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2)
2006 (64)
2013 (1)
2017 (3)
2019 (5)
2021 (1)
2025 (1)
《虚无的全球化》,[美]乔治·里茨尔,王云桥、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33.00元 关于全球化问题,国际上相关著作已有很多,国内也引进了不少。如《驯服 从“麦当劳”餐馆的生产销售方式,展开社会学讨论,似乎成了乔治·里茨尔学术上的独门秘籍。1993年,他的《社会的麦当劳化》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在《虚无的全球化》中,他又借“麦当劳化”、“美国化”、“资本主义”,三个词的涵义,妙笔生花做了篇锦绣文章。他分析道:“资本主义”和“美国化”力量比“麦当劳化”更强劲,但三者又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资本主义”重点在经济,“美国化”则在政治、军事领域发力扬威,“麦当劳化”的攻占之地是文化以及经济消费领域。在界定这三股力量在“全球化”趋势中的能量外,《虚无的全球化》还将哲学概念“虚无”和“实在”引进他的理论框架中,并加以改造,构建了一个视角独特的思想体系。 《虚无的全球化》认为,从人们日常的消费入手,考察消费地点、消费商品、消费者面对的服务者和服务的形式等方面,可将消费行为分为虚无和实在两种类型。所谓“虚无的消费”,是指消费者面对的是“虚无人”的服务和自助式服务,例如用信用卡贷款,打电话按提示语音,按键选择购买商品等等。相反,“实在的消费”则是去银行与柜台服务员洽谈贷款事宜,在餐馆侍者良好的接待下喝咖啡等等。“虚无的消费”中,消费者面对的是菜单式的、可预测的、可计算的服务,麦当劳餐厅提供的套餐正是这种类型的商品。“实在的消费”中,消费者面对的则是个性化的服务者,无论他们是银行职员、餐厅侍者还是拥有特色手艺的厨师。尽管实在式消费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例如有当地特色的小饭店会令人们回味无穷,但是虚无式消费却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取胜,无疑将逐步取代实在式消费。麦当劳的餐厅从美国很快就扩展到世界各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提出的论断是,“麦当劳化”的虚无消费,将是全球化趋势中强有力的一股力量。现代社会中的商品,一旦用“麦当劳化”的方式整合后,就能迅速从“强国”向“弱国”输出。例如美国生活方式,从可口可乐、牛仔裤到好莱坞电影就这样扩张到世界各地,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全盘接受,而听任这些“外来物种”逐渐侵蚀,排挤当地的传统文化方式。《虚无的全球化》从社会学的观点看待马克思的理论和韦伯的学说,由此对全球化趋势中“文化帝国主义”的属性,及其控制疆域,进行速写式构图。书中说:“一项最近的佩尤全球民意调查发现,反美主义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接受调查的大多数人,都反对美国思想的扩散,但他们同时喜欢美国文化,诸如它的电影、音乐和电视之类。”麦当劳餐厅正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利炮坚船”,接下来,“星巴克”是第二波攻势? 《虚无的全球化》还提出了“全球本地化”(对应着“实在”)和“增长全球化”(对应着“虚无”)等有启发意义的概念,另外,作者提出的“商品和媒体是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和领域”等观点也值得认真对待。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电影,也被这个社会学者引作例证,可见他视野之广阔。 士曾 发布时间: 2006-08-04 15:23 中华读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