾等受到歧视的群体提供保护和帮助,以纠正历史上这些特定群体遭到的不平等待遇、促进平等和多样性。这个群体中最受重视的当然是非裔美国人。

美国政府自民权运动兴起后,颁布了一系列平权法案,如《1964年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1965年选举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等等。这些平权法案的通过和实施对于美国社会的平等和包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还有许多挑战和工作需要继续进行,但这些法案标志着美国社会朝着更加平等和多元的方向迈进,并为许多人争取到了公平和正义。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家。仅仅在几十年前,美国南方还在施行种族隔离制度。

一九五四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判决为违宪,还曾在南方激起轩然大波。当时,黑人学生在南方横遭侮辱被打被杀的情况非常普遍。记得当时一个十四岁的白人女学生曾对采访她的记者说,“如果上帝要白人黑人在一个学校上学,他就不会把他们造成黑人,把我们造成白人了”。这就是南方普通民众对种族问题的比较普遍的认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美国南方教书,在课堂上讨论民权运动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依然持这种观点。

这就是几十年前美国社会的真实状况。为什么种族主义在美国社会能够“入脑入心入魂”,一些人顽固坚持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呢?这还得从根儿上说起。

我们知道,现代化最早是从欧洲兴起的。从十六世纪起,欧洲白种人的国家依仗武器先进,携船坚炮利之便,大肆征服掠夺其他民族,满世界攻城略地,强取豪夺,在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在各自侵占的地盘上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了给自己侵略和殖民扩张正名,欧洲殖民者创造出所谓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而种族主义理论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核心。他们制造出“白人至上”的神话,说他们白种人是最高级的人种,而且肩负着上帝赋予他们的教化夷蛮的使命,他们的侵略和殖民活动是响应上帝的号召,勇于承担起“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高尚行为。

以白人至上为内涵的种族主义威力极大,它直截了当地将有色人种置于绝望的深渊。根据这一理论,有色人种无论创造出何等辉煌灿烂的文明,那都不值一提,根本没法和白种人的文明相提并论。作为个人,即使你努力接受白种人的“先进文化”,你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和聪明才智甚至高于白人同类,但你没法儿把自己的皮肤变白吧?在种族主义者眼中,你的肤色决定了你永远低人一等。

二次大战前,由于希特勒将种族主义发展到极端,并且由于其种族主义政权在战争中的垮台,种族主义才变得臭名昭著。尽管如此,种族隔离制度在美国南方照样盛行,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席卷美国。

民权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这一法案规定了美国境内不得采取种族隔离,也规定对黑人、少数民族与妇女的歧视为非法。它结束了美国自建国以来长期的黑白种族隔离政策,被认为是人权进步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相关政策、立法、司法和实践中实施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平权法案是美国社会在经历了长达数个世纪对少数族裔尤其是非洲裔的压迫、隔离和歧视后,在种族矛盾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涉及行政、立法和司法系统的综合“救治”行动。这一行动的突出特点不仅是保护弱者和弱势群体,比如租房,买房和贷款,上学、就业和提干,都不能因为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国籍等原因有歧视行为,而且在上学就业等方面还对这些少数人群施行优待。

这种政治现象代表的是文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个社会只有进步到一定程度,才会刻意强调保护其中的少数人和弱者。美国社会接受并强调这种做法,在政治上无疑是正确的,表明这个国家比民权运动之前已经进步了一大截儿。

 

平权法案与政治正确

社会变革往往从器物层面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由表及里地展开。民权运动后,美国种族问题不但在政治制度和法律层面上,而且在思想文化层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种族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积极变化的最显著标志就是“政治正确”的观念被社会普遍接受。

那么,什么是政治正确呢?“政治正确”是指使用一些用词及施行部分政治措施,避免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不能冒犯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者及跨性别人士(LGBT)、不同的宗教信仰或持不同政见者,及残疾人士(见《维基百科》)。

“政治正确”一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并在社会上流行的,最早是指大学中的一种左派思潮。在当时的文化争论中,反对派给激进的左派人士贴上一个标签,即“政治正确”,讽刺他们的观点只在政治上正确,在其他方面一无是处。

其实, “政治正确”也可溯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是人权平等观念的延伸。它由“人人生而平等”推演开来,发展出种族平等、性别平权、性向和信仰自由等社会理想。上世纪六十年代,除了民权运动,美国社会还出现了广泛的社会抗议运动,如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等等,这些反传统的社会运动虽然转瞬即逝,但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持续性影响。

随着民权观念深入人心,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即反省社会应该如何善待弱势群体。除了立法保护和优待弱势群体外,在语言上也相应地做了尊重弱势群体的规范,将带有歧视性的词语剔除。您不能再管黑人叫Nigero,而改称“非洲裔美国人”,将印第安人改称“美洲原住民”,“妓女”变成了“性工作者”,“疯子”改称“精神病患者”,连“傻子”也不能直呼其傻,要用“智能受挑战者”来避免在语言表达上犯政治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坚持“政治正确”的人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甚至给言论自由划上了红线。

“政治正确”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反对者认为,主张“政治正确”的人提倡的是一种平均主义,弱势群体要求平等意味着政府必须以不平等的方式来优待他们。事实上,平权法案允许在招聘、录取和雇佣等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纠正历史上的不平等待遇。这意味着特定的受保护群体可能会得到额外的关注和优先考虑,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但是,在优待黑人、妇女、同性恋者等少数群体的同时,在人口上占多数的白人异性恋男性常常会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导致了逆向歧视。因此,也引起社会中起沉默的大多数人的强烈不满。

正是在“政治正确”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形势下,社会上的种族偏见从公开转向隐秘,成为美国社会一股强大暗流。唐纳德.川普在2016年巧妙地利用了民众对“政治正确”、特别是对精英阶层(包括主流媒体)的“政治正确”的愤怒,大胆地拿“政治正确”开刀,说老百姓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因此,赢得相当“民意”,当选总统。他那个“让美国重新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号无疑是对一个消退的文化传统的回归,同时也在客观上为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的回潮开了绿灯。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形成都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种文化传统的改变消失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传统的持续性”,也是为什么美国种族主义文化传统不易消失的原因。正因为如此,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种族偏见得以存在于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而不自知。

 

政治正确面临的挑战

拜登总统在2020年的选举中获胜使在美国一度式微的“政治正确”重新占领了道德高地。然而,透过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意识形态争斗的云翳,人们仍能清晰地看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平权法案实施了长达半个世纪之后,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状况依然堪忧。作为人口占13%的少数族群,黑人在美国社会中最严重和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仍是贫困,近25%的黑人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教育程度低,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犯罪率高,在美国各州和联邦监狱里被羁押的犯人也以黑人居多。因此,人们对黑人的成见(stereotype)也就容易理解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已有很大改善,但前面的路仍然很长。虽然实施平权法案后政策明显向黑人倾斜,但效果却不如人意。是黑人族群自身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是否因为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结果不平等?在很多人心中是有数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白人的“原罪”,由于“政治正确”对言论自由的设限,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广泛讨论和认真对待,甚至还有被党派斗争利用的嫌疑。

这次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重申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再迎合“政治正确”,算是迈出了回归现实的可喜一步。大学招生本应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通过平权法案来刻意增加特定群体的录取机会。大学招生应该以学术成绩、才能和个人素质为依据,而不应该考虑种族或其他身份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和公平的招生,避免歧视和偏见。利用平权法案人为制造校园内的平等和多样性,不但会剥夺其他学生的平等机会,制造新的不平等,而且还会损害学校的声誉。学校就是学校,NBA就是NBA,各有各的术业专攻,如在NBA也推行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和多样性的话,那他们的球赛也就没什么看头儿了。

美国社会真正实现种族平等,非一日之功。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种族问题仍将是美国最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企图以激进的方式改变这种状况,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只有坚持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淡化种族分歧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金玉屋 回复 悄悄话 ahniu--
--------------
翻录评论太便宜了,不值五毛。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民权运动直接起因和最著名的事件是阿拉巴马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事件,是州长华莱士亲自带人在大学阻止,肯尼迪接管了阿拉巴马国民警卫队,命令警卫队逮捕了州长,得以让黑人学生入学。期间每个黑人学生分配了两名美国国民警卫队士兵跟随保护,防止他们在学校里被攻击。
这是12个黑人学生。
也就是最初的事件是关于大学入学问题,因此平权法案的产生是围绕黑人入学,也就是不难解释和具有合理性的。
只是如今平权法案的意义已经不限于黑人学生入学的问题,而是促进多元化的问题,那么肤色为标准就是落伍了。
另外黑人入学这种事本质上是防止阶层固化现象,如今也还是有意义。因此修改这个法案,改变依据肤色,而是依据收入和族裔的社会地位,才是具有合理性。
可惜美国国会并不愿意做这种修改,而法院没有权利做这种修改,这就给保守力量空子可钻,利用了肤色不再合适的特点,而不提这个法案的实质,促进多样化,避免阶层固化,照顾社会弱势,这些都属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内容,不属于动物本能。
很可惜很多华人不意识这件事产生的作用,推翻平权法案,客观上对华人本身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比如学校里除了华人就是白人,缺乏多样化特点,那么在美国霸凌文化下谁更可能是牺牲品?
我们这里的学校里97%是白人,我们在小家伙初中时就送她进入IB学校,当然就是多样化的环境,华人因为学习好而处于学校优势地位(IB学校只关心学习),在北加州,学区的一个任务就是避免出现“亚裔种族优越”的认知,但这仅限于亚裔占人数比较多的学校。
一个老中朋友的孩子是一直在本地的中学到高中毕业,这也是所谓的蓝带学校,是加州最好的一类。但据她父亲讲,她最终有一种精神分裂的症状,因为学校到了高中,几乎只有她一个亚裔,非常孤独,融不进学生群体。
在美国,群体的划分是以财富等因素,族群因素不那么强,毕竟美国社会客观上还是多样化的。但对学校的孩子来讲,这不是指标,毕竟孩子都没什么钱,孩子这种世界观都还没形成的人更喜欢依据种族区分群体。而到了高中,荷尔蒙和恋爱问题让孩子之间的竞争产生潜规则。
华人作为客观上的少数族裔,不论什么都应该支持任何导致多元化的政策和法律,这是硬道理。因为这是华人提高自己生存环境的唯一方式。


ahniu 回复 悄悄话 种族是平等的,文化是优劣的,信仰是真假的。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种族问题仍将是美国最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没有根据。 种族歧视在美国作为社会问题已经基本不存在。至少是微乎其微。 种族歧视无非是个某党派的炒作和忽悠。
localappleseed 回复 悄悄话 大学招生,适当照顾非裔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用AA的名义,限制亚裔,让华人的录取分高于白人,这才是真正的歧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