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04.25

(2008-04-27 05:56:11) 下一个

格鲁吉亚欲驱赶俄驻阿布哈兹维和人员 北约慎对
【综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格鲁吉亚24日提出寻求西方国家支持,希望有国际部队代替俄罗斯维和人员进驻阿布哈兹。但北约对此态度谨慎。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当天在一个外国大使会议上说:“俄罗斯驻冲突区维和部队正在成为一个危险因素。”
但是北约秘书长驻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特别代表罗伯特•西蒙斯对此表示,“我不认为北约将在格鲁吉亚冲突区直接扮演维和和处理纠纷的角色。”

【时事点评】就这则消息而言,显然,围绕“格鲁吉亚问题”,围绕那架倒霉的无人机,“方方面面”仍在上演一场“攻防战”:

●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问题上的“三个版本”
首先,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的问题上,尽管俄罗斯声称将进行调查,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仍然是三个版本: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是各执一词:格鲁吉亚声称“我的无人侦察机是被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击落的”,而俄罗斯则声称“格鲁吉亚的无人侦察机是被阿布哈兹部队的防空武器击落的”;倒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政府”非常爽快,一口咬定“活儿就是我干的,与俄罗斯无关!”

●“北约(实际上是欧盟)”与“北约总司令(美国)”之间的立场差异
其次,在“相信谁”的问题上,“北约”与“北约总司令”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此之前,“北约”发言人曾称:“……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这件事澄清的越快越好”。

我们注意到,按北约发言人的说法,北约想“尽快得到澄清”的问题有两个:除了想知道“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之外,还想知道“俄罗斯是否侵犯了格鲁吉亚领空”。

而“北约总司令”--美国人的态度则是:“……格鲁吉亚人说的是实话,并对任何违反格鲁吉亚领土主权的行为提出警告”。

显然,在“北约总司令”虽没有明说、实际上早已一口咬定俄罗斯“既是击落者、又是侵略者”的同时,在“北约”却提出“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澄清的越快越好”的背后,是“北约(实际上是欧盟)”与“北约总司令(美国)”之间的立场差异。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格鲁吉亚(实际上就是华盛顿)24日提出“希望有国际部队代替俄罗斯维和人员进驻阿布哈兹”的想法,北约(实际上就是欧盟)却“……不认为北约将在格鲁吉亚冲突区直接扮演维和和处理纠纷的角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知道,所谓“格鲁吉亚问题”,实际上是“科索沃后续发展”的第一个“科索沃效应”,“欧美”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立场差异,与“俄欧美”三方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勾心斗角”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多次强调,在此不再重复。

●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我们曾经给出的几个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格鲁吉亚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本质而言,格鲁吉亚问题是俄罗斯一手挑起来的,其意图多多: 
其一,是为了将“欧美”的战略矛盾加以“显化”(欧盟在科索沃问题的压力下,被迫反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尽管这对美国而言至关重要,对欧盟而言也非常重要)、并加以利用。

其二,为的是测试北约(实际是欧盟)的“战略重心”,并向方方面面“免费”提供“测试结果”。
显然,欧盟(主要是德国、法国)反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的事实表明,在可见的将来、由于科索沃问题被重新激活,地中海计划被正式抛出,北约在阿富汗的所谓“事业”仍处于僵局,法国甚至为自己重返北约、为法国进一步为阿富汗事业“尽力”设置先决条件,总之,北约在“欧美”的“战略拉扯”下,将一点儿一点儿地失去重心。

●从格鲁吉亚的局面来看,“欧美”的战略重心“并不重叠”
显然,从“欧美”一致支持“科索沃宣布独立”,到“欧美”不能一致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立刻加入北约,再到“欧美”在格鲁吉亚主权问题上出现立场差异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到,“欧美”的战略重心“并不重叠”,“上述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大,并已部分成为现实。

其三,意在进一步撑开“俄罗斯全球战略”的运行空间。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在北约主要盟国为普京一手挑起来的格鲁吉亚问题争吵不休的时候,普京却抽空去利比亚转了一圈。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法国率先捅出的“地中海计划”中,既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也有“强烈反美传统”的利比亚,那可是被安排了重要角色的。这一点,早在目睹萨达姆被抓,利比亚强人卡扎非宣称“放弃核计划”的那一瞬间就已见端倪:当时,第一个飞去利比亚进行访问的,不是别人,就是法国总统希拉克。

因此,我们认为,普京一边瞄着“科索沃独立后续问题”在格鲁吉亚方向挑事儿,一边瞄着“地中海计划”、“大中东计划”在利比亚方向主动出击,其意图在于“强调”俄罗斯将重返中东、将重返非洲,强调俄罗斯打算经由“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有效参与欧盟“地中海计划”的决心,不管是否“有人”邀请;

在我们看来,普京此举是想做“球”,是想借此观察欧盟“是否愿意邀请”俄罗斯“实质性”参与“地中海计划”项目,方式之一就是由俄罗斯来为欧盟提供相当程度的能源供应,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欧俄战略互信”、搭建“欧俄战略合作”。

●“俄欧”之间要想建立起“战略互信、战略合作”起码要包括两个层次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特别指出,“俄欧”在建立“战略互信、战略合作”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尝试:
首先,是安全互信、安全合作。显然,建立这种互信、合作的模式已初见“形状”,既:在对欧盟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问题上,由俄罗斯负责“在北约的框架之外”提供“和平模式”的选择项;在对俄罗斯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由欧盟负责“在北约框架之内”提供“反对意见”;

●本质而言,格 “现在已经”和“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而言,绝对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
值得强调的是,本质上讲,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罗斯而言,绝对是一张张的“可以打出去的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仅局限在“俄欧美”角力的角度,那么,在俄罗斯的眼里,它置于“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前”,它是“前置”于“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攸关俄罗斯国家、民族之“生死”核心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只要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这就是说,为了彻底封死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企图心”,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俄罗斯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换句话说,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其中既包括拷贝“科索沃模式”将格鲁吉亚“和平地分裂掉”,甚至不排除军事手段将格鲁吉亚“武力地分裂掉”,只要俄罗斯觉得“这些手段”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
对欧盟而言,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也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它置于“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前”,是“前置”于“巴尔干和平”这一攸关欧盟、欧元之“生死”核心问题的一道“重要防线”;

这也就是说,为了确保“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是一种“和平模式”,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换句话说,欧盟在格鲁吉亚的问题上可以与俄罗斯做任何交易,只要能交换到俄罗斯的“科索沃合作”就行;只要能迫使美国为了“借助北约(实际是欧盟)的力量”维持自己对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的影响力,从而也愿意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提供“和平模式”就行。

●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不是一张牌,而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但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本质上讲,它不是一张可以打的牌,而是一个战略支撑点、是前置于“美国的东欧存在”之“前”,“前置”于“有效分割欧亚大陆的大中东、大中亚计划”这一攸关美国前途、美元“生死”核心问题之前的重要支撑点。

也就是说,不论是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还是“将来将要发生”什么?对美国来讲都是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麻烦、是需要立刻解决的麻烦。

显然,对华盛顿而言,一旦格鲁吉亚的“安全稳定”在“科索沃效应”下成为“大麻烦”,那么,即便是出于担心“成为继格鲁吉亚之后”的“科索沃第三”,乌克兰的对外政策也必须进行大幅调整,且将直接导致美国对乌克兰影响力的迅速下降,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东欧存在”将同时失去格鲁吉亚、乌克兰这两个战略锚点。

●如果那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一样“有可能”全面解体
不难看出,一旦没有了格鲁吉亚、乌克兰这块战略缓冲区,一旦美国控制的“巴杰管线”无法“稳定地”向东欧持续输送里海的石油,那么,波兰等与美国走得非常近的东欧国家,有三件事情就必须要做,一个是在对外政策上迅速向西欧靠拢,再就是在安全政策上全面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最后,即便是为了从俄罗斯方向获得足够的能源,从西欧方向获利取实惠的经济环境,也得赶快“拧松”与美国之间的“战略镙钉”。

非常清楚,一旦东欧“在政治上”迅速向西欧靠拢,在安全上与俄罗斯全面改善关系,在经济上充当俄罗斯、欧洲、甚至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整个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而不是扮演“隔离墙”的角色,那么,美国决策者目前仍在进行的、依托“大中东计划”、或者“大中亚计划”,沿近东(东欧)、中东(传统的中东包括中亚)、远东这条“线”,依托其军事、经济力量,通过能源这把“刀”,有效切割欧亚大陆;再用美元这把“改锥”、分头固定“中欧俄”的经济模式、分头拧紧“中欧俄”的战略发展空间、分别控制“中欧俄”三大势力中心之全球战略部署、一样“有可能”全面解体。

●在格鲁吉亚这个地方,如果俄罗斯不主动地制造点儿响声出来,那反倒令人费解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敏感的人们恐怕不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既:对莫斯科而言,在这个时间点上,在格鲁吉亚这个地方,如果不主动地制造点儿响声出来,那反倒令人费解了!

到此为止,东方评论员想说的是,在“谁是无人侦察机击落者”的问题上,尽管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活儿是俄罗斯干的”,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俄罗斯“有着最为强烈的动机”,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经此一役,对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球角力的“中欧俄美”而言,它们在全球“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准备做的”事情,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为了更好地对“这些个事情”进行一个“全面归纳”,我们再来阅读几则重要消息。
朝鲜军方呼吁全国军民保持高度战斗动员态势
【平壤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人民武力部部长金一哲24日在平壤说,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紧张,全国军民须保持高度战斗动员态势。

金一哲当天在平壤“425”文化会馆举行的纪念朝鲜人民军建军76周年的中央报告大会上说,当前,美国当面宣称和平与对话,背后依然企图扼杀朝鲜。它热衷于构建美日韩军事同盟,不断在韩国增强武力,举行军事演习,使半岛出现了“一触即发的局势”。

金一哲还指责韩国政府企图推翻朝韩双方过去达成的协议,挑战自主和平统一的潮流,甚至宣称要对朝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金一哲说,如果美国强硬保守势力及其追随者不顾朝鲜的严重警告,悍然在朝鲜半岛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朝鲜将动员一切军事力量无情地消灭侵略者,最终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
【综合消息】据美国媒体25日报道,驻伊美军称,它在伊拉克发现了一批刚出厂不久的伊朗制造的武器。这使美国高级官员得出了伊朗仍在继续向伊拉克武装分子提供武器的结论。伊朗曾承诺停止向伊拉克武装分子提供武器。

在华盛顿和巴格达的美国官员称,这些伊朗制造的迫击炮炮弹、火箭弹、爆炸物上所标注的生产日期表明它们是在最近两个月内制造的。美军计划在未来几天内公开展示这批武器。两位美军高级指挥官称,驻伊美军暂订于下周一公开展示这批伊朗制造的武器。美军驻巴格达首席发言人史密斯少将称,美国官员们正在为举行一个发布会作准备工作,官员们希望下周举行发布会,但他拒绝透露发布会的内容。

一位在巴格达的美国高级指挥官称:“你可以在这些武器弹药上看到它的生产日期,它们显然是过去1、2个月内制造的。”这一无法得到验证的传闻已使美国针对伊朗的言论升级,美国高级官员现在称,伊朗是伊拉克最大的长期威胁。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称,伊朗对什叶派极端分子团体的支持趋增长态势。国防部长盖茨也首次表示,他认为伊朗总统内贾德知道这些武器运输活动。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访俄 称将提及领土问题
【东京消息】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将出访俄罗斯。24日,福田表示,在同普京总统和下届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时,打算提及北方领土问题,力争朝着解决的方向推进谈判。

福田说:“俄罗斯是与我们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邻国,加强日俄关系并将这一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不可或缺。我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推进谈判的进行”。

欧盟主席巴罗佐率“重量级”代表团访京 中欧重申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北京25日消息】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其率领的“重量级”代表团亮相北京。密集的访华行程再次向外界传递出欧盟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号。

此次随同巴罗佐访华的包括负责能源、科研、对外关系、贸易、环境、发展和人道援助、海关、社会、消费者保护等事务的9名欧盟委员,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派出如此大型、高级别的代表团出访。在中欧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西藏和奥运火炬传递等诸多敏感问题的背景下,此次欧盟代表团访华备受海内外关注。

观察人士指出,时值全球经济面临下行考验以及中欧关系处于敏感期,欧盟高级别代表团适时来到中国,不仅向中国也向全世界表明,在矛盾与分歧面前,发展中欧关系更应着眼长远,通过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我和9位欧盟委员的到来,首先是要确定并进一步促进我们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谈后,巴罗佐对等待在现场的中外记者如是说。

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发展不平衡、能源价格、粮食安全等诸多全球性挑战,没有欧盟和中国的合作是不可能寻找到建设性解决方式的,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欧双方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列为讨论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巴罗佐时的这一表态表明了中欧关系致力于长远发展的立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中欧双方在此访中正式启动了首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这是双方落实《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的一项举措。中欧双方在这份去年11月达成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中欧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双方合作的规模和范围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水平,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寻求贸易平衡,推动中欧关系再上新台阶。

在五个小时的对话中,中欧双方经济、贸易、财政、科技、能源、就业、环境、海关、工商、质检、外交等部门的负责人围绕贸易和投资合作、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技术、消费者保护和产品安全、国际发展等5项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就能源、知识产权、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等4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对话结束后表示,双方同意继续坚持公平开放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话协商,在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中欧是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远远大于问题和分歧。”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对话开始之时,就再次强调了中欧之间的深度依存。整个对话过程在他看来“气氛活跃而务实”,他表示,中欧双方此前已就对话中的各项议题进行过多次交谈,通过这次对话,彼此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时事点评】结合前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从欧洲部分的“格鲁吉亚话题”开始、到“这几则消息”,其实是沿着近东、中东、再到远东这条“弧线”一一产生的;

如果再加上非洲部分的“中国军火船话题”,美洲部分的“巴拉圭当选总统卢戈希望与中国建交”的话题,那么,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球角力的“中欧俄美”,它们正在做的、或者正准备做的事情也就“尽收眼底”了。

我们先来关注所谓“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
●“伊核问题”运行到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
在昨天的点评中,在中东部分,针对以色列空军司令声称“以色列人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作好准备”、“以空军已作好了应对一切威胁尤其是伊朗核威胁的一切准备工作”,东方评论员曾经说过,这是“美以”早就计划好的“第二步棋”。(第一步是以色列通过土耳其这一渠道、向叙利亚提出愿意放弃戈兰高地,以换取“以叙和平”。详细内容参阅《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08年04月24日)。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以色列终于响应布什“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且终于“愿意让出戈兰高地”之后,“伊核问题”也就运行到了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了。

●与“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相比,远离“中俄”的叙利亚似乎更加危险
如果您一直在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的话,那么,我们在半年之前给出的“一组判断”、您或许还有点儿印象,那就是:

第一,我们认为,今年春天将是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算期;
第二,我们认为,美国针对伊朗、叙利亚的“战争准备”还需要约半年的时间。做出这个判断的时间、大约就在半年之前。
第三,我们认为,与“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相比,远离“中俄”的叙利亚似乎更加危险。
因此,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之后,在季节已经走到了春天的今天,在伊朗与以色列互以“核毁灭对方”相威胁的背景下,所谓“驻伊美军计划近日公开展示缴获的伊朗制新武器”的消息,所谓“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消息,其“同时出现”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在美国逼迫以色列“做出痛苦让步”,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背后,是一整套阴毒计划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政府顶着国内的反对,终于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终于愿意“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的背后,是一整套的阴毒计划,值得警惕的是,在整个计划中,起码包括了三层意图:其一,它本身就是一招缓兵之计;此外,它还刻意暗藏了一份离间计,并故意彰显着一份“先礼后兵”式的“强烈警告”。

●华盛顿“策略地”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注入“一剂毒药”
首先,由于布什政府公开承诺今年年底前、最迟在布什下台前就要签定巴以和平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因此,所谓“用戈兰高地换取以叙和平”,表面上看,似乎是“美以”在“时间”的压力下被迫让步,似乎是“美以”在欧盟、阿盟的压力下被迫撤除重启“以叙和谈”、也就是重启“中东和谈”的最大障碍,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美以”的真实意图并非为了什么“以叙和平”、“中东和谈”,而是着眼于解决一些“紧急问题”、从而“策略地”在伊朗与叙利亚之间注入“一剂毒药”。

显然,如果叙利亚领导人仅仅就因为以色列愿意将戈兰高地还给叙利亚、从而与以色列重启“以叙和谈”、甚至发展到与以色列签定某种形式的“和平协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和平谈判也好、和平协议也罢,要么是有“前提条件”、要么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显见的是,不论是归还戈兰高地的“前提条件”也好,或者“以叙和平协议”的“副作用”也罢,其“效果”都一样,无非是叙利亚必须削弱它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者必须削弱它对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支持力度。

●在此之前,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两件“大事儿”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两件“大事儿”,其一是在去年11月份做了一次东道主、主持了一次所谓的“中东和会”,其二,是在今年年初,自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布什展开了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解决“中东和平”问题为主题的“中东之行”。

我们也知道,由于以色列对布什所谓的“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置若罔闻,叙利亚更是“戈兰高地”必须收回为由,拒绝“支持”“中东和会”,并刻意地施展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在“外力”的配合下,不用说什么“巴以和平”了,单单一个“黎巴嫩总统”,都楞是几个月选不出来。

●在以色列“终于做出痛苦让步”的背后,掩藏的是迂回实现“孤立伊朗”的企图
而拿着布什开出的“中东和平空白支票”急待兑现的阿盟、欧盟,在“失望”之余,也是各使手段:在埃及“默认”被“美以”封锁多日哈马斯炸开了埃及与加沙间的封锁墙,让“加沙的居民”到埃及去“抢购”一切“生活用品”、从而彻底“炸坏”了美以“饿死哈马斯”的政策。值得强调的是,在整个事件中,不论是欧盟、还是阿盟总体上始终保持着低调、与“美以”异口同声“那是不可原谅的”强烈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不论是那次“美国中东和会”,还是那场被国际社会调侃为“为核而不是为和”的中东之行,事实上,不仅没有达成孤立伊朗的目的,反而激起了欧盟、阿盟的强烈不满。

显然,对比“上述历史”,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以色列“终于做出痛苦让步”的背后,掩藏的是迂回实现“美国上述意图”的企图。

●以色列“今天愿意归还”恐怕是一回事,至于叙利亚“明天是否可以收回”恐怕是另一回事!
就目前而言,从“黎巴嫩总统”就要“开选”的情况来看,叙利亚似乎对以色列愿意归还戈兰高地“非常满意”,然而,我们想提醒一句的是,以色列“愿意归还戈兰高地”是一回事,但是,什么时候归还、特别是以什么方式归还、恐怕是另一回事!

要知道,戈兰高地不仅对以色列的军事安全至关重要,更是以色列“水资源安全”的“核心高地”,通过控制戈兰高地,以色列不仅保障了自己的用水安全,还有能力将“水”作为要挟、甚至对付巴勒斯坦人的重要武器。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如此重要的戈兰高地、以色列“今天愿意归还”恐怕是一回事,至于叙利亚“明天是否可以收回”恐怕是另一回事!

●所谓以色列的“痛苦让步”,更多是一种缓兵之计
根据我们的观察,所谓以色列的“痛苦让步”,更多是一种缓兵之计,是在“中东和平问题”上一筹莫展、在西藏问题上欧盟仍在观望,在科索沃问题上还来不及动手、却又突然遭遇的“格鲁吉亚麻烦”的华盛顿,迫使以色列使出的一招“缓兵之计”。

显然,如果“归还戈兰高地”能缓和“欧美”、“美阿”之间的不信任感,从而换取到欧盟、阿盟在“进一步孤立伊朗”问题上的“实质性支持”,那么,“以色列人的痛苦”对美国人而言,那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还有两种可能性,那就是:
其一,一旦伊朗被彻底摆平,不要说什么戈兰高地了,即便是整个中东,那还不都是“美以”说了算!
其二,否则,一旦伊朗跨入了核门槛,或者美国在万般无奈之下,即便为了维持伊拉克的稳定,用伊拉克的原油支撑其庞大的开销,最终被迫改善与伊朗的关系,真要走到这一步的话,对以色列而言,不要说什么戈兰高地了,即便是以色列整个国家,也会被淹没在“伊斯兰海”之中。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两层意思”恐怕既是以色列“现在终于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的“无奈”,也是华盛顿最终迫使以色列“决心痛苦一回”的“说辞”!

●缓兵之计,叙利亚就看不出来吗?阿盟就看不出来吗?
其实,我们认为,迫使以色列选择“痛苦”还算算不了什么,真正考验美国的是叙利亚、阿盟将选择什么?
表面上看,叙利亚“非常满意”,但是,既然我们能看出这是招缓兵之计,也能看出“上述两层意思”,叙利亚就看不出来吗?阿盟就看不出来吗?当然看得出来,可是,“美以”也一早就准备了第三步棋。

美国中情局称朝鲜曾帮助叙利亚建核设施
【华盛顿消息】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数名高级官员的话报道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海登和一些情报官员4月24日向国会6个委员会展示一段视频录像和其他证据,证明叙利亚曾在朝鲜的帮助下建造核反应堆。

据透露,这段2007年夏天秘密拍摄于叙利亚一座建筑内部的录像显示,该建筑物内有一些朝鲜人,建筑内的设施也与朝鲜的核设施外形相似。而叙利亚的这座建筑已经于2007年9月被以色列空袭炸毁。

据熟悉录像内容的美国官员透露,该录像是从以色列情报部门等多个渠道搜集到的,录像显示的是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代号为Al
Kibar的建筑物,里面有与朝鲜宁边的核反应堆极其相似的反应堆,并有朝鲜人与叙利亚人一起工作的场景。看过录像的情报官员都认为这份证据“极具说服力”。

叙利亚驻美国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4月23日谴责美国和以色列的指责,他说,美国曾展示过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照片和证据(事后证明这些武器并不存在),“我希望这次美国民众不会再那么容易受骗了”。

穆斯塔法说:“我们不想获得核技术,因为我们知道世界的现实情况,我们已经目睹美国对伊拉克所做的一切,即便伊拉克根本没有核项目。因此,我们不会给他们袭击叙利亚的任何口实。”

美国白宫和中央情报局目前还没有对此消息予以评论。
美国核问题专家和一些官员认为,中央情报局将这些材料向国会公布可能会导致美国近期拟打破朝鲜核问题僵局的计划受阻。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数名高级官员的话报道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海登和一些情报官员4月24日向国会6个委员会展示一段视频录像和其他证据,证明叙利亚曾在朝鲜的帮助下建造核反应堆。

据透露,这段2007年夏天秘密拍摄于叙利亚一座建筑内部的录像显示,该建筑物内有一些朝鲜人,建筑内的设施也与朝鲜的核设施外形相似。而叙利亚的这座建筑已经于2007年9月被以色列空袭炸毁。

对这段文字,我们首先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时间”,既该建筑早在2007年9月就被以色列空袭炸毁。
●“美以”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公布这段录像,其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
因此,东方评论员想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既然有如此明确的证据,为什么当时不公布出来?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以”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公布这段录像,为“去年的案件”作证,其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非常清楚,这份新闻证实了“整个计划”的“阴毒”,既,它还刻意暗藏了一份离间计,并故意彰显着一份“先礼后兵”式的“强烈警告”。

●这是一部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做派
不难想像,从以色列“做出”一副“痛苦让步”的样子,到美国人“做出”一副因“内部斗争激烈”、导致不满布什政策的新保守势力“重提旧事”、但白宫,美国情报部门“并未明确表态”的“局面”,这是一部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做派。

因此,面对以色列主动伸过来的胡萝卜(戈兰高地),再瞧瞧身后的大棒(先是国际社会介入调查该核反应堆,接着,什么决议、封锁、制裁都是后续手段,再不济就是军事手段),叙利亚也就到了“必须选择”的境地。

●值得警惕的一个“技巧”
我们也注意到,叙利亚官员称“美国指责朝鲜援助核建意在向朝施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说法”当作一种外交技巧倒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一种转移视线的“常用技巧”而已。但是,如果这种说法是叙利亚高层的意思,那么,这种动向就值得警惕了。显然,它将被示为示弱的信号。

●不论叙利亚的做何“选择”,都必须达到“美国彻底孤立伊朗的战略意图”、这才能令“美以”满意
然而,前面说了,“美以”的“真实意图”是为了迂回实现“彻底孤立伊朗的战略意图”,因此,不论叙利亚的做何“选择”,都必须达到这一目的、才能令“美以”满意。

显然,现在的形势显然是:如果叙利亚还想拿回戈兰高地的话,那么,它就“必须承诺”削弱它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者必须削弱它对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前提条件,与以色列谈判、签定“和平协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仅就中东这块地方而言,伊朗也就被“有效孤立”了。
●为了“封死”叙利亚另一个选择项,那段录像带也就“如期登场”了
可问题是,前面已经说了,既便叙利亚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将来也未必“拿得回”、或者“拿得住”戈兰高地,因此,叙利亚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以谈代拖”,拖到形势有把握的时候再说。不过,为了“封死”叙利亚的这个选择项,那段录像带也就“如期登场”了。

因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美以”的整个计划是逼迫叙利亚“尽快”做出明确选择,如果叙利亚选择“前提条件”,那么,伊朗也就被“有效孤立”了;如果叙利亚选择“以谈代拖”,那么,什么国际调查、什么金融制裁,又是没完没了、甚至“美以”可能武力相威胁。

●在以“种种借口”不充许中国军火船靠岸的过程中,“欧美”已经预演了一种合作方式
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在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送到莫斯科“探路”、冲着华盛顿放出“不排除”将“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多极化”的“警告”之后,与美国一起把持有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欧盟、骨子里仍想与美国分享“中东和平主导权”的欧盟,似乎表现出“愿意合作”的意图。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在“欧美”通过“国际金融话语权”、“国际经贸话语权”威胁非洲国家、以“种种借口”不充许中国军火船靠岸的过程中,“欧美(这次公开出面的是德国)”已经预演过了。

●如果美国人给的“中东好处”够多,或者美国人愿意在非洲方向继续出手那么,欧盟还是下得了决心的
显然,由于欧盟在伊朗的政治、经济利益都很极大,因此,在对伊朗进行全面金融制裁的问题上,欧盟是不愿意的。但对叙利亚这个国家,对“想分享中东和平进程决策权”、且还面临着科索沃问题的欧盟而言,如果美国人给的“中东好处”够多,或者美国人愿意在非洲方向继续出手、就向阻止中国军火船的案例一样,继续帮助欧盟、帮助欧盟遏制“中国非洲影响”的话,那么,欧盟还是下得了决心的。

●然而,经俄罗斯主动一挑,“欧美”的战略矛盾在“格鲁吉亚问题”中是一目了然
然而,因“欧盟政治统一”问题、欧元与美元间的地位问题、也就是欧盟前途的问题,在科索沃方向实质上处于“对峙状态”、却“暂时”表现得“大体平静”、甚至看起来“有所合作”的“欧美”,只因有俄罗斯的主动挑事儿,其巨大的战略矛盾在格鲁吉亚事件的“具体反应”中是一目了然。结果是,为了各自的核心利益,与美国在科索沃损害欧盟的核心利益的企图心相比,欧盟在格鲁吉亚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企图心,是一点儿都不差,

●针对“欧美”在“中东和平进程”上、特别是在“三独问题”上的“有所合作”、
也应该“有人”出来主动挑点事儿
因此,首席评论员就特别指出,针对“欧美”在“中东和平进程”上、特别是在“三独问题”上的“有所合作”、其实却有着“大中东计划”与“地中海计划”之争的“欧美”,也应该“有人”出来主动挑点事儿。

●在格鲁吉亚,主动挑事儿的莫斯科凭借的几大优势”
在格鲁吉亚,主动挑事儿的莫斯科凭借的是其“优势”,既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优势,再加上俄罗斯的地理优势,为欧盟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优势、另外,俄罗斯有能力在科索沃后续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平衡优势”;

●也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北京,是否也会主动挑事儿呢?
因此,针对“欧美”在阻止中国军火船靠岸的问题上所运用的“国际金融霸权”、“国际经贸霸权”,并很可能拷贝到“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以继续阻止“中俄”对中东和平进程影响力的企图心,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北京,是否也会主动挑事儿呢?

有意思的是,恰恰就有这种可能。
在继续这个讨论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财经消息”。

中国税务总局宣布:将大范围取消进出口退税
【北京25日消息】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副所长张培森昨日对媒体表示:“目前,我国税收改革在处于结构型改革阶段,税收结构要有增有减,基本上内资企业税率有所减,外资企业税率有所提高,所得税统一以后,下一步是增值税的改革,此外今年进出口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要调整。”

张培森说,今年,我国税收增长仍将是高位运行,预计税收净增1万亿元以上,税收增长22%未来3到5年,税收增长要回落10%左右。

他说,目前,税收改革现处于结构型改革阶段。税收结构有增有减。内资企业基本上是有所减的,外企税率有所提高,这是正常的。现在,内地企业降低税率,关键是新旧政策的结合,还有对政策的理解和操作问题。

“所得税统一以后,下一步是增值税的改革,”张培森说,国家为企业减免税提供一些条件,增值税是解决这个的核心问题。
目前,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我国在东北和中部试点已取得成功,应加快速推进,降低企业的税率。此外,还要加大加快立法,出台政策文件。加快多部门协作的调控政策,如取消出口退税。

张培森透露,进出口方面,今年进出口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要调整。现在外汇储备1.68万亿,进出口税收要结合经济形势调整,该进口的,鼓励进口,不该出口的,限制出口。下一步,大范围取消进出口退税,限制部分企业出口。

此外,对于股市印花税问题,张培森认为,降低印花税是正常的回归性调控。他说,税收是股市调节交易环节的手段,不是救市的工具。中国股市高税率,在世界是少有的。在股市低的时候,降低印花税,回归是正确的,要发挥税率灵活调节的优势。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政府将宣布“大范围取消进出口退税”的时间选在“24日”,这绝不是什么偶然。
●这条“税政”的出台,还有一个大背景,外加一个小背景
我们想强调的是,这条“税政”的出台,还有一个大背景,外加一个小背景:
所谓“大背景”是人民币汇率近期突破了“7”字关口,并呈现出加速升值的趋势; )
所谓“小背景”是在胡锦涛主席明确定性“西藏暴力”事件是一场阴谋,法国政府做出“一连串”修复中法关系的动作之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于4月24日下午抵京,开始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就如新闻中所描述的那样,巴罗佐此次访华可谓“阵容强大”,参与出访的委员超过欧盟委员总数的1/3,就连欧洲舆论都惊叹其为“前所未闻的访问”。

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这里出现了第二个“24日”。
●就人民币汇率而言,我们一向的观点是
在这里,我们想重复一点,就人民币汇率而言,我们一向的观点是:
第一,在可见的将来,必须严守现行汇制,必须严守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控制权,这是现阶段中国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
第二,人民币升值过快有损中国经济、“波动幅度”必须可控,尽可能让中国经济有个适应时间。
●在“市场”这顶帽子下,人民币既可以升值,也应该能够贬值
第三,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可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既,在“市场”这顶帽子下,人民币既可以升值,也应该能够贬值。

●“美国经济”对人民币汇率并不感兴趣,它最感兴趣的是在中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
强迫中国尽快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
第四,尽管“美国经济”始终在强调人民币应该更快地升值,但是,从根本上讲,“美国经济”对人民币汇率并不感兴趣,它最感兴趣的是在中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强迫中国尽快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只有控制了中国的金融服务业,那么,它才能真正控制中国的经济、并“规划”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美元兑欧元、兑日元却大幅贬值的背后,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相当程度地帮助美元减缓了贬值幅度
第五,在美元兑欧元大幅贬值的事实下,在美元兑日元也在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尽管人民币兑美元自05年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了约16%,但是,人民币呈现出对美元升值,兑欧元、日元贬值的局面。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而中国外汇资产大部分是“美元资产”,更加重要的是,许多东盟国家的经济、与货币与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币币值关联甚大,而东亚地区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美元储备,因此,在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但美元兑欧元、兑日元却大幅贬值的背后,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相当程度地帮助美元减缓了贬值幅度。

●只要中国严守住金融控制权,只要严守住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
那么,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美”而言,对都没有好处
事实上,只要中国严守住金融控制权,只要严守住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那么,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在美元兑欧元、日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美”而言,对都没有好处,不仅如此,“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对中国经济形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势必极大地冲击美国经济,并最终冲击欧盟经济,从而“有可能”提前、全面激化“三边撕裂(欧美日)”的竞争烈度,全面激化美元与欧元、甚至与日元之间货币政策的冲突。

●在现有基础上,中国不应该继续让人民币大幅升值,除非有特殊原因
当然,就目前而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对欧元将是有利的,因为它“实质性”地削弱了美元的地位,但对中国经济也是有损害的,因此,在现有基础上,中国不应该继续让人民币大幅升值,除非有特殊原因。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调整中国进出口税收政策”
所以,在人民币升值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避免过于伤害中国经济,又要想激化美元与欧元之间的矛盾的话,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调整中国进出口税收政策”,并要针对欧盟的经济特点,做“结构性调整”。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可能会是中国“有意识”输出通货膨胀的第一步。与中国强化实行“劳动法”、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不同的是,这次的动作是“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

与“有意识”相对的是“无意识”,人民币升值在客观上也起到了“输出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特点,它在降低中国自身通货膨胀的方面,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很可能成为“提前激化”“科索沃后续发展”导火索
如果说“人民币升值”是“实质性”地削弱美元地位、从而会冲击美国货币政策的话,那么,如果中国“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针对欧盟的经济特点、做出“非常有效”的“结构性调整”的话,它必将冲击到欧盟的货币政策、时间长了,加上东亚其它国家的“相应反应”、最终可能导致欧盟经济、甚至美国经济通货膨胀加速上升、迫使欧盟央行加息并给一直通过减息、向外狂抛“流动性”以“遮掩次贷窟窿”的美国央行制造政策难度。

显然,如果欧盟被迫加息的话,那么,一方面这将加大欧美的息差,从而加剧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力度,另一方面,“欧美”在经济政策上的矛盾,特别是货币政策的矛盾,很可能成为“提前激化”“科索沃后续发展”导火索,从而减轻中国在西藏问题上、“三独问题”上、非洲问题上所承受的“欧美压力”、并强化“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协调性。

●法国一连串“有意修复”中法关系的姿态、与其说是“有意修复”、
还不如说是“暂时维持、继续观望”来得准确
非常清楚,在欧盟政策新旗手--法国做出一连串“有意修复”中法关系的姿态后,中国政府选择24日,也就是欧盟主席巴罗佐率领超过欧盟委员总数的1/3,就连欧洲舆论都惊叹其为“前所未闻的访问代表团”踏上北京的那一天,突然宣布“这条税政”,这无疑是在警告欧盟。

值得强调的是,准确地讲,法国政府一连串“有意修复”中法关系的姿态、与其说是“有意修复”、还不如说是“暂时维持、继续观望”来得准确。

●对这样的一个“心怀叵测”的超级“欧盟代表团”,这条税政”显然是最为合适“欢迎辞”
显然,法国(欧盟)想的是先维持住中法(中欧关系),既要看看“刚惹上格鲁吉亚麻烦”的美国人有什么动作,更要看看面对“因欧盟后退,美国不得已在西藏问题跳到前台”这一新发展,北京又有什么动作?特别是,还要看看北京对“欧美”“在非洲联手遏制中国”的“新招式”(欧美一旦联手,其在金融、经济上的威力的确不可小视)有什么办法?

对这样的一个“心怀叵测”的超级“欧盟代表团”,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条税政”显然是最为合适“欢迎辞”,它显然“全面地照顾到了”“欧美”的“关切”、并给出了“多种的答案”。

显然,一下飞机的那一刻起,“向来好客”的北京就让欧盟代表团迎面遭遇这条“欢迎辞”,在这种的尴尬中,在中欧双方仍然在大唱“中欧重申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调中,我们的感觉是,球似乎又踢到了欧盟的脚下、也踢到了美国人的脚下。

●“这条税政”一旦有针对性的落实,这“与击落那架无人机”的动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合人民币已经突破“7”字大关的这个“大背景”,结合法国(实际是欧盟)“暂时维持、继续观望”中法(实际是中欧关系)关系、中国军火船在非洲不顺、美国一改之前“只在背后鼓噪西藏问题、这次却突然跳到前台表演”的诸多“小背景”,“这条税政”一旦有针对性的落实,这“与击落那架无人机”的动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前面说了,本质而言,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对俄罗斯而言,绝对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只要俄罗斯觉得“这些手段”能将乌克兰留在北约之外就行。

●再谈前面的几个观点
前面也说了,对欧盟而言,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也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它置于“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前”,是“前置”于“巴尔干和平”这一攸关欧盟、欧元之“生死”核心问题的一道“重要防线”;

为了确保“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是一种“和平模式”,在“打格鲁吉亚这张牌”的问题上,欧盟对美国是不会有任何“道德顾忌”的。换句话说,欧盟在格鲁吉亚的问题上可以与俄罗斯做任何交易,只要能交换到俄罗斯的“科索沃合作”就行;只要能迫使美国为了“借助北约(实际是欧盟)的力量”维持自己对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的影响力,从而也愿意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提供“和平模式”就行。

我们还说了,对美国而言,格鲁吉亚问题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本质上讲,它不是一张可以打的牌,而是一个战略支撑点、是前置于“美国的东欧存在”之“前”,“前置”于“有效分割欧亚大陆的大中东、大中亚计划”这一攸关美国前途、美元“生死”核心问题之前的重要支撑点。

也就是说,不论是格鲁吉亚“现在已经发生”什么?还是“将来将要发生”什么?对美国来讲都是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麻烦、是需要立刻解决的麻烦。

●让“国际金融问题”成为北京手中的一张“绝对可以打出去牌”、让它成为“欧美”的负担、又有何不可?
在这里,我们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对北京而言,在欧美都面临次贷危机的冲击时,在“欧美”都在科索沃问题上“谨慎从事”的时候,在“欧美”竟然拿它的国际金融霸权说事儿,在中国军火船的问题上、向“中国的非洲影响”展示它的“金融手段”的背景下,让“国际金融问题”也像“格鲁吉亚问题”一样,让它的“现在已经发生”什么?还是“将来将要发生”什么?成为北京手中的一张“绝对可以打出去牌”、让它成为“欧美”的负担、成为欧美的麻烦、成为是实实在在的麻烦、是需要立刻解决的麻烦,又有何不可?只要它能有效破解“欧美”的“反华合作”就行。

●从经济结构来看,谁“先”乱?谁“先”死?谁“怕”谁,哼哼!
在这个问题上,一旦失控,对“中欧俄美”的经济都是一大打击,不过,相对于美国、欧盟的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而言,中国这个经济体,其抗打击能力要强得多。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早在人大新闻招待会上就一语点破了:“……中国经济08年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是有一个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一旦全球经济、金融因美国的“狗急跳墙”而陷入全面混乱,从经济结构来看,谁“先”乱?谁“先”死?谁“怕”谁,哼哼!

要知道,与政治、安全问题不同的是,政治、安全问题可以谈、也可以拖,今天不行就明天,但在某种情况下,经济问题、特别是金融问题是一天都不能耽搁的,特别是那个玩金融衍生产品玩出了麻烦,现在天天为“次贷窟窿着急”、还“成天防欧元像防贼”一样的经济体。

另外,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从实质上讲,“击落那架无人机”的动作瞄的是科索沃问题;本质上讲,“这条税政”瞄的也是科索沃问题。当然了,从最根本的层面上讲,与以色列的“痛苦让步”一样,它们瞄的都是“伊核问题”。

显然,如果透过表层看实质,这都是一种“准备摊牌”的动作。因此,在“中欧俄美”各自做出了几个“新动作”之后,真正的核心问题--伊核问题,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之后,在春天已经到来之后,又将会有什么进展?在一则相关消息后,我们将结合上述消息、进一步进行展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