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肯尼亚坦桑尼亚纪行 (1)

(2017-10-04 14:25:34) 下一个

 

走进非洲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八月,终于成行。

 

八月十二日,我们一帮驴友从印地出发,取道芝加哥飞往心仪已久的非洲大陆。经过16小时的飞行,终于踏上遥远而神秘的非洲大地。

 

到达内罗毕,已是万家灯火。从机场乘车半小时左右,到达市中心下榻的旅店。在旅店安顿好了以后,已近午夜时分。由于肯尼亚刚刚举行完大选,而选举造成的政治动荡使内罗毕的治安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只好按捺住刚到一个陌生城市而产生的兴奋和好奇,打消了深夜逛街的念头,洗洗早点儿睡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才看清这座城市的面貌。原来,市政厅、总统府、最高法院、议会大厦、国际会议中心等政府建筑,都在我们下榻的旅店附近。早饭后,在导游的带领下,到银行换了些肯尼亚货币,然后上街闲逛。每到一个城市,我喜欢看当地的建筑和人。和许多拉美原殖民地国家不同的是,这里殖民时期的欧式老建筑不多,除了市政府外貌像美国的白宫而最高法院又像市政府以外,市中心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建筑。虽然有些年头,但缺少历史的沉淀。

 

市中心第二高的建筑是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我们买票入内,登上楼顶的观景台,鸟瞰全市。像许多城市一样,城的北部比南部富裕,高尚住宅区大都分布在城市北部,郁郁葱葱。铁路和工厂大多集中在城南。

 

漫步在内罗毕大街上,仿佛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和上海。街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忙,不愧是东非最大都市。满载乘客的公交车,生意火爆的小吃店,美国连锁店的招牌及各色商业广告,拿着手机边打电话边赶路的白领,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人,荷枪实弹或携带棍棒的武警或士兵,像一幅非洲的清明上河图,使这个现代化都市显得繁忙、有序且充满活力。在这种熙熙攘攘的城市气氛中,我也注意到街上的闲人很多,草地上常能看到躺着休息的男男女女。据说,肯尼亚的失业率是很高的。

 

在市中心的一个街角上,我们看到一个小公园,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美国大使馆原馆址。199887日,基地组织在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同时发动恐怖袭击,汽车炸弹将这里的美国大使馆炸得粉碎,死213人,伤数千人。因此,美国大使馆不得不迁移他处,后来,肯尼亚政府在此处建了一个纪念公园。公园里的纪念碑上铭刻着死难者的姓名。闹市之中,这里的一片净土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逛街回来,小憩片刻便出发前往内罗毕市郊的闻名遐尔的餐馆----Carnivore,这个以烧烤各种动物肉而打出知名度的餐馆在全世界驴友中颇受好评。既然到了内罗毕,我们当然不能免俗,于是 ,带着二锅头,来这家餐馆品尝烧烤。餐馆规模很大,极富非洲风情,食客几乎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酒酣耳热,话自然多。尤其是在异国他乡共饮二锅头,感觉不是一般二般的好。有个驴友说得好,这是咱们的一带一路,一带二锅头,一路上都会感觉无比幸福。

  

815日,我们的野外旅行正式开始。这一天的旅行目的地是奈瓦沙湖国家公园,沿途可以看到东非大裂谷,并游览地狱之门国家公园。早晨离开内罗毕时,阴云密布,刚出市区,便下起小雨,淅淅沥沥,远处的山朦朦胧胧,路边的村镇扑朔迷离。导游告诉我们,大约一小时左右,我们就能到达观看东非大裂谷的制高点,但今天的天气不遂人愿,怕是看不到大裂谷,只能等回来的路上再看了。同车的驴友们正在争论回来的路上是否还会碰到这样的天气时,只见车窗外面,雨霁天晴,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高挂,蓝天一碧如洗。您说,我们咋就这么走运呢!

 

不一会儿,车便停到了大裂谷观景台。观景台只不过是公路边能够鸟瞰大裂谷的一个停车场,几栋低矮简陋的房子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和一家餐馆。一面大裂谷的示意图矗立在观景台中央,简明扼要地向游人介绍大裂谷的地理状况。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非洲北部的死海贯穿到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岸,全长六千公里。从观景台上看去,大裂谷并非像美国的大峡谷那样激流翻卷,壁立千仞,地形险峻,百态杂陈;相反,其底部却舒展平缓,一望无垠,洪荒广袤,莽莽苍苍。这时,迷茫的雾气已经消散,一道彩虹还挂在天空。居高临下,极目望远,感受到的那份震撼,令人难忘。

 

拍完照,走进旅游纪念品商店,几乎都是当地的土特产,非洲黑檀制作的木雕比比皆是。有些木雕我很喜欢,但由于赶路的原因,没来得及仔细看看,颇觉遗憾。听导游说一路上有的是这类商店,也就释然了。

 

近午时分,抵达地狱之门(Hell's Gate 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一路上,斑马、角马、羚羊、长颈鹿、疣猪、非洲野牛在荒山野岭中悠然自得地闲逛或觅食。我们的汽车虽然距离很近,它们并不惊恐,对来往的行人似乎早就习以为常。其实,野生动物只是这座公园的点缀,它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几条干涸的峡谷。峡谷蜿蜒曲折,两岸怪石嶙峋。置身其间,有寻幽探胜之趣。

 

刚过晌午,便到达今天的目的地---纳瓦沙湖。 

 

奈瓦沙湖是肯尼亚的旅游胜地,号称东非大裂谷中的一颗明珠。这里聚集了很多野生动物和鸟类,尤其是众多的河马和鱼鹰。这个湖的面积有139平方公里。如果您知道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只有2平方公里的话,您就能想像得到这个湖的规模有多壮观。

 

午饭后,我们乘船在奈瓦沙湖观看野生动物。在湖的一个角落,一群河马聚在一起,脊背像一片起伏的土丘,对驾船来探访它们的游人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只有一两只河马不时扬起硕大的脑袋做些无聊的动作。船沿湖岸缓慢行驶,各种叫不出名的鸟引起船上“鸟人”们的高度关注,长枪短炮,拍个不停。为了让我们看看鱼鹰捕鱼的场面,驾船的小伙子将船开到树上落满鱼鹰的岸边,往湖里给它们投放小鱼。不知是鱼鹰吃饱了还是不满意人们的打扰,一大群鱼鹰稳坐树梢,看着游人皆无动于衷。

 

走进动物世界近距离观看动物固然令人兴奋,而我更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尽管奈瓦沙湖从殖民时代起就成了肯尼亚的著名度假胜地,但它的美至今依然没有人为痕迹。 枯藤老树昏鸦,小船雾霭天涯,田园诗般的风格在自然天成的湖光山色中不露痕迹地显现出来,像诗,像画,更像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要不是游湖时下起雨来,我宁愿坐在船上,什么都不做,望着远处的金合欢,迎接日落。

 

奈瓦沙湖眫的度假旅店星罗棋布,大都隐藏在湖畔的树林之中。从湖中往岸边看,几乎看不到任何建筑,使这个热门的度假胜地还能保持原始风貌。我不觉得这是肯尼亚基于经济原因疏于开发旅游资源造成的,相反,他们把保护环境看得比发展经济更为重要。怪不得联合国把环境规划署和人类住区规划署都设在内罗毕呢!肯尼亚在保护环境方面走在了很多国家的前面。在我们刚刚回到美国的两天后,即828日,肯尼亚实施新法,禁止出售、生产或使用塑料袋,违者最高可罚款3.8万美元或监禁4年,堪称全球最严的禁塑令。正因为肯尼亚政府有这种保护环境的理念和严格执法的举措,这个国家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才能够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下保持自己的本色。

 

奈瓦沙湖边度假村没有凶猛动物,因此,人们可以在湖畔随意散步。游完湖来到岸上,遇到一群猴子,一点儿都不怕人,还主动和我们逗哏。这种棕色黑面小猴,仿佛是这里的主要居民,成群结伙,上蹿下跳,看到哪个游客手里有吃的东西要喂他们,常常自己跑上前来,抢过来就吃,且还伺机扩大战果。尽管如此,比起峨眉山的猴子,它们还算比较老实本分,因而就更显得可爱。旅游胜地一旦商业化,即便是猴子,也会大煞风景。

 

 

因为要去附近的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我们在奈瓦沙湖湖畔度假村住了两宿。旅店的硬件设施,一如欧美国家,只是上网的速度,实在不敢恭维。第一个晚上,同行的驴友们都拍了不少好照片,急着上传微信和朋友们分享,无奈度假村的网络不争气,起初还能慢速上网,后来,度假村的网络索性停止了工作,让网虫们坐卧不安。人们能够暂时回归自然,但“现代文明”的牵扯却无处不在。

 

翌日清晨,早早地踏上了去纳库鲁湖的征程。纳库鲁湖是大裂谷中靠近火山带的湖泊,湖水盐碱度高,适宜作为火烈鸟食物的水草的繁殖生长,因而,这里是火烈鸟的聚集地。从奈瓦沙湖下榻的旅店到纳库鲁湖,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进入湖区后,看到一个中国摄影旅行团,正准备离开此地到别处游览。来非洲没几天,我就发现来这里的中国游客很多,以至于这里的导游和工作人员,甚至小商小贩,都会说几句中文。

 

纳库鲁湖区的野生动物明显比奈瓦沙湖区要多,成群结伙的羚羊和斑马,随处可见,有时甚至看到它们在路上闲逛。号称非洲五大猛兽的野牛和犀牛,也能与其他小动物友好相处。尽管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略显落后,但这里的动物世界却一片祥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