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土耳其纪行 (1)

(2022-05-15 20:09:20) 下一个

土耳其横跨欧、亚两大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古代的交通要道。这个被古希腊人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既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不同文明碰撞的重要场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后世留下诉说不尽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 、特洛伊(Troy)、以弗所(Ephesus)等地名在历史教科书中早已让人耳熟能详。因此,去土耳其旅行,是我多年的愿望。 

去年订好了去土耳其旅行,因疫情爆发而被取消,今年打了疫苗,终于成行。 

伊斯坦布尔??  

当飞机降落在伊斯坦布尔机场时,千年古都的美丽轮廓让人心情激动。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星罗棋布,圆顶尖塔在海峡两岸争妍斗艳。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扼守连接黑海和地中海海之间的战略通道。伊斯坦布尔也是世界上作为首都时间最久的城市,一千一百年东罗马帝国、近五百年奥斯曼帝国以及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首都。这座古城最能反映土耳其悠久而复杂的历史,灿烂而多元的文化。 

登上接我们去旅馆的车,穿越在大街小巷,拜占庭和奥斯曼的风情弥漫在天空,城市的每个角落好像都有故事,等待人们探索。街上人多车多,小商小贩比比皆是,与世界各地的人民一样,伊斯坦布尔人也都在为生活奔忙,正是他们的忙忙碌碌才使这座古都焕发着无穷的活力。 

入住旅馆后,一众驴友都急不可耐地要上街观景。由于随团旅行活动到晚上才正算开始,于是,我们便争分夺秒地来到街上,直奔那些不在旅行社行程上的景点。 

伊斯坦布尔最早是古希腊城邦拜占庭,其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由于拜占庭横跨欧亚两洲,战略位置极佳,公元330年,常年南征北战且厌倦了罗马政治氛围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从罗马迁到了这里,在此大兴土木,并将拜占庭称之为新罗马。这位皇帝死后,为了纪念他,人们遂命名此城为君士坦丁堡。 

后来,罗马帝国分裂,君士坦丁堡便成为延续了11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公元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崛起,东罗马帝国分崩离析。1453年,这座城市被奥斯曼人攻占。鉴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奥斯曼帝国在此建都,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一次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但这座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城却承载着土耳其人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成了各国人民心神向往的旅游胜地。 

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上,犹如走入一座历史博物馆。街上星罗棋布的教堂和清真寺,东西方文明交汇点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感到新奇和震惊。 

离我们下榻旅馆不远的地方,有个加拉达塔(Galate Tower),在上下起伏的街巷中鹤立鸡群。走到跟前,更显雄伟壮观。买票登塔的人很多,但排了一会儿队,还是买上了票。上去一看,风光无限,在塔上可俯瞰伊斯坦布尔全景,金角湾对岸的几座大清真寺和皇宫都依稀可见。从塔内展览的文物说明中得知,这座中世纪风格的石塔建于1348年,后在奥斯曼时期被数次修复用作观察城市火情的瞭望塔。顺便,我们也在塔上确定了下一个要去的景点。 

沿着蜿蜒的小巷辗转来到金角湾对岸,直奔离大桥最近的清真寺。这块地界儿的清真寺可真多,且都规模宏大。说实在的,我们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要想依靠谷歌地图来个按图索骥都做不到,于是,先进来看看再说。歪打正着,原来,这是城中最美的清真寺,即大名鼎鼎的苏莱曼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建于著名的苏莱曼大帝时期,由当时最顶级的建筑师锡南(Sinan)所设计。苏莱曼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十位苏丹,在他的统治下,帝国进入鼎盛时期,他的文治武功在世界历史上堪与波斯阿巴斯大帝、印度阿克巴大帝比肩。 

这座以苏莱曼大帝命名的清真寺之所以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最美清真寺,一半原因是因为它的位置。坐落在金角湾的高地上,从这里不仅可以俯瞰整个海湾、加拉达大桥及刚刚去过的加拉达塔,还可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过往的巨轮及伊斯坦布尔诱人的风景线,内容丰富的画面和吸引眼球的景色真的令人流连忘返。步入礼拜堂,大厅里高耸的穹顶、精美的廊柱、环形的吊灯、厚重的红毯,以及地毯上正在朝拜的人们,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清真寺的庭院里有个花园墓地。里面墓碑林立,草木扶疏,但有两座陵墓,即苏莱曼一世和他的妻子洛克塞拉娜的陵墓,格外引人注目。建在清真寺或教堂里的陵墓与中国古代的地下陵寝给人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与十三陵那种阴森森的阴阳两隔气氛截然不同,看着近在咫尺的苏莱曼一世和他妻子的棺椁,感觉他们离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看完苏莱曼清真寺,又赶往蓝色清真寺。查了查谷歌地图,还得坐车。路上找不着出租车,只好坐轻轨公交,也想借机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到了车站,就是找不着买票的地方。好不容易在入口处碰到个年轻人,想问他如何买票,他好像听不懂英语,却想到了我们要干什么,竟在车站入口处拦着铁栏杆把我们都放了进去。我们上车后以为车里有售票员,谁承想,连个售票员的影儿都没见到。不过,伊斯坦布尔的轻轨还是挺舒适的,乘客不少,但不拥挤,行车路线的电子显示一目了然。坐了几站车,便来到了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是苏丹艾哈迈德一世 (Sultan Ahmed I)下令建造的,因此,亦称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这位苏丹英年早逝,他的陵墓就建在了清真寺边上。 

蓝色清真寺的建筑师是主持改造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锡南的弟子Mehmet Aga。1609年开工,1616年建成。这座清真寺因大量使用了手绘的蓝色彩釉瓷砖而获“蓝色清真寺”之名。蓝色清真寺将邻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赞庭风格和伊斯兰元素糅合在了一起,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杰作。它拥有六座直插云天的宣礼塔,不但在伊斯坦布尔显得鹤立鸡群,即使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亦赫赫有名。 

步入广场,但见这座清真寺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翻修。幸运的是,还留着一个门,供人们进入寺内参观朝拜。大厅里的景象果然不同凡响。尽管装修工程搭建的脚手架和屏风占据着大厅的绝大部分地盘,但其整体的恢宏壮丽依然清晰可见。在伊斯兰图案鲜明的土耳其地毯上,带着小白帽的穆斯林们在各个角落向真主朝拜,口中念念有词。置身在这样的场合,您的宗教感情会油然而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教堂和清真寺越修越大的原因之一。 

由于维修的原因,寺内遐迩闻名的两万多块蓝色瓷砖及许多珍贵文物,基本被严严实实地掩盖了起来。虽说未能目睹那些诱人的蓝色瓷砖是个小小的遗憾,但亲自感受一下蓝色清真寺的气氛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色清真寺的设计当然没得说,它的工艺水平也同样令人拍案叫绝。据说,整个清真寺在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一根铁钉,这和比它稍早建造的北京故宫一样。四百多年过去了,也经过几次大地震,清真寺结构照样严丝合缝。传统社会的手艺人,做出的干活儿让人放心。????? 

第二天,我们跟团游览活动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蓝色清真寺。果不其然,由于维修,导游只带我们在外面最好的位置看了看风景。幸好昨天自由行时,我们进到蓝色清真寺里面看了看,大致了解了内部情况。 

紧邻蓝色清真寺的一片空旷的广场是罗马竞技场 (Hippodrome),即罗马时期举办战车比赛和竞技体育赛事的地方。广场上矗立着两座方尖碑和一个蛇形柱。那座被称为“墙柱”的方尖碑原来包着一层铜,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时,洗劫君士坦丁堡的士兵们,以为是黄金,悉数掠走。另一座方尖碑来自埃及的卡纳克神庙,有3500年历史,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方尖碑旁边的青铜三头蛇形柱,是当年罗马人从古希腊神庙中搬到这里来的,作为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雕塑。可惜的是,蛇头却不见了踪影。 

离蓝色清真寺不远的地方,就是托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即人们称为老皇宫的地方。十九世纪中叶,西风东渐,苏丹阿普杜勒.迈吉德也赶时髦,在金角湾的对岸修建了一座欧洲风格的新皇宫,于是,托普卡帕皇宫便成了老皇宫。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托普卡帕宫和北京的故宫一样,成为一座博物馆。可以说,这座皇宫不但目睹了数不清的宫廷秘密,也见证了奥斯曼王朝在这里走向顶峰继而衰落的历史。 

宫内庭院错落,绿树掩映着参拜厅,珍宝馆,圣物陈列馆等重要宫廷场所,如果都仔细看的话,一整天都泡在这也看不完。因此,我们一路走马观花,穿过几个庭院,最后来到后花园,来到宫殿面海的露台上。站在此处远眺,金角湾、马尔马拉海和波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一览无遗。奥斯曼帝国的雄风,宫闱密室的争斗,都已随风而去。 

伊斯坦布尔的香料市场(Spice Bazaar)又名埃及市场(Egypt Market),是个非常接地气的集市,不但游客喜欢逛,本地人也来此购买生活用品。这里不但有当地特色的香料,而且还有各种茶叶、咖啡、糖果及日用品。比起蓝色清真寺旁边的规模宏大珠光宝气的大巴扎,香料市场规模虽小,但更平民化。在市场里转了转,许多小贩看到我们这张中国脸,争着用中文跟我们打招呼,请我们进店看看。有个年轻的小贩中文说得还挺溜,一串串的中文让我想起九十年代北京秀水街上那些操着流利俄语和英语的小青年。要不是疫情肆虐,这里一定有不少中国游客。要是总没有中国游客,他这点儿中文有可能就荒废了,那可真就太悲催了。 

我们在香料市场并未逗留太久,因为下午要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和香料市场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两种不同的体验。 

公元335年,古罗马帝国刚刚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后不久,君士坦丁大帝便下令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基督教皇家教堂,取名为“圣索菲亚”(Aya Sophia),意喻为“上帝的智慧”,教堂后来在一次大火中被焚毁。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动用了上万名工人,昼夜施工,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黄金,终于将新圣索菲亚大教堂打造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堂。 

这座高56米的大教堂在中世纪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的一千多年里,一直位居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首。与后来的许多基督教堂不同,这座拜占庭建筑没有高耸云天的塔楼和绚烂夺目的玫瑰窗,但却以其自身的庄严雄伟显露出一种宏大的皇家气魄,令人震撼。 

1453年,当君士坦丁堡被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大军攻克,这座教堂有幸被保留下来,改建成清真寺。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负责改建的建筑师锡南(Sinan)并没有高举“破四旧”的旗帜,将教堂内精美的拜占庭镶嵌画彻底铲除,而是用石灰将其盖住,从而保护了教堂内的艺术珍品,使后世的人们能够在此欣赏这些传世之宝。

 

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巨大的穹顶闻名。教堂最前方的穹顶上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壁画,金光闪闪。走进中央大厅,更为巨大的金色穹顶所震撼。

仰望穹顶,一种宗教气氛弥漫于整座建筑,撞击着人们的灵魂。一些精美的马赛克壁画,尽管还能看到曾经用白灰覆盖后的残迹,但这些壁画都还色彩艳丽,让人惊羡不已。在这里,您能切身体会到历史风云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互相纠缠。至于这两大宗教是否能和平共处或一定要誓不两立,咱也无法给出结论。但这两大宗教的影响却都存在于这座教堂之中。198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千年古都的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古迹,故事源远流长。然而,我们在土耳其的行程,除了伊斯坦布尔,还有不少其他著名景区,因而,就不得不跟随大队人马,离开这座让人留恋的城市,踏上新的旅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紫嫣淡染 回复 悄悄话 文章介绍的细致,跟着去旅行的感觉。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