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石燕

耶和华的使者,《旧约》里的神人,《新约》里主的使者。2014年起多次出使者任务,发表了回忆录《天使传奇》,80万字。见过耶和华,耶稣,神人摩西,圣母玛丽亚,如来佛主/基路伯,撒旦/龙,击败过梵天,海神波塞冬等。2022年觉醒,2023年开悟,2024年得道
个人资料
正文

二八行情并非顶部特有

(2014-12-07 22:25:38) 下一个

二八行情并非顶部特有

  对于二八行情,市场上的多数投资者印象多是 “中小股借权重股拉升出货”,这一印象主要源自于2006年~2007年那轮超级大牛市尾声时的市场表现。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沪指最终涨到6124点,但在这一过程中上涨个股并不多,这是一个极致的二八行情,市场陷入了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恐惧,有色金属、金融、钢铁等所有的权重股集体被吹上天,市场最终也由此到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当年那波牛市相关数据后发现,二八行情并非只属于牛尾,在牛市的初中期也曾出现过长时间的二八现象。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上证指数从998点涨到1160点,涨幅约15%,三分之二的个股出现上涨,股改行情是当时的主线。

  2006年1月4日~2006年6月30日,沪指从1160点涨到1672点,涨幅约44.02%,有色行情开始,在此期间,沪深300涨87%,市场首度出现普涨格局越发开始明显,资金开始流向蓝筹股。

  2006年7月3日~2006年12月29日,沪指从1672点涨到2675点,涨幅约60%,而中小板指数仅上涨10.6%,这是明显的二八行情。在这一期间,大盘权重股成为领头羊,其中又以金融和地产股为绝对龙头,尤其是地产在万科、保利地产以及金融街的带领下迭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2月29日~2007年5月29日,在此期间,指数与中小板市值携手同涨,二八行情消失,市场再度回归了普涨格局。板块方面“百花齐放”,低价股和题材股表现此起彼伏、有色金属等热点开始活跃,地产再现“英雄本色”。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