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曾经说:国内的券商也很坏!看看他们都做过什么!
(2008-10-25 12:55:59)
下一个
我为何曾经说:国内的券商也很坏!看看他们都做过什么!
很早,我在和国内券商打交道时发现他们简直就是把你的钱当自己的钱似的.我朋友的帐户一两年没发出任何买卖指令,结果却偶然发现帐户里多出股票来.质问券商(银河证券),券商强词夺理:你的股票不是挣钱呢吗?原来,券商自己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了他们的帐户和资金去打新股!!!目的只为了自己赚那点手续费,将新股下跌带来的风险留给了客户!!!朋友特心寒,问我:这些人胆子真大,亏了钱怎么办?我的答案很简单:亏了拿他们自己的钱去填!券商有钱.实在没钱,拆东墙补西墙也要填.这对话发生在2004年左右,直到去年还有新股民入市资金几天后被划走的报道.其他我也不想多说,我自己也有国内开户券商两年后回去连券商尸首都找不到的经历(所幸大部分钱已随身转走,亏一点罢了).
今天偶然读这段报道,勾起回忆,让DQ故友见识见识.不代表本人对A股后市的看法.
毕竟现在国内也在改善发展中,只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将A股票帐户置之不理是有风险的,你不知道他过段时间是要关门还是要换地还是改名....
再次声明:让DQ故友见识见识.不代表本人对A股后市的看法.
●2008-10-20 券商规范发展述评之三 监管为创新提供动力(中国证券报)
通过综合治理,证券公司历史风险被化解;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
预警和动态监管模式,防范出现新的风险。五年来,监管部门建立健全了证券
公司监管基础制度,在支持证券公司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同时,严格坚持风险可
测、可控、可承受的原则。
综合治理 化解老风险
2005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拟定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
方案》,提出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全面展开对证券
公司的综合治理。
“当时证券市场处于下跌通道中,整个证券业在经历资本市场建立初期的
狂热后,高利润、高投机与高风险的业务格局正接受市场行情低迷的考验,大
浪退去后的险滩礁石逐渐暴露,直至引发行业危机,直接促成了监管部门关于
综合治理的想法。”业界人士回忆说,券商综合治理的构想最初始于2003年8月
证监会召开的 “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会上对券商提出“三大铁律”,
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
托管的债券。
通过摸底发现,在开展券商综合治理之前,证券行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
口达640亿元,违规资产管理金额达1853亿元,挪用经纪客户债券134亿元,股
东占款195亿元;超比例持股99只,账外经营1050亿元;84家公司存在1648亿元
流动性缺口,其中,34家公司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证券业在阵痛中重生。
在综合治理期间,证监会累计处置了南方、闽发、大鹏、德恒等31家高风险
公司,清理账户1153万个,19家公司被责令关闭,7家公司被撤销,4家公司被撤销
业务许可,14家公司和9家营业部被暂停业务,一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及其责任
人被移送公安、司法部门调查。在处置高风险公司的同时,证监会指导、支持有
关方面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
通过整改和处置,目前104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
到规定标准。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违规资产管理、挪用客户债券
和股东占款、超比例持股等长期积累形成的巨大风险在全行业得以化解,流动性
缺口问题全部解决,账外经营已全部清理或纳入账内反映。
综合治理以后,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大为增强,在治理收官之年的2007年
底,106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利润1911亿元,总资产达到17313亿元。
动态监控 预防新风险
如果说,通过券商综合治理,处理和化解了证券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历
史风险,那么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防止出现新问题、新风险,则进
一步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
证监会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预警和动态监管模式,当
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低于规定标准时,限制或撤销其有关业务许可。通俗地说,
这一套对证券公司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全新的分类监管模式,就是让证券公司“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今年上半年修改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规定,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权证、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证券的合计额不得超过
净资本的100%。这就在业务规模和负债方面都给券商的自营限度画上刚性的硬
框框,让其自有资本金完全抵御住市场的波动,有效控制风险。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越演越烈,贝尔斯登、雷曼兄弟
等“百年老店”一家一家地倒闭,而国内证券公司没有一家出事,没有因为过
山车般的股市行情和国际金融风暴伤及筋骨,破解了“一轮大行情后倒下一批
”的魔咒。
分析人士认为,引起美国大投行倒闭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华尔街的金
融家们在2004年说服监管者取消了15倍的杠杆比例限制,净资产的多少不再制
约投行业务的规模,“钱不够就借”,杠杆比率一再提高,从而积累了巨大的
风险。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时,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而净资产只有
260亿美元。据瑞银统计,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2007年的28倍,
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
我国证券公司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下,大部分券商自营业务比例
都得以有效收缩。实际上,今年以来,除少数几家风格略显激进的券商外,多
数券商自营比例都不高。进入三季度,有数据显示,证券公司自营资金占净资
本的比例平均只有三成左右。手握现金使得国内券商们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的急
剧变化。
推进创新 提升券业竞争力
“证监会将积极支持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健全、净资本等指标符合监管要
求的证券公司进行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以及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也将进
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行政审批,不断修订政策法规,革除束缚证券公
司创新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有利于创新业务的新的风险监控政策措施,使
创新能够在有利于市场发展、最大限度保护各市场主体利益的框架内有序进行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早在2003年8月的“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上就提出
,大力支持证券公司进行创新。
这是因为,监管并不是一味地束缚证券公司的“手脚”,相反,监管要为
创新提供空间、提供动力、提供保证。
经过三年综合治理,30多家问题券商被关闭的同时,一批优质券商脱颖而
出,29家证券公司被评为创新类券商,31家证券公司被评为规范类券商。在监
管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这些证券公司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推出了集合资产管
理计划、外汇资产管理专项理财计划、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新产品,融资融
券也已破题。优质证券公司正在从依赖佣金收入转向争取多种形式增值服务的
收费收入,逐步走出“靠天吃饭”的局面。
“只有那些以专业能力赚取合理、合法、合规的‘善钱’的公司,才能形
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生存下来并成为市场的主流。” 监管部门
负责人指出,创新是实现证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_:mad: _:mad: _: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