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0年3月19日

(2010-03-21 04:37:43) 下一个
法国外长表示目前无意与朝鲜建交

【东京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正在日本访问的法国外长库什内18日在东京举行记者会,解释了朝鲜去年同意法国在平壤设立常驻办事处一事。他称“我们并不是设立大使馆,而是开设办事处援助在当地活动的非政府组织(NGO)”,强调法国现阶段无意与朝鲜建交。

库什内表示:“朝鲜向日本上空发射导弹的时候,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显然难以得到理解。”他未提及办事处的开设时间。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库什内表示:“朝鲜向日本上空发射导弹的时候,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显然难以得到理解。”

有必要指出的是,法国外长的这番解释,针对的是“早前法国代表团访问平壤、朝鲜同意法国在平壤设立常驻办事处”的这段历史。

●针对那段历史,我们曾经多次给出的一个观点

而针对“早前法国代表团访问平壤、朝鲜同意法国在平壤设立常驻办事处”的这段历史,在之前的讨论中、结合相关新闻,我们曾经多次指出:这是法国(欧盟)“有心获取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门票、登陆朝鲜半岛、参与东北亚(东亚)经济,打破美国主导之亚太经济圈(APEC)之‘经济壁垒’”的一份“外交态度”。

●法国(欧盟)试图取得日本的“最大限度理解”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法国外长库什内一边强调“法国现阶段无意与朝鲜建交”,一边又解释说“我们并不是设立大使馆,而是开设办事处援助在当地活动的非政府组织(NGO)”的背后,是法国(欧盟)试图取得日本“在上述问题上”的“最大限度理解”。

●三个要点

在具体展开这个话题之前,针对该话题我们还想强调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法国(欧盟)与日本同处“三边撕裂(欧美日)”。众所周知,就是在该框架之内,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以“广场协议”为标志,日本曾经被“欧美”联手攻击、并得手,结果就是:直至今日为止,一个人均GDP一度大幅超过、GDP总值曾经接近美国的日本经济,总体上已经“原地踏步”了近20年之久、并重新被美国经济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尽管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

第二个要点,日本(日元)曾经被“欧美”联手金融攻击,欧盟(欧元)现正被美国(美元)攻击,因此;

第三个要点,就法国外长的这次外交行程而言,我们想说的是:与其说是法国(欧盟)对日本的访问、还不如说是对整个“东亚经济圈”、特别是“东北亚经济圈”的访问来得准确。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三则新闻片段。

法国总统萨科齐将出席上海世博会、并访问中国

【巴黎消息】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将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并访华,另外,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将出席“法国馆日”活动。

韩法外长在首尔举行会谈 商讨多项问题

【首尔消息】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与到访的法国外交部长库什内今天(19日)在首尔举行会谈,商讨G20峰会和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据悉,在韩法外长会谈上,韩方将提出奎章阁图书的归还问题,并将提议永久租借的归还方案。

两外长在会谈上还将商讨韩法高层之间的交流、扩大在经济、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以及韩欧盟自贸协定等。

由于法国有望成为明年G8峰会和G20峰会的主席国,韩国作为今年G20峰会的举办国,韩法双方将商讨相关的合作问题。

韩国外交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法国外长库什内这次是时隔7年的对韩访问。这次韩法外长会谈将对有关G20峰会的合作、奎章阁图书的归还、两国之间的悬案问题,以及韩半岛和欧洲局势等,交换意见。”

朝鲜称若韩国不恢复旅游项目将找新的合作伙伴

【平壤消息】据韩联社报道,朝鲜18日通报韩方,为了对金刚山旅游区内的韩方房地产进行调查,将召集房地产所有人到金刚山“报到”。

朝方还表示,若韩国政府不恢复开城和金刚山旅游项目,将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进而向朝鲜及海外开放开城、金刚山旅游。

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最近向统一部和现代峨山发来电文称,将从3月25日起对金刚山旅游区内的韩方房地产进行调查,因此金刚山旅游区内所有韩方房地产所有者和相关人员必须于25日访问金刚山。

朝亚太委称,有关当局和专家将在现代峨山等金刚山房地产所有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在场的情况下,对韩方房地产进行调查。若韩方不予回应,将没收房地产,并禁止相关人员今后访问金刚山。

韩国统一部表示,朝亚太委还威胁说,若韩方游客不能访问金刚山,将从4月起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

此前,朝鲜于4日通报称,将于3月和4月分别恢复开城和金刚山旅游,若韩国当局阻碍旅游项目,将采取“特殊措施”。“特殊措施”包括,撕毁有关旅游项目的所有协议和合同,冻结韩方在旅游区内的房地产。

美国希望借道俄西伯利亚等地向阿富汗运物资

【综合消息】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19日报道,五角大楼官员日前表示,美国准备优先发展北方补给线,把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纳入其中,从而替代不太安全的巴基斯坦补给线。

美军运输司令部司令麦克纳布日前在美国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华盛顿对通过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西伯利亚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特别感兴趣。去年向驻阿美军供应的物资中的80%是经过北方补给线运送的。

他说:“运输司令部在完成保障阿富汗行动的任务时认为,继续发展北方补给线是本部门活动的优先方向。北方补给线是可以替代巴基斯坦交通运输动脉的关键性战略线路。”

麦克纳布指出,美国军方正在考虑把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纳入北方补给线的可能性,计划开辟通过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过境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后到达阿富汗的运输路线。

国际观察家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对北方的补给线,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线路感兴趣,可能与海路运输经过的非洲之角和印度洋海域海盗威胁与日俱增密切相关。目前

美国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北方补给线共有两条基本线路,一条是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经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终到达阿富汗,另外一条是高加索线路,即从格鲁吉亚波季港经过黑海到达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然后经里海到达哈萨克斯坦,再转运到阿富汗。

从2009年3月起,美国共有8100多件集装箱的非军事物资经过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的方式经过北欧、俄罗斯、中亚和高加索运抵阿富汗。在美国决定增兵阿富汗后,北方补给线的重要性和地位进一步提升,预计2010年美国经过北方补给线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规模和速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时事点评】首先,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韩国外交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法国外长库什内这次是时隔7年的对韩访问。这次韩法外长会谈将对有关G20峰会的合作、奎章阁图书的归还、两国之间的悬案问题,以及韩半岛和欧洲局势等,交换意见。”

●时隔7年之后,促使法国外长首次跑到韩国去访问的主要动机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时隔7年之后,促使法国外长首次跑到韩国去访问的主要动机,绝对不是为了什么“G20峰会的合作”,因为在G20峰会的主要议题上,“心比天高”的韩国还真说不上什么话,尽管它是下次峰会的举办国。

另外,在时隔7年之后,促使法国外长首次跑到韩国去访问的主要动机,更不是出于良心地发现、上赶着归回奎章阁图书,主动求解法韩之间的所谓“悬案”,即便是“就朝鲜半岛与

欧洲局势交换意见”的说法,也更加适合去描述“法国外长对‘三边撕裂’之日本的访问”,要拿来形容其韩国之行则显得“过于勉强”。

●由于时局的迅速发展,法国(欧盟)终于想“就朝鲜半岛问题”与韩国“交换意见”了

显然,促使法国外长7年之后重访韩国的真正话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由于时局的迅速发展,早在去年就已与朝鲜“就朝鲜半岛问题”交换过意见的法国(欧盟),现在终于想“就朝鲜半岛问题”与韩国“交换意见”了。

●法国这一连串外交动作的真正重心,是法国总统、法国议长即将对中国展开的访问

事实上,我们还想指出的是,在法国外长接连访问日本、韩国的背后,真正的重心是法国总统、法国议长即将对中国展开的访问,也就是说,在法国外长顺次访问日本、韩国,法国总统随后访问中国的的背后,其真正意思在于:法国(欧盟)终于想“探讨中欧进一步战略合作的可行性问题”了。

●一年多前,就是这个法国(欧盟),也曾经做过“一组”非常类似的事情

我们知道,一年多前,就是这个法国(欧盟),也曾经做过“一组”非常类似的事情:

一方面,是法国外长库什内访问日本,在“达赖牌”问题上“被美国最终卖掉了”的法国,就法国与朝鲜是否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当时在日本可不是今天这种说法,当时他说:“如果朝鲜的核计划申报内容通过彻底调查并得到认可,法国有可能与朝鲜构筑新的关系”。国际社会普遍确认:在库什内当时的发言中,充满了这样的暗示,既,法国将根据核申报内容考虑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届时法国将成为第一个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的欧洲国家。

另一方面,就在法国外长库什内一年多前访问日本(那次可没有安排韩国之行)的当天,法国总统特使(请大家注意这一特殊身份)-法国总统府秘书长盖昂动身对利比亚进行了工作访问。

●利比亚的最终态度取决于“中美俄”中的“大多数”

显然,就如我们当时所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这个时候派特使赶赴利比亚,意图只有一个,就是说服受“中俄美”影响很大的利比亚减低反对“地中海联盟”的调门。

而我们始终认为,在是否实质性支持“地中海计划”的问题上,利比亚的最终态度取决于“中美俄”中的“大多数”,而不在于利比亚自己。

因此,就当时而言,在法国总统萨科齐派特使赶赴利比亚、说服卡扎菲“这一表象”的“背后”,本质上就是想“获得”“中美俄”中“大多数”的支持。

●法国(欧盟)要想获得“中美俄”中的“大多数”,就只能寻求“中俄”的支持或者理解

然而,那段时间内,取代“欧盟内最先对中国打达赖牌”的德国(默克尔政府,后在北京的强烈反击下偃旗息鼓)、成为欧盟对外政策新旗手、且不顾德国的不满、以欧盟的名义、强行打出“地中海计划”大旗的法国,当然知道,指望美国的理解(更别提支持了)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因此,要想获得“中美俄”中的“大多数”,就只能寻求“中俄”的支持或者理解。

●最终决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法国(欧盟),当时主要是得拿到俄罗斯的理解与支持

众所周知,在萨科齐上台之前,中法关系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甚至一度说出了“法国未来大国地位将构建在中法战略合作关系基础之上”的话,再加上中国也的确需要“尽可能地维持一个良好的中欧关系”去“有效对冲”“必将紧张、对立的中美关系”,且欧洲对中国的威胁远不如美国,因此,法国(欧盟)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中国的理解或者支持,只要真心实意地放下达赖牌、就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少在公开层面是这样的。

因此,最终决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法国(欧盟),当时主要是得拿到俄罗斯的理解与支持。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那段日子里,正是俄率先拿“石油美元结算体制”说事儿的高潮时期

但是,我们知道,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那段日子里,正是俄罗斯率先拿“石油美元结算体制”说事儿的高潮时期(至于为什么?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有过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重复),也是俄罗斯向欧盟兜售“俄欧新关系框架”的最初阶段。

当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公开声称:

第一,欧洲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解决欧洲安全问题。包括欧安组织、欧盟和北约组织等。

第二,他说:欧洲整体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欧洲安全不能依靠个别的集团和联盟,并由几个国家来保障,因为这涉及整个欧洲大陆的安全。

第三,欧安组织与欧盟也都无法解决安全问题。

●所谓的“新的俄欧关系”,梅德韦杰夫的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显然,梅德韦杰夫的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北约不可靠,因为有美国的存在;欧盟、欧安也不可安全,因为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这样,俄罗斯眼中的“俄欧新关系”也就呼之欲出了,既:一个将俄罗斯包括进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安全层面”整体考虑的“整体欧洲”,就是俄罗斯所谓的“新的俄欧关系”。

●俄罗斯实现全面复兴的宏伟蓝图

非常清楚,在俄罗斯设想并兜售的“新的俄欧关系”中,让俄罗斯取代“非欧洲人”--美国,承担起欧洲的能源、军事的安全责任、并以此作为“资本金”、“注资、入股”欧盟政治、经济圈,一边向欧盟提供其急需的能源、特别是军事安全保障,为“地中海计划”提供战略支撑,一边帮助欧元取代美元的全球霸权,或者让俄罗斯能源最终有机会摆脱“石油美元结算制”的桎梏,让俄罗斯经济彻底摆脱“被美元会计”的尴尬,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全面复兴俄罗斯的宏伟蓝图,这本就是一个“完整计划”。

不难看出,仅就“俄欧新关系”的设想而言,在美国次贷危机已然爆发、且“美国一旦掩盖不住,就准备将其演化成欧美金融危机(事实证明,雷曼公司倒闭就起着这个作用)”的前夕(北京奥运会前后),它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因为欧盟(最可能受到冲击的欧元)与俄罗斯(被美元计价的俄罗斯能源)似乎都能从中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因此,即便仅仅从经济层面考虑问题,由于俄罗斯(能源价格)与欧盟(欧元地位)、中国(产业要升级、人民币要走出去)的确有“未雨绸缪”的战略需要,“俄欧新关系谈判进程”终于在俄罗斯的“拼命兜售”、欧盟的“积极配合”、中国的“乐观其成”中,在“上述背景”下、正式启动了。

●“所有这些”恰恰就是导致格鲁吉亚战争的主要原因

值得强调的是,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所有这些”恰恰就是导致格鲁吉亚战争的主要原因,至于“拼命兜售”的俄罗斯,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美元本位制”、或者“石油美元结算制”选择为“反击对象”了。

●“地中海计划(欧元)”与“大中东计划(美元)”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观察问题,那么,在当时法国(地中海计划)被美国(大中东计划)所出卖、导致率先打“奥运牌”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最后不得不自打耳光、最终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且一方面“追认”中法关系已经又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一方面又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爆发的格鲁吉亚战争“后续发展”中、与德国等重要北约成员国一道,在北约的框架内“实质性拒绝”为美国格鲁吉亚政策“背书”,在欧盟层面上总体上倾向于俄罗斯格鲁吉亚政策,并放话“考虑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的背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但“欧美金融危机”暂未全面爆发的背景下的、“地中海计划(欧元)”与“大中东计划(美元)”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成“欧美金融危机”,其实意味着三件事

由于格鲁吉亚战争本质上是一场格鲁吉亚(美国)主动挑起的、针对率先要打倒“石油美元本位制”的俄罗斯、而发动的一场旨在“想继续捂住美国次贷危机”这只脓包的金融反击战,因此,于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于格鲁吉亚战争(北京奥运会)之后全面爆发成“欧美金融危机”,其实意味着三件事:

首先,意味着“美国的格鲁吉亚政策(包括乌克兰政策)”彻底失败,意味着乌克兰“和平加入北约”的可能性被彻底消除。

其次,当时,也意味着:尽管美国也不想次贷危机演化成一场“令美国经济、特别是金融模式不再为人相信”的金融危机,但由于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能力为之买单,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引而待发”、不得不“择机深化”了。

●作为东道主的北京,在格鲁吉亚战争的“后续发展”中,表现出了一种“大体的平衡”

最后,如果仅从“欧美”角力的层面考虑问题,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无法继续捂住美国次贷危机这只脓包的美国,或出于对“欧盟格鲁吉亚政策”的报复也好,或出于将欧洲金融也拖下水的意图也罢,作为“一早就肯定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小布什(美国)”与几经反复、最终也终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萨科齐(欧盟)”之间那番角力的“最终结果”,还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尽管过程周折,但由于代表“欧、美、俄”的决策者(法国萨科齐--当时替代了德国默克尔成了欧盟对外政策的旗手、小布什、普京)最终“一个都不少地”出现在鸟巢,因此,作为东道主的北京,在格鲁吉亚战争、特别是格鲁吉亚战争的“后续发展”中,表现出了一种“大体的平衡”:既没有像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所说的“应‘某个大国’的要求一同抛售美国国债”而立刻攻击“美国长期利率(请注意,在那个时候抛售美国国债,准确地讲,主要着眼点不在于攻击美元币值,而是推高美国长期利率,这对当时的“美国房屋次贷危机”才是最具杀伤力的)”,也“没有应俄罗斯的期望而正式承认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肢解”,当然,更没有像“主动挑起战争的那一方”所“想当然地”那样:因有台独问题的顾忌、中国更应该公开谴责俄罗斯对格鲁吉亚领土主权的分裂,反而以‘上合’的名义,对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予以了充分理解”。

●“美国被英国欺骗了”?还是被“整个欧盟”报复了?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再次强调,尽管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书中点名“某个大国”就是俄罗斯,但东方评论员认为,即便俄罗斯在格鲁吉亚战争期间曾经大量抛售美国国债,但恐怕也只是大量抛售者之一,且并非主要的一个,基于这个曾执掌高盛公司、“金融道行”极深、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后来公开声称“美国被英国欺骗了”,一种观点是,在那段日子里,

如果保尔森(美国)果真被谁、谁、谁欺骗了,那恐怕也是“整个欧盟”对“美国在达赖牌问题上出卖欧盟、迫使‘欧盟当时的外交旗手萨科齐’自打耳光、不得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进行的一种报复。

有意思的是,格鲁吉亚战争后,成功肢解格鲁吉亚、从而令“美国这个东欧国家安全保护神”“无地自容”的俄罗斯,由于石油价格被“华尔街的石油美元”从140多美元一桶的高位打至30多美元的水平,俄罗斯经济、特别是金融上受到重大打击,在这个时候,尽管欧盟也因美国“定向”让雷曼公司倒闭(非美国投资者、特别是欧洲投资者损失最大)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而陷入了金融危机,但是,欧盟内部的不统一、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强烈反对,令“俄欧新关系谈判进程”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在这个问题上,“俄欧”双方都坚持让对方做出更大的让步、或者战略补偿、以令谈判进程取得进程。

●欧盟针对中国、俄罗斯、特别是美国、正式亮出了一系列的选择牌、特别是“东北亚牌”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观察,也正是在这种“三边撕裂”框架内施展“报复”、或者“另找出路”的心态下,2008年8月底,欧盟先是声称“准备解禁古巴”、接着欧盟(法国外长)一边闻着格鲁吉亚战争的硝烟、一边来到了“三边撕裂”之日本、并在东京放话“......(法国)准备与朝鲜建立正常关系”的,从而针对中国、俄罗斯、特别是美国、正式亮出了一系列的选择牌、特别是“东北亚牌”。

一如我们当时所说,在当时背景下,通过法国外长的那番话,即“如果朝鲜的核计划申报内容通过彻底调查并得到认可,法国有可能与朝鲜构筑新的关系”,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作为欧盟的外交旗手,法国也在玩手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法国)提出与朝鲜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与欧盟解禁古巴一事、暂停俄欧新关系框架进程谈判,其实质都是“反手一击”:“中美俄”不是都在“逼欧盟表态、做选择题吗?那好,欧盟(法国)也精心设计了一道选择题,既:

第一,欧盟一向就站在“朝核六方会谈”向门内“张望”,在伊核六方会谈中,“中俄美”都是“双会员”,欧盟是却“单会员”,与朝核六方会谈中的日本类似。因此,拿到朝核问题的“会员证”,其动机是强烈的。

第二,朝核问题与全球性的伊核问题不同,本质上是个区域问题,准确地讲,是个“亚太经济圈”的内部问题,而将欧盟经济遮断于亚太经济圈之外,本就是美国组织亚太组织的宗旨之一。

第三,朝核问题与全球性的伊核问题不同地方还在于,对中国而言,它是个“家门口”的“安全与经济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与美国的后院--南美洲问题,欧盟的前院--科索沃问题、俄罗斯的自留地-乌克兰问题等、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相关国家的核心战略地带。

●在当时背景下,“中俄美”的共同态度就是:都不急于答题

通过上面的“第二、第三”,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就当时(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后)的国际局势而言,不论是对北京、还是华盛顿,这道题还真不好答,对北京而言,“同意”就意味着让欧盟的手伸进自己的家门口,对华盛顿而言,同意则意味着将欧盟经济遮断于“亚太经济圈”之外的构想出了个大窟窿,最后,对俄罗斯而言,一旦欧盟在东北亚(、朝鲜半岛、俄罗斯的远东)登陆,在“俄欧新关系框架”还没有着落的时候,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在东北亚影响力可能边缘化,反过来、还会弱化自己在“上合”内部的话语权、并最终影响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在俄欧、俄美关系上的话语权,继而在“俄欧新关系框架”的谈判过程中陷入被动。

因此,在当时背景下,“中俄美”的共同态度就是:都不急于答题。

●“上述选择题”已经由“2008年版、北京奥运版”升级到“2010版、上海世博版”

然而,“上述选择题”都是“2008年版本”、或者“美国次贷危机版”、“北京奥运版本”、“格鲁吉亚战争版本”的,随着“欧美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到令欧洲资本损失巨大的“迪拜世界倒债”、特别是有可能动摇欧元根本的“希腊危机”,随着法国外长再次来到日本辩解“当年准备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意”、且“7年来首次愿意”与韩国“就朝鲜半岛问题”交换意见,特别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即将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且计划访中国,“上述选择题”显然已经升级至“2010版”、或者“希腊危机版”、“上海世博版”、“乌克兰政权交替版”的了。

●“2010版”与“2008版”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欧美金融”之间的“攻守互异”

显然,“2010版”与“2008版”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欧美金融”之间的“攻守互异”:如果仅从经济层面考虑问题,那么,在2008年,世界聚焦的是美国次贷危机,担心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暴欧美金融危机、继而形成世界经济危机;

而在2010年的今天,国际社会聚焦的则是希腊危机,担心的是希腊危机导致欧元解体、欧盟瓦解,并以这种可能为导火索,引暴暂时被“新会计准则”按住的“欧美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推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战争、特别是金融战争,极端情况下,在某些个战略核心区域,因一时无法打破贸易战争、特别是金融战争的战略僵局,或可能形成一场军事意义上的、具高烈度的局部战争,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破坏力更加巨大的欧美、甚至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或者直接由“上述贸易战争、特别金融战争的战略僵局”阶段,直接跳跃、形成更大规模、破坏力更加巨大的欧美、甚至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2010版”与“2008版”也有一个最大的相同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2010版”与“2008版”也有一个最大的相同,那就是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近乎9.00%的高增长率,尽管中国为这个增长率“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从而令中国的“南下与北上”之产业升级战略没有实现“最佳转换点”。

这一点,在房地产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显然,中国政府在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终止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其结果就是:在房地产拉动了本该升级的中国既有经济结构、继续在目前结构上稳定运行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就是房地产价格一年来上涨过快,房地产形成的巨大风险向本来非常稳健的金融系统加速扩散、并累积成经济、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必须、也确实保持着高度警惕。

●将“欧美金融危机”最大限度地约束在“三边撕裂”的框架之内

然而,在欧美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经济近乎9.00%的高增长率,最大的战略收益在于拉动、至少是维持了大多数“南方经济体”、甚至少数“北方经济体(比如日本、澳大利亚)”的“经济稳定”,配合建国60周年大阅兵、特别是“中段反导”的“战争准备式”的“战略宣示”,起码至目前为止,成功地将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局势基本稳定住了,从而成功地将被无耻至极的《新会计准则》“暂时、技术性按住”的“欧美金融危机”、最大限度地约束在“三边撕裂”的框架之内。

●“欧美日”不得不在“三边撕裂”的框架内一轮接一轮的撕裂着

由于欧洲、特别是美国,出于各自的战略私心,始终无法实现将“南北撕裂”于“三边撕裂”激化“之前”先行激化的战略目的(这也是美国南亚战略的核心意图之一),在“欧美金融危机”中始终处于“金融对峙”之中的欧美经济,在“三边(欧美日)”中竞争的“欧美日经济”,不得不在“三边撕裂”的框架内一轮接一轮的撕裂着。

也正因如此,近段以来,丰田事件(美国针对日本经济)、希腊危机(美国针对欧盟金融)、欧盟不仅在“谷歌事件”上保持低调,甚至数个欧洲国家趁机对谷歌公司展开调查(欧盟针对美国经济)等“残酷撕裂”、是一一上演。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观察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法国外长库什内时隔一年多之后再访日本、且“解释”朝鲜去年同意法国在平壤设立常驻办事处一事、并“坦承”“朝鲜向日本上空发射导弹的时候,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显然难以得到理解”的“背后”,是作为“三边之一”的欧盟(法国)、在向同为“三边之一”的、也正承受美国经济攻击的日本“示好”。

●朝鲜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出租罗津、及一系列小岛,有两层意义

但是,首席评论员就指出,法国(欧盟)的“示好”在性质上并非“道歉”、而是意在“必要时与朝鲜建立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取得日本的理解,如此类推,法国外长7年来首次访问

韩国,其意图更加彰显,既:想在“与朝鲜建立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与“不愿意中国主导朝鲜半岛经济整合的主导权(注:朝鲜也不愿意、这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但在中国租借朝鲜罗津之后,已经无可奈何的”韩国“协调政策”。

值得强调的是,朝鲜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出租罗津、及一系列小岛,有两层意义:

第一,标志着朝鲜已经不愿意再等待下去了、即便中国主导朝鲜半岛经济整合的主导权;

第二,“第一”的内容本身就是对韩国的警告,意思是:如果韩国再不跟进,对韩国成就其亚洲领导者角色、成为世界有影响力大国的美梦至关重要的“朝鲜半岛经济主导权”而言,就必然为中国所掌握。对此,民族主义也非常强烈的朝鲜政府、在经济的压力下,也将无可奈何!

●一连串的事情

在搞清楚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来观察这一连串的事情,既:

一,法国外长访问日本与韩国,特别是法国总统即将对中国的访问;

二,欧盟在如何救助希腊危机问题上仍然“尚未定案”,德国坚持保留将破坏欧元稳定的成员驱逐出去的权利,并与法国一道力主成立一个与美国主导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别苗头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以防止美国假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趁希腊危机之“机”、插手欧盟内部事务。

但希腊政府已经公开威胁,如果欧盟不尽快提供“足够的”援助,将被迫向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救、且坚决不退出欧元区。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希腊向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救、且坚决不退出欧元区,如果德国等国家也拒绝让步,就必将引起欧盟内部的分裂、动摇欧元货币体制的基础、重创欧元信誉。

三,乌克兰整体亲俄、但将欧盟作为出访第一站的“新政府”成立后,新组建的议会执政联盟于3月16日表示:“将通过一项法律,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等军事联盟”;

我们注意到,“欧美”均对这一重要消息表示低调,在“欧美”因希腊问题“金融角力”时、“欧美”显然需要用“这种低调”来展示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诚意,以换取俄罗斯的“战略满意”。

当然,“欧美”另一个用来展现这一诚意的方式,是“高调谴责”与格鲁吉亚政府关系密切的电视台假造“俄罗斯再次进攻格鲁吉亚”的新闻。

四,报道称,瑞士政府同意赔偿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

注,一如之前所说,利比亚的态度取向,对地中海计划的成功与失败至关重要;

五,3月17日,伊朗政府表示:愿意一次性地交出12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来换取核燃料,但交换条件必须在伊朗境内进行。

六,针对欧洲媒体“伊朗可能在2010年造出核武器”的报道,几乎在伊朗愿意“一次性”完成核燃料交换的同时,美国驻中东地区最高指挥官在美国国会表示:伊朗在获取核武器的努力似乎有些滞后,德黑兰不太可能在2010年造出核武器。

●在俄罗斯看来,美国人似乎还得往外掏东西

七,在美国国务聊飞到俄罗斯,出席中东问题四方会议期间,俄罗斯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在时间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极度摇摆,这说明,即便为了拿到俄罗斯同意“灵活地制裁伊朗”之态度,美国人在掏出了“乌克兰亲美政权”、兑现了俄罗斯经格鲁吉亚往亚美尼亚的通道、等“关键性政治要价”之后,似乎还得往外掏东西,还得掏什么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还得掏的”恐怕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既:必须将石油价格慢慢推上了80美元一桶的水平线,起码推上100美元一桶才行。

然而,由于美国经济远未复苏,这集中表现在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官方公布数据是10%,有研究认为,实际数据已经近18%),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在往下走,因此,要满足俄罗斯的这一“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正为“医疗改革计划”能否通过而“不敢出国访问”的奥巴马政府,即便有心兑现这一承诺,恐怕也得看看时机,不然的话,高企的油价不仅会激起“平均起来、几乎家家都有亲人失业的”美国民众的愤怒,更会令“号称正在复苏”的美国经济,因经济数据不再容易修饰、而“更加难以继续号称正在复苏”、继而影响美国国债的发行,影响至关重要的美国市场利率。

●要想将这些“虚”的东西坐“实”,俄罗斯需要一段时间

然而,俄罗斯决策层当然明白,在欧盟、特别是美国的默认下,乌克兰换成了亲俄总统、乌克兰议会准备通过“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法律”,这些都不错,都很爽!但是,与“实实在在”的石油价格相比,在一定时间段之内,这些政治上的东西虽然至关重要、但都是虚的。

要想将这些“虚”的东西坐“实”,俄罗斯需要一段时间,不然,国际局势稍有变化,欧盟、或者美国中的任何一家,都有能力在乌克兰重续“颜色革命”、让一切回归从前。

因此,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俄罗斯不反复、不摆动,行吗?

●对俄罗斯而言,“尽快坐实”乌克兰政局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而对俄罗斯而言,“尽快坐实”乌克兰政局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经济手段,而这恰恰需要大把的美元、或者欧元、当然人民币、卢布也行。问题是,仍然把持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华尔街,愿意、或者还有“能力”向俄罗斯“支付”这一坐实乌克兰局势的“经济手段”吗?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欧元兑美元在1.3500至1.3700区域盘整了一个月的时间,欧元与英镑的净空头还比较大,有数据显示,做空欧元的资金似乎还亏损了一点,但围绕1.3500这一线,大资金仍然在残酷博弈着,这从侧面说明:在欧盟金融管理层已经放话要“严格外来投机资金清算、保证交易的透明度”的“高度警惕”下,原本可以通过“国家洗钱”向市场迂回注入“计算机符号(美元)”的“美国资本”,现在想凭借“美元本位制”的优势、肆意卖空欧元的计划,真正实施起来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推而广之,如果欧盟、中国在国际金融监管、国际大宗商品的问题上充分进行合作,美国在向俄罗斯兑现石油价格的问题上,恐怕也有点儿吃力。

●这样一种方案可供“方方面面”去选择

这样,在伊朗突然宣布“愿意一次性地交出12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来换取核燃料,但交换条件必须在伊朗境内进行”的背后,也就有了这样一种方案可供“方方面面”去选择:

第一,是伊朗摆出的“愿意”满足法国、俄罗斯想赚取核燃料交换这笔钱之经济要求的态度;

第二,是法国(欧盟)、特别是俄罗斯想在“第一”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时间”的策略。

对俄罗斯而言,既然伊朗“愿意一次性地交出12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来换取核燃料,那么,剩下的事情,本着“伊朗有可能在2010年造出核武器”的巨大危险,美国也应该为防止这一危险而做出必要的让步,比如,同意“交换在伊朗境内进行”。

这样,不仅伊朗、美国两边都有交代,特别是对“绝对不能破裂”的“中俄关系(上合)也是个最好的交代。还有,70至80美元一桶的石油价格虽然不能令俄罗斯决策层兴奋,但足以维持俄罗斯经济的正常运转。

●对法国、德国(欧盟)而言,也可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时间”

对法国、德国(欧盟)而言,也可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时间”,在维持伊核问题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基础上,继续在“俄欧新关系”与“登陆朝鲜半岛”的问题上“寻找战略合作模式”,比如,由俄罗斯为“地中海计划”提供能源支撑,由中国为欧元区提供实物产品支撑,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谈妥,就可以由“中国、俄罗斯、欧盟、甚至印度、日本”一道,通过海上联合护航、推动地区区域战略合作等方式,共同向“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提供军事支撑。

●在“这一可能性”下才能发生的“重要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向俄罗斯出售军舰,德国建议将俄罗斯纳入到欧洲统一武装力量中去,特别是,欧盟已准备成立欧洲的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在“这一可能性”下才能发生的“重要新闻”。

通过“上述罗列”与注解,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法国外长接连访问日本、韩国,分别寻求“谅解”与“交换意见”的背后,真正的重心是法国总统即将对中国展开的访问,也就是说,在法国外长顺次访问日本、韩国,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为“中欧可能在朝鲜半岛经济整合、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放出信号”。

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中海计划”与“大中东计划”角力的主战场之中东和平进程、巴以问题再起波澜也就不足为奇了,欧盟能“敦促”瑞士“妥善解决与利比亚的纠纷”也是理所当然。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法国(欧盟)于“两个战略方向、在两个美国痛点”上“同时动作”的背后,是法国(欧盟)在东北亚战略上的一种“非正式公开宣示”。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看问题,那么,还有几件事情几乎就是上述讨论内容的逻辑发展:

第一件事是:美国近来对中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汇率战”,威胁要在下个月将中国正式列入“汇率操纵国”,并向部分中国输美产品额外征收高达27%的关税。

第二件事是,尽管中国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人民币没有低估”,但美国主导的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高层,近日分别附合美国的腔调称:人民币仍处于低估状态,从而与美国政府一道向人民币施加压力。美国所谓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甚至叫嚣“要对中国打一场经济战争,直至拿下中国”。

第三件事,继希腊危机之后,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近期开始注意保加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的债务问题;

第四件事,是欧盟主要国家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保持低调,而“欧盟组织”高层则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做法不妥”。另外,被美国经济攻击、靠着中国市场苦苦支撑的日本政府也持与欧盟相拟态度,其金融高官公开表示“不支持对人民币施加压力的做法”。

●欧盟驻华大使安博就传出两个信息

第五件事,也是最为微妙的,近日来,英国外长、德国外长、瑞典劳动部国务秘书几乎同期访华,而欧盟驻华使馆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其中,欧盟驻华大使安博就传出两个信息:

一是,他认为,“中欧”在哥本哈根确实发生了一些误会。

二是,他透露,下月巴罗佐主席访华时,中国与欧盟能源中心将在北京成立。这个双方投入巨资、设在清华大学的中心旨在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转让,会涉及有关清洁煤、碳捕捉与碳存储、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高端技术。

●欧盟终于“愿意考虑”在自己最寄希望的环保高科技领域,向中国转移中国所不具备的技术

通过上述罗列,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法国外长访问日本、韩国、法国总统准备访问中国、准备与中国就“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行合作”的背后,是“中欧”愿意消解哥本哈根发生的“一些误会”,是欧盟终于“愿意考虑”在自己最寄希望的环保高科技领域,向中国转移中国所不具备的技术,以换取中国实物产品对欧元的支持。

当然,这只是个开始,或者是个意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考虑问题,那么,美国在这个时候放话准备通过俄罗斯远东向阿富汗进行补给(这本质上是个俄罗斯能源向外输送的方向),这根本就是在拉拢“准备在远东

与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合作”的俄罗斯,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墙角。

●两条缺一不可的核心标准

但值得强调的是,迫使“金融对峙中的美国、欧盟”向中国转移高技术,恰恰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中国北上战略”的核心,这也“接纳中国进入国际金融决策圈”的标准一起,恰恰构成了是衡量美国、或者欧盟是否“有诚意”支持中国“南下与北上战略”的两条缺一不可的核心标准。

●美国突然拿人民币汇率说事儿,与其南亚战略类似,本质上仍然是老一套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的评估是,美国在对欧盟、日本经济发起攻击的关键档口,突然转身合人民币说事儿,与其南亚战略类似,本质上仍然是老一套,除了想迫使中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让步之外,再就是,既想压欧盟、日本同意与美国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更想压中国不得在关键时刻支持欧盟与日本,从而好让美国对欧盟、日本的经济攻击“产生效果”,一旦中国战略误判、并让步,美国就会拿中国的错误、去迫使欧盟与日本与美国联手,再转身对中国进行经济、金融攻击,接着,如果中国再让步,美国又会重复前面的步骤,直至“美元本位制”地位得以彻底巩固。

●到底是美国人傻,还是某些人士傻呢?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撕裂已经在“三边撕裂”的框架内展开,中国的政治取向对美元与欧元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在欧盟已有意“携支持中国的南下、北下战略”来华商量战略合作的背景下,就目前而言,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中国根本不必理会美国针对中国进行经济、金融战争的战争叫嚣:如果美国敢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落实“征收27%关税”的话,那是“美元本位制”在自取灭亡,谁也不会拦它、也拦不住。

可以这样说,没有“以中国制造这个平台”进行全面整合之“东亚实体产品 ”的支持,建立在虚拟机制上的“美元本位制”一天都活不下去,一旦中美贸易战、金融战开打起来,只要中国能保持国内局势的稳定,先倒下去的必定是美国。那种“美国可以在中国之外寻找替代商品、而中国却不能,所以一旦开打,中国必输“的观点是非常局限的,试问,假如美国可以在中国之外寻找到如此规模的替代商品,那么,欧盟又去哪儿找替代品?如果美国真的愿意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带领东亚”向欧盟为主、而不是向美国为主提供“实体产品”,自己还去寻找什么“价格更高的”替代品的话,那么,这本质就相当于“美元本位制”主动向“欧元本位制”让位!到底是美国人傻,还是某些人士傻呢?

●“洗钱”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也是有个容量限度的

另外,我们再次强调,中国手中的巨额美国国债不能轻易出手,对这个“国家洗钱”的经济体而言,尽管它今年需要抛出巨额美元流动性,一方面维持经济、军事运转,一方面用以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其它经济体,但是,“洗钱”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也是有个容量限度的。

因此,对中国而言,就目前阶段,由于这笔足够规模的巨额美国国债,是“通过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制衡“美国国家洗钱速度”的最好工具,中国需要做的,是做好“规模上的动态平衡,债券长、短期的动态调节”,再加上类似温家宝总理那种“非常、非常担心美元的稳定,非常、非常担心美国国家信用”的“担心神态”,结合对欧盟另立“金融中央(欧洲货币基金组织,这也是一种‘尊王攘夷’的策略)”的支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干扰“美国国家洗钱”的“洗钱效率”,最后,迫使“不堪忍受低效率的华尔街”去找“那个曾经非常喜欢玩倾听、现在/却什么也解决不了的”奥巴马去“说事儿”,至于会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呢?我们认为,恐怕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可能的、包括将他赶下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