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 (NVDA)不是传统风险投资机构,但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这笔交易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初创企业投资。然而,这只是英伟达在全球范围内对私营人工智能(AI)企业日益扩大的投资布局中的一环。
PitchBook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这家芯片制造商今年已投资59家AI初创公司,仅过去两个月就押注至少10家企业。这一数字已超越其2024年全年55笔的投资纪录,较2022年的12笔更是实现了大幅增长。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的战略是支持更广泛的AI生态系统。目前,英伟达已是AI基础设施支出热潮中的最大受益者。分析师指出,要维持这种增长态势,必须推动AI技术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应用落地,而初创企业开拓的新应用场景将成为关键助力。通过扶持AI新锐企业,英伟达正遵循企业风投部门的常规路径——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筹码。
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表示:“显然,随着AI生态的扩展,英伟达希望所有建设都基于其技术架构。一旦形成生态壁垒,竞争对手就很难撼动其地位。”
在持续加码AI领域的同时,黄仁勋强调他并不认为AI行业存在泡沫。“与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英伟达只是在押注AI行业最终会实现盈利,”Rasgon评论道。
除了对OpenAI的重大投资外,英伟达还支持了各类规模不一的AI公司。其中包括开发自主编程代理的Reflection AI、研发视频分析模型的Reka AI,以及旨在挑战谷歌地位的AI搜索引擎公司Perplexity AI。
对这些初创企业而言,英伟达的投资不仅带来资本支持,更提供了接触其管理层和稀缺算力资源的通道。Perplexity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去年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称,他曾向英伟达高管申请技术资源以优化产品演示,黄仁勋当场指示团队予以支持,半小时内便解决了需求。
“我曾向其他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提出过类似请求,通常这些请求会先转给部门主管或副总裁,之后他们还会再安排一次会议,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使用场景。但面对黄仁勋,事情很快就能敲定,”Srinivas表示。
部分初创企业将资金用于采购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这些单价数万美元的芯片是训练尖端AI模型的必需品。虽然各企业算力需求不同,但多数都计划囤积数千枚处理器。英伟达并未强制要求被投企业购买其产品,但这些芯片往往成为初创公司主要的支出项目之一。
以Reka为例,今年在英伟达支持下完成1.1亿美元融资。首席执行官Dani Yogatama表示部分资金将用于提升算力。该公司还加入了英伟达的“Inception”计划,该计划通过技术平台赋能AI初创企业,并承诺与芯片制造商深度协同。Yogatama指出,接触英伟达的工程师和分销网络对Reka拓展客户群、完善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Yogatama表示:“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帮助我们推广技术。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说,即便研发出最先进的技术,如果无人使用,也无法发挥其价值。”
毋庸置疑,英伟达已占据独特生态位:其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助推公司市值飙升至4.9万亿美元。激增的销售额带来了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晨星分析师Brian Colello指出:“英伟达持有的现金将多到不知如何处置。”
Colello还表示:“鉴于很多交易可能无法通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审查,目前阶段进行规模较小的投资对该公司更为合理。”
投资初创企业最终还有望帮助英伟达实现客户群体多元化。目前,该公司的客户群体中,大型科技公司占比依然过高。五大客户贡献了近50%营收:包括微软(MSFT)、Meta(META)、亚马逊(AMZN)和谷歌(GOOGL)四大云服务商——这些公司的数据中心大量采用英伟达芯片;以及超微电脑(SMCI)——该公司的服务器在入驻数据中心前就已搭载英伟达芯片。尽管尚未盈利但承诺斥资数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的OpenAI,也已被视为其主要客户之一。
与此同时,众多大型企业正致力降低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10月6日,OpenAI与英伟达竞争对手AMD(AMD)达成合作,计划部署价值数百亿美元的AMD芯片。随后一周,OpenAI又同意向博通(AVGO)采购定制芯片为ChatGPT提供算力。谷歌也携手博通开发自研芯片,帮助其Gemini模型降低成本。
尽管部分分析师担忧AI生态存在循环依赖,但长远来看,英伟达对AI企业的持续投资彰显了对行业前景的乐观判断。近期涉及英伟达及少数核心AI玩家的交易与合作浪潮,加剧了市场忧虑——日益复杂交错的商业网络是否在人为支撑着万亿美元规模的AI繁荣。
但黄仁勋坚信这个行业仍处于爆发前夜。“我们完成了多项卓越投资,”这位CEO本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要说遗憾,大概就是当初应该投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