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09年8月28日

(2009-08-30 18:05:08) 下一个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当前中缅边境局势答记者问
  
  【北京消息】 外交部网站8月27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当前中缅边境局势答记者问
  问:据报道,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在果敢地区的对峙已造成大批缅甸边民逃至中国境内。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缅方表达关切,希望缅方妥善解决国内有关问题,维护中缅边境地区稳定。我们也要求缅方保护在缅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时事点评】就所谓缅甸果敢“88事件”,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明确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尽管涉及到在缅华人利益,但直到目前为止(请注意我们的用词),这是缅甸的“内政”。
  
  ●就缅甸“整体国内局势”而言,其主要矛盾在于......
  
  
  我们知道,就缅甸“整体国内局势”而言,自1988年以来,缅甸政府与反对党民盟(后由亲美的昂山素季领导)之间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1988年时缅甸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仰光等大中地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潮、学潮,军警和示威者发生了严重的流血冲突,缅甸国内局势十分严峻。刚刚回到国内的缅甸国父德钦昂山之女昂山素季也卷入一系列的反政府活动,她于当年的9月27日组建了全国民主联盟。
  
  由于昂山素季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全国民主联盟迅速壮大,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缅甸最大的反对党。这一切引起了缅甸政府的高度警惕,为了迅速控制当时动荡不安的国内局势,缅甸当局于1988年7月20日以煽动骚乱的罪名首次对昂山素季实施软禁。
  
  在昂山素季被软禁后不久,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全国大选中获胜,赢得议会495个议席中的392席。但政府对此选举结果不予承认、不肯交权予民选政府,其后引发了仰光抗议学潮并致使军政府发动了镇压流血事件。
  
  随着美国和欧盟自1997年开始对缅甸实行制裁、这一矛盾在2003年的“5.30事件”后终于全面激化。
  
  2003年5月30日,由于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在欧美的支持下,违反缅甸政府的禁令、悄悄组织人马起草新宪法草案,并加强了与西方驻缅甸使馆的联系,引起缅甸政府的强烈不满,在一场造成4人死亡、50多人受伤的街头冲突后,缅甸政府以“破坏民族团结、诋毁政府形象”为由将昂山素季软禁。
  
  
  ●缅甸政府、反对党民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现状
  
  缅甸拥有135个大小民族,其中缅族占总人口的65%,为第一大民族;而占总人口近10%的克伦族则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约有500多万。
  
  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缅甸的民族制衡政策,使克伦族武装得到培养和重用,不但拥有自己的武装政权,更成为驻缅英军的主力。
  
  除了克伦族有自己的武装外,众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军队,自缅甸独立之后,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就不停地与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
  
  而缅甸军政府执政近20年来的主要政绩、就是与19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达成了政治和解或者签署了停火协议,令长期困扰缅甸经济发展的民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突然改变策略
  
  值得强调的是,正是自2003年以来,亲西方的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为了以“民主”的名义取得缅甸政权,或者是受“某些西方势力”的指点,突然改变策略,从一开始“根本不重视争取少数民族武装”的做法、转为“强化与少数民族武装的联系”,并向它们大力宣传“民盟的民族政策”以及“在缅甸实行西方民主政治”的治国方针,其效果就是得到了克钦、南掸军等部分少数民族武装的同情与支持,其后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之前与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的部分少数民族武装、开始与缅甸政府之间产生了“离心现象”,至于原本就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得到英美支持、未签和平协议、一直与缅甸政府军作战、被严重削弱的克伦族武装更是大受鼓舞。
  
  
  第二,部分少数民族武装开始配合昂山素季所领导之民盟的政治诉求:除了公开要求缅甸政府立刻无条件释放昂山素季之外,还公开要求缅甸政府尽快正式举行“由军政府、民盟与难少数民族武装”三方共同参加的政治和解谈判。
  
  由此开始,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昂山素季所领导的民盟与部分少数民族武装开始联手启动“从军政府手中接手缅甸国家政权的民主进程”。(07年缅甸爆发大规模僧侣示威游行事件,就是这一民主进程中的一个、由民主派领头闹事、并得到部分少数民族武装公开支持的“民主镜头”而已)。
  
  
  ●对缅甸政府而言,最担心的是什么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亲西方的缅甸反对党民盟开始改变策略,缅甸军政府开始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2005年10月,缅甸军方在仰光召开了一次营级以上的军官会议,会议认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将有可能通过三种方式入侵缅甸:一是煽动缅甸民众内讧;二是与叛军(未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的克伦族武装)和已跟政府停火的组织里应外合;三是联合多国部队发动对缅战争。
  
  显然,对缅甸政府而言,最担心的是第二点,既西方(美国)与叛军(克伦族武装)和已跟政府停火的组织里应外合、联合起来反对自己。为此,缅甸政府会后(2005年11月)决定将首都从“非常靠近海岸线”的仰光北迁320公里、迁往位于内地的彬马那。
  
  
  ●缅甸政府感受到了“第二点”的“极其可能”
  
  
  从历史上看,在英美的支持下,克伦族武装最强盛的时候拥兵6万(远远强过目前的佤联军),因此,克伦族武装一直被军政府视为最主要目标,对其打击力度也最大。
  
  缅甸军政府对克伦族武装的打击力度在07年尤其增强,绝非巧合的是,就是这一年爆发了大规模僧侣示威游行事件。而到了08年,缅甸遭遇一场风灾、布什政府一度想让美军“强行进入缅甸救灾”,更是令缅甸政府感受到了“第二点”的“极其可能”。
  
  因此,近几年来,针对西方及新西方反对党民盟的“最新政治策略”,解除支持昂山素季所领导民盟的克伦族武装是当务之急。
  
  
  ●一度比佤邦武装强大得多的克伦族武装遭到重创
  
  
  克伦族武装是缅泰交界缅甸克伦邦丛林中的一支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一度非常强大。但经过多年的清剿,到目前为止,有一种说法称:一度比佤邦武装强大得多的克伦族武装、已经由最强盛的的6万规模缩减到不足一万人。期间,也就是2007年2月11日,缅甸政府声称:该武装隶属巴安地区克伦族联盟的第七旅向交恶多年的缅甸政府国防军投降,但遭克伦族武装的否认。
  
  ●缅甸政府对“第二种可能性”的高度警惕
  
  由于克伦族武装所在的缅甸克伦邦,位于缅泰交界处,该组织不仅制毒、还通过泰国运毒、向泰国贩毒(泰国是缅甸毒品的重灾区),甚至为了躲避打击时常往返于泰缅边境。
  
  期间,最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克伦族武装中的一支(上帝军)穿越边界,突袭了泰国一家医院,挟持大约800名人质,最后是由泰国派出军队攻入医院,降伏了在场的上帝军成员,人质才安全撒离。
  
  不仅如此,大量缅甸难民的拥入,还给泰国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缅甸政府军在解除克伦族武装的过程中,经常与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盟友--泰国发生外交、甚至军事冲突。
  
  但即便如此,缅甸政府也没有中止对克伦族武装的清剿,由此可见缅甸政府对“第二种可能性”的高度警惕。
  
  
  ●缅甸军政府的政治斗争手腕
  
  值得强调的是,在解决克伦族武装的问题上,除了军事打击,缅甸军政府也不断运用政治斗争手腕,比如:巧妙利用了克伦族佛教徒与基督教徒之间持续多年的宗教冲突,令“民主克伦佛教军”在1994年12月从克伦族解放军中分裂出去。1995年,民主克伦佛教军与军政府签订了停战协议,获得了相当的自治区域和权利,并在军政府给予特权与离间之下,经常配合政府军对克伦族解放军进行武力攻击。
  
  
  ●发生果敢事件的表象与内因
  
  
  显然,这一手段,在果敢事件中也表现得非常清楚。一种说法是此次果敢事件是果敢内讧引起,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内讧”只是表象,而“有人(缅甸政府)”刻意制造并利用内讧,特别是“由这种内讧引发果敢事件、继而产生一个‘果敢模式’”,对“多方(包括中国)”而言“可能并非一无是处”,这才是内因。
  
  
  ●果敢事件前前后后的几个“现状”
  
  在这个问题上,从缅甸政府正用解决克伦族武装的手法解决果敢武装的“现状”中就可以看出;从“中欧俄美”的政府层面、以及东盟组织、联合国目前“都在保持低调”甚至“沉默”的“现状”中就可以看出;
  
  同样,在这个问题上,从缅甸金三角地区出产占世界毒品海洛因一半的“现状”就可以看出;特别是,从西方支持、并支持缅甸反对党民盟的克伦族武装所控制的区域也在向泰国、东盟、甚至西方输出大量毒品的“现状”中也可以看出。
  
  最后,在这个问题上,从“果敢事件”是在美国高叫着“重返东南亚”、并自缅甸“捞人”之后发生的“现状”中、也可以看出。
  
  
  ●果敢事件、特别是“果敢事件的后续发展”非常敏感
  
  
  必须指出的是,从上述一连串“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么几点:
  
  第一,果敢事件、特别是“果敢事件的后续发展”非常敏感,对中缅关系、中国与泰国、中国与整个东盟的整体关系、甚至对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欧盟、俄罗斯的关系都非常敏感,更不要说对中美关系敏感性了。
  
  
  
  ●再谈中国军方在媒体面前公开指责美国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几个“不特指”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说,日前中国军方高层在会见来访的美军高层时、在媒体镜头前公开指责“美国不需要中国配合时就做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其“指责”并“不特指”美国与“岛内台独势力”相勾接、搞出一只“美军机入台进行人道救援”的、令北京极其恶心、又非常无奈的“苍蝇”,也“不特指”美国在南海唆使南海部分国家集体挑衅中国南海主权的行为,更“不特指”美国不顾中国的反对、在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进行有损中国国家安全的军事探测行动;
  
  有必要再次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岛内台独势力”,既包括有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显独势力”、也包括有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内部部分势力为代表的“隐独势力”。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果敢事件后续发展”的敏感性其实已经超越了中缅关系、甚至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其核心直指“中欧俄美”间角力方式的战略转换。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两则资料、外加两则新闻片段。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资料:美国参议员吉姆8226;韦伯访问越南 支持东南亚国家争夺南海
  
  
  【东方档字.NO.200908200448】据媒体报道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吉姆8226;韦伯8月19日在访问越南时称,美国应该做出更多努力,以“平衡”中国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势力。他还称美国应“站在他们一方”。
  韦伯称:“美国应该在防卫南海区域上作出更具体的动作。”他随后称:“这种动作不一定是军事上的。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立场,是希望在该区域成为‘平衡’中国的势力。”
  
  据称,在中国南海风波正起的7月,韦伯还曾牵头举行了有关中国南海争端的听证会。
  
  
  
  资料:伊朗媒体:巴基斯坦分析家称西方必须无条件接受有核伊朗
  
  
  【东方档字.NO.200908270327】据伊朗通讯社报道,马拉克26日接受伊通社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4年里,美国和其盟友为阻止伊朗获得和平的核技术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们遭遇了失败。
  
    他谈到新实施的对伊朗的制裁说,这不是第一次美国对伊朗施加压力了,在此之前美国各届政府都通过实施金融制裁对伊朗施加过压力。这些压力全都无疾而终。
    这位分析人士说,下周巴拉迪关于伊朗核计划的报告就要发表了,所有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都将看到,伊朗“和平的核计划”没有任何偏离。
    他还表示,被指控犯下反人类罪行的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隐瞒了数百枚核弹头,现在他们如何能指责伊朗这个向核查人员公开核设施的国家寻求制造核武器?
  
  
  
  俄军方人士称伊朗核计划不具威胁性无军事性质
  
  
  【莫斯科消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政治军事研究院军事展望中心负责人表示,伊朗核计划不具有威胁性,没有军事性质。
    俄罗斯政治军事研究院军事展望中心负责人26日在莫斯科接受伊朗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和其盟友还有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伊朗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伊朗的目的是和平使用核能。
    这位俄罗斯专家表示,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指责伊朗是地区的威胁,而伊朗不会对任何国家进行军事打击。也没有在地区发动战争的计划。
    他说,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是地区最大的威胁。他表示,这个问题在阿富汗导致了众多的伤亡和财政损失。北约军队在未来三年里将毫无所获地离开阿富汗。
    这位俄罗斯专家还说,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驻扎也遭遇失败,美国占领了伊拉克使得伊拉克变成了恐怖主义分子的基地,数千名伊拉克人因为美国的军事驻扎而失去了生命。
  
  
  巴法院下令全面解除对“核弹之父”限制
  
  
  【伊斯兰堡消息】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基斯坦拉合尔高等法院28日下令要求政府解除对巴“核弹之父”阿卜杜勒8226;卡迪尔8226;汗的其余限制。
  今年2月,伊斯兰堡高等法院宣布卡迪尔8226;汗成为“自由公民”,不过他仍须向当局报告行踪,在家接待访客前要提出申请。他的住宅外面总有特工和安全人员。巴基斯坦政府部门称这样做是为卡迪尔8226;汗安全考虑。
  
  美联社报道,拉合尔高等法院的决定可能引起美国不安,因为美国仍视卡迪尔8226;汗为核扩散隐患。
  
  
  【时事点评】 请大家注意,针对“美国参议员吉姆8226;韦伯访问越南 支持东南亚国家争夺南海”的资料片段,东方评论员想强调这样几个看点:
  
  ●果敢局势与“美国缅甸政策的调整动作”直接相关
  
  第一,这位访问越南、并站在河内高叫着美国“支持东南亚国家争夺南海”,并“应该做出更多努力,以‘平衡’中国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势力”的美国参议员,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几天前出访缅甸、成功“捞人”的重量级参议员吉姆.韦伯,也是那位在美国国会发表声明,批评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主张,并指出“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的吉姆.韦伯。
  
  第二,吉姆.韦伯访问缅甸的时间是8月15日至18日,期间,爆发于8月8日的果敢局势一度显得较为平静。
  
  但在缅甸最高领导人接见了他、并在会晤之后充许他将那位私闯昂山素季软禁处所的“美国平民”携带出境之后,果敢局势就再次紧张起来、并持续至今。
  
  非常清楚,就如我们之前点评中所说:从近段相应国际局势、再加上“美国高叫着重返东南亚”的综合背景来看,美国“送人”到“捞人”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个“美缅政策”从“放风准备调整”至“承诺一定调整”的过程。
  
  也就是说,果敢局势与“美国缅甸政策的调整动作”直接相关。
  
  
  ●吉姆.韦伯是带着一份“该补的漏洞都补了”的“美国缅甸政策”去的缅甸
  
  
  第三,在吉姆.韦伯访问缅甸之前、它首先到达的是老挝,这是个同时与中国、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相邻的东南亚小国、全国人口不足700万人,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它的地理位置极其独特--它刚好位于中国、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五个国家的“正中间”,也就是说,一旦“国际社会”在东盟某些国家的配合下,以反毒的正当名义、在缅甸周围建立“反毒带”、继而全面封锁缅甸的话,那么,老挝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显然,在访问缅甸之前,吉姆.韦伯首先到达老挝,恐怕有打秋风、做工作、探口风的意思。当然了,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问题,老挝还没加入世贸组织,这当然会作为一份“见面礼”揣进吉姆.韦伯的口袋里,提着一份礼物,加上“反毒”是份比“反恐”更加顺应人心、更加不好一口拒绝的神圣事业,再陪上一张超级大国平常根本就不可能见到的“笑脸”,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泰国与缅甸的关系“并不良好”,且深受缅甸毒品输出之害,在反毒的问题上将会积极配合,因此,在东盟内部,在形式上打上了老挝“这块补丁”之后,吉姆.韦伯是带着一份“该补的漏洞都补了(至少是名义上的)”的“美国缅甸政策”去的缅甸。
  
  
  
  ●老挝“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理中心”
  
  
  另外,也是最为重要的,由于老挝刚好位于中国、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五个国家的“正中间”,因此,它还是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既在“10+1框架”之内、又独立于“10+1框架”的“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理中心”。这一层意义,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这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昔日侵略者”、显然受到了越南的“欢迎”
  
  
  
  第四,在吉姆.韦伯“成功访问”了缅甸并到达河内之后,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当地(当然是越南)媒体发表了多篇文章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非常清楚,这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昔日侵略者”、因为打着“支持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与中国对着干”的旗帜,显然受到了越南的“欢迎”。
  
  
  
  ●果敢局势是“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美国准备“全方位重返东南亚”的逻辑发展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明白,果敢局势除了与“美国缅甸政策的调整动作”直接相关之外,更是美国准备实施所谓的“变革版尼克松主义”、且准备“全方位重返东南亚”的逻辑发展。
  
  
  ●调整后的“美国缅甸政策”应该包括这些要点
  
  至于“美国缅甸政策调整”的内容是什么,我们暂不得知,但是,通过吉姆.韦伯在缅甸“成功捞人”前后,分别在老挝及越南的“言行举止”,我们已经不难知道,调整后的“美国缅甸政策”应该包括这些要点,既:
  
  其一,吉姆.韦伯在老挝说:“美国应该全方位返回东南亚,这一点十分重要”;显然,这一层意思多半会在缅甸“原文背诵”;
  
  其二,吉姆.韦伯在老挝说:“我希望同老挝官员合作,使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外交上走在一起”;显然,这一层意思肯定也会在缅甸“原文背诵”,当然,吉姆.韦伯在背诵时一定不会忘记用缅甸替换掉老挝;
  
  其三,吉姆.韦伯动身之前,在美国国会公开表示:“美国已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领土主权”,并强调“美国应该支持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对着干”。
  
  我们认为,这位不惜在“中日关系”层面上、拿非常敏感的钓鱼岛问题进行露骨表态的美国参议员,他业已公开的这层“反华精神”,在缅甸稍加修改,很可能会有如下要点:
  
  
  ●缅甸“愿意接纳”美国“全面重返”的潜台词
  
  首先,美国支持缅甸对果敢、佤邦、克伦帮等高度自治(比如中国影响较大的果敢、佤邦)、或者反叛区域(比如英美直接支持的克伦)行使国家主权,并以此为条件换取缅甸军政府推进缅甸的民主进程。
  
  其次,美国承诺在2010年即将举行的缅甸大选之前的这段日子里、一方面将约束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一方面还将约束受到英美直接支持的克伦族武装,确保它们充分与缅甸政府合作,合作的标准主要应该有三个:
  
  一是“确保”缅甸现统治集团不会因“2010年举行的缅甸大选”而丢掉政权;
  
  二是“确保”甚至未与中央政府签定停火协议的、由美国支持的少数民族武装,比如克伦族武装、或者南掸军,在“一定条件”下终将接受缅甸中央政府的收编。
  
  三是所谓“一定条件”,恐怕就是缅甸政府必须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成功模式”、或者“收编案例”,从而让反对党民盟、或者英美支持的少数民族武装(其实就是美国人自己)确信缅甸政府既愿意推进民主进程,也“愿意接纳”美国全面重返的决心。
  
  由于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最大,因此,缅甸“愿意接纳”美国全面重返、其潜台词其实就是“愿意”在中美之间“比目前更多地”保持平衡。
  
  
  ●对美国人而言,“第三个合作标准”是在给“中缅关系”挖坑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成功模式”还是“收编案例”,对美国人而言,“第三个合作标准”都是在给“中缅关系”挖坑,其目标必定瞄着中缅边境几个特区的少数民族武装。
  
  显然,瞄着中缅边境几个特区的少数民族武装是有充足理由的,一个理由是:世界上大多数毒品都出自那一区域,显然,“反毒”是个可以拿到台面上讲的正当理由;另一个理由却不大好说出口的,对美国如此,对缅甸更是如此,那就是,中国在那一区域的影响力非常大。
  
  
  ●果敢事件其实是一次美国“承诺支付对价”的战略反击
  
  事实上,如果我们考虑到世界上另一大毒品产出地--阿富汗是大国间在“政治与军事层面”进行角力的重要平台之一,考虑到包括缅甸在内的整个东盟方向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第一站、是大国间在“经济层面、特别是金融层面”进行角力的重要平台之一,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果敢事件”的背后,是美国在南亚破局不成、从而不得不接受“非美方”所提的、在阿富汗暂时维持现状的同时、同时重启“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进程”、“中东和平进程”的一次“承诺支付对价”的战略反击。
  
  
  ●一石数鸟之计
  
  显然,从大的层面看,华盛顿的反击意图仍然在于“将大国间的角力舞台从地中海沿岸、从科索沃上空再次搬回到阿富汗、搬回到南亚、搬回到中国的重中之重”,从而实现一石数鸟之计:
  
  其一,可将大国角力的“主要标的物”从人人喊打的“美元霸权”、置换回可令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大有用武之地”的“政治与军事层面”,从而令“美元本位制”、“国际金融新秩序”等事关美国核心利益的核心问题全面“脱靶”、至少是一时“失焦”,从而为“美元本位制”争取到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
  
  
  ●华盛顿想在“再平衡”中把握主导权
  
  
  其二,即便是“其一”无法实现,也可以借东盟内部主要国家(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及南亚主要国家(比如印度)、东北亚主要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矛盾,通过挖掘所谓的“缅甸核问题”、从而将南亚的巴基斯坦核问题(核安全问题)、缅甸核问题(缅甸目前并没有搞核武器的基础)、朝鲜核问题揉合在一起,再加上因力拓问题闹得非常不愉快的中澳关系,“打包”装进所谓“新的东亚保安架构”,最终在美国目前已经力不从心的东亚安全框架、美国正在煽风点火的东南亚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缅甸与泰国之间的问题,缅甸与柬埔寨之间的问题)、以及有印度这个地区性大国可资利用的南亚安全框架之间,实现一种“再平衡”,并在“再平衡”中把握主导权。
  
  
  显然,这种“再平衡”由于涵盖范围过于庞大(就目前而言,至少包括了中美双方、再加上印度、日本、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注:还可能加上欧盟与俄罗斯)、彼此间利益纠结过于复杂(由于范围庞大、即便不包括欧盟与俄罗斯,也无法同时规避“三边撕裂-美日之间”与“南北撕裂-美日与中印、东盟之间”等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它更多可能是一种“动态平衡”、或者“无法稳定的平衡”。
  
  
  如此一来,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就注定这种“再平衡”在美国决策都眼中,只能是一种战略手段、一种意在继续把持东亚、或者“新东亚(包括南亚)”主导权的战略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
  
  
  ●在努力实现“其一”、“其二”的过程中,实质性地减缓“美元本位制”受到的冲击
  
  
  其三,既便是“其一”、“其二”都无法实现,也无法继续把持东亚、或者“新东亚一”的主导权,那么,在努力实现“其一”、“其二”的过程中,只要能达到阻滞人民币走出国门的速度与力度、从而实质性地减缓“美元本位制”受到的冲击也行。
  
  再次强调,就“奥巴马主义”上台半年多的内政、外交政策而言,不论它弄出了多少花活儿(在伊拉克玩撤军、在阿富汗玩增兵),创造了多少新名词儿(什么G2,什么新东亚安保架构),其核心都在于竭尽全力地维护“维持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以至科技、文化霸权等一切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都在于竭尽全力地修补为“一切美国霸权”具体提供“钱粮或者弹药”的“华尔街金融永动机”。
  
  值得强调的是,包括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东亚经济圈,在可见的将来,其相当程度通过中国“进行集成”的“实物产品”最终是选择“更多地流向美国还是更多地流向欧洲,本质上是个事关“美元本位制”能否继续维系、或者欧元能否逐渐缩小与美元的距离、从而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能否尽可能快地将美元本位制“实质性终结”的关键性问题。
  
  因此,在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也就更加靠近问题的实质了。这也就是华盛顿“一石数鸟”中的最后一个目的,也就是“其四”;
  
  其四,既便是“其一”、“其二”、“其三”都无法实现,如果能在努力实现它们的过程中,削弱中国对东亚经济圈输出实物产品的导向能力,一旦欧美金融危机再次爆发,就凭借“这些努力”,一方面尽可能地获取东亚圈的实物产品输出(也就是继续输出美元流动性),一方面防止人民币与欧元的合作潜力(一旦欧美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对欧元、或者美元而言,相当程度上由中国“集成”的东亚商品输出方向,人民币汇率的升降,都将对它们爆发出巨大的杀伤力),再一方面,就是尽可能地挤掉欧盟的获取份额(最大限度地将欧元流动性堵在欧元区内),这样也可以达到尽可能维持“美元本位制”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明白“美国重返东南亚”、甚至“美国调整缅甸政策”的真实意图。这其实是“公开的秘密”。
  
  非常清楚,从果敢局势的演化来看,在“美国调整缅甸政策”的同时,明知美国“重返意图”的缅甸,显然也表示了“愿意接纳”美国全面重返的态度。
  
  
  
  ●对缅甸而言,其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
  
  
  同样非常清楚的是,对美国人而言,“第三个合作标准”是在给“中缅关系”挖坑,但对缅甸政府而言,出于一直想解除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武装、全面实现中央集权、最终稳固统治基础的“最大利益”,虽然明知“第三个合作标准”是在给“中缅关系”挖坑,但在缅甸政府内心深处,这却是个借大国角力之机,一举收编各路少数民族武装、实现中央集权的战略机会,其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对缅甸想“借机”实现全国中央集权的“自然愿望”是不好说什么的
  
  
  根据我们的观察,正是在这份诱惑力的诱惑之下,在那位“美国平民”3月份以“私闯”昂山素季的软禁处所的方式“被送进”缅甸、从而传递了美国“有意调整缅甸政策”的相关信号之后,自3月份起,从中缅之间陡然密集的军政高层往来、特别是缅甸军政要员4月份后开始密集访问北京的情况不难看出,双方就此事的可行性展开了密切磋商。
  
  特别是在6月份,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来访的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时明确表示:“中方希望缅甸稳步推进国内民主进程,实现民族和解,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显然,由于中国在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再加上缅甸对美国政府的真实意图(如果中国公开反对,就可以此为手段离间中缅关系,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而阻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整合,阻止湄公河区域合作进程) 也心知肚明,只是想借机利用,并以此为由说服中国予以理解。
  
  因此,北京对缅甸想“借机”实现全国中央集权的“自然愿望”是不好说什么的,否则,即便是无私也是有私,在公开层面,也只能提出自己的希望、那就是希望缅甸政府在“稳与和”的基础上去推进,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恐怕就是温家宝总理那番讲话的“出处”。
  
  
  ●中国也有必要对缅甸政府有言在先:下一个收编对象应该是英美所支持、极具代表性的其它少数民族武装
  
  
  另外,我们的观点是,在“理解”缅甸政府收编果敢军队、从而建立一个“成功模式”、或者“收编案例”的同时,中国也有必要对缅甸政府有言在先:下一个收编对象应该是英美所支持的克伦军、或者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极具代表性的其它少数民族武装,否则,对缅甸而言,那可不是中国不支持缅甸的国家统一,而是美国在阻碍。对东盟而言,那也不是中国在损害东盟成员国的主权完整、而是美国人在损害。
  
  
  ●果敢事件与“果敢事件的后续发展”都将是一块试金石
  
  
  显然,“果敢事件”实质上是中缅关系的一块试金石,尽管对缅甸的那份私心有些不愉快,但中国还是做到了不干涉缅甸内政。
  
  因此,“果敢事件的后续发展”也将是“美国全面重返东南亚”的一块试金石,或者缅甸“是否愿意”接纳美国全面重返的试金石,显然,如果最终证明美国拒绝缅甸政府以“果敢模式”收编克伦族武装、或者其它支持民盟的少数民族武装,那么,对缅甸而言,一切都将回到起点。对东盟中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其对美关系恐怕都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10+1”有可能还是“10+1”,但如果“10”中有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国出于南海利益“愿意接纳”美国全面重返东南亚的话,那么,中国就仍然可以暂时撇开“10+1”,以中缅关系,中泰关系、中柬关系、中老关系为基础,最大限度地续推湄公河区域合作。
  
  当然了,如果越南出于各种考虑,最终也不愿意单独接纳美国的全面重返,那么,在良好的“中越关系”下,双方既可以进行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也可以在湄公河区域合作框架下、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美国重返东南亚”既无法‘零售’也不可能‘批发’”
  
  
  只是对“东盟”而言,如果届时还想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域组织而存在的话,除了继续拒绝“准备重返东南亚的美国”一开始所提出“开除缅甸”的要求之外,恐怕还得对美国人强调一句“除非言实现美国与缅甸关系的正常化,否则,“美国重返东南亚”既无法‘零售(重返个别成员国、比如菲律宾、越南’,也不可能‘批发(整个东盟)’”。
  
  而一旦“美国全面重返东南亚”因“美国拒绝兑现对缅甸的承诺”而无法实现,那么,那份本质上瞄着欧洲的“变革版尼克松主义”不仅就失去了挤兑中国、逼迫中国往“中美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所达成的框架填入“对美国有利”的细节的作用,还同时失去了在东亚方向以阻击人民币为手段、为“美元本位制”争取时间与空间的“机会”。尽管我们这认为这种所谓的“机会”、美国想拿来变现为“真实利润”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即便“美国全面重返东南亚”因“美国兑现了对缅甸的承诺”而取得进展,那么下一步呢?显然,假如缅甸在中美的“共同理解”下,因循“果敢模式”或者“克伦模式”一一收编了少数民族武装、从而彻底稳固了政权,那么,“政局稳定之后的缅甸”届时最需要的就是发展经济。
  
  
  ●一个政治上比现在稳定的缅甸,对中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注定是“利大于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继续兑现“全面重返”的承诺、从而言行一致地“让美国与缅甸在经济、文化和外交上走在一起”,从而向缅甸大量投资,那么,东方评论员真地为之由衷地高兴,显然,由于缅甸就在中国身边,由于美国经济与缅甸经济远不如中美经济那般互补,也远不如中缅经济那般紧密,因此,美国对缅甸经济发展的支持,其实就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持,就是对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的支持,就是对东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为担任东亚经济圈的“产品集成角色”的主要国家,中国有理由表示欢迎!
  
  当然了,如果美国拒绝兑现“全面重返”的承诺、从而言行“不一致”地拒绝“让美国与缅甸在经济、文化和外交上走在一起”,那么,一个政治上比现在稳定的缅甸,对中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注定是“利大于弊”。在这个问题上,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矛盾不断的越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北京将“果敢事件”视为缅甸内政、从而保持克制之后,球已经踢给了始作俑者的华盛顿
  
  
  因此,结合美国准备在阿富汗增兵的声明与“放风”推行“新东亚新安保框架”的背景,再加上利比亚有心承担“大国”在地中海、科索沃进行角力之“支点角色”的现实;结合欧盟也好、俄罗斯也罢、包括美国,中国、及东盟国家都在果敢问题上保持沉默、以观发展的现实,东方评论员认为,在北京将“果敢事件”视为缅甸内政之后,很显然,球已经踢给了始作俑者的华盛顿,也踢给了想借机解除所有少数民族武装的缅甸政府。
  
  
  ●如果不是,那么所谓“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闹剧就到此为止!
  
  
  显然,如果大家都按“上述游戏规则”来玩,那么,中国就可以“以理解、但不是支持的态度”默认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只要缅甸政府有能力完成收编。从果敢爆发军事冲突的情况来看,在中国“只理解但不支持”的情况下,缅甸政府的收编能力有点儿玄。接下来,就要看在美国“既理解又支持”的情况下,缅甸政府在收编亲美的少数民族武装的过程中,是否顺利了。
  
  如果不是,那么,不论是对美国也好,对东盟中的“南海国家”也罢,所谓“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闹剧就到此为止!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华盛顿通过潘基文放风的“新东亚安保框架”、还是那份“变革版的尼克松主义”,恐怕也就彻底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对中国而言,最有力的反击都将着眼于美元本位制
  
  
  一旦局势发展到这个层面,最终无计可施的美国人还要“准备”强行在南亚破局以图迅速翻盘,从而实质性地对中国下最后通牒,迫使中国在最后关头做出有利于美元本位制的政治、经济选择,延缓那个近乎无解的美国金融问题,那么,对中国而言,最有力的反击都将着眼于美元本位制,但在具体手段上有两个选择:要么在科索沃方向直接挑起欧元与美元的冲突,办法是对美元升值,对欧元贬值,从而以世界最大美元储备持有者的身份,世界上最大商品提供者的身份,在其它经济体的帮助下,影响欧元、美元的价值预期,影响欧美市场的长期利率,导引东亚经济圈的货币运行方向、东亚经济圈实务商品的输出方向,从而直接决定欧元与美元的市场份额“预期”,迫使“欧美”在科索沃问题上“表态”,从而全面打破现有国际金融体系。
  
  
  另一个办法就是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核查”以色列的主张,并将以色列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捆绑在一起,共同核查、一体解决,其结果是,要么迫使以色列在地中海计划与大中东计划中做出明确选择(如果核查证实以色列没有核武器,以色列就必须如此),要么就放手伊朗跨入核门槛(如果核查以色列有核、或者以色列拒绝核查,那么伊朗就有必要如此),从而全面打破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秩序,当然也包括现有国际金融秩序。
  
  
  ●台独、藏独公开合流;隐性台独与显性台独公开合流
  
  
  显然,如果从这个层面去看问题,那么,利比亚突然成了最近的新闻焦点,成了地中海上的明星,方方面面开始围绕以色列核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表态,似乎已经有了这种气氛;
  
  同样,如果从这个层面去看问题,那么,美国令“隐独”的马英九“盗用救灾的气氛,顺着民进党主张、放行达赖入台”的意图也是一清二楚,那就是:这既是“台独、藏独公开合流”、也是“隐性台独与显性台独的公开合流”,既是警告北京“美国仍然决定着台湾的一切”、又在暗示只要美国战略上需要,“台独重大事变”随时可能发生。
  
  对台湾问题,我们再次强调:在台湾问题上,由于“台独”从来没有遭受过军事打击的严惩,因此,在两岸三通形成“不可逆转”的势头之前,在大陆必须将主要战略资源投向中亚、南亚、中东方向时,大陆始终是被动的、甚至是无奈的。在这个问题上,美军机入台搞所谓的“人道救援”是之,达赖入台活动是之;在台湾问题上,要高度警惕“部分台独”的可能性。从台独、藏独公开合流、从隐性台独与显性台独公开合流的情况来看,较之前而言,这种可能性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