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09年12月25日

(2009-12-27 10:20:38)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9年12月25日俄媒体称伊朗向南高加索扩张政治经济势力【综合消息】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近年来伊朗一直在向南高加索地区持续扩张政治经济势力,明年可能会成为标志性的一年,特别是在加强与阿布哈兹、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方面。阿布哈兹总统巴加普什12月23日宣布,阿布哈兹正在积极争取中东和加勒比海国家的支持,其中包括伊朗。他说:“我们和来过阿布哈兹的伊朗代表有积极的接触。在莫斯科也有会晤。伊朗准备参与阿布哈兹的经济发展进程。不过谈到伊朗方面可能对阿布哈兹的承认还为时尚早。”阿布哈兹对当前的地区力量分布及与伊朗的合作非常满意,伊朗实际上是在效仿土耳其与阿布哈兹的合作形式,即在政治承认缺失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合作。对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的阿布哈兹来说,加强与地区大国,如土耳其和伊朗的经济联系意义重大,除了积极发展具体的双边贸易外,阿布哈兹还希望能在任何领域吸引来自对方的严肃认真的投资。当然,政治因素同样重要,因为阿布哈兹正在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国际认可。同样,无论是土耳其还是伊朗,发展与阿布哈兹的关系,都是想把其当作政治投机杠杆。目前还不清楚伊朗在阿布哈兹谋求的可能利益,不过考虑到德黑兰争当地区领袖、希望在南高加索地区起主导作用的雄心壮志,可以推测这些利益可能是最为广泛的。为了争夺地区主导地位,一年半前伊朗就已公布向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投资总计40亿美元的计划。伊朗向亚美尼亚提出的具体合作建议包括铺设伊朗-亚美尼亚天然气管道和电力输出线路,建设石油管道和石油加工厂,对接两国铁路系统。伊朗向格鲁吉亚传递的合作建议规模约为10亿美元,特别提到如果格鲁吉亚因管道事故再次失去天然气供应,伊朗准备通过前苏联时期建成的天然气管道保证临时能源供应。伊朗与格鲁吉亚的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阿布哈兹问题和美国的不满。至于伊朗和亚美尼亚的合作,华盛顿虽然同样消极对待,却能够表示理解。伊朗通过向南高加索地区国家持续施加经济影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收获,不想在伊朗政治经济扩张中置身事外的阿塞拜疆日前宣布,希望伊朗能够充当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的调停人。伊朗外长穆塔基12月21日在同阿塞拜疆外长会晤后宣布,德黑兰准备承担起相应的调停使命。【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新闻时,东方评论员首先想强调的是:第一,通过这篇报道(尽管相关描述与真实情况稍有出入,但大体上客观),有助于我们从全局的层面了解伊核问题的复杂性;第二,通过报道中所描述的、伊朗与土耳其这两个地区性大国“向南高加索扩张政治经济势力”的“努力”,特别是“伊核六方”对这种“努力”所持的“复杂心态”,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估“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之“可能包括内容”。不论伊朗在“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之前是否进行核试验,也不论“美以”是否最终针对伊朗核设施兑现一场“传说中的军事打击”。●围绕这篇新闻所提及的内容,近日有这样几件事情值得注意其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基础四国”与“欧美日”之间、或者“南北之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白热化较量的暂告一段落,近日有这样几件事情值得注意:其一,12月23日,阿布哈兹总统巴加普什(暂按俄罗斯媒体的文字进行表述)表示:阿布哈兹正在积极争取中东和加勒比海国家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了伊朗。他还说“伊朗准备参与阿布哈兹的经济发展进程”。●有必要密切注视纳卡问题的后续发展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这位未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阿布哈兹总统还说:“我们和来过阿布哈兹的伊朗代表有积极的接触。在莫斯科也有会晤。不过谈到伊朗方面可能对阿布哈兹的承认还为时尚早。”对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有必要密切注视纳卡问题的后续发展。●“炸碑事件”极可能引发“俄美”之间的“重新接近”、“俄欧”之间的新一轮争吵其二,12月23日,刚刚将格鲁吉亚西部城市库塔伊西的一座卫国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粗暴炸毁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接受俄罗斯“莫斯科之声”广播电台采访时说:“只有在国际法基础上开展直接对话才能解决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存在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冲突问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萨卡什维利还说:“纳卡问题是复杂的,在解决该问题时应充分遵守国际法准则,其中包括保障难民返回原住地以及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特别是,他还指出:“在解决纳卡问题中俄罗斯应发挥关键作用”。对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尽管格鲁吉亚炸毁前苏联红军纪念碑的动作非常粗暴,尽管俄罗斯真正的掌权者--普京总理就此强调“俄格关系到达了最低点”,尽管美国仍然对格鲁吉亚政府有着占主导性的影响力,但是,我们却要高度注意“炸碑事件”可能引发“俄美”之间的“重新接近”、以及“俄欧”之间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新一轮争吵。●在观察波兰向阿富汗增兵的问题时,不要忽略了两个细节其三,12月23日,阿富汗总统府23日发布公告说,正在阿富汗访问的波兰国防部长克利赫当天在喀布尔表示,波兰将向阿富汗增兵600人。也是在当日,据媒体报道,一位巴基斯坦塔利班高级指挥官23日宣称,该组织已经向阿富汗派遣了数千名武装分子,以对付即将增援的美国军队。而就在此之前的12月21日晚至22日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近9个月来最激烈的交火事件。对此,东方评论员想重复强调的两点是:第一点:在观察波兰向阿富汗增兵的问题时,不要忽略了两个细节:首先,在12月23日前往阿富汗访问、并宣布增兵消息之前,这位波兰国防部长曾于12月15日到访过北京,并“认为中国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希望通过此访巩固两国两军传统友好关系,并加强两军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在这位波兰国防部长于12月15日到达北京之前两天,也就是12月13日,在接受波兰电台采访时表示:“首批100名美军士兵将于明年3月抵达波兰,爱国者导弹系统也将同期出现在波兰”。再往前两天,也就是12月11日,波兰与美国正式签署了《美国驻军地位协定》,为美国在波兰领土上派驻军队创造了必要的法律条件,也为部署“爱国者”导弹提供了前提。●上述两个细节明显有个“顺序问题”,与“借道”及“炸碑”的“后续发展”相关对此,我们想指出的是,上述两个细节明显有个“顺序问题”,而“这个顺序”恐怕既与北约(美国与欧盟)或许分别向“俄中”、或者“俄中”借道的“顺序问题”相关,也与格鲁吉亚“炸碑事件”的“后续发展”有关。●“第二点”恐怕与巴、印国内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相关、也与借道问题相关第二点,在观察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交火事件的问题时,也不要忽略了两个细节:首先,是不要忽略这次交火事件发生的时间--12月21日晚至22日凌晨,再就是不要忽略这次交火的猛烈程度--是近9个月来最激烈的一次;对此,我们想指出的是,“第二点”恐怕与巴基斯坦国内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相关,当然,由于美国是否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与巴基斯坦局势紧密相关,因此,“第二点”也与“借道”问题直接相关。结合印度国内正在处理因“泰卢固人组建特伦甘纳邦而引起的政治不稳定”,“第二点”也与印度国内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相关;而由于美国“是否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与“印巴关系”、特别是“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密切相关,因此,从另一个侧面也能说明“第二点”与“借道”问题直接相关。●一旦美国“实质性”启用俄通道,那么,它对“印巴”各自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显然,在我们看来,作为直接当事人,一旦美国“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那么,它对印度与巴基斯坦各自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印度而言,由于“美国南亚政策”的关键一环在于尽一切手段“威、逼、利、诱”印度、令其为美国火中取栗、挑起克什米尔战争、一举完成南亚破局。而在“威、逼、利、诱”印度的层面上,最高效的方式除了给印度以足够的战略甜头外(比如印美核协议),就是给印度以足够的军事信心、足够到印度敢于为其火中取栗的程度。而这,恰恰是印度要求美国(或者北约)必须做到的。●印度“有可能”为“美国(或者北约)南亚政策”去火中取栗的“前提条件”由于巴基斯坦方向局势的基本稳定是中国的重中之重,中国决不可能袖手旁观。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在克什米尔方向,中国之前已经通过“签证问题”、“水坝问题”强烈地警告了印度。因此,站在“印美本质上也不过在相互利用”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印度“有可能”为“美国(或者北约)南亚政策”去火中取栗的“前提条件”就是:美国(北约)必须在相关方向提供足够的、足以令中国不敢在南亚方向用兵的军事策应。●上述“前提条件”的“前提条件”非常清楚,在奥巴马政府正式宣布所谓“阿富汗新战略”之后、北约(实际上是美国)尽快“实质性落实”大规模增兵计划,也就成了“提供足够军事策应”的必须一步,全面落实所谓“阿富汗新战略”也就成了上述“前提条件”的“前提条件”。●在美国“实质性启用”俄通道仍未确定的情况下,印度不可能在克什米尔方向有“实质性动作”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印度国内政治稳定都成了问题之后(不论是否印度自己想‘趁西方需要之机’、主动解决固有问题所引起的),特别是,在美国“实质性”落实大规模增兵仍然遥遥无期、“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仍未确定的情况下,印度就更不可能在克什米尔方向有“实质性动作”了。显然,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交火事件的话,那么,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给的初步判断:在这个档口、印度既无在克什米尔方向主动擦枪走火的动机,也无扩大事端的必要。如果是这样的话,再加上时机非常敏感,就在伊朗国内政治出现新一轮动荡,美国军方公开警告伊朗“不排除军事解决的可能性”,巴基斯坦与印度国内政局都出现变数的时候,引发这场印巴交火事件恐怕另有原因。●巴基斯坦政局有向被“彻底搞乱”的方向迈进的苗头另外,对巴基斯坦而言,“美国南亚政策”的意图在于:如果无法令印度替自己火中取栗,那么,就退而求其次,也就是“借”俄罗斯通道暂时维持阿富汗局面,并以此对中国的巴基斯坦布局、中亚布局形成巨大威胁,想办法在欧盟与俄罗斯、印度的策应下,搞乱巴基斯坦,在“一定程度上(请注意我们的用词)”令俄罗斯的角色“一定程度、但非不可逆转地吃重”,从而对中国的巴基斯坦影响、中亚影响慢慢形成一种“挤出态势”,继而全面影响中国能源、矿产、产品的正常输入、输出,破坏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外部环境,为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全面攻击中国做必要的准备。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期间一旦中国应对失误,美国就会寻求与欧盟、甚至日本等联手,全面攻击中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非常清楚,基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旦美国“实质性”启用俄通道,那么,也就意味着美国已完成“实质性”大规模增兵阿富汗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如果印度仍然没有被“利、诱”着去“南亚破局”,那么,也就意味着美国“有可能”退而求其次,意味着巴基斯坦政局有被“彻底搞乱”的“可能性”。显然,从亲美势力掌控的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备受争议的“全国和解令”无效,所有在此法令下被撤销的案件将面临重审,从而有可能将巴基斯坦政府包括政府高官在内的约8000名公务人员牵扯进来的情况来看,巴基斯坦政局有向被“彻底搞乱”的方向迈进的苗头。●“美国南亚政策”在顺序上似乎出了问题!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并未“实质性”落实大规模增兵阿富汗的计划、从而并未“实质性”启用俄通道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印度仍然没有被“利、诱”着去“南亚破局”,且印度国防部日前再次强调已从克什米尔方向撤出大量军队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政局却“提前”表现出有可能被“彻底搞乱”的苗头,基于我们对“美国南亚政策”的观察,这似乎说明了这样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华盛顿在寻求欧盟与俄罗斯、印度的策应,以搞乱巴基斯坦,在“某个程度上(请注意我们的用词)”令俄罗斯的角色“一定程度、但非不可逆转地吃重”,从而对中国的巴基斯坦影响、中亚影响慢慢形成一种“挤出态势”、继而完成对中国进行全面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之准备工作的整个顺序上,似乎出了问题!讨论进行到这里,让我们再来阅读两则新闻片段。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协议重开边境通道【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格鲁吉亚外交部官员24日说,格鲁吉亚已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两国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格鲁吉亚外交部副部长尼诺卡兰达泽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在调解方瑞士的协调下,“俄格双方达成协议重开上拉尔斯边防站”。上拉尔斯边防站是除俄格双方争议地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外,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唯一陆路通道。2006年,俄罗斯方面关闭了边防站。法新社解读,格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上台后,试图削弱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影响力,谋求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建立更密切关系。俄罗斯关闭边防站意在表达不满。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爆发军事冲突,两国关系一度冷到“冰点”。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12月早些时候说,他认为重开上拉尔斯边防站“不存在任何障碍”。一些政治分析师将梅德韦杰夫这番言论解读为俄格双方“破冰”的信号。格副外长卡兰达泽说,这座边防站预计于2010年3月初正式重开。西方威胁对中国、印度实施惩罚性关税或引爆气候贸易战【综合消息】据德国《明镜周刊》12月24日报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未能达成一个全球性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给全球贸易增加了更多碳附加费。为此,西方政治家对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发出威胁,可能对污染较大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很多经济学家和律师警告称,中印与西方很可能爆发一场气候贸易大战。科里和萨科齐威胁中印现在,西方政治家现在越来越公开地威胁称,通过实行惩罚性关税,要让那些制造二氧化碳出口最多的国家付出更高昂代价。美国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发表强硬演讲,目标直指中国。他说,如果要想美国接受一份减排协议,中国也同样必须接受克里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减排努力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速度的努力受到国际监督和验证,而这点是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的。【时事点评】在阅读“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协议重开边境通道”时,请大家先注意这三段文字,原文分别是:第一,格鲁吉亚外交部官员24日说,格鲁吉亚已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两国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第二,上拉尔斯边防站是除俄格双方争议地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外,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唯一陆路通道。2006年,俄罗斯方面关闭了边防站。第三,格副外长卡兰达泽说,这座边防站预计于2010年3月初正式重开。●在某种意义上讲,该边防站的“关闭”无疑起到了“先行指标”的作用我们知道,俄罗斯方面是在2006年关闭该边防站的,而自那之后一路走低的俄格关系,真正降到冰点的时间应该是格鲁吉亚战争爆发的2008年8月8日(北京时间)。显然,从时间上来看,在某种意义上讲,该边防站的“关闭”无疑起到了“先行指标”的作用。在前面的讨论中,结合纳卡问题及“炸碑事件”,我们曾经提到了这样几个观点:首先,是有必要密切注视纳卡问题的后续发展。其次,要高度注意“炸碑事件”可能引发“俄美”之间的“重新接近”、以及“俄欧”之间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新一轮争吵。最后,我们注意到俄罗斯的真正掌权者--普京总理针对“炸碑”后的俄格关系所作的评论:他强调说“俄格关系到达了最低点”。●让这个俄格关系“先行指标”彻底失灵的“表面原因”就是所谓的“纳卡问题”有意思的是,距离格鲁吉亚“炸碑”、普京“再定性”俄格关系之后仅仅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就传来了“两国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的消息。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如果从“先行指标”的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格鲁吉亚将俄格关系“炸”到了最低点的“时间点”上,俄罗斯断无重开“上拉尔斯”边防站的动机,显然,让这个俄格关系“先行指标”彻底失灵的“表面原因”就是所谓的“纳卡问题”。●“炸碑”虽将“俄格关系”炸到历史最低点,却“炸开了”俄格陆路通道上的拉尔斯边防站而就本质而言,“炸碑事件”本身及“俄格两国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又都是“纳卡问题”的后续发展,而且是“一对”“一正一反”的“后续发展”。至于如何理解这一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可以这样去理解:首先,格鲁吉亚之所以要“炸碑”,就是要将“俄格关系”炸到历史最低点以示立场,这样,在不论是“内心同意但警惕俄格重新接近(美国)”或者“内心反对但又无法阻止(欧盟)”俄格两国达成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的势力面前,格鲁吉亚都可以“以炸明志”,都是个立场交待。其次,基于“首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本质而言,“炸碑”虽炸毁了“先行指标”、并将“俄格关系”炸到历史最低点,但却炸开了俄格陆路通道上的拉尔斯边防站。●急于争取“俄罗斯与欧盟之南亚配合”的华盛顿对俄做出巨大让步、对欧盟发出公开警告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还给出一个观点:要高度注意“炸碑事件”可能引发“俄美”之间的“重新接近”、以及“俄欧”之间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新一轮争吵。而根据我们的观察,在华盛顿“内心反对、但又不能阻止”“炸碑之后的”格鲁吉亚与俄罗斯达成“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的背后,是急于争取“俄罗斯与欧盟之南亚配合”的华盛顿对俄罗斯做出的巨大让步,同时,也是对欧盟发出的一个公开警告。● 纳卡问题现状我们知道,苏联时期,纳卡是阿塞拜疆的一个自治州,该州80%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1988年,纳卡要求并入亚美尼亚,导致该州的阿塞拜疆族和亚美尼亚族之间爆发流血冲突。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为争夺纳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在战争中占领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另外,亚美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没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双方主要在所谓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上存在分歧。另外,在亚美尼亚同阿塞拜疆围绕纳卡地区的领土争端中,土耳其一直站在阿塞拜疆一边。还有,今年10月10日,亚土两国外长在瑞士苏黎世签署了关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协定。该协定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开放封闭多年的共同边界确定了时间表。东方评论员注意到,针对土耳其的变化,阿塞拜疆外交部随后发表声明称,亚美尼亚在从“阿塞拜疆被占领土”上撤军前与土耳其实现关系正常化有损阿塞拜疆的国家利益,并给阿塞拜疆与土耳其“兄弟般”的关系造成阴影●在观察纳卡问题时,有必要把握如下几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观察纳卡问题时,有必要把握如下几点:第一点,08年发生的格鲁吉亚战争、由于俄罗斯武力肢解了格鲁吉亚、再加上在格鲁吉亚方向吃了大亏(战争结果促使俄欧更加靠近)的美国、眼下又得从俄罗斯借道补给驻阿美军,并有意出让部分东欧利益(这又为欧盟所不满、并为俄罗斯与中国所借用)作为交换,从而极大地改变了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形势,并可能以此为基础,在其它方向因素的有利策应下,极大地改变东欧、巴尔干半岛、以及中东的安全形势。●纳卡问题重新翻捡出来的大背景第二点,我们认为,促使阿塞拜疆在纳卡问题上立场愈加强硬的主要原因,是土耳其的立场的突然转变。我们知道,上世纪90年代,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争夺阿境内亚美尼亚族占多数的纳卡地区爆发战争。土耳其在纳卡问题上一直站在阿塞拜疆一边,并于1993年关闭了与亚美尼亚的边境。但是,就在前不久,土耳其同亚美尼亚签署了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协定,土耳其的这个动作遭到阿塞拜疆的强烈反对。就眼下而言,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核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全方位透射”下,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中欧俄”综合实力相对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目前“中欧俄美”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围绕伊核问题,在中东和平问题、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问题、东欧问题、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朝核问题、非洲问题、南美问题,以及具体的国际金融话语权问题、气候问题等一系列多方向、多层面上的角力上,几乎全面处于“既对峙、又合作”的状态,这令内嵌有“重塑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新秩序”之重大功能的伊核问题,较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靠近”于“有必要开始讨论”全面解决方案的阶段。●土耳其与伊朗,都想在“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中为自己找到一个战略支点、进行战略腾挪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不论是“急于充当地区势力中心”、或者“准备发挥地区性影响力”的土耳其还是伊朗,都出于在“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中“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战略支点、进行战略腾挪的战略目的,近来都开始改善自己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在改善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之间关系,伊朗在强化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之间关系,其目的都是如此。在“如何解释”土耳其与伊朗致力于上述“战略努力”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最好的解释莫过于真实的历史了:历史上,这两个国家曾分别建立过两个庞大的帝国。●对土耳其与伊朗而言,所谓“战略支点”,很可能以一种“区域合作”的方式出现值得强调的是,对土耳其与伊朗这些“急于充当地区势力中心”、或者“准备发挥地区性影响力”的国家而言,所谓“战略支点”,很可能以一种“区域合作”的方式出现--比如:土耳其、伊朗与叙利亚,或者再加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之间的合作。●只要....那么,最终建成这种“战略支点”、并通过它“运营”自己的战略利益是极有可能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难想像的是,站在土耳其、或者伊朗的角度看问题,尽管眼下美国、或者欧美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的影响力巨大,但只要巧妙地利用中国、俄罗斯(针对欧美)、或者“中欧俄(针对美国)”的战略平衡作用,那么,最终建成这种“战略支点”、并通过它“运营”自己的战略利益、是极有可能的。●“大国们”对纳卡问题的所取所求第三点,我们认为,在第一点与第二点的基础上,有关各方也就有足够的动力重新考虑纳卡问题的、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国家一向将高加索地区视为获得中亚和里海能源的通道,因此,欧盟该方向的政策要旨在于:恢复并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因此,从长远来看,只要土耳其、或者伊朗所建立的“战略支点”最终有助于“有效挤压”美国对该区域(地中海周边)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保障欧盟的能源安全,欧盟其实也可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渠道的过度依赖,因此,它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反,这一结果对美国而言又变得不可接受了。●视东欧方向为自己重中之重的俄罗斯、其战略感受可能最为微妙另外,由于美国眼下急于将“大国间的主要战略交易平台”从地中海沿岸(包括中东问题、科索沃问题)重新推回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因此,视东欧方向为自己重中之重的俄罗斯、其战略感受可能最为微妙。●“美国南亚战略”对俄的巨大让步与对欧盟的公开警告、都是着眼于“短期效应”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纳卡问题上,或者说,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达成协议,两国将重新开放陆路通道上拉尔斯边防站”的问题上,出于“美国南亚战略”的战略迫切需要,美国对俄罗斯的巨大让步是着眼于“短期效应”的,美国对欧盟的公开警告、也是着眼于“短期效应”的。●不论是俄、还是欧,对土耳其与伊朗等所致力的“战略支点”、或者“区域合作”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俄罗斯而言,如果能利用美国在格鲁吉亚方向出让的这一“短期效应”、尽一切手段增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影响力,从而在有效防止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基础上,在中东方向,强化对“该战略支点”或者“该区域合作”的影响力,在东欧方向,慢慢恢复俄罗斯对东欧的影响力,再从根本上挤掉“欧美”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势力,那么,即便是“短期效应”也是可以考虑加以利用,只要俄罗斯有机会将“短期效应”营运成“长期效应”就行。因此,总体而言,从长远上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甚至中国,对土耳其与伊朗等国家所致力的“战略支点”、或者“区域合作”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这些“战略支点”或者“区域合作”总体上有助于“中欧俄”等大国、在各个层面“分切”美国的既得利益就行。●类似土耳其、伊朗这样的国家还有许多事实上,类似土耳其、伊朗这样的,想与它人“合伙”建立一个“战略支点”来运营自己的战略利益的国家还有许多,比如日本、巴西、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等;●类似这样的“战略支点”与“区域合作”还有许多因此,类似这样的“战略支点”与“区域合作”也还有许多:比如日本提出、中国不反对、而美国人却“死活也要加入”的东亚共同体;再比如,利比亚牵头成立的非洲区域合作模式;还有委内瑞拉、古巴在政治上牵头,巴西在经济上鼓捣的南美区域合作模式;以及沙特阿拉伯牵头、正遭到美国杯葛的海湾国家组织等。●上述这些“战略支点”也好、“区域合作”也罢,都被赋予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值得强调的是,上述这些“战略支点”也好、“区域合作”也罢,都被赋予了明确的战略方向,以“中欧俄”最可能积极插手、共同支持的海湾国家合作模式及南美国家合作模式为例、它们都提出了“要有自己的结算货币”以取代美元结算模式。显然,对在“打倒美元本位制”的问题上有巨大共识的“中欧俄”而言,支持这些“战略支点”的本身,就是在慢慢挤掉“美元本位制”的根基。●这正是“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条款”当然了,对“中欧俄”而言,慢慢挤掉“美元本位制”的根基只是手段,其目的则在于团结、并利用最广泛的力量,在有效削弱美国综合实力的同时,也有效壮大自己的影响力。非常清楚,对“中欧俄”而言,甚至对印度、日本、土耳其、伊朗、巴西等国家而言,要想令“既利用最广泛的力量有效削弱美国综合实力,也借助最广泛的力量有效壮大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一种常态,就需要从制度上的加以保障,而这,正是“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条款”。● 以色列这个美国的中东钢钉,其国家安全最终也将从属于这个“新的多边安全框架”对以色列而言,一旦以土耳其、伊朗、或者沙特阿拉伯为中心的“区域合作组织”成为“中东新的多边安全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以色列这个美国的中东钢钉,其国家安全最终也将从属于这个“新的多边安全框架”。当然,这需要相当的时间,只是伴随这一进程的,就是一个“美元”在中东、甚至在全球主导地位的彻底终结“进程”。●眼下,致力于维护“美元本位制”的美国的当务之急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经过周密算计,最终抛开欧盟,与中国、巴西、南非、印度四国弄出了个没有法律效力、令欧盟“欲哭无泪”的“五国协议”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美国利用自己的“无赖”与欧盟的“无奈”,再抹上点儿“南北撕裂”牌的“胶水”,顺手捞到了一个“欧美共同话题”,一个可为“美国南亚政策”所用的话题,那就是“别有用心”地将破坏本次气候会议的罪名推给中国。这样,如何利用“减排问题”这杆道德大旗,如何将“问题的焦点”从正在大搞“区域化合作”、共建“战略支点”的中东、东欧、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甚至南美方向“扭回”并“重新聚焦”至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甚至中国牵头共建的“战略支点”-东亚经济一体化,仍然是致力于维护“美元本位制”的美国的当务之急。●再次强调,在观察“美国南亚政策”的时候,要高度警惕美国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然而,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多次强调的那样:在南亚方向上、在阿富汗问题上,不论美国是否“实质性”落实大规模兵计划,根据公开报道的,由于视该方向为自己重中之重的中国、已经将针对“北约(欧美)”所有成员国的“机动战略核打击力量(主要是东风31甲)”部署在可以同时核打击“欧美全境(可能需要经过俄罗斯上空)”的中国西北方向(在这个问题上,足见中俄于普京访华期间签署火箭发射通报协议的战略意义),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媒体同步公开了“坚固的地下核战略打击力量”的部分情况,因此,在紧挨中国、且在中国常规军事力量完全覆盖的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方向),只要印度最终不肯为美国火中取栗,连后勤补给线都掐在“上合(俄罗斯)”手中的美国(或者北约)部队,要想通过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其实是巴基斯坦问题)来彻底解决“中国问题”,其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再次强调:在南亚方向,在观察“美国南亚政策”的时候,要高度警惕美国的“明修栈道(针对中国利益的南亚军事冲突)、暗渡陈仓(针对中国利益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冲突)”。●基于美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企图心,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格鲁吉亚近日的所做所为了而基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企图心,早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当着奥巴马的面、再次将“G2”扔进垃圾堆的时候,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提醒说:一旦美国决心“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从而向俄罗斯表示“美国愿意让格鲁吉亚、乌克兰继续留在北约之外”、以对俄罗斯让步;或者决心向中国借道,从而向北京表示“美国愿意”暂时维持“南亚的基本稳定”从而对北京让步的话,那么,美国人对欧盟所想强调的“意思”就是:如果欧盟不能配合美国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那么,美国就只能选择科索沃这个舞台进行“经济与金融表演”了。显然,基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企图心,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格鲁吉亚一边“以炸明志”,一边又“一天都没有耽搁地”、立刻与俄罗斯达成协议重开上拉尔斯边防站”了。●它仍然是一次“演习”!且是一次仍然没有明确结论的“演习”!非常清楚,这是华盛顿在“美国决心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的问题,用出让“东欧利益”的方式、对“方方面面”再次表的一个决心而已,做的又一次测试而已。对美国人的这些看似远离阿富汗的“表演”,具体到“美国是否决心实质性落实”大规模增兵的问题上,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它仍然是一次“演习”!且是一次仍然没有明确结论的“演习”!甚至测试的效果如何呢?我们只要看看这样一组镜头也就不难知道效果如何了:第一,日前,法国总理在访华期间与中国达成了50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另外,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与CFM国际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国内合资建立用于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的LEAP-X1C型飞机发动机总装和试车的生产线。不过,值得强调的是:首先,此次计划在国内建立装配线的LEAP-X1C,只是用于装配在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LEAP-X系列发动机中的一款。其次,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用于C919及大军运的发动机,坚持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此,东方评论员再次强调,在大飞机这类的核心技术的问题上,“独立自主为主、引进利用为辅”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确再明确”:没有“独立自主为主”是永远也没有机会“引进利用为辅”的。因此,不论LEAP-X1C的运行情况如何,中国都要独自研制出自己的大飞机用发动机,即便技术指标一时较其落后也要坚持研制、生产出来、并实际运用起来。●在法国总理在抵达北京的当天,朝鲜军方突然翻起了“西海军事冲突”的旧账第二,就在法国总理在抵达北京的当天,也就是12月21日,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朝鲜海军司令部通过发言人声明宣布朝鲜在西部海域设定的海上军事分界线为朝鲜海岸炮兵及岛屿炮兵部队的平时海上射击区,所有渔船和其他舰船在这一海域应采取自我安全保护措施以免受损失。我们注意到,朝鲜军方在当天声明中称在朝鲜西海不存在非法的“北方界线(NLL)”,而只存在朝鲜宣布的海上军事分界线。●这显然是种挑衅姿态,这分明在蚕食韩国的领海对此,东方军事评论员特别指出:朝鲜单方面主张的西海军事分界线比现有的西海北方界线更加靠近南侧。对前些时在双方冲突中占了便宜的韩国而言,这显然是种挑衅姿态,这分明在蚕食韩国的领海。但非常有意思的是,韩国方面的反应非常克制。韩国海军当天只是以海军本部发言人的名义发表立场,称:韩军已做好了守护NLL的一切准备,如果朝鲜发起挑衅,将坚定应对。●北京通过朝鲜的配合、显然保留了两个战术变化而基于我们之前的一个观点,既:在“欧美”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北上战略)的“表态”问题上,北京通过朝鲜的配合、显然保留了两个战术变化:其一,就是制造、并借用“朝韩双方的小规模军事冲突”(这一点已经成为事实),如果欧盟率先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北上战略)的“表态”支持的话,那么,北京可能考虑将欧盟介入朝核问题多边会谈,其介入“切入点”可以是由欧盟来充当“朝韩双方小规模军事冲突”的“调解人”;对朝鲜而言,让欧盟担任“调解人”的前提条件是欧盟全面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当然,如果美国率先“表态”,那么,美国就必须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从而全面解除美国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的“实际意义”,在于解除针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所设置的各种障碍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的“实际意义”,在于解除针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所设置的各种障碍。●可能利用更多的“核试验”,也就是“朝鲜可能的第三次核试验”其二,就是再次利用更多的“核试验”,也就是“朝鲜可能的第三次核试验”,以现行的“朝核六方会谈”“既然无法阻止朝鲜进行第一、二次核试验、也就不太可能阻止朝鲜悍然进行第三核试验”为由,将美国有意遮断于亚太经济圈之外的欧盟经济引入朝核问题。当然了,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朝鲜而言,欧盟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与“其一”相似。在这个层面上,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据今天的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智库已经表示:朝鲜可能在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显然,在我们看来,如果美国企图在南亚问题上“加大力度(继续将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往内乱上导引)”继续“玩测试”的话,为了提醒美国人“注意南亚游戏底线”,朝鲜准备、甚至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去冲击“美国的东亚底线”都只是个时间问题。● ●传说中的“美日核密约”已经发现值得强调的是,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日本在美军“针对中国进行军事部署”的普天座军事基地的问题上,已经将最后解决时间推到了明年5月份,而传说中的“美日核密约”也已经发现,全文也已见诸报端,因此,一旦朝鲜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话,那么,站在“已经在努力摆脱美国”的日本立场上去看问题,要么将“美日核密约”升格为“正式的、不可撤销的核保护伞”,要么允许日本打造“自己的、也是真正有效的核保护伞”,也就成了美国必须做的选择题。而一如我们之前点评中所说,一旦美国顶不住压力,而将“美日核密约”升格为“正式的、不可撤销的核保护伞”,那么,不论是美国后院、还是中东、南亚、东欧这些个事关美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地带,都会递出一连串的“核保护申请书”或者“核技术援助申请书”、甚至“进行核试验的申请书”。而中、俄需要做的,就是依着“美对日提供核保护伞”所产生的“战略效力”、选择几个点、去如法炮制,从而全面打乱美国的全球安全体系。其中,美国最有可能承担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伺机跨进核门槛,从而将核军备竞赛全面引入中东。●中国、欧盟出于建立另一个“区域合作”的目的,很可能再拿“朝韩双方军事冲突”说事儿!不过,如果在南亚方向“玩测试”的美国人“注意到了南亚游戏的底线”,却拒绝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的话,我们认为,只要美国始终无法“利诱”欧盟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联手“实质性地”攻击中国,那么,中国、欧盟出于建立另一个“区域合作模式”、共同削弱“美元本位制”、促进欧亚经济整合的目的,很可能再拿“朝韩双方军事冲突”说事儿,并以此推进朝核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式:以一种“欧盟经济参与”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来推进“欧盟全面融入亚太经济圈、欧元挤占美元在东亚市场份额”的进程。●是否成功还“有待国际形势的发展”就“其一”而言,从形势发展来看,在法国于12月21日同意LEAP-X1C项目、从而通过大飞机这个标志性行业再次向中国“表态”--欧盟愿意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计划之后,仅仅两天的时间,美国人也摆了个姿态,那就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于12月23日宣布已与中国吉利汽车就出售沃尔沃达成一致。假如收购进展顺利,双方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签署协议,并将在2010年第二季度完成所有交易。●“美国新阿富汗战略”的测试效果就免不了大打折扣显然,我们更加注意的是,双方的交易仍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也就是说,是否成功还“有待国际形势的发展”。另外,我们还想强调的是,这种交易即便完成,更多是象征性的。但就目前而言,“中欧俄美”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角力,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这种象征性的东西。在南亚方向,一如东北亚方向,“中欧美”彼此之间都保留了“足够的”战略选择项与战略灵活性。但这样一来,“美国新阿富汗战略”的测试效果就免不了大打折扣,这个道理很清楚:既然你美国人自己都不确定如何选择“下一步”,凭什么指望别人“提前配合”你的“下一步”?●对美国人而言:现在的问题是,萨科齐对待这个问题的认真程度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欧盟、美国在12月21日至12月23日前后,接连向中国转移“中国目前需要的生产技术”方面所做出的“最新姿态”,以及朝鲜方面突然重翻“西海军事冲突”旧账,我们不难看出,在南亚方向,一如东北亚方向,“中欧美”彼此之间都保留了“足够的”战略选择项,都不敢一步就将棋给走“实”、从而一步将自己的战略回旋空间给走“死”。因此,尽管欧盟部长理事会选择12月22日这一天(期间,法国总理正在访华、并公布合资生产发动机的备忘录)通过欧委会建议案,继续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15个月的反倾销税,尽管法国总统萨科齐在那里附合美国人、在大声叫嚷着要对“排放大户(也就是中国与印度)”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但就如新闻中所说的那样,“现在的问题是,萨科齐对待这个问题的认真程度”。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对在气候问题上玩了个小聪明、从而几近无赖、却又几乎“全身而退”、还企图加以利用、以拉欧盟、从经济层面全面攻击中国的美国人而言,现在的问题是,萨科齐(欧盟)“对待这个问题(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实质性攻击中国)的认真程度”还真成问题!●华盛顿在纳卡方向耍小聪明的另一层考虑说到这里,我们再去观察纳卡方向,也就不难发现,一如东北亚与南亚局势,“欧美俄”彼此之间也保留了“足够的”战略选择项,也不敢一步就将棋给走“实”、从而一步将自己的战略回旋空间给走“死”。这样一来,华盛顿出于牟取“短期效应(急需换取欧盟、俄罗斯的南亚配合)”而在纳卡方向耍的小聪明,由于“长远上”很合欧盟、俄罗斯、甚至中国的胃口,且也部分迎合了伊朗、土耳其的“地缘政治愿望”,因此,很可能象允许波兰加入《里斯本条约》、结果又导致捷克也顶不住压力、跟着就快速加入一样、最终落得个“弄假成真”。值得强调的是,华盛顿在纳卡方向耍小聪明的另一层考虑,就是想通过这种“部分满足”、外加“不排除军事打击”威胁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暂时稳住“在核武器问题上只缺一声响”的伊朗,通过给伊朗另外一条“大国之路”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美国“准备在南亚加大测试力度”所面临的“全面破局危险”。●请大家仔细体味这段文字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目前而言,如果华盛顿突然使出拉近“美伊关系”的动作,从而“令”方方面面更加相信“美国准备在南亚加大测试力度”、并“据此”做出“相应战略反应”的话,那么,美国“又一次测试”也就算完成了。请大家仔细体味这段文字。至于美国人是否能拿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测试数据,那就是后话了。●我们的判断是:当然会接受!在这个问题上,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据以色列《国土报》25日报道,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克里要访问伊朗,报道称:白宫对此“并不表示反对”。显然,如果成行,这将是1979年伊朗革命以来访问伊朗的美国官方级别最高的负责人。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这家以色列主流报纸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既:在美国和伊朗因伊朗核问题关系非常紧张之际,克里的主动行动会被伊朗接受吗?对此,我们的判断是:当然会接受!●伊朗决策层最有可能下决心跨入核门槛、从而一致对外的最好机会我们知道,伊朗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24日在接受伊朗电视媒体媒体采访时说,如将低纯度浓缩铀运往土耳其进行核燃料交换,伊朗不会有异议。我们也知道,伊朗反对派主要领袖蒙塔泽里是本月19日因心脏病发在睡梦中去世的,享年87岁。从当地时间12月21日凌晨5点30分起,伊朗民众就准备为蒙塔泽里举行7天的葬礼。而伊朗反对派一些人也立即利用这个机会发起了新一轮反政府行动。我们还知道,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伊朗总统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情况,东方评论员曾经给出这样一个观点,既:如果支持内贾德的“伊朗决策层”认为伊朗有必要跨入核门槛的话,那么,在伊朗国内出现某种程度的动乱的时候,将是实现这一步的最好的时机。因此,在我们看来,与“一般观点”认为“这”是克里访问伊朗、对伊朗施加“胡萝卜加大棒”最好时机不同的是,我们恰恰认为,在美国划给伊朗的、接受“核燃料相关方案”最后期限就要到来之际,伊朗国内的动乱如果扩大、以至失控,将是伊朗决策层最有可能下决心跨入核门槛、从而一致对外的最好机会。事实上,东方评论员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就多多少少是个“明白人”,他说:伊朗现阶段“国内局势不稳”、“领导人意图难以捉摸”,因此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做法更令人担心。●再谈美国人在阿富汗方向设置的这场“全面测试”,其实已经将自己给绕了进来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考虑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伊朗外交部长24日强硬表示“如将低纯度浓缩铀运往土耳其进行核燃料交换,伊朗不会有异议”的背后,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伊朗与土耳其一道,将美国不得反对“土耳其、伊朗或者叙利亚”搞“区域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向南高加索扩展影响力作为“条件”,以换取伊朗在“美国南亚政策”在继续测试的过程中,“不会伺机提升核进程”的某种保证。第二,作为美国从伊朗得到“这种保证”的另一种代价,或者作为美国“不反对”土耳其、伊朗或者叙利亚”搞“区域合作”的“实际行动”,美国必须考虑伊朗将低纯度浓缩铀运往土耳其进行核燃料交换的要求。如此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说的那样:第一,美国正在慢慢失去这场表面上由它发起的、旨在“全面测试”方方面面战略反应的“主导权”;第二,美国人在阿富汗方向设置的这场“全面测试”,其实已经将自己给绕了进来。在这个问题上,东方评论员想重复之前的一段文字,既:华盛顿出于牟取“短期效应(急需换取欧盟、俄罗斯的南亚配合)”而在纳卡方向耍的小聪明,由于“长远上”很合欧盟、俄罗斯、甚至中国的胃口,且也部分迎合了伊朗、土耳其的“地缘政治愿望”,因此,很可能象允许波兰加入《里斯本条约》、结果又导致捷克也顶不住压力、跟着就快速加入一样、最终落得个“弄假成真”。从上面的讨论来看,情况似乎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要特别警惕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局势“有可能出现大的变化”另外,我们想强调的是,一旦克里访问伊朗,那么,在美国事实上也将“同时进行”的、针对南亚局势的“又一次测试”中,要特别警惕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局势、因巴基斯坦某些政治派别领导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判断、而“有可能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一旦巴基斯坦局势出现大的变化,就不能排除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同时激化”(尽管美国高官准备硬着头皮访问伊朗),而北约(欧美)却分头向“中俄”借道的戏剧性场面。至于局势最终如何演化,我们将与大家一道密切关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