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06.06
(2008-06-08 20:13:42)
下一个
陆克文呼吁:澳、中、美、日、印等国建立“亚太联盟”
【悉尼消息】综合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五日在出席此间一个会议时倡议,在二〇二〇年前建立“亚太同盟”,吸收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参加,从而在亚太地区安全、商贸、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陆克文称,亚太地区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多边组织帮助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促进贸易,并对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做出回应。同时,亚洲需要对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陆克文表示,欧盟不代表我们设想的模式,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是:迈出第一步是很有必要的。他承认把亚洲国家联合起来要比上世纪欧盟所面临的问题更加艰难。因为“我们的特殊挑战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相比欧盟国家而言在政治体系和经济结构,在宗教信仰和发展层次,在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存在更大差异的地区。”
陆克文透露,将委派担任过多任总理顾问的资深外交官伍考特作为特使来与其它国家讨论这一设想。另外,陆克文将于下周对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进行访问,届时,他将就自己的倡议寻求一些政治家的支持。
【时事点评】首先,我们想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新闻”。其次,在具体给出我们的观点之前,先对之前的相关讨论做一个简单回顾。
●这完全是“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的“逻辑发展”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一再强调:自“科索沃独立”不可逆转地进入“后续发展阶段后”,不论怎么样,“三边撕裂”与“南北撕裂”一起,共同主导了这场全球大博弈的各个层面,方方面面,也都在“警告与反警告”中不停地测试着各方的战略底线,在做出最终决策之前(对于华盛顿、则是在决心进行军事冒险之前),随时准备在测试中“寻找”某种战略机会,或“放弃”某种可能、或“变换”着某些组合。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这个时间点上突然抛出“2020年之前建立亚太同盟”,这完全是“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的“逻辑发展”。
●再谈胡锦涛主席访日的时间问题
我们知道,6月4日,正在意大利罗马访问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与随行记者谈及是否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事时放出了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尚未考虑。还是白纸一张。将于近日开始考虑.........”。
在这里,我们想提请大家注意几点:
第一,按照最早排定的日程,在时间上,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欧洲之行已被推迟了整整一个月。
有意思的是,推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与胡锦涛主席的日本之行有“时间冲突”。
不过,针对所谓的“时间冲突”有必要强调的是,它既有“单纯时间(福田康夫计划在5月初访问欧洲)”上的冲突,更有“因果关系(福田康夫待胡锦涛主席访日之后再行访欧,对日本更加有利)”上的冲突。
换句话说,原本期望在4月份接待胡锦涛主席访日,再在5月初展开欧洲之行的福田康夫,在日本媒体拼命炒作“可能在4月访日”、但胡锦涛主席偏偏“5月初才有时间展开暖春之旅”,最后不得不将“5月初的欧洲之行”推到了“6月初”。
●欧盟在日本对外关系中的“真实地位”,在“国际社会”中的真实地位
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么两点:
其一,对日本而言,一个“改善了的中日关系”,不仅对日本追求一个“更加平等的美日关系”至关重要,就是对日本追求一个“更加正常的日欧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二,福田在访华之前,先行访美;在访华之后,才安排访欧;这还不算,已经安排好的欧洲之行,最后还硬被胡锦涛主席的日本之行给“冲”掉了,由此可见欧盟在日本对外关系中的“真实地位”,在“国际社会”中的真实地位。
不仅如此,还有必要指出的是,让欧盟彻底明了“自己的真实地位”,既是“中欧俄美(伊核问题)”之中国政府安排胡锦涛主席“5月初”访问日本的意图之一,也是“三边撕裂(欧美日)”之日本政府接受中国政府的安排,并推迟日本首相访问欧洲的意图之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讲,它也是北约总司令、或者APEC主导者--美国的所乐见的。
●“知华派”福田政府经常使用的一招
其三,近期以来,在中日关系上,当日本极想得到某种东西、却又得不到时,利用媒体“狂炒”,企图造成一种声势,迫使中国让步,是国内支持r率日益走低的“知华派”福田政府经常使用的一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原理”无外乎是“因为‘知华’......所以弱势.......中国有必要拉他一把....不然,这位所谓知华派的日子不好过、或者下台的话.....中日关系会更难....”。
然而,从胡锦涛主席“偏偏在5月初才有时间访日”的情况来看,中国不吃这一套。要知道,从小泉政府“晚期”开始的、对“对美一边倒”展开的“外交调整尝试”、到骨子里比小泉更加反华之安倍的“强势外交”,再到今天这位福田的“共鸣外交”,本来就是一脉相承。
●“知华与否”从来就不是中日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不论是小泉纯一郎下台之前的“调整尝试”、还是安倍晋三上台之后“首次外访选择北京”,更或是福田康夫政府明确表示“中国是合作伙伴,不是威胁”,都是日本国家利益使然,在这些决策中,“知华与否”从来就不是中日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事实就是,小泉下台之前,之所以要搞“外交调整尝试”、是因为作为战后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几年下来,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却“倒得”毫无结果的他,想在“毕业之旅”中从布什手中索要一份“日美全球同盟”,既作为“小泉路线”的最后一次努力,也作为他个人外交政策的“毕业证书”,但很不巧,动身之前,突然遭遇朝鲜导弹“试射”,在“探知”布什不愿意将“美日军事同盟”升格为“美日全球同盟”之后,小泉政府最终确认“日本没有能力拦截该区域射往美国的导弹”,“小泉路线”的最后一次努力终以失败告终。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之所以重视“美日军事同盟”,是因为将日本的作用限制在东亚之内,这既有利于美国继续控制日本军事力量,更有利于控制日本的经济力量,因此也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小泉路线”之所以想将“美日军事同盟”升格为“美日全球同盟”、就是想借美国遏制中国之需、达到“先走出东亚、再摆脱美国”的战略目的。事实证明 ,在朝鲜导弹试射中,华盛顿宁愿面对“日本没有能力拦截该区域射往美国的导弹”之尴尬,也不愿意将“美日军事同盟”升格为“美日全球同盟”。
安倍上台之初,之所以打破惯例,在访问华盛顿之前先访北京,是因为“小泉路线”完全以失败告终,作为小泉纯一郎全力支持的“小泉路线”继承人,他不得不将“小泉路线”继续下去,也就是将“外交调整尝试”继续下去,深化下去,这也就成了所谓的“强势外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它其实是对“对美一边倒”的一种调整,从安倍鼓吹“日、美、印、澳”四国联盟、以及“民主价值同盟”的动作看,尽管安倍提出了所谓“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但在政治上,他仍然视中国为巨大威胁、仍然企图遏制中国、仍然在做“日美全球同盟”的美梦。总体而言,非常明了中日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安倍,在中日关系上,他仍然在做着“政经可以分离”的迷梦。在这一点上,安倍不愧为“小泉路线”的忠实信徒。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尽管安倍政府百般要求,尽管安倍任上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一个“只讲经济、不讲政治”的中日关系,北京不感兴趣,安倍任内,胡锦涛主席“就是没有时间访日”也就成了必然,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也就只能长时间内停留在“口头”的层面上。
●福田上台之后做了四件事
到了福田政府,目睹“强势外交”的失败,福田上台之后做了三件事。其一,是恢复日本首相“先行访美”之惯例;其二,提出“强化日美同盟并推进亚洲外交”的所谓“共鸣外交”,其三,在“其一”、“基二”的基础上、展开了旨在“启动”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进程的“迎春之旅”;最后,就是抛出所谓的“内海”说。
福田在谈到访华意义时曾说“有必要构筑互惠关系”然而,将“中日互惠关系”具体化、并且要“讲政治”,这是胡锦涛主席“访日”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层面进行合作的系列文件,特别是日本明确将中日关系定性为“是合作伙伴、彼此不是威胁”,的确满足了这一“前提条件”。
● 就今天的中日关系,有必要清醒地把握四点
事实上,在胡锦涛主席正式展开“暖春之旅”之前,除去安倍的“破冰之旅”,中日间还经历了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福田康夫首相的“迎春之旅”,因此,就本质而言,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双方将“战略互惠关系”从“口头版”落实为“文字版”的“落实过程”。
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就今天的中日关系,有必要清醒地把握四点:
第一,对中日双方而言,这个“落实过程”尽管艰难,但毕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如果中日双方能“切实地”将“文字版”的核心内容、既“中日是合作伙伴,彼此不是威胁”落在实处,那么,由此而产生的战略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其对世界格局的冲击也将是全方位的。
第二,作为“三边撕裂”的一方、作为“三边”中最为弱势的一方,特别是,作为“三边撕裂”曾经最受伤一方,是出于“经济安全”层面的“严重不安全感”,在中国的“中日关系必须讲政治”的压力下,“今天的日本”终于愿意“视”中国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威胁”的。
第三,中国作为“同时参与”伊核、朝核“两大核心问题”的政治、军事大国,作为“三边(欧美日)”之外最有实力的经济体,“三边(欧美日)”之中与“中国经济结构”构成“严重互补”关系的远不只“日本经济”这一家,“三边”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的。
●北京断不可能接受的局面
因此,在国际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形势“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日本政府仍然想站在一个“片面的”中日关系上,达到既想避“三边撕裂”之祸、又想坐在“北方”的“政治阵营”中、收“南北撕裂”的“经济之利”,作为“南北撕裂”中“南方经济”的核心代表,作为东亚经济的火车头,并正在力推“东亚一体化”的北京,是断不可能接受的。
●真正的“东亚一体化”绝对不能“只讲经济、不讲政治”
第四, 显然,真正的“东亚一体化”应该是“经济可以先行,但政治随后必须跟上”,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在“三边撕裂”与“南北撕裂”都在激化、在“欧美”企图让“南北撕裂”的烈度高于“三边撕裂”、从而避免“欧美资本”直接摊牌的今天,尤其如此。
●“东亚一体化”进程在经济上“已经”先行,现在到了政治必须跟上的地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东盟10+3(中日韩)”合作、实际上已经被“东盟10+1(中国)”推着走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美国次贷危机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的情况来看, “东亚一体化”进程在经济上“已经”先行,现在到了政治必须跟上的地步。
否则, 中国、甚至整个“东盟10+1”,在经济上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上赶着”为日本提供一顶“10+2”、或者“10+3”之类的、供其用于规避“三边撕裂”之祸的保护伞。
●想依托“10+3”的“经济框架”日本、韩国,必须为“10+3”的“政治框架”做点儿什么
如果日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韩国)想依托“10+3”的“经济框架”规避“三边撕裂”之祸、或避免第二次金融打击的话,那么,它(它们)就必须为“10+3”的“政治框架”做点儿什么,否则,它就只能暴露在“三边撕裂”的“敞口风险”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一个在中日关系上“仍然只想讲经济、不想讲政治的”福田政府,对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李明博政府,在关键时刻,中国完全可以背靠“上合”(军事与能源)、凭借“东盟10+1”与欧美经济结构的互补关系(市场)、在“三边撕裂”之外,看看日元是如何再一次迅速升值、之后又迅速贬值的,看看美国资本是如何再一次利用日本成熟的金融体制,将日本庞大的金融资产抽往美国、去填补那个次贷黑洞、并缓解美国经济问题的。
●在某种角度上看,即便“欧美”再次金融打击日本,其后果对全球经济而言,风险并不太大
值得强调的是,从日本失去的10年来看,从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情况来看,由于日本的制造业非常之强,但在政治、军事上的能力又非常之弱,类似85广场协议、97金融风暴的金融打击,既不会招致日本的强烈反抗,也不会从根本上摧毁其经济能力。
因此,在某种角度上看,即便“欧美”再次金融打击日本,其后果对全球经济而言,风险并不太大。尽管整个东亚经济圈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如果日本继续那种既要强化“美日军事同盟”以最大限度地攫取政治、军事利益,又想依靠“东盟10+3”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敞口风险”的话,那么,即便日本暴露在“三边撕裂”的风险之中,那也是日本自己选择的,对一个“两边利益都想赚到极致”的日本而言,真到了那个地步,谁也帮不了它,但出于中国的利益,出于东亚的利益,北京事先给出“强烈警告”总是可以的。
●在亚洲安全会议上,“挑事”的是北京
正是在这种可能性下,我们才看到北京最终拒绝日本自卫队军机向中国运送救灾物资,才看到中美两强在亚洲安全会议上上演“唇枪舌剑”的一幕。
本着公正的立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仅就此次会议而言,客观上讲,“挑事”的是北京。
在具体给出我们的根据之前,先请大家注意几个“会议细节”:
第一,亚洲安全大会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5月30日晚在新加坡开幕,共有来自亚太等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防部长、军队总参谋长、安全官员、专家学者等,会议主题是:就亚太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反恐、气候变化与亚太安全机制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磋商。
请大家注意,会议主题是“就亚太安全所面临的......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磋商”,与会的成员是亚太地区各国的国防、政府与安全方面的高官,参加会议的国家或组织达到创纪录的28个。除了原来的“常客”外,这次会议新增加了缅甸国防部副部长、蒙古国防部长、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的主席和北约军事委员会的主席等的防务高官,而且这些国家或组织都是第一次派员参加。
显然,会议成员非常庞杂,甚至有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但唯独缺少一张纯粹的“欧洲面孔”。因此,“联想”到美国主导的亚太组织(APEC),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亚洲安全会议从此应更名为“亚太安全会议”才更为贴切。
●布什弄出一份“超级名单”,似乎在强调一个态度
第二,从02年开始的,到今年亚洲安全会议正好是第七届了。每一次主题发言,按惯例,美国都是放在第一个,而中国代表的发言一般放在第二个,或者是第三个。
因此,本质而言,历届美国国防部长的主题发言起的作用之一,就是为该次会议进行“定调”。
第三,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参加会议的代表团成员的名单,非常耐人寻味:既有美国的国防部部长和副部长,还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和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等高级官员。
在我们看来,这份名单禳括了“实际决策与具体执行”“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政策”的所有重要成员,布什弄出这样一份“超级名单”,似乎在强调一个态度,那就是:美国内部(从决策层面、到执行层面)已经就某个重要问题达成共识。
在“第二点”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福田政府刚刚提出的“内海”说,华盛顿在本次会议如何为其亚太安全政策“定调”,也就成了一大焦点。
● 美国和日本一样,做着类似的美梦、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防部长的主题讲话也就格外引人注目了,
有意思的是,盖茨的发言有这样几个要点:
1,他说“美国将继续保持成为在亚洲地区的一个伙伴”;
2,他说“美国既是伙伴,又是合作者,同时又是保护者”;
3,他说“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参加到亚太地区的新的安全的一个框架,或者新的安全的一个结构当中去”;
4,在盖茨的主题发言中,在针对中国所发表的评论中,他“小心地”维持着“某种平衡”。较之以往,他减少了对中国的“直接指责”,增加了对中国的“赞扬”,尽管发言中借“洲际导弹具有攻击性”这种“技术层次”的话题继续批评指责中国,但是再也听不到“中国威论胁”这种“理论高度”上的叫嚣。
显然,盖茨在批评中国的时候,其态度总体是“含蓄”的,根据美国媒体的说法,盖茨的“含蓄批评”显示三层意思,既:
首先,布什政府有意对中国采取“相对非对抗立场”;
其次,美中双方在安全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层意思在“美国既是伙伴,又是合作者,同时又是保护者”的说法中表露得非常清楚,具体到中美关系,那就是:美国可以是中国的伙伴、可以是中国的合作者,同时,美国也视中国为威胁,并将继续充当所有“受中国威胁者”的保护者。
不难看出,美国人的这种态度和日本人一样,既做着类似的美梦、也犯下着同样的错误,那就是“两边利益都想赚到极致”。
●在美国“相对实力”已经严重下降的今天,还会有这样的美事儿吗?
其意图非常清楚:既想与中国这个敌人进行经济合作,又想以这种合作为基础、维护并进一步扩充它的霸权、并反过来遏制中国这个敌人。这也就是所谓“相对非对抗立场”的核心意思吧!难得美国人能想出这样的一个“怪词”,尽管不中听,但却非常贴切!
然而,在美国“相对实力”已经严重下降的今天,还会有这样的美事儿吗?
●马晓天中将的发言“非常严历”,几乎等同于“点名”批判美国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中将对这种“相对非对抗立场”的“正式回应”。马晓天中将在安全大会上说:
1,当前,本地区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在多样性中实现了相对安宁与和平;地区热点问题趋于缓和;区域安全机制稳步发展,亚太地区正在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安全合作机制。但是,亚太地区仍面临一些安全挑战。传统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民族和宗教纠纷导致的局部紧张和冲突时有发生,“三股势力”威胁依然严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扩大军事同盟、建立并扩大导弹防御系统、外空武器化、核扩散等问题,给地区安全乃至世界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地区力量的均势和平衡。
2:中国主张实现国际社会的普遍安全,反对以一些国家的安全为代价,保障另一些国家的安全,包括扩大军事同盟的做法。各国的安全利益和关切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照顾。建立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世界一些地区开展相关反导合作,不利于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不利于国家间互信和地区稳定。外空属于全人类,应该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
显然,相对盖茨的“含蓄”,马晓天中将的发言可谓“非常严历”,由于“扩大军事同盟”和“扩大导弹防御系统”、“外空武器化”之类的名词全部与美国挂钩,这几乎等同于“点名”批判美国。
●北京直接表明“中美在战略安全上”可能演化成一种“相对对抗状态”
非常清楚,北京没有接受华盛顿所谓的“相对非对抗立场”、而是以“强调”中美间存在重大安全分岐的方式、直接表明“中美在战略安全上”可能演化成一种“相对对抗状态”,由于马晓天中将是从“世界层面”进行回应的,因此,中美的战略分岐的不仅局限在亚洲层面,也扩展至世界层面。具体而言,马晓天中将的讲话有这样几层意思:
●北京对日本“内海说”正式否定,对俄罗斯做出“战略策应”
第一,中国反对“美日军事同盟”的强化,反对“美日韩军事同盟”的强化,反对“美日印澳”亚洲小北约,由于强调“世界层面”,因此,更或是北约东扩,中国也将反对。
第二,中国反对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中国不仅反对美国在日本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由于强调“世界层面”,因此,美国在世界其他区域建议反导系统,也为中国所反对;
显然,由于日本“内海说”的基础是将“美日军事同盟”视为亚太国家的“共同财产”,因此,“上面两点”既可以视为对日本“内海说”的“正式否定”,也是对俄罗斯的“战略策应”、是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补充。
●两个值得持续观察的问题
第三,中国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事后,我们注意到,有报道称,中国专家声称“美国正逼迫中国进行太空军事竞赛”。
显然,中国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特别是中国专家警告“美国正逼迫中国进行太空军事竞赛”,既是在向欧盟、也是在向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大国传递着某种信息。
从核军备竞赛、特别是防止核扩散最终演化出一个“核大国俱乐部”的历史经验来看,“太空军备竞赛”、特别是“反对太空军事竞赛”最终是否会演化成一个“太空俱乐部”?继而部分取代“核俱乐部”?这是两个值得持续观察的问题。
●以“这种可能性”组成一个“世界新安全框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俄罗斯首次组团参与本次安全会议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俄罗斯是世界上三家拥有反卫星武器太空大国的事实来看,在美国国防部长的“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参加到亚太地区的新的安全的一个框架,或者新的安全的一个结构当中去”之层面去看,未来以“这种可能性”为出发点、慢慢形成一个“世界新安全框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对“中美俄”而言,一张谁都可以利用的牌、一张谁打都得“极其小心”的牌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可能性”对“中美俄”而言,都是一张可以利用的牌、但在打这张牌的时候都需要“极其小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种可能性下,如果从“三边撕裂”的层次看问题,那么,在太空军事上、特别是在载人航天上远远落后于“中俄美”的欧盟与日本,其地位就非常尴尬;从“南北撕裂”的层次看问题,那么,在太空军事上、特别是在载人航天上远远落后于“中俄美”的欧盟、日本、巴西、印度的地位就非常尴尬;
特别是,从“禁止太空武器扩散”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旨在从军事上彻底摆脱美国、刚刚通过立法充许太空技术军事用途的日本,或者正在加大太空军事投入的欧盟,其地位就非常尴尬;换句话说,不论是“美日”准备继续强化的“美日军事同盟”、还是“欧美”准备继续东扩的“北约”、更或者是“美日印澳”有意拼凑的亚洲小北约、其地位就非常尴尬。
在继续这个讨论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相关资料。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资料:中国和巴西将共同研制地球资源卫星5号和6号
【东方档字NO.200806040302】 据媒体报道,6月3日,中国和巴西合作的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巴西圣何塞杜斯坎波斯市巴西空间研究院总部举行,会议的召开正值中巴两国实施地球资源卫星合作20周年,会议回顾了上次会议以来双方在地球资源卫星3号和4号方面的工作进展,强调双方合作的连续性和对等、开放原则。会议就进一步开展合作,共同研制地球资源卫星5号和6号达成一致。
会议纪要签署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院长希尔维多·卡马拉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先后发表讲话。希尔维多·卡马拉对20年来为中巴卫星合作项目做出贡献的人士表示深切的谢意,希望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有下一个20年和更多的20年。杨保华在讲话中强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是南南高科技互利合作的典范,对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十分满意,期待双方不遗余力地推进未来的合作。
法国国防白皮书给予太空侦察与预警能力最主要的地位
【巴黎消息】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总理菲永5日在法国民议会举办的太空企业研讨会上说,即将发表的法国国防白皮书将强调法国在太空中的地位,这对欧洲卫星制造商欧洲航空防卫暨太空公司和达利集团将是一大鼓舞。
菲永说,法国国防白皮书给予太空侦察与预警能力最主要的地位。据介绍,法国的太空防卫预算已居欧洲国家之首。
参加该研讨会的有法国政府文官、军方和民间国防企业代表。
法国总统萨科齐预定在六月十七日发表国防白皮书,披露从现在到二0一五年法国国防的优先发展项目。萨科齐先前已承诺国防总预算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以内,但主要的国防计划,包括建造一首新的航空母舰和增加采购拉法叶战机,其实施时机和预算多少越来越受到质疑。
法国国防部官员说,精简国防预算将牺牲一般武器发展计划,国防焦点转向间谍卫星和太空侦察技术,因而使航天企业受惠。
法国将从今年七月一日起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官员说,今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法国将在法属圭亚那的阿利安火箭发射中心库鲁举行欧盟太空峰会,太空计划将成为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欧盟的主要议题之一。
【时事点评】就如新闻中所说:中巴两国实施地球资源卫星合作已有20年之久;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是“南南”高科技互利合作的典范。
●北约内部已经开始产生某种“张力”
所谓中巴之间的“南南合作”,是相对于“南北撕裂”而言的。而法国国防白皮书给予太空侦察与预警能力最主要的地位、则是相对“三边撕裂”而言的。
显然,由于欧洲在政治上有个欧洲联盟,在经济上有个不为“美国大中东计划”所待见的“地中海联盟”,更有一个已可与美元相抗衡的欧元;在军事也有个准备独立于北约体系之外、正日益赶工的“欧洲军事计划”,特别是太空军事项目,因此,“欧美”在可能的“世界新安全框架”的刺激下,在北约内部,已经开始产生某种“张力”。
●北美与南美之间,也非常容易产生某种张力
此外,南美也有个与“美国人的美洲”渐行渐远的“南美国家组织”,据说这个由南美大国--巴西牵头的组织、并不满足政治上的动作,还计划在军事上进行配套、准备打造一个“南美版的北约”,更为重要的是,旨在整合南美货币的“南美中央银行”也在讨论之中,因此,在可能的“世界新安全框架”的刺激下,在美洲内部,在北美与南美之间,也非常容易产生某种张力。
还有,东方评论员还注意到,针对对日本刚刚通过的“太空技术军事化”的法案,北京的反应可以说“非常低调”,表现得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印度更是制定了XX年成为太空强国的“宏伟计划”,
显然,日本、印度的这份企图与决心,对华盛顿用于遏制中国、并控制日本的“美日军事同盟”而言,对华盛顿用于破坏中印关系的“亚洲小北约”而言,恐怕也都是个“张力”而非“合力”。
值得强调的是,以“太空俱乐部”为出发点的“世界新安全框架”,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在我们看来,如果站在华盛顿的立场,它是“在北约体制之外”制衡欧盟,在“美日军事同盟”之外继续控制日本,在“美国人的美洲”继续维护其霸权的候选方案之一。
●在美国决策层的眼中,最应该成为“世界新安全框架”的依然是那份“大中东计划”
在美国决策层的眼中,直到今天为止,最应该成为“世界新安全框架”的依然是那份“大中东计划”,事实上,也只有“大中东计划”才可以确保美国的全球霸权;退而求其次,则是学习19世纪的英国人选择一条“慢慢失去霸权”的路,利用萁强大的军事力量、将“欧盟经济”遮断在亚太经济圈之外,一面眼睁睁地看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一边尽可能长地享受美国霸权的余辉。
●华盛顿决策者似乎在以“选择慢慢失去霸权”为手段,为最终实现“大中东计划”争取时间与空间
然而,从美国仍然在不停地威胁伊朗、特别是叙利亚,包括在巴基斯坦通道制造麻烦的动作来看,从美国国防部长在主题发言中对北京持有的“相对不对抗”的态度来看,华盛顿决策者似乎在以“选择慢慢失去霸权”为手段,为最终实现“大中东计划”争取时间与空间。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如果美国选择“慢慢失去霸权”,也就意味着“欧盟经济”将被遮断于“亚太经济圈”之外,也意味着亚洲经济将成为“最后结果”的受益者,而“美国经济”失去的是结果、但在亚洲经济全面替代美国经济之前,“美国经济”确保可享用“整个过程”。
在搞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再去看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抛出的所谓“亚太同盟”,我们也就不难出,一个“明确涵盖”有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国家“亚太联盟”,对比19世纪的那段历史,可以说是为“美国慢慢失去霸权”而量身订做的。
●“内海说”在提出仅一个多星期后,就被北京“正式否决”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澳大利亚何以亲自“出头”为美国设计一幅“慢慢失去霸权路线图”的意义何在?要弄明白这一点,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已被北京否决的“内海说”。
我们知道,福田康夫所指的那片“内海”,其实就是环太平洋国家,连接的是日本、中国、俄罗斯、美洲大陆、澳大利亚、东盟、印度、甚至中东地区。
在“内海”的“海图”中,由于明确包括了印度、甚至中东、并将美国扔进了“美洲大陆”的“集体照”中,显然,它不是美国倡导、并力图主导之APEC的“简单再包装”;另外,由于“再次”将欧盟“明确地”排斥在“内海”之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日本的“内海”是美国倡导之APEC的“某种继承”;
●华盛顿知道北京会反对它
显然,别的不说,一个试图将美国核心利益地带--中东“纳入合作范围”的计划,怎么可能获得美国的支持?尽管在排斥欧盟的问题上,“内海说”还合乎美国人的心思!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对这样一个包括有中东的“内海”,华盛顿一直没有公开反对,显然,华盛顿不公开反对,不仅仅是因为它包括有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华盛顿知道北京会反对它。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内海说”声称将把“日美同盟”作为亚太地区的共同财富加以强化,“中俄”很难将“美日同盟”视为“共同财富”的一部分,因此,“内海说”在提出仅一个多星期后,就被北京“正式否决”也就在情理之中。
根据我们的观察,“中美”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亚洲安全会议作为否决内海说的场所,似乎有着各自的战略考虑。
●随着德国军机进入中国境内,“日本经济”也就重新暴露“三边撕裂”的威胁之下
对北京而言,在日本媒体炒作“日本自卫队军机可能运送救灾物资”期间,由于日本也相继放出了“考虑增兵阿富汗”、“向苏丹派出维和人员”的风声,这样,一个在生存压力下暂时向“东亚经济一体化”做出妥协,但也对“东亚政治一体化”“口服心不服”的日本,一个既想避“三边撕裂”之祸、又想趋“南北撕裂”之利、“骑墙”投机的日本是昭然若揭,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只能用拒绝日本自卫队国机入境救灾、抨击“美日军事同盟”、美日导弹防御计划等一连串方式、全面否决了“明确排斥”欧盟的“内海说”,并在6月4日充许德国国防军(欧盟)的军用飞机入境中国救灾。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北京拒绝日本自卫队军机入境救灾、却充许德国军机进入中国境内,意味着刚有起色的中日关系又有了麻烦,“日本经济”也就重新暴露“三边撕裂”的威胁之下。
在欧盟访问期间、6月4日声称“还没有考虑是否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从而“接近欧盟奥运立场“的日本首相,到了6月5日,又通过其外交系统放风说“日本内阁原则确认日本首相将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在我们看来,从这几件事情的快速转换中,应该可以看出许多事情来。
●这哪里是一幅“慢慢失去霸权路线图”,它完全是一幅“离间路线图”
显然,同样合乎情理的是,在“内海说”被正式否决不到一个星期,美国的另一位盟友--澳大利亚立刻就抛出了“亚太同盟”,显然,必须同时与中国、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澳大利亚,此次亲自“出头”为美国设计一幅“慢慢失去霸权路线图”,其“第一个意义”就是“替”华盛顿向北京提出一个“新的战略合作平台”。
很容易看出,在这个“新的战略合作平台”中,它仍然排斥欧盟,因为这是美国需要的;它也不再提“美日军事同盟”,因为这是中国所需要的,另外,它似乎还剔除了俄罗斯、南美大陆,特别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地带--中东地区不再是“合作区域”。
看到这里,人们也就很容易明白,这哪里是一幅“慢慢失去霸权路线图”,它完全是一幅“离间路线图”,如果北京接受它,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在欧盟质疑“北约”可靠性的同时,俄罗斯也会质疑“上合”的可靠性,与中国搞了个太空领域“南南合作典范”的巴西、或者南美,也会质疑“南南合作”的可靠性;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明确地将名声不太好的印度尼西亚,从“东盟国家群”中单独拔高为一个“合作国家”,东盟也会质疑“10+1”合作的可靠性。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亚太同盟”其实是个“迷你版”的APEC,而对美国而言,当初搞APEC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将欧盟经济遮断于亚太经济圈之外,并主导亚太经济。这就是说,一旦北京接受这份“亚太同盟”,也就意味着对“美国慢慢失去霸权”感兴趣,这样一来,因德国军机被充许入境中国救灾而刚有起色的中欧关系,也将受到质疑。
如此一来,在中国带领东盟、以“组织的形式”处理越南经济危机、并顺势强化“东盟10+1”防范金融风险之组织功能的过程中,在不可能指望日本帮忙的同时,反而可能受到“欧美经济”联合杯葛。 \'
在一则新闻之后,东方时事评论员、东方经济评论员将针对这一点,一起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