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之路

健康有路乐为径;快乐无涯善作舟。
正文

心理保健渐受青睐【转贴】

(2006-11-09 19:15:00) 下一个
心理保健渐受青睐


■本章提要

  心理疾病正在蔓延,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精神空虚;心理疾病的范围扩大:人口数量,尤其是老年人口数增加;心理卫生工作薄弱:心理保健意识缺乏;心理保健知识不够普及。

  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许多常见疾病在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 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心理素质关系到人生的成败。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
际关系。

  重视心理保健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疾病谱明显变化:心理疾病蔓延:心理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学的理论更完善、技术更有效:心理素质和潜能的利用与人生的成败和人生的价值的关系更密切。

  近些年来,心理健康运动正在全球悄然兴起。兴起的原因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要健康长寿,光靠大量的户外运动和节食等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修身养性,在紧张的现代生活中始终保持以轻松愉快为主要特征的良好心理状态。

  在80年代,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所热衷的是去健身房,在大街小巷慢跑和食用低脂肪的食品。然而,进入90年代,心理保健成为一种新的时髦。以美国为例, 自心理健康运动兴起以来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万至1500万人参加了这场运动,各种心理健康活动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数量已达75万个。就像当年电影明星简·方达的健身录像带风靡整个美国一样,如今,有关修身养性的书籍、录像带和激光唱盘也成了畅销品。此外,人们还踊跃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班,学习反省、瑜珈、太极、生物反馈和情绪调节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保健方法。总之,重视心理保健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一、心理疾病在蔓延, 人类面临新挑战在历史的巨大时针即将指向21世纪的时侯,我们已不难听见心理疾病向我们步步逼近的咚咚脚步声。心理疾病就像一个恶魔,正无情地、疯狂地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吞噬着千千万万人的健康。许多统计资料都表明,心理疾病的发病情况越来越严重。下面的一些资料便足以说明问题。美国曾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有20%的被调查者肯定自己曾经有过濒临精神崩溃的感受。有研究报告说,在美国,每年都有约6 o/m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疾病的总体发病率平均为8·3%。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数占美国人口的30%左右。美国已有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美国哈里斯民意测验所在不久前的调查中发现,89%的美国人都经历过过于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人员估计,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估计到本世纪末,这方面的费用会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而在药品消费中以镇静类药物所占比重最大。他们现在每年镇静药使用总量达1亿多盒,千均每人每年用两盒。他们自己幽默地说:他们是世界上的吃药冠军,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法国人除了越来越“热衷”吃药,还越来越“热衷”自杀。法国卫生部1989年提供的数字表明,法国年轻人的死亡原因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不是艾滋病,不是吸毒,也不是车祸,而是自杀!如今它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有资料显示,1982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设法在公路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仅1987年就有1.2万多人选择了这种方式。有人估计,按此趋势发展,法国将会成为西方世界最爱自杀的国家。

  在日本,情形同样不容乐观。我们仅从一个侧面就可推测出问题的严重程度。一种名曰“健脑馆”的服务机构在日本应运而生,而且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种类繁多的用于精神松驰的音乐带、录像带和书籍都成了畅销商品。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人, 比70年代翻了一番,已成了“世纪病”。据他们估算,约有30%至40%的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而所有居民中有20%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 “心理压抑现在已经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意外死亡占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自杀则高居意外死亡之榜首。

  原因何在呢?专家们认为,竞争的激烈、失业的威胁、家庭的不稳定和前途渺茫等是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富裕,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空虚。

  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说,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20·23%。同年,李淑然等对北京16所高校所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近几年,在本科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均居首位。上海的一项调查则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另有专家估计,我国有10-20%的男性存在性功能障碍,这是一种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有3/4的离婚原因是“他有病”。

  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暨自杀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披露:中国大陆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达14万至16万,即平均每天约有400人提前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近年来,我们时常可以从报刊杂志上得知一些名人自杀的消息,实在令人惋惜。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走了;大名鼎鼎的诗人顾城走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宏走了;上海电台主持人滕佳走了;1994年5月,北京电台“人生热线”节目主持人温达,这位利用心理咨询热线抚慰了无数受伤心灵的人,在遭遇第二次感情挫折后也竟然扑向了滚动的车轮,幸好得到了及时的抢救。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着冲击和震憾。一些人在躁动、在焦虑,发财的欲望在迅速地膨胀,可他们对商海的风浪却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于是,发财梦还未做完,人已掉进了痛苦的深渊。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一位记者发自海南的报道:

海南精神病患者增多

  在我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省, 有一些因做发财梦过于强烈的人,已经得了精神病。记者日前到海南省安宁医院采访, 得悉海南近年来在赚钱活动中患精神病的人, 到该院治疗的就已经达到100人以上。这里面,有炒股票的、有做生意的、而最多的是买彩票的, 占90%多, 其中, 妇女占相当大的比例。文昌县农民邢某, 因买彩票未中, 时而自言自语, 时而大笑或大哭, 有时则认定别人要谋害她,后来脱衣露体乱跑。在买彩票诱发精神病的人中, 多是因未能中奖而生病所致, 但也有中了奖不敢领奖的情况, 有一位姓何的病人, 先是巴不得自己立即中奖。 奖一开, 发现自己中奖后, 怎么也不敢去领,且狂呼乱叫,不要任何人帮助代领。


  专家分析, 出现此类因狂做发财梦而引起的精神病, 来源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巨变和心理卫生工作的跟不上。对此, 海南省安宁医院副院长叶廷蔚呼吁:“经济越发展,人们产生的心理问题越多,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证实了的一个真理。应该尽快把心理卫生问题,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 (摘录自1995年4月28日 <中国妇女报>)

当今时代,心理疾病为什么会增多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使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当今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快”。科技发展快,观念更新快,关系变动快,信息增加快,生活节奏快,环境变化快,而且越来越快。在这个几乎无所不在的“快”字笼罩下 ,人们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种不断增大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过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各个领域里的竞争都在日益加剧,竞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每个人都要迫不得已参与这样或那样的竞争,如:升学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生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和恋爱对象的竞争等,想要逃避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竞争, 自然就会有人成功、有人失败。竞争的程度愈烈、范围愈广,体验到失败的人就会越多。失败者若缺乏应付挫折的能力,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其实,即使是胜利者,在竞争的过程中也容易增加心理疾病发病的可能性,因为竞争本身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外因。

2.在现代社会里,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和改善了,但精神上的空虚感也随之日益加重了。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大款”和“阔太太”十有七八会坦露自己的空虚感;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少人缺乏信念的支撑。在西方发达国家,精神空虚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而且有增无减。因而可以说,精神空虚也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3.随着对心理因素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人们发现不少病症实际是心理疾病或是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的心身疾病,因此,心理疾病的种类增多了,范围扩大了。

4.人口数量增加了,使得心理疾病患者的绝对数量增加了。

5.人类的寿命延长了,老年人口增加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6.心理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距离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7,在人民群众中缺乏心理保健意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心理保健知识还不够普及。

二、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怎样才算健康呢?没有病就算健康吗?不少人都知道,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这样的: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没有虚弱,而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态。”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疾病和健康不仅与生物因素关系密切,还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在这类疾病被统称为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都有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的病变,因此,也有人把心身疾病称为心理生理障碍。

  下面所罗列的常见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围:

1.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冠心病)、雷诺氏病、心动过速。
2.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
3.泌尿生殖系统:排尿障碍、阳痿、阴冷、月经失调或痛经。
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
5.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呃逆。
6.皮肤:荨麻疹、斑秃、神经性皮炎。
7.肌肉和骨骼系统:周身疼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完全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一定还会发现心身疾病的家族成员远不止这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病因是不尽相同的,在此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冠心病和A型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医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和罗森曼(H.R.R。cenman)把人的行为类型分为A型和B型:A型的人急躁,没耐性,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B型的人则刚好相反,悠闲自得,不好争强。结果在排除了食物、年龄、吸烟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A型组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组,而且容易复发;死亡率也大大高于B型组。

  原发性高血压则主要与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长时间的焦虑、紧张、恐惧、愤怒、敌意和抑郁都能导致血压升高,其中与高血压症关系最密切的是焦虑、愤怒和敌意等情绪状态。在6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就通过研究认为,高血压症的病人大多有容易焦虑,易于激动,行为带有冲动性,求全责备,刻板主观等性格特点。现在西方学者中也有人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症的病人具有与冠心病病人类似的性格特点,如有雄心,好高鹜远,好活动,乐于竞争,为取得工作成绩而常常感到压力等。

  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刺激性的食物、饮食无规律、遗传因素等,但不良情绪显然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溃疡病的发生,是由于人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激动状态下,通过内分泌的中介作用,使胃液分泌持续升高,结果导致充血的胃粘膜容易形成糜烂的病灶。也有人发现,消化性溃疡病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有关系,该种病人一般表现为不好交往,行为上总是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缺乏创造性,情绪不稳定,而且过分关注自己。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头痛病。这种病人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现为敏感多疑, 固执己见 ,谨小慎微,很容易烦恼,习惯于把愤怒、敌意或怨恨压抑在心里。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总体情况而言,癌症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已成为人类生命的大敌。在探索癌症的病因过程中,人们发现经常产生较强烈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愤怒、忧愁、悲伤等,并过度地压抑这些不良情绪,使其不能得到合理的疏泄的人,就容易患癌症。关于癌症,很早就有人发现它有自愈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专家们认为,癌症之所以会自愈,是因病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大大增强所致。免疫力的增强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并逐渐由正常细胞取代癌细
胞;或者造成癌细胞无法适应的状态,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免疫力的增强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抑郁消沉的人,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会使免疫力显著下降,从而促使癌症日趋恶化;而乐观的人则会通过相同的途径使免疫力明显提高,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使癌症自愈。这说明心理因素与癌症的自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健康长寿,光靠有钱,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适,显然是不够的;光靠补充营养、服用药物或体育锻炼,也显然是不够的。诚然,对于健康长寿来说,的确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能对健康长寿发生影响的决不仅仅是物质条件,还有许多重要的因素,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

  我们都知道,若论物质生活,过去的皇帝们的生活是一般人很难与之相比的。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豪华宫殿,而且还有专用的御药房和太医院,是当时第一流的医疗设施。按理,他们应该比一般人健康长寿,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多数是短命的。以唐朝为例,唐朝共有22个皇帝。其中寿命超过60岁的有五人,寿命最长的是武则天,活了82岁;还有七人活过了50岁;余下十人的寿命都在46岁以下。其中有几位是死于非命的,如:唐中宗、唐宪宗、唐敬宗、唐昭宗、唐哀宗都是被杀的,就不列入研究对象了。他们的寿命为什么会如此之短呢?有人对此作了专门的研究,找出了六个主要原因:

1.精神紧张。
2.心情忧愁抑郁。
3.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4.贪图酒色。
5.迷信炼丹,滥服药物。
6.长期好逸恶劳,不参加劳动和运动。

  在这六个原因中,后四项是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前两项则是心理因素。由于宫廷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稳,如:玄武门之变、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和安史之乱等,所以皇帝们虽然身居最高的地位,但要时刻担心被杀或被废,一个个犹如惊弓之鸟,于是,他们生活在精神紧张和忧愁抑郁的状态之中就在所难免了。可见,心理因素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单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不能保证健康和长寿的。

三、心理素质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詹纳是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的获得者。他从体育比赛的角度也作了与此相类似的表述。他说: “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最容易从他应付挫折的方式中看出来。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1989年,一个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落孙山。得知消息后,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 自杀未遂。忽然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是统计出了差错,实际上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但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能在今后艰难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心理素质太差,光学习优秀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有一位女同学,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尖子,但考入一所名牌大学以后,发现班里每个人差不多都是原来所在学校的尖子,在这样的集体中想再拔尖是很难了。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于是她给母亲留下了一封遗书,就这样悄悄地、匆匆地带着她的青春年华踏上了黄泉路。她走得那样急,甚至都没能多回头看一眼,还有多少属于她的美好的东西。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叫张毅,当时正读小学三年级。他学习优秀,还是班长和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他的姐姐张萍(五年级学生)将茶话会上分到的四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另外两块准备留给妈妈。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姐姐不同意,张毅便大发脾气,狠狠地踢了姐姐一脚,就跑到楼上并把门反锁上。张萍见弟弟真的生气了,害怕妈妈责怪,于是赶紧叫弟弟下来取剩下那两块糖,但张毅还是不出来。张萍着急了,连忙请人帮忙把门打开。屋里的情景顿时让人惊呆了, 只见他的红领巾拴在窗框上,小张毅已经用它将自己吊死了。1993年10月9日,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四创电器商店”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分子用乙醚把该店副经理曹某弄晕后再用匕首刺成重伤,然后抢走200多元钱及其它一些物品。警方认为是芮煜明干的,于是向全国发出了通缉令。芮煜明何许人也?他是南京某大学的一个博士生。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三好学生,1982年由长沙到南京读大学,学物理专业;1986年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担任校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1989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化学系的博士,并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他的人生目标是: “30岁做学问,40岁搞经济,50岁当官,而且起码是市长以上的官”。他觉得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该迈向第二个目标了,那就是搞经济,然而初次下海就翻了船。以前一帆风顺的经历培养了他狂妄自大的个性,他相信凭他的能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因此他难以接受经商赔本的现实。怎样才能筹到资本呢?想来想去,终于盯上了四创电器商店。作案后,芮煜明逃到桂林。他得知当地一个高新技术公司为一个合成气项目招聘人才便去报名,结果被当场录用。芮煜明确有才华,仅用了两个月就把这个项目搞成了,他的能力深受公司赞赏,决定聘他为公司经理。转眼间,八个月过去了,芮煜明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罪犯,他没料到会在因嫖娼被拘留时暴露了他的罪犯真面目。

  芮煜明的犯罪使他周围的人都感到很震惊,他为什么会犯罪呢?让我们听听他的自白吧。 “我是个人人仰慕的博士生,所有人都把我看成天才。可谁又知道,做一个‘天才’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得时时刻刻绷紧自己的神经,决不容许第二个人超过我。我生活得很孤独,没有朋友,没有娱乐 ,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做,也不敢做。跳舞,怕踩了同伴的脚;唱歌,怕唱走了音;甚至说话也怕讲错。成天谨小慎微,把自己隐藏在假面具之后。”但同时,“我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无论干什么,我都是最棒的,甚至抢劫”,而且“我一直都十分幸运,这一辈子我很少遇到挫折,这一次我相信也不会出事”。从芮煜明的自白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心理素质很差,个性发展是失常的。假如有人能早些帮他进行心理矫正,恐怕就不会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不会是很完美的,在我们的个性中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傅雷先生在1937年为他翻译的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所写的译者献辞中有两段很好的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怎样才能战胜内在的敌人呢?怎样才能自拔与更新呢?这就是心理保健所要研究的内容。

四、重视心理保健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重视心理保健为什么会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医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揭示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使人们认识到防治疾病、保障健康若不考虑心理因素是根本不行的。通过利用心理因素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是经济而有效的手段,也是使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途径。

(2)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染性疾病由于有了较好的防治手段,如:预防接种、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应用抗菌药物等,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而心血管疾病、癌症、脑血管疾病和自杀等则跃居前列,成为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当今这些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的发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且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这些疾病,心理学的手段都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3)心理疾病在蔓延。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前已述及,照目前的情况看,到下一个世纪,心理疾病将会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之一。

(4)整个人口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科学普及工作也越来越加强,这两方面的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妁健康观念,接受和理解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5)心理学的理论越来越完善,心理学所提供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有效。单就心理治疗方法的种类而言,其发展速度都是惊人的。有人作过统计,在美国,1959年有36种心理疗法;1976年有130多种心理疗法;到1986年则有400多种心理疗法。心理学的完善和发展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可以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6)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7)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是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不能把心理保健的任务只理解为防治疾病、保障健康。心理保健的任务还包括提高心理素质和发掘、利用生命潜能两项任务。这些任务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人的心理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只要我们能自觉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一定会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会使我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人把年龄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细想起来是很有道理的。绝大多数人都愿意长生不老,但从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看,这仍是一个具有幻想色彩的愿望,充其量只能做到延长几年寿命。人的生理上的青春是短暂的,是没有办法挽留的,哪怕你坚持不懈地使用世界上最高级的美容护肤品。但是人的心理上的青春却是可以常驻的。秘方是什么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担任对日作战的美军总司令。据说他一直把一篇名为(年轻)的短文镶嵌在镜框里,放在办公桌上,并经常在谈话或开会时引用其中的词句。后来此文在日本广为流传,被许多人奉为生活的哲学,他们甚至把这篇文章放在随身携带的皮夹子里,有空就读一遍。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 “几十年来,这篇文章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年轻》一文的作者是塞缪尔·尤尔曼。他1840年生于德国,幼年随家移居美国,后定居于美国的亚那巴马州。先做五金生意,在70多岁才开始写作。仅80年代最后几年统计,日本人平均每年汇去一万美元购买他的著作和《年轻》等文的录音磁带。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它的力量吧--

年 轻

  年轻, 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顾、朱唇和轻快的脚步,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 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 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年轻,意味着宁愿放弃温馨的享乐去开创生活,意味着具有超越羞涩、怯懦的胆识和勇气。这样的人即使到了60岁也并不逊于20岁的小伙子。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衰老,只有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才会变为真正的老翁。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但若保持热情,岁月就无法在心灵上刻下痕迹。只有忧虑、恐惧和自卑才会使人佝偻于尘世之上。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蕴含着奇迹般的力量,都会对进取和竞争怀着孩子般的无穷无尽的渴望。在你我的心灵之中, 都拥有一个类似无线电台的东西, 只要能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人类和造物主的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会永远年轻。

  无论什么时侯, 这无线电台似的东西一旦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的寒冰和悲观绝望的酷雪所覆盖,哪怕你才只有20岁,你也会衰老。但如果这无线电台似的东西始终矗立于你的心中, 捕捉着每一个乐观向上的电波, 那你就会有希望在80岁告别人世时依然年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