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2008-03-09 08:54:02)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美方:南美三国矛盾主要应由哥厄两国协商解决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凯西表示说,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两国应协商解决彼此因哥伦比亚军队采取越境军事行动引发的矛盾。
凯西说,哥伦比亚的军事行动旨在打击“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以制止恐怖组织的威胁,而厄方是在寻求防范哥伦比亚军队再次采取越境军事行动。目前,矛盾集中在哥伦比亚与厄瓜多尔之间,应由哥厄两国协商解决。
白宫发言人佩里诺则表示,现在考虑向哥伦比亚提供军事援助为时过早。
哥伦比亚是美国在南美地区的主要盟友。最近6年来,美国已向哥伦比亚提供了近40亿美元的资助,以加强两国在扫毒和军事领域的合作。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罗4日说,布什总统当天打电话给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表示支持哥政府打击“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
3月1日,哥伦比亚军方对厄瓜多尔境内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实施军事打击。这一行动招致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两国的强烈谴责和抗议,引发了涉及哥厄委3国的外交危机。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过去的几天中,因“入联公投”而日益紧崩的台海局势;因韩美联合军演而风云再变的朝核问题;因以色列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大打出手而激起的“非美势力”集体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严厉谴责;因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而令危及欧盟能源供应的“俄乌斗气”再次来过;美国突然在非洲索马里发射价格不菲的潜射巡航导弹打击恐怖分子;特别是,因哥伦比亚政府派遣军队进入厄瓜多尔领土打死该国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二号人物劳尔-雷耶斯、而引发南美大陆的狼烟突起;最有意思的是,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议会3月4日在其通过的一份决议案中,援引科索沃独立为先例,呼吁国际社会承认它单方面宣布的独立状态;另外,就是美国空军稍早宣布,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及其美国合作伙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击败了美国波音公司,从而赢得一份价值350亿美元的空中加油机巨单,等等,所有这些事情,似乎都在“集体验证”我们之前的一个判断,那就是:
●所有这些事情,似乎“集体验证”了我们之前的一个判断
随着被伊核问题重新激活的“科索沃独立问题”从科索沃正式宣布独立的那一瞬间起、“方方面面”就已经正式开始了“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的搏击,这种搏击将是一个围绕伊核这个中心而展开的全方位搏击:就地理特征而言,这种搏击将涵盖五大洲;而就内容而言,这种搏击将波及政治、经济、军事层面。
非常清楚,上面所列举的那些事情,就地理而言,几乎涵盖了五大洲;而就内容而言,恰好波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每一个层面。
另外,透过这些分别、但又是“集中”爆发在五大洲的事情,我们还能归纳出两个特点:
第一,就是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能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有美国人的影子在闪烁其间;
●“勇敢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楞是“揪住布什的头发”不放、将布什逼得现形
在这一点上,在一度“令人困惑”的南美冲突中,更是如此。非常有意思的是,大概是考虑到“善良的人们”实在是看不清楚“为什么”哥伦比亚军方敢对厄瓜多尔境内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实施军事打击,因此,“勇敢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楞是“揪住布什的头发”不放,楞是用“准备与哥伦比亚开战的实际行动”,强硬地将布什逼得现形。
●既然有事儿,既然有人搞事儿,那“大家”就“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就是这些(在地理上)分散在五大洲、(在时间上)却集中爆发的每一件事情,恰恰都能沿着“各自的逻辑”冲击到“中、欧、俄、美”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说,刚刚在伊核问题上达成妥协,并拿出一份“对伊新制裁案”的“方方面面”,还没来得及步出谈判会场,其各自的核心利益就立刻感受到了一阵冲击波,包括“那个”四处闪烁的“影子”在内,谁都没有例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局面如果用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既然有事儿,既然有人搞事儿,那“大家”就“一个都不能少!”
●点燃这股狼烟的火种,早在古巴领导人权力转移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埋下了
显然,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来观察南美大陆上这股突起的狼烟,也就不难看出,点燃这股狼烟的火种,其实早在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决定“退休”、将权力移交给“锐意改革”的劳尔•卡斯特罗那一瞬间,就已经埋下了。
在进一步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两则非常贴近“真相”的背景新闻。

欧盟委员访古巴欧盟古巴关系正常化迎来新契机
【综合消息】欧盟委员会负责发展和人道援助事务的委员米歇尔6日开始对古巴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作为迄今访古的最高级别欧盟官员,米歇尔此行备受关注,被普遍视为实现欧古关系正常化的一个新契机。
米歇尔在启程前表示,他此行恰值古巴领导人新老更替之际,对欧古双方都是一次重要的访问,其首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对话推动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为此,双方在政治、人权、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所有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进行公开坦率的对话是十分重要的。米歇尔再次对古巴日前正式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两份国际人权公约表示欢迎,称此举连同之前古巴单方面释放一批“政治犯”的做法都是“值得赞赏的积极步骤”。
米歇尔此次古巴之行是欧古双方去年9月就重新发展关系举行试探性会谈时所做的既定安排。上个月,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接替了因健康原因而移交最高权力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位置。对于这一新变化,米歇尔多次表示,他愿与古巴新领导人继续进行建设性政治对话,欧盟委员会也随时准备与古巴政府一道努力,改善和深化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各领域合作。应该说,米歇尔此访是欧古双方近年来相互不断释放善意、渴望恢复正常关系的趋势下的一个新进展。
2003年6月,欧盟在时任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的推动下,以古巴镇压“持不同政见者”为由对古实行包括中断高层接触、邀请古巴“持不同政见者”参加欧盟成员国驻古使馆国庆招待会等内容在内的外交制裁,古巴政府随即断绝了与欧盟方面的所有官方往来,双方关系全面恶化。2004年,西班牙新首相萨帕特罗上台后一改前任做法,倡导与古巴进行建设性对话。同年底,欧盟率先做出妥协,提出欧盟成员国使馆将不再邀请古巴“持不同政见者”参加国庆招待会。作为回应,古巴政府于2005年1月宣布恢复与欧盟及所有成员国驻古外交使团的官方接触。紧接着,欧盟决定暂停对古外交制裁。双方关系由此解冻。去年6月,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邀请古巴代表团访问布鲁塞尔进行“公开的政治对话”,并宣布继续暂停对古外交制裁。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为欧古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提供了可能。
不难看出,欧盟方面的主动态度是促成欧古关系由冷回暖的重要因素。人们注意到,虽然同属西方世界,但欧盟与美国的对古巴政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表现出的是积极和务实精神,后者则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强硬和敌视姿态。究其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方面,与美国出于冷战思维“清理后院”的出发点迥然不同的是,欧盟与古巴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当初制裁古巴更多是出于对所谓民主和人权的维护,而这些问题比之经贸合作等方面的利益相对次要得多,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另一方面,欧盟与美国虽有着共同价值观,但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作为世界重要一极的欧盟始终不满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主张多边合作和谈判解决分歧。相对应的,古巴也需要得到欧盟这一重要力量的支持,以对抗美国的封锁和制裁。正是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与美国交恶数十年的古巴能与欧盟冷静解决彼此分歧、使关系在短短几年内不断出现改善势头。
但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欧盟内部在对古巴政策上仍存在不同意见,英国等部分成员国认为与古巴恢复正常关系还为时过早,欧盟要正式取消对古制裁尚需时日。古巴政府也已明确表示,“只有在保证主权和平等,没有任何条件和威胁的情况下”,古巴才能与欧盟真正对话。舆论认为,由于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欧古关系在实现正常化之前还有诸多挑战需要克服。但只要双方寻求对话与合作的政治决心不变,关系改善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科索沃独立效应,俄罗斯暗中支持格鲁吉亚布哈兹独立
【综合消息】据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消息,俄罗斯取消了1996年起开始实施的针对阿布哈兹的经贸、金融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制裁措施,并建议其他独联体成员国也这么做。南奥塞梯5日已经宣布独立,阿布哈兹也也会在本星期内通过类似的独立声明。现在俄罗斯取消了对阿布哈兹长达十年的制裁,明显是支援和鼓励阿布哈兹独立。
据俄新网报道,外交部文件中说:“俄罗斯外交部2008年3月6日正式照会独联体执行委员会,称由于情况有变,俄罗斯不再执行独联体首脑理事会1996年1月19日做出的有关‘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调解措施’的决议。”
俄罗斯取消制裁
俄罗斯外交部介绍说,这一决议禁止在国家层面上同阿布哈兹开展经贸、金融、交通运输和其他联系。制裁决议是在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在1992年至1993年战争结束后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做出的。目的是促使阿布哈兹在难民和暂时流亡国外的人返回问题上采取灵活立场。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今天情况已得到彻底改变。以前居住在阿布哈兹加利地区的格鲁吉亚族难民已经返回。这一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因格鲁吉亚拒绝为他们登记的程式已被冻结。这一程式是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难民署)提出的。”
外交部指出:“阿布哈兹方面准备采取实际步骤,加深冲突地区的信任和安全。在这种背景下,格鲁吉亚方面没有表现出任何建设性的态度,履行此前达成的协议。”
在这种背景下,莫斯科认为,保持决议中的禁令完全失去意义,妨碍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格鲁吉亚当日批评俄罗斯取消对阿布哈兹的经贸禁令。在布鲁塞尔访问的格鲁吉亚外长巴克拉泽说,俄罗斯的决定是“非法的和危险的”。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欧盟委员会负责发展和人道援助事务的委员米歇尔6日开始对古巴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作为迄今访古的最高级别欧盟官员,米歇尔此行备受关注,被普遍视为实现欧古关系正常化的一个新契机。
米歇尔在启程前表示,他此行恰值古巴领导人新老更替之际,对欧古双方都是一次重要的访问,其首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对话推动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为此,双方在政治、人权、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所有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进行公开坦率的对话是十分重要的。米歇尔再次对古巴日前正式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两份国际人权公约表示欢迎,称此举连同之前古巴单方面释放一批“政治犯”的做法都是“值得赞赏的积极步骤”。
米歇尔此次古巴之行是欧古双方去年9月就重新发展关系举行试探性会谈时所做的既定安排。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针对米歇尔的此次访问,有这样几个看点:
第一,米歇尔是3月6日开始对古巴进行为期两天访问的;值得强调的是,在米歇尔展开这轮旨在“实现欧古关系正常化”访问的同时,与古巴关系极为密切、并公开宣布“战争已经开始”的委内瑞拉在继续向与哥伦比亚交界的边境地区增兵;
●“门罗主义者”在自己的家里遭遇了“门罗主义已经褪色”的尴尬
第二,在米歇尔到达美国的死敌--古巴展开重要访问、而古巴的盟友--委内瑞拉针对美国的盟友-哥伦比亚继续增兵的前后,在华盛顿,美洲国家组织正在开会。有意思的是,在会议期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猛烈抨击美国和哥伦比亚,指责哥伦比亚进入厄瓜多尔作战犯下“战争罪”,并认为与美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结果,尽管布什“态度坚定地”支持哥伦比亚、并为哥伦比亚的军事行动一味辩解,但在这次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支持查韦斯的美洲国家却呈现出一边倒,会议并最终仍然裁定“哥伦比亚在厄境内采取军事行动侵犯了厄瓜多尔主权”。
显然,这个历来将美洲视为“美国人的美洲”的“门罗主义者”,终于在国际社会面前、在自家的后院,甚至是在自己的家里,遭遇了“门罗主义已经褪色”的尴尬。
●古巴“赋闲”并“有机会”进行“幕后操作”
第三,在这场由哥伦比亚越境军事行动所引起的外交冲突中,尽管哥伦比亚在美洲的主要盟友-美国曾经公开声称“支持哥伦比亚”,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直到今天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厄瓜多尔在美洲的主要盟友--古巴却异常低调。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除了已经退居二线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曾经喊了句“美帝国主义的战争已经开始”之外,已经位居一线的劳尔•卡斯特罗、以及古巴政府似乎从来不知道有这件事似的,反倒是委内瑞拉在积极地扮演着一个“厄瓜多尔军事保护者”的角色,并公开与美国叫板。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古巴开始“赋闲”、并“有机会”进行“幕后操作”的情况来看,美国这个一心想支配全球的超级强权,向来以地球当棋盘、向来将美洲视为自家后院的“棋手”,其“相对实力”竟然已经没落到这样一种田地,即:即便是在自家后院,即便是自己赤膊上阵,即便是与委内瑞拉之类的“小国家”进行公开较量,华盛顿都已经无法主导局面了。
●古巴“权力转移”与“南美突然升起的这缕狼烟”之间,有着内在逻辑
第四,最为重要的是,米歇尔此次古巴之行绝非是突然之举,而是欧古双方去年9月就重新发展关系举行试探性会谈时所做的既定安排;也就是说,尽管人们普遍感觉突然且不解,但在“大国”的眼里,在古巴“权力转移”与“南美突然升起的这缕狼烟”之间,有着内在逻辑。
值得强调的是,去年9月,正是科索沃独立进程被伊核问题重新激活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去年9月份,俄罗斯外长就公开警告:俄罗斯外交政策存在所谓“红线”问题,譬如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和科索沃的最终地位。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南美这缕突然升起的狼烟,还是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敲定的“米歇尔古巴之行”,本质上都是伊核问题的逻辑发展,也是“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的逻辑发展,同样是俄罗斯外交“红线”被“触及”的必然反应。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外交的“红线”是被“触及”、而非全面突破
在这里,我们提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即: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外交的“红线”是被“触及”、而非全面突破。有必要强调的是,只是“触及”而“非全面突破”的根据在于三点:
首先,作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红线”之一的美国东欧导弹防御系统,整个计划仍然处在“欧美俄”的三方谈判之中,尽管这种谈判主要表现为“美波双边谈判”、或者“美捷双边谈判”。
其次,尽管科索沃在欧美的“一致支持”下已经正式宣布独立,科索沃独立问题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但是,就如我们在之前的点评中所强调的那样:科索沃正式宣布独立是一回事,科索沃最终是否能获得独立地位(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获得联合国的认可)是“另一回事”;特别是,“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能否大体上处于和平框架下运行,则“又是一回事”。
●只要俄罗斯战略运作得当,最后迫使欧盟“准备强行拆除”东欧反导计划也未为可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即便美国与波兰、捷克两个东欧国家谈妥,“在欧盟的默认下”准备强行在东欧部署其导弹防御系统,但是,只要俄罗斯紧扣伊核问题这个核心、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中战略运作得当,最后迫使欧盟“准备强行拆除”也未为可知。
●俄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依葫芦画瓢的背后,是俄对外政策的“触底(底线)反弹”
显然,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5日已经根据“科索沃特例”也“正式宣布独立”之后,不论是上面列举的“另一回事”、或是“又是一回事”,已注定成为了“欧美俄”“科索沃角力”的后续内容。
也就是说,在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依“科索沃特例”这只葫芦画瓢的背后,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触底(底线)反弹”,至于俄罗斯能否维持反弹的势头甚至扳回损失,那就要看俄罗斯进行战略运作的后续手段了。
●只要“中俄”运作得好,南美将被“中欧俄”建设成为继伊核问题之后的另一个“战略协同案例”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相对欧盟而言,只要“已经在南美抢得先手”的“中俄”运作得好,在切入点、切入时间上把握得好,那么,在欧盟地中海计划与美国大中东计划的“战略碰撞”中,南美将被“中欧俄”建设成为继伊核问题之后的另一个“战略协同案例”。
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美国用导弹打下失控卫星之举,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两个观察结论:
第一:如果撇去美国打自己失控卫星的军事层面的意义不谈,那么,从国家总体战略的层面去观察得到观察结果就是:华盛顿似乎是在有意向“方方面面”展示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拥有太空技术发言权的国家”组建一个旨在讨论世界未来重大问题的“太空俱乐部”,取代目前这种“由五大核国家形成的核俱乐部”,显然,被排除在外的将是英国、法国这两个核大国,也就是整个欧盟。
第二,在我们看来,是否建立、或者建成一个“太空俱乐部”并不是美国人关心的东西,华盛顿真正关心的是东西,是想在“现有机制”之外,另外建立一套可以对自己的北约盟友--欧盟施加战略压力的机制,与北约这个军事组织是针对“非西方”国家、侧重施加政治、军事压力的工具类似,“太空俱乐部”很可能被初步设想为对欧盟施加“经济压力、军事压力”的机制,并以此来离间在伊核问题上仍然配合严整的“中欧俄”。
●米歇尔的古巴之行,与美国用导弹打下失控卫星之举,有着“曲径通幽”之妙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在这种层面上去观察,那么,米歇尔的古巴之行,与美国用导弹打下失控卫星之举,有着“曲径通幽”之妙。
事实上,首席评论员曾“提前”指出,如何“用活”古巴,将是“中欧俄”能否打造出一个从经济层面向美国“抵近”施加战略压力之“机制”的关键。在科索沃独立问题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之后,能否快速地建立起这套“施压机制”来,也就犹显重要。
当然了,自美国用导弹打下自己失控的卫星之后,“中俄”根本就用不着去动员欧盟,从米歇尔冒着南美这缕突然升起的狼烟,如期对“指导委内瑞拉闹革命”、并为南美大国巴西“高度尊重”的古巴,展开旨在“通过加强对话推动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态度”来看,欧盟推动、参与并建立“这套机制”的战略意图也已彰显无遗。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法国已经开始与雄心勃勃的南美大国巴西建立了更紧密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即包括向巴西输出先进的战斗机生产技术,也包括向巴西转让核潜潜艇生产技术。
●“这套机制”显然被置于一个“大三角”之中
在我们的观察中,就大的“未来框架”而言,“这套机制”显然被置于一个“大三角”之中:如果我们将欧洲、美洲、亚洲视为三个顶点,并连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包含有伊核问题、地跨“欧亚非”的中东,显然是这个三角形的“重心”之所在。
在具体解释这个三角形之前,我们再来阅读几则新闻资料。

俄专家:人民币和卢布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莫斯科消息】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一些经济学家在俄新社举行的圆桌会议上表示,中国和俄罗斯货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俄新社5日组织举行了有关美元近期急剧贬值及其未来前景的圆桌会议。
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教师叶夫根尼.纳多尔申认为,中国人民币和南非兰特将比俄罗斯卢布更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巴西里拉和阿根廷比索同样也有不错的机会。
纳多尔申说:“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将比卢布获得更快的普及,因为中国经济规模是俄罗斯经济的三倍。”
他强调:“美元不会在近几年,或者未来十年里失去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对卢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更为乐观。
他说:“储备多元化的过程正在进行。人民币非常明显的升值提高了它对于各国中央银行的吸引力。卢布同样也有(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景,不仅是在后苏联空间里,特别是当独联体一体化稳固的情况下。”
俄罗斯国家杜马经济政策和企业委员会成员瓦列里•祖波夫同意经济学家的观点。他说:“形势是这样发展的,各国都将储备多种对他们有利的外汇。这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卢布。”

政协委员吉晓辉: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已具可能性
【北京消息】人民币持续升值,让许多进出口企业感到了明显的成本压力。“在国际贸易中,能否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一来,企业不但可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还可以节省换汇成本。”来自经济界别的吉晓辉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试点,“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058元,为汇改以来最高点。尽管3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175元,较前一交易日走低了117个基点,但按2007年末的数据计算,仅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258%。而交通银行(601328行情,股吧)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到今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将达到683元—675元的区间。
“人民币汇率的稳步趋升,增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吸引力。此外,不断发展的国内金融市场也为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条件”,吉晓辉委员说,“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使国内企业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区内贸易比重越来越高。在亚洲区贸易中,日本已开始使用日元作为计价货币,以日元计价的出口贸易比重超过50%。吉晓辉委员表示,当前,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也同样出现了以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需求。
为此,吉晓辉委员建议,以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为框架,稳步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之间已经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展谈判,相互间的经济关联度也较高,人民币国际结算可先在局部区域内试点,并逐步扩大至亚洲其他国家。”吉晓辉委员说,通过试点,可以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的环境变化进行一定适应和评估,以便相关方面做出适当反应,积累宏观管理经验。
吉晓辉委员同时坦言,“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安排减少影响。并且从长期看,这些不利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减弱。”
据悉,央行上海总部曾明确表示,将研究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课题。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几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教师叶夫根尼.纳多尔申认为,中国人民币和南非兰特将比俄罗斯卢布更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巴西里拉和阿根廷比索同样也有不错的机会。
第二: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对卢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更为乐观。他说:“储备多元化的过程正在进行。人民币非常明显的升值提高了它对于各国中央银行的吸引力。卢布同样也有(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景。”
第三:在亚洲区贸易中,日本已开始使用日元作为计价货币,以日元计价的出口贸易比重超过50%。吉晓辉委员表示,当前,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也同样出现了以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需求。
●站在华盛顿决策层的角度看问题,上述观点本质上都是在“唱衰美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站在华盛顿决策层的角度看问题的话,那么,上述观点也好、预测也罢、或者原本就是“对事实的陈述”,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本质上都是在“唱衰美元”。
●这些“非美专家”的观点,简直等同于在“组织”一个“美元治丧委员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专家的嘴巴中,算上地位正在赶超美元的欧元,将来有可能“部分取代”美元的货币单位,也几乎涵盖了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显然,尽管这些“可能”中有许多是纯属猜测、甚至是意在渲染,但如果继续站在华盛顿决策层的角度看问题的话,那么,这些“非美专家”的观点,简直等同于在“组织”一个“美元治丧委员会”。
●在检视世界主要热点之后,我们甚至不难挑出一套“特殊符号”来标注三角形三个顶点
非常清楚,在这份“美元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欧元、日元、人民币、卢布,巴西里拉,在可见的将来,是有“部分取代”美元的潜力的。
如果我们将这份名单按地理因素来“放置”,那么,欧洲的欧元、卢布,亚洲的人民币与日元,美洲的美元、巴西里拉、阿根廷比索,恰恰分置于那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另外,在检视世界主要热点之后,我们甚至不难挑出一套最具代表性的“特殊符号”来标注三角形三个顶点,它们分别是科索沃问题、台湾问题、再就是刚刚激化的“南美问题”,
●欧盟之所以敢与美国在科索沃这张“老牌桌”上再玩一局,似乎是基于这样一种游戏套路
到这里为止,敏感的读者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在明知美国支持科索沃独立是用心不良,也明知“中俄”正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欧盟(或者欧元)之所以敢与美国(或者美元)在科索沃这张“老牌桌”上再玩一局,似乎是基于这样一种游戏套路,即:
除了凭借在伊核问题上(包括由伊核问题派生而来的巴基斯坦问题、阿富汗问题)的“中欧俄”战略协调关系、在“战略层次”去指望“中俄”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帮自己一把之外,在“战术层次”欧盟似乎准备了如下计划:
●对欧盟而言,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方面进行让步,以换取俄的“谅解”,是可以考虑的
首先,是“科索沃端点”方向,可通过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方面对俄罗斯有所让步的方式、换取俄罗斯的“科索沃让步”。对欧盟而言,不论是格鲁吉亚、还是乌克兰,对欧盟当然重要,但是,在美国次贷问题已经让欧盟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空间去推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科索沃独立后续问题”已经火烧眉毛的现实下,在对美国而言“更加重要”的格鲁吉亚、乌克兰方面进行让步,以换取俄罗斯对“欧盟支持科索沃宣布独立”的“谅解”,是可以考虑的。
显然,在个背景下,格鲁吉亚南奥塞梯5日也就根据“科索沃特例”“正式宣布独立”,乌克兰总统更是指责乌克兰总理“没有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协议”、从而引发威胁到欧盟能源供应的新一轮“俄乌斗气”。而与美国立刻跳出来强烈反对南奥塞梯宣布独立、并支持乌克兰总理的态度有所区别的是,欧盟在这两个问题上,大体上都保持着一份低调。
●欧盟在美国的后院去找点儿什么,准备日后还手,或者讨价还价,那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
其次,是“南美端点”,欧盟显然准备通过“南美问题”,借助巴西、古巴这两块跳板,全面跳入“美国人的美洲”。对欧盟而言,在自己的把柄(科索沃问题)“被美国人扣在手中、待机而发的情况下,在美国的后院去找点儿什么,准备日后还手,或者讨价还价,那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
从那位德国专家大力吹捧巴西里拉和阿根廷比索的态度中,我们是不难看出欧盟(准确地讲是欧元),准备在美国后院去找点儿“什么东西”,日后又准备“如何还手”的了!
●欧盟在台湾问题上,也想找点儿什么
最后,是“台湾端点”。我们知道,同样是那个法国,也已经将手伸到了台湾。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法国高官与台湾当局在密切接触,公开的接触理由是军售。
显然,在中国早就准备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露一手的情况下,与法国代表欧盟在“美国人的美洲”找点儿什么的想法类似。
●对欧盟而言,台湾问题与巴基斯坦问题不一样,可与伊核问题“相对切割”
法国的这种做法、也是在代表欧洲,在华盛顿控制严密、北京也极其敏感,且上,也想找点儿什么。
要知道,对欧盟而言,如果想将“科索沃独立后续问题”处理好,首先就得换取俄罗斯的谅解,对中国而言,本来巴基斯坦问题也是张可以打的牌,但是,由于巴基斯坦问题与阿富汗问题一样,与事关大国地位的全球核心问题--伊核问题结合得过于紧密,因此,欧盟的任何“不小心”,都将对“欧中”、“欧俄”、甚至是“欧美”关系“同时”造成严重冲击,都将为“对欧盟全球角色至关重要”的“中欧俄”之伊核问题“战略协调关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前段,中俄,特别是北京已经借达赖问题,用行动“严厉教育”了欧盟;而美国防长也是借口盟友在阿富汗作战不力,点名批判欧盟,并威胁欧盟的不作为,有可能导致北约解体),因此,可操作空间很小。
●欧盟插手台湾,与美国用导弹打失控卫星、欧盟急于与古巴建立关系正常化之间,也有点儿“曲径通幽”
而台湾问题则不一样,与巴基斯坦问题相比,尽管北京一样非常敏感,但是,相对巴基斯坦问题而言,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更或者是美国,将其更多地看作是个“中国问题”,是“中国的麻烦”,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对欧盟而言,在德国总理默克尔扯出来的“价值外交”、“宗教外交”已经不仅无法缝补好那“大西洋破布”,甚至无法遮掩因法国总统萨科齐迫不及待曝光“地中海联盟计划”、从而在世人面前,第一次全面暴露“欧美”深层战略冲突之后,特别是,在自己的把柄(科索沃问题)也“部分”落在北京的手中之后,直接插手台湾问题,从而在伊核问题之外,建立一套“欧美”向中国施加压力的机制,这恐怕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初借达赖、扯出“价值外交”、“宗教外交”,布什也拼命附合的战略意图,或者与美国用导弹打失控卫星、欧盟急于与古巴建立关系正常化的战略意图之间,也都有点儿“曲径通幽”的意思。
●作为一个欧美曾经“共用的平台”,今天的北约已经被“部分去功能化”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北约也是“欧美”对“非西方国家”施加战略压力的共用平台,但由于遭遇了伊核问题的强烈冲击,并受到“上合”的阻击,特别是,经过巴以和平(以色列公开要求加入北约被欧盟核心国家拒绝)、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三个热点的“重复试验”,事实证明,作为一个西方国家曾经“共用的平台”,今天的北约,已经被“部分去功能化”了。
●如何针对中国“共同建立”一套施加战略压力的机制,恐怕也是欧盟与美国之间“非常急于讨论”的问题
但是,从“科索沃独立”已经进入“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之后,北约仍然在高谈“东扩”的情况来看,它仍然是“欧美”对俄罗斯施加战略压力的“共用平台”,这部分的功能仍然在正常运转。
如何针对同样准备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中进行战略选择的中国、“共同建立”一套施加战略压力的机制,在“欧盟地中海计划”与“美国大中东计划”已经裸身相向、已经且必将为“中俄”所利用的今天,在仍然可以通过“现有机制”对俄罗斯施加战略压力的情况下,恐怕也是欧盟与美国之间“非常急于讨论”的问题。
●“法国外交”似乎已经取代了“德国外交”、成为欧盟外交的“新旗手”
显然,如果我们的评估不错的话,那么,在“这套机制”中,由于公开插手台湾的行动,以及大胆地在美国后院四处活动,“法国外交”似乎已经取代了“德国外交”、成为欧盟外交的“新旗手”,并有可能在“大西洋两岸”对北京共同施加战略压力的“新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国对外政策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我们知道,法国新任总统萨科齐在去年执政前,即强调法国应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加强合作,协调各国在发展经济、打击恐怖主义、解决非法移民等方面的努力,为此应成立“地中海联盟”,从而将传说中的、意在将地中海地区整合进“欧元经济圈”的计划托底而出,是“直面”美国那套欲从金融、军事上全面控制大中东地区的“大中东计划”,也就是说,起码在经济层面上,地中海联盟的在政府层面公开曝光,意味着“欧美”在长远战略层面的公开对立。
●对“地中海联盟”“并非排外”宣传,仍然在为“大中东计划”绞尽脑汁的美国人恐怕是“点滴在心”!
事实上,本想借“价值外交”修补欧美关系,对在南美、非洲扩大战略纵深的中国施加压力,并同时掩饰欧美战略对立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距离她不久前公开指责法国迫不及待推出地中海联盟、是具破坏性的“单独行动”还没有几天,随着法国公开插手台湾,态度似乎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最新消息显示:同样是那位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开始公开已就建立“地中海联盟”的问题、与法国初步达成了一致,并解释说,法国提出的“地中海联盟”计划主要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地中海沿岸南北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欧盟27个成员国都敞开大门,而不是建立一个排外的“地中海俱乐部”。
显然,对“地中海联盟”所谓的“并非排外”宣传,仍然在为“大中东计划”绞尽脑汁的美国人,恐怕是“点滴在心”!
●西方针对“非西方”国家的北约,其的“去功能化”将日益加速
不过,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对外政策”(一次是针对中俄、一次是针对美国)不得不进行两次180度大转弯的事实中就可以看出,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西方针对“非西方”国家的北约,其的“去功能化”将日益加速,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个大三角关系,里面嵌入一组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层面的制衡关系。
要知道,在所有结构中,“三角形”结构才是最为稳固的。
●全球局势仍然没有脱离我们之前给出的四个观察点,并停留第一、二观察点之间
如果我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去观察近来的国际风云,我们也就不难不看出,这一切都来得这样突然,又来得如此符合逻辑。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就目前而言,全球局势仍然没有脱离我们之前给出的四个观察点,并停留第一、二观察点之间,随着形势的发展,跳过第三观察点,最终走向第四观察点的可能性在增加。
●只要“入联公投”将在最后关头“嘎然而止”
仅就台湾问题而言,我们仍然认为,除非美国想破罐子破摔,敢于直接进入第三个观察点;或者华盛顿敢于面对日本、或者伊朗可能迅速跨入核门槛、从而被动面接受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或者中东政策彻底破产、欧盟“地中海计划”趁机从中渔利的战略风险,否则,早在去年APEC高峰会谈的“胡布会”中、北京“正式接牌”之后,就被北京“正式定性”“台独重大事变”的“入联公投”,将在最后关头“嘎然而止”。
●但在“最后关头”到来之前,北京仍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但在“最后关头”到来之前,北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下定决心做好随时武力解决台独的战争准备,这是尽最大努力制止台独重大事变的根本保障,不仅如此,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动作“正式发布”这一战略决心。
●“入联公投”必然面对《反分裂国家法》的非和平手段的“严厉惩罚”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胡锦涛主席在两会期间的对台讲话,其核心要义在于:由于北京已经“正式定性”“入联公投”为“变相台独”,因此,北京必须警告台湾台上、或者准备上台的领导人,不要幻想着“入联公投”之后,可以用一个“局部三通”、去避免受到“严厉惩罚”,从而敦促台湾岛内曾经搞、或者正在搞、抑或是准备搞“入联公投”的投机份子,放弃“入联公投”,才是其唯一的出路。否则,必然面对《反分裂国家法》的非和平手段的“严厉惩罚”。
●中国大陆将用何作为“最初的反应”、恐怕是最令台独、特别是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费心猜测的事情
至于中国大陆将用何种“非和平手段”作为“最初的反应”、恐怕是最令台独、特别是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费心猜测的事情。
我们注意到,就在这几天,美国国会通过了所谓的“支持台湾民主选举”的议案,但同时也删除了“中国军事威胁台湾”的说法,非常清楚,在中国一边原则同意大改之后的“联合国对伊制裁方案”、一边又与伊朗签下160亿美元大单,从而彰显“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绝对不容侵犯的态度之后,在胡锦涛以“强调和平统一”为主题的对台讲话之后,美国人应该已经清楚地看到,在伊朗问题与台湾问题上,中国是不会去做选择题的;
●作为“非和平手段”的“最初反应”,绝对不是美国“最愿意面对的反应”、
也绝不是一开始就会令中国立刻失去“略选择权的反应”
如果“入联公投”成为事实,那么,至于解放军是挥师解放台湾?还是用一定规模的军事打击,更或者是用封锁手段,作为“非和平”的“最初反应”,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我们并不能十分地肯定,但是,它肯定有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答案,即:
第一,北京一定会做出强烈反应,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进行严厉惩罚;
第二:“最初反应”绝对不是左眼睛盯着中东、右眼睛盯着地中海的美国“最愿意面对的反应”、也绝不是一开始就会令中国立刻失去“全球战略选择权”、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反应。
●北京应该在被动中寻求主动、才能在尽可能主动的环境中去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从伊核、朝核危机的几年历程来看,不论是伊核还是朝核,都是美国的麻烦,即便走向失控,中国仍然可以把持一种主动权。坦率地讲,在台湾问题上,由于“台独问题”是中国不能退让的核心利益,因此,在中美较量中,中国总体被动。在“入联公投”实际上已经被华盛顿设计为一个“尽可能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时间节点”之后,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国大陆已经做好随时准备武力解决台湾的战争准备、与战争决心的情况下,在武力解决之前,只有从“台海”之外去应对台海问题,才能在被动中寻求主动、才能在尽可能主动的环境中去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在我们看来,武力解决台湾起码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最快速削弱美、日在台势力。
●北京最可能做出的“最初反应”是第三
因此,我们认为,北京最可能做出的“最初反应”是第三。
第三:在“可有效控制伊核进程”的“伊核六方会谈”与被定性为“变相台独重大步骤”的“入联公投”之间,中国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入联公投”之日,就是“伊核进程”、“朝核问题”不再受“伊核六方会谈”、“朝核六方会谈”控制之日,从而在“入联公投”的第一时间内,就将球立刻扔给“入联公投”的始作蛹者--美国,北京就可在“美日同盟”、“韩美同盟”、欧美的“北约同盟”、在自身利益的冲击下,陷入全面混乱之后,并有必要重新评估自身利益的时候,于第二时间再启动武力解决台湾的进程。
●动武决心要下在第一时间,动武的动作要做在第二时间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应对“入联公投”的最初反应应该从两个层面同时进行,一个在政治,经济层面,这是在第一时间就要做的,也必须做的;另一个则是军事层面,要随时以“武力解决”,对此而言,决心要下在第一时间,动作要做在第二时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政治、经济层面”的反应越强烈(比如直接封锁台海、或者封锁台海的某个特定方向),在台独、特别是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包括方方面面面前,北京“随时就要武力解决”的决心才显得“不可逆转”、“不可动摇”,但在中国大陆什么时候才大规模对台用兵的具体时间上,却很难把握,从而尽可能将战略主动权留在自己手中。
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选择时机,通过不同层面全面展现这一“战略计划”,这也是迫使华盛顿在最后关头下令陈水扁放弃“入联公投”的重要步骤。
●针对“入联公投”,中国大陆的“最初反应”其实已经“提前”做出了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欧美经济在美国次贷问题中所受到的冲击,考虑到欧美在处理“科索沃独立后续问题”中需要从“中俄经济”、包括日本经济中获得帮助的需要,考虑到南美、及“南美经济”是美国、及美国经济后院的事实,特别是考虑到“欧美”要处理好次贷问题中所受到的冲击、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美国是否可以继续维持、或者欧盟是否可以夺取“地球发钞权”、从而通过“增加向地球发行钞票数额,就可以相应缓解”问题,而这一核心问题又在于“欧美”谁能“有效吸引”全球资金流入的问题;美国已经控制不了南美局势已经是事实,而“南美冲突”一旦失控,对美国而言,其灾难后果不仅有如“对欧盟而言的科索沃局势失控”、就影响而言,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我们已经不难猜测,针对“入联公投”,中国大陆的“最初反应”、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提前”做出了,那就是,与欧盟高官高调访问古巴不同的是,北京在这起本就由华盛顿“提前挑起”的“南美冲突”面前,与科索沃问题一样,保持了一种低调。
●“说服”北京在南美问题上继续保持一种“有利于美国(本质上是美元)”的低调,
恐怕与台湾问题一样,同样是老布什再次访京的重要内容。
在我们看来,目睹法国在哥伦亚人质事件中“大渔其利”(在促使委内瑞拉帮助哥伦比亚处理人质事件的过程中,人质中,有法国人非常上心),并在美国后院“四处找东西”的动作,华盛顿不惜抢在法国(欧盟)之前,主动在自家后院挑事,以证明自己仍然是美洲的老大,但结果却不如人愿。控制不了局面从而不得待在自家后院忙于处理“家事”的小布什,其让老布什突然飞到北京的背后,是否与北京在“南美冲突”保持了一种“相对低调”有关?对此,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既然古巴都能在事件中保持低调,却又明显在发挥影响力,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又有何难?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说服”北京在影响力日增的南美继续保持一种“有利于美国”的低调,恐怕与“入联公投”一样,同样是老布什再次访京的重要内容。
●欧盟人(欧元)可是打上门来,是在美国的后院“插竹签”
显然不难看出,如果我们的评估不错的话,如果说美国人还想在自己一手搞出的“入联公投”问题上向北京“开价”的话,那么北京的“愿意支付的价格”早就一目了然了,与科索沃问题一样,仍然是中国在“南美端点”中待价而沽的“战略选择权”,至于中国在伊核问题中的核心利益,从南美局势变化来看,是提都别提。

资料:巴西总统卢拉提议成立南美防卫理事会
【巴西利亚消息】据巴西通讯社3月4日报道,巴西总统卢拉提议成立南美防卫理事会,以增强南美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多边安全论坛上的影响力。
据报道,卢拉当天在东南部城市坎皮纳斯出席巴西农业研究公司卫星监控系统启用仪式并发表讲话说,根据目前安理会理事国选举程序,南美国家每次只有一到两个国家当选,难以发挥充分的影响力。
他表示:“巴西认为有必要成立南美防卫理事会,并由巴西代表这个理事会进入联合国安理会。”
巴西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5年,巴西、日本、德国和印度向联大会议提交议案,建议将安理会理事国由目前的15个增至25个,但因遭到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反对而成为废案。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巴西认为有必要成立南美防卫理事会,并由巴西代表这个理事会进入联合国安理会。”
●对那个门罗主义国家而言,这简直如同抢班夺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于“中俄欧”而言,巴西总统卢拉的这番话,除了口气很大之外,也没有为才能特别刺耳的,但是,对那个门罗主义国家而言,这简直如同抢班夺权。
值得强调的是,就是这个巴西,刚刚从法国那里得到了包括核潜艇技术在内的“战略合作”,这就是与美国一致支持科索沃独立的欧洲为、刚刚带给美国人的礼物。
只不过与科索沃不同的是,科索沃是在美国(美元)在欧盟的地盘上埋地雷,而在“南美问题”中,欧盟人(欧元)可是打上门来,是在美国的后院“插竹签”。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得到法国战略合作的巴西,
●从“门罗主义者”的角度看,这三条,条条都在挖“美国霸权梦”的祖坟
显然,得到法国、或者说欧盟支持的巴西,不仅要代表南美“说话”、在联合国占一个“讲台”,还有军事保护南美的雄心、也有用巴西货币整合南美经济的念头。从“门罗主义者”的角度看,这三条,条条都在挖“美国霸权梦”的祖坟:试想,一个自家后院都管不了的“超级霸权”,还有谁相信你有多厉害?尽管在南美洲没有人有能力打下自己的卫星,但是,南美这外,却有这样的国家,还不只一个。
●在这个“大三角”上,全球资金将随着大国的角力而有选择地流动,
并直接影响大国在“伊核问题”这个“三角形重心”上的话语权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那个“三角形”,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一旦决定欧盟前途、欧元命运的“地中海计划”与同样将决定美国前途、美元命运的“大中东计划”、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中“短兵相接”,那么,是“欧洲上空的硝烟”迫使人们将美元兑换成欧元,或者欧洲资金像上一次科索沃战争中那样,离开欧洲涌入美国;还是“美洲上空的硝烟”将美元熏成欧元,作为“欧美”之外的第三个端点,包括人民币、日元的亚洲,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显然,在这个“大三角”上,全球资金将随着大国的角力而有选择地流动,并直接影响大国在“伊核问题”这个“三角形重心”上的话语权。
显然,仅从这一点来看,站欧盟的角度看问题,只要有可能,在台湾这个点上,尝试与美国在“尽管仍可有效”制约俄罗斯、但在中国经济力量的张力下,已经被部分去功能化的北约体制之外,另外建立一个新机制,在三角形的另一个端点上,去制衡影响力日益上升的北京,这与欧盟插手美国后院、意与“中俄”建立一个制衡美国的机制、其动机都一样,都是一种必然逻辑。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去审视中国军方明确警告,恐怕就会有更多的感受,
至于对台湾问题控制已经非常严密的美国而言,就目前局势,在是否愿意欧盟介入台湾问题的上,答案恐怕是“未比乐意”!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欧俄美”力量进一步出现调整,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东亚形势进一步演化,“相对力量”日益下降的美国在与“中欧俄”的伊核角力中,视需要,其态度也有可能有所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去审视中国军方明确警告:“华盛顿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实防范陈水扁当局铤而走险,制造重大‘台独事变’”,恐怕就会有更多的感受,显然,就如我们在之前的点评中所说的,这正是北京对自己的战略选择权、以及警告美国、包括欧盟,甚至近日又开始“心理活动”的日本,千万小心自己不要在台湾问题上出现政治误判、从而将局势导入有可能令现有全球安全框架“提前蹦塌”的“综合考虑”,显然,受到强烈警告的小布什,在他有本事“提前”点燃、却没有本事“如愿熄灭”的“南美狼烟”中,让他的“老爸”再访北京,似乎也在“综合考虑”着什么。
●经验证明:对美国人而言,“请”朝鲜人回到谈判桌前,那是要“费不少力气”!
有意思的是,伊朗总统已经明确表示,伊朗将不再与大国谈判伊核问题,而只与国际原子能组织进行会谈。对此,时事评论员们的共同感受就是:对某些大国而言,让伊朗“出面”亲自将可以有效约束“伊核计划进度”的“伊核六方会谈”“再次休息”是有好处的,这样,一方面可以腾出时间来,在五大洲再摆几张“八仙桌”,以讨价还价;另一方面,也可以令“敦促伊朗恢复参与伊核六方会谈”作为一张讨价还价的筹码。
显然,熟悉朝核六方会谈的人都知道,经验已经证明了两点:
第一,对美国人而言,“请”朝鲜人回到谈判桌前,那是要“费不少力气”!何况伊朗还不是伊核六方会谈的正式成员,期间,如果一个、或者两个大国不愉快,要请伊朗人回来谈,恐怕会更难!
第二,也就是在那种“请来请去”之间,朝鲜悍然进行了核试验。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因美国中东战略无法如期实现而爆发,科索沃问题的演化,德国法国在地中海联盟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全球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形势已较一年之前产生了重大变化,这无疑进一步撑开了“中俄”的战略空间。
在这种变化中,“台海问题”早就超越了东亚框架、甚至是西太平洋框架,因此,对于台海局势将如何发展,由于时间还足够长(距离322日还有近两个星期),我们不妨在大国们在五大洲陆续开张的、形式各异的“八仙桌”上,特别是在伊核问题、朝核问题的那种“请来请去”之间,或者在“美元治丧委员会”可能频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去作进一步观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