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 2007年 11月23日
(2007-11-24 17:48:41)
下一个
东方时事解读 2007年 11月23日
美英法德要求UN对伊朗采取更严厉制裁
【伊斯兰堡消息】美国及其在欧盟的三个盟友北京时间11月23日说,伊朗在核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工作以赢得他们的信任,联合国现在应当考虑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制裁。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法国和德国代表稍早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发表声明说:“拭目以待的方式并不是一种选择。”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重申了他在伊朗核问题报告中的观点,承认伊朗在回答有关伊核技术未决问题方面与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是“足够”的, 但欠“积极主动”,同时强调伊朗没有按联合国决议要求暂停敏感的铀浓缩活动。
英法德三国的声明表示,伊朗的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声明指出:“我们承认伊朗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步子,但合作是不全面的和被动的。总而言之,结果并不令人鼓舞。”三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问题作出判定。
美国代表舒尔特的发言呼应了欧洲三国的立场,他说,伊朗一直实行的选择性合作政策以及拖延战术表明,伊朗故意将国际社会的视线从其敏感的核活动上转移开。
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苏丹尼耶则表示,巴拉迪的报告表明伊朗坦诚地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解释了核活动进程,他警告进一步的制裁将带来严重后果。苏丹尼耶说,只有在爱好和平的国家阻止美国等国家制造噪音和问题的条件下,伊朗才会继续保持合作态度。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法国和德国代表稍早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所发表的“拭目以待的方式并不是一种选择”、这话说得“相当地俏皮”,然而,值得强调的是:语言上的幽默根本就掩饰不了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做茧自缚”。
请大家注意这几段文字,并从中体味欧洲、美国、伊朗在伊核问题上的最新态度:
第一,英法德三国的声明表示,伊朗的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声明指出:“我们承认伊朗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步子,但合作是不全面的和被动的。总而言之,结果并不令人鼓舞。”三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问题作出判定。
●看来这场围绕伊核问题展开的“巴基斯坦战役”已经告一段落
显然,在欧洲人嘴巴里,尽管仍在声称所谓“伊朗的两种做法”(即:伊朗的合作是被动式、非全面的合作;伊朗没有按联合国决议要求暂停敏感的铀浓缩活动)都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三架马车”却在声明中“承认伊朗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步子”。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也是一番感慨,看来这场围绕伊核问题展开的“巴基斯坦战役”已经告一段落。事实上,就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方向就传来了“决定性的消息”。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宣布紧急状态有效
【伊斯兰堡消息】据巴基斯坦当地电视台23日报道,巴最高法院当天宣布,巴总统、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宣布的紧急状态和临时宪法令有效。
报道说,由首席大法官阿卜杜勒·哈米德·多加尔主持的法庭当天就针对紧急状态的诉讼进行了听证并作出裁决。裁决认为,在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穆沙拉夫实行紧急状态的做法是必要的。裁决还表示,当国内局势好转后,宪法将被恢复,但最高法院有权随时重新审视这一局势。
穆沙拉夫3日宣布全国实施紧急状态并颁布了临时宪法令。当晚,穆沙拉夫根据临时宪法令解除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杜里的职务,并任命多加尔为新的首席大法官。
根据临时宪法令,宪法被中止,参议院(上院)和国民议会(下院)以及旁遮普省、信德省和俾路支省的省级议会维持正常运作,联邦和省级内阁维持正常运作,联邦政府总理以及省首席部长和省长均被保留原职。
巴基斯坦总检察长加尧姆23日说,在撤销所有关于穆沙拉夫连任资格的诉讼之后,巴最高法院已指示选举委员会公布10月6日总统选举的结果,宣布穆沙拉夫当选。
布什“改口”:穆沙拉夫的行为并未“越线” “他是守信用的人”
【综合消息】23日,各方传出的有关巴基斯坦局势的消息显示,巴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正全力为连任铺路。贝·布托的立场似乎出现松动,可能将放弃与其他反对党联合抵制选举。
穆沙拉夫释放被押政治人士等一系列举动似正在取得成效。美国总统布什一改先前的批评态度。他说,穆沙拉夫的行为并未“越线”,他相信穆沙拉夫推崇民主。《华盛顿邮报》日前称,这是布什向穆沙拉夫送出的“最强支持信号”。
布什还说:“穆沙拉夫已是反恐战争的忠实盟友。他也正在推进巴基斯坦民主进程。如今,他释放了受押者。我发现,他是守信用的人。”布什的最新表态与他和美国政府其他官员先前的讲话大相径庭。布什两周前说,他的助手已直接警告穆沙拉夫,实行紧急状态的决定“将破坏民主”。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巴基斯坦局势,我们曾经给出过这样“一组判断”,即:
首先,巴基斯坦局势的迅速激化,与“中东和会”、特别是与美国试图从欧盟、甚至是阿盟手中拿到那份“中东和会”之“谈判标的”(同意与美国一起对伊朗进行全面经济制裁)的意图是息息相关。
其次,我们认为,由于美国在巴基斯坦找不到“第二个穆沙拉夫”、又由于中国的存在,尽管美国“一直在关切”巴基斯坦的核武器的安全问题,但不可能“强行接管”巴基斯坦核武库。再加上巴基斯坦激进势力无处不在,巴基斯坦局势一旦全面失控,不论是伊斯兰激进势力掌控巴基斯坦核武器也好,还是巴基斯坦全面中止与美国的反恐合作,甚至为阿富汗、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直接支持也罢,都是极为可能的,都是美国决策层“可能面对的残酷现实”。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贝.布托公开喊出“要求穆沙拉夫下台”、“绝不与穆沙拉夫合作”、“绝不考虑在穆沙拉夫手下担任总理职务”的政治口号之后,贝.布托就已经被“残酷现实重压之下的美国人”所抛弃了。
再次,我认为,尽管巴基斯坦局势是美国一手挑起的,但是,在欧盟因“种种顾忌”不敢妄动之前,在无法得到欧盟在阿富汗方向、巴基斯坦方向的“实质性帮助下”,特别是在穆沙拉夫的“个人安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巴基斯坦的“大势”仍然没有改变。
最后,我们还认为,华盛顿的“巴基斯坦计划”不仅没有达成将巴基斯坦改造成一个“令中国伊核政策、中东战略效率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之既定目的,反而将会对美国的阿富汗政策产生深远影响,非常清楚,今后的巴基斯坦政府,势必成为一个““令美国伊朗政策、阿富汗政策效率更加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
●尽管“中俄”已摆出一副“万不得已、将被迫.......”的姿态,但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才是“方方面面”确认、并接收这一战略信号的关键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继之前中国退出“德国主办的伊核问题六方外长会议”、又果断退出“美国组织的伊核问题六国会谈”之后,北京已然摆出一副万不得已、将被迫“全面中止”旨在调控伊朗核进度的“伊核六方会谈”,并与俄罗斯一道“被迫抽掉”欧盟借以充当战略协调人、在“中美俄”之间进行战略腾挪的“伊核问题现行处理模式”的“强硬态度”。
显然,正是在这一强硬态度下,随着受欧盟影响甚大的巴拉迪先生弄出那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伊朗核计划就是军事计划”之确切结论的伊核报告。
事实上,北京也好,莫斯科也罢,尽管已经摆出一副“万不得已、将被迫.......”的北姿态,但是,姿态的背后是否有足够的决心,特别是如何展示这种决心、才是“方方面面”最终确认、并接收这一战略信号的关键。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绝非巧合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安排了一系列“节目”,强调“中俄”不仅有这份姿态、也有这份决心。
美官员:小鹰号取消访问香港计划,正返回日本基地
【综合消息】据外电报道:中国周三拒绝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以及陪同舰只在感恩节假期访问香港,但又在周四突然改变了主意。小鹰号的此次访问已经筹划了很久。
不过,这个决定现在已经太晚。一位美国官员表示,小鹰号在被拒绝後取消了此次航行,目前正在返回日本基地。
小鹰号航母率领的舰队,以及舰队上的8,000名美国空军和海军士兵原计划周三抵达香港,但美国国防部称该计划遭到了中国的拒绝。
小鹰号航母船员的数百名亲属已经飞抵香港,准备和亲人共度感恩节。周四晚些时候,中国似乎突然转为温和态度,最终宣布小鹰号航母可以停泊香港。
“我们决定允许小鹰号在感恩节期间停靠香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只是一个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决定。”
不过,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夏威夷的发言人告诉路透,小鹰号不会再折返香港,目前正在向其在日本的基地前行。
“小鹰号正在返回横须贺军事基地,”海军少校John Filostrat说,称自己不便告知为何在中国改变主意后小鹰号没有再返回香港,或是现在折返是否已经太晚。
“当被拒绝入港后,他们开始返回,目前仍是这一情况,”他说。
此次感恩节假期的遭遇令许多抵港的海员家庭感到沮丧,并有可能引发外交口角。
“我想爸爸,”14岁的Mark Curry说,他的父亲是一名小鹰号船员。“我以为能在那里见面,但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麽。好失望。”
会见达赖惹的祸?
中国的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距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前次访华仅有数周。当次访问中,盖茨希望两国可以展开长期对话。
刘建超没有说明为何中国起先拒绝小鹰号进入香港。但原因可能有几个,其中包括美国计划向台湾出售价值9.4亿美元的导弹升级系统,以及总统布什上个月接见达赖喇嘛。
去年,小鹰号航母在日本冲绳岛附近执行任务时,曾有一艘中国潜艇上浮,出现在距小鹰号非常近的海面上。这一事件说明两国仍有发生摩擦的可能。
中国周三还宣布进行“航空管制”。
据新华社报道称,这次航空管制将使华东和华南约7,000人的出行计划受到影响,管制原因不明。
小鹰号航母1956年开工建造,是美国海军服役时间第二长的舰艇,仅次于停泊于波士顿港、服役时间达208年的“宪法号”仪仗帆船。小鹰号还是美军唯一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计划于明年退役。
香港尤其是其湾仔区长期以来都是美国海军停靠和修整的常规港口。小鹰号在2005年感恩节曾在香港停泊过。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是摘自外电发自香港的新闻稿。我们之所以“如此提醒”,是想让大家明白这么一个事实,即:如果美国人有什么委屈、或者对事情起因有什么“方便说出来的话”需要表达,那么,大家尽可以在这份“外电”中去寻找。
●就美国人心中的“委屈”而言,新闻稿的处理手法非常有技巧
显然,就美国人心中的“委屈”而言,新闻稿的处理手法非常有技巧,一句“我想爸爸,”,一句“我以为能在那里见面,但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失望!”,已经将美国人心中的委屈表达得淋漓尽致!将“煽情”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另外,就原因而言, 新闻稿的处理手法也非常专业,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刘建超没有说明为何中国起先拒绝小鹰号进入香港。但原因可能有几个,其中包括美国计划向台湾出售价值9.4亿美元的导弹升级系统,以及总统布什上个月接见达赖喇嘛。
去年,小鹰号航母在日本冲绳岛附近执行任务时,曾有一艘中国潜艇上浮,出现在距小鹰号非常近的海面上。这一事件说明两国仍有发生摩擦的可能。 中国周三还宣布进行“航空管制”。
●不论是撰稿人、还是“不方便说话”的美军军官,似乎都没有去“关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非常详细”!在我们看来,新闻稿对“可能的原因”已经罗列得非常详细了,什么“达赖”、什么“对台军售”、什么“中国潜艇出现在美国航母附近”,什么中国周三还宣布进行“航空管制”,等等,的确,所有这些“都可能是”事情的起因。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不论是新闻撰稿人、还是身份特殊“不方便说话”的美军军官,似乎都没有去思考、关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是在中国“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启程赴港的,还是在中国“批准”的情况下如期启程、但在中途却被中国“突然拒绝”的?
●造成小鹰号直到最后一刻都无法获准靠港的原因,显然是“因某种原因”中途被中国“突然拒绝”!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想去香港过感恩节不是什么秘密,因为美军大批家人都已经提前到达香港。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造成美国小鹰号直到最后一刻都无法获准靠港的原因,显然是“因某种原因”中途被中国“突然拒绝”!
●中国的“两次拒绝”都发生在“中美关系出现重大危机”、甚至“可能出现军事冲突”的大背景下
众所周知,在香港回归后,在“正常状态”下,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访问香港一向为中国外交部所准许。此前,被中国拒绝靠港的情况出现过两次,一次是99年“炸馆”事件之后,另一次则是2002年中美在南海上空发生撞机事件之后。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中国“两次拒绝”美国航空母舰靠港都发生在“中美关系出现重大危机”、甚至“可能出现军事冲突”的大背景下。
显然,如果我们从“历史”的经验去思考,也就不难想到,北京之所以会“第三次拒绝”,也是因为目前时局也处于“类似的状况”吗?
我们知道,21日,南京、广洲两大军区举行跨战区的大型军事演习,并对相应区域进行了空中管制。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演习举行的非常突然,这表现在“空中管制”来得非常突然,民航部门来不及准备,结果造成大量的国际、国内航班延误,大量旅客滞留机场。
我们注意到,就是中国军方“突然演习”的当天,俄罗斯国防部长也突然宣布,俄武装部队定于2008年举行一系列“遵从同一战略方针”的指挥所演习。俄总统普京更是“暗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快速反应将是这一系列演习的重要部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朗已经向国际社会公开承认拥有“原子弹设计蓝图”之后,在中国退出美国组织的旨在讨论如何制裁伊朗的“伊核问题六方会议”之后,在穆沙拉夫明确拒绝美国的“强烈要求”、坚持继续实行“紧急状态”的情况下,在巴基斯坦就是伊朗交出的“原子弹设计蓝图”来源地的事实下,面对“中俄”在军事上一系列的“同时动作”,恐怕很难用“巧合”两个字去解释。
●整个事情恐怕都与“伊核可能迅速危机化”,以及因伊核问题而激化的巴基斯坦局势有关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一直是我们观察整个事件的基础。就如我们在第一时间里所说的那样,尽管华盛顿这次从“人道”的角度装出一副“受伤”的样子;尽管北京在“小鹰号”已经返航的时候,才“出于人道的考虑”,突然改变主意、准许水兵在香港与翘首以待的家人共度“感恩节”;尽管双方都在所谓的“人道”上做文章,找话题,但是,我们的观点有两个:
第一,从战略上而言,整个事情恐怕都与“伊核可能迅速危机化”,以及因伊核问题而激化的巴基斯坦局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俄“同时动作”的当天,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孙建国中将在八一大楼会见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局长萨拉乌丁中将一行,在会见中萨拉乌丁中将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他说:“这次重要的访问有助于巩固两军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中巴两国两军友谊比山高、比海深,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巴基斯坦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巴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萨拉乌丁中将所说的“重要访问”究竟如何重要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萨拉乌丁中将所说的“新形势”,我们却是有目共睹。至于如何“深化中巴战略合作关系的内涵”?相信大家从穆沙拉夫披露“美国威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发出求救信号、到朝核最终悍然核爆炸、继而美国全球安全的基石之一--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突然面临颠覆危险的整个过程中就可以体味出来,即:一旦美国敢在巴基斯坦方向搞“非合理冲撞”,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维护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
●整个事情恐怕与北京对那条“中美军事热线”进行“定性”有关
第二,从战术上而言,整个事情恐怕与北京对那条美国死活要架设、旨在“防止中美产生误解、继而发生军事冲突”的“中美军事热线”进行“定性”有关。
我们知道, 11月5日,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与来访的美国防长盖茨正式敲定,建立中美国防部直通电话,这就是备受外界关注的中美“军事热线”,
一般而言,国家间的军事热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盟国之间的,例如美国与北约国家、美日之间,架设军事热线的作用主要用来协调军事行动;
另一种则是正常国家间的,例如“美俄”之间,其主要用来沟通信息、消除误解,避免冲突升级
●美国人死活要架设的“中美军事热线”意图就是要打造一个“如何避免中美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工具
显然,美国人死活要架设的“中美军事热线”属于第二种,是为了沟通信息、消除误解,避免冲突升级的那一种。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建立“中美军事热线”的意图就是要打造一个“如何避免中美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工具。
然而,在美国纵容“台独”势力搞所谓“入联公投”、从而最终可能使中美两国双方卷入“某种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在巴基斯坦被华盛顿威胁要炸回石器时代、从而也可能使中美卷入“某种军事冲突”的情况下,一句话,在美国始终瞄着中国的核心利益、并时刻准备对中国全球战略布局进行致命一击、而中国也可能进行致命反击的情况下,“并非盟国”的“中美”之间建立一条军事热线,也就给方方面面以“无限遐想”:这条热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防止中美在台海方面的军事冲突、还是防止中美在朝鲜、巴基斯坦方向、阿富汗方向的军事冲突?
●对这条军事热线,北京应该再拖一段日子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这条军事热线,北京应该再拖一段日子,尽可能地避免给“方方面面”发出“不清晰的信息”,因此,建立这条军事热线,我们的观点是,时间上似乎早了点儿。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北京似乎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一方面,中国军方在同意建立军事热线的第一时间里就明确表示,“不应把中美军事热线与台湾问题挂钩”。这就是说,在台海方向,如果美国人一定要对中国核心利益下手的话,就不要指望通过一条军事热线就可以避免军事冲突;
这一点,从中美防长刚刚敲定中美热线、就立刻展开一轮角力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美国国防部13日通知国会,称可能向台湾出售价值9.39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升级系统;而中国一艘潜艇则在美国航母正在演习时,在攻击武器射程之内,按中国外交部的说法是“纯属偶然”突然浮出水面。显然,一旦发生台独重大事变,如果美国人一定要介入,那么,在台海方向避免军事冲突,不是军事热线可以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与朝鲜之间有“条约”在身,且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军事解决朝核问题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在朝鲜方向,如果美国人一定要对中国核心利益下手的话,也不要指望通过一条军事热线就可以避免军事冲突;
●热线是否有助于防止中美在巴基斯坦方向的“合理冲撞”演化成军事冲突、恐怕是美国人急于想弄清楚的
再就是,我们注意到,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当时就明确表示:“至于这个军事热线将来讨论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两国防务及军队领导人就一些重大敏感问题通话,双方的业务部门还在进一步讨论:例如电话终端是否设在双方国防部、是否由双方国防部长通话、多长时间通一次话等”。
至今天为止,距离中美同意架设中美军事热线已经半个月了。双方的业务部门进行的“相关讨论”也应该进行一段日子了。从巴基斯坦局势突然激化、从“中俄”在军事上“同时动作”的情况来看,中美军事热线是否有助于防止因美国执意在巴基斯坦方向施展“合理冲撞”、而演化成中美军事冲突的话题,恐怕是美国人急于想弄清楚的。
●在广州战区、南京战区突然举行的军事演习,绝对是一个“突然拒绝”的好借口
前面说了,造成美国小鹰号直到最后一刻都无法获准靠港的原因,显然是“因某种原因”中途被中国所“突然拒绝”!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选择巴基斯坦局势处于关键时刻的时候,也就是北京认为中美关系也处于“非常严峻”的关口,在广州战区、南京战区瞄着台湾,突然举行军事演习,即是一个“为巴基斯坦打气”的好办法,也绝对是一个“突然拒绝”的好借口: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充许美国军舰进入演习区域访问香港,决定权当然在军方。在这种情况下,“小鹰号”上的美国军人能否到香港上岸与家人共度感恩节,当然是个值得美国人用热线“讨个说法”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心人”自然会睁大眼睛、支起耳朵、看看美国人死活要架设的那条军事热线、其“热度”到底几何?
●华盛顿要想让中美军事热线离真正地“热”起来,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努力
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直到“到处讨说法”的美国军方命令“小鹰号”转身返回日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才慢慢地“踱”出来,宣布“出于人道考虑”准许........。
由此看来,华盛顿要想让中美军事热线离真正地“热”起来,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努力。
通过这一回,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不仅摆出一副“万不得已、将被迫.......”的姿态,也展示了坚定的决心。
●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中俄”在军事上“共同动作”之后
事实上,不论是欧盟“三架马车”在伊核问题上“承认伊朗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步子”,甚至是美国向俄罗斯提交共建反导系统,赖斯邀请中国外长与会“中东和会”等事件,都发生在“中俄”在军事上“共同动作”之后。
●欧盟仍然“舍不得放下”那份令自己受用无穷的“战略协调人”角色
特别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欧盟“三架马车”在伊核问题上“承认伊朗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步子”,可以这样说,欧盟仍然“舍不得放下”那份令自己受用无穷的“中东战略协调人”角色;也可以这样说,“放不下的”欧盟在“巴基斯坦政策”、“阿富汗政策”上也被迫做出了初步选择,那就是“继续与美国保持距离”。
●目睹布什的“自煽耳光”、穆沙拉夫的“安心外出”,贝·布托也是“立刻放出软话”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有机会观察到一系列的相关消息:
第一,几天前还在强烈要求穆沙拉夫必须“结束紧急状态、恢复民主秩序”的布什,因其特使内格罗蓬特带着那份“要求”飞往巴基斯坦“调停”遭遇穆沙拉夫的冷脸,从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最后,就如新闻中所说的,布什“改口”了。
总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内格罗蓬特这一轮调停下来,其结果不过就是:“自煽耳光”的布什,实际是用对穆沙拉夫“最强支持”为价码、才“购买”到“穆沙拉夫以文职身份就任总统”、“释放反对派人士”的承诺的。
第二,公开指责“贝·布托是西方宠物”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放心”地外访、并与沙特阿拉伯“交换看法”,“顺便”给居住在海伯的前总理谢里夫一个台阶,留下一张准许其回国的“通行证”,从而正式在谢里夫与贝·布托之间打入了一根楔子,开始瓦解反对派联盟。
第三,目睹布什的“自煽耳光”、穆沙拉夫“安心外出”并准许谢里夫回国的事实,被穆沙拉夫指责为“西方宠物”,且公开声称“穆沙拉夫必须下台”、“绝不在穆沙拉夫手下担任总理”、“坚决抵制议会大选”、从而在政治上早就拉出一副与穆沙拉夫“不共戴天姿态”的贝·布托,也是“立刻放出软话”,一改其强硬的一面,公开表示“可能将放弃与其他反对党联合抵制选举”。
●华盛顿的损失是巨大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穆沙拉夫坚持实行“紧急状态”的情况下,随着谢里夫的“回国”、布托的“放软话”,布什的“改口”,华盛顿一手挑起的这场“巴基斯坦战役”,也就告一段落了。
总体而言,尽管穆沙拉夫也做出了相应让步(就职总统之前辞去军职),但是,由于穆沙拉夫成功地将自己人空降至之前自己无法掌控的“最高法院”,继而“判决”穆沙拉夫当选合法,并在“中俄”、及伊朗的全面配合下,以“巴基斯坦核武库安全”、“美国反恐的巴基斯坦之需”为要挟,成功地迫使布什“自煽耳光”、并对其给出“最强烈支持”。
到此为止,这一场角力下来,由于布什事实上已经对穆沙拉夫“已经做的一切”进行了“背书”,且并没有换来欧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问题上的“实质性支持”,因此,华盛顿的损失是巨大的。
在我们看来,美国在“巴基斯坦战役”的损失可分为两部分:
●巴“亲美”势力被美国人一一出卖,美国再次暴露出其“眼高手低”、“相对实力”已完全不够的一面!
一部分是有形的,这表现在局势的发展中,“亲美的”巴基斯坦“前大法官”、前总理布托,最终被“残酷现实重压之下”的华盛顿所一一出卖。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美国人而言,“这种出卖”的后遗症将是长远的:不论是巴基斯坦执政者、还是被穆沙拉夫斥责为“西方宠儿”的反对派,也不论是欧盟、还是印度,不论是在巴基斯坦、还是在其它地方,有一点恐怕会慢慢成为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巴基斯坦这个急需发展经济、又因地处欧亚交通要塞,因此在欧亚经济整合的进程中“非常有潜力快速发展经济”的战略要地,那种不顾巴基斯坦国家的核心利益,只为了一已之私就大搞霸权、或依附美国霸权谋取私利的势力是不得人心的,在“和谐”的基础上共谋“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仅如此,为了一已之私大搞霸权的人也再次暴露出其“眼高手低”、“相对实力”已完全不够的一面!
在这种现实下,华盛顿的“巴基斯坦计划”不仅很难达成将巴基斯坦改造成一个“令中国伊核政策、中东战略效率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之既定目的,反而将令巴基斯坦政府成为一个““令美国伊朗政策、阿富汗政策效率更加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从而对欧盟、甚至日本的相关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经此一役,美国的中东战略、全球战略,特别是美国“遂行这些个战略的相对实力”将受到“更加严重地质疑”
另一部分是无形的:显然,在方方面面的眼里,“这种出卖”即是美国在巴基斯坦“力量不够”的“无奈”,更是美国中东战略、全球战略、及其“遂行这些战略的相对实力”“被严重质疑”,其“价值盟友”或出于战略共识却不敢、或出于战略差异不愿出手相助的“必然结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从印度在一开始就急着与巴基斯坦局势划清界线就可以看出来;从一开始就在“放风”调整阿富汗政策、并在缅甸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了一把,最终却在巴基斯坦问题上“守口如瓶”、“保持低调”到目前的欧盟身上就可以看出来;特别是,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这几个参与了伊拉克战争联盟、并仍然在为美国提供“阿富汗支持”的“价值盟友”,个个都闭口不谈“巴基斯坦局势”的事实中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注意到,有分析人士就认为:经此一役,美国的中东战略、全球战略,特别是美国“遂行这些个战略的相对实力”将受到“更加严重地质疑”。
●华盛顿的损失不仅仅是巴基斯坦方向,更大的损失是在“其它方向”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华盛顿的损失不仅仅是巴基斯坦方向,更大的损失是在阿富汗方向,巴以和平方向,特别是伊核问题方向、甚至是东北亚方向。
在我们看来,“胃口太大、实力却不济”美国人,不论是在巴基斯坦问题上、还是在阿富汗、甚至整个大中东问题上,在要求其“价值盟友”出手相助时候,成功的可能性也许更低,面对的要价也许会更高、对其它大国需要做出让步的范围、幅度也许更大。
●随着中东和会的“必然失败”,“中欧俄美”之间必将掀开新一轮的讨价还价的高潮
前面说了,巴基斯坦局势的迅速激化,与“中东和会”、特别是与美国试图从欧盟、甚至是阿盟手中拿到那份“中东和会”之“谈判标的”(同意与美国一起对伊朗进行全面经济制裁)的意图是息息相关。
因此,随着“巴基斯坦战役”的告一段落,随着中东和会的“召开”(可以肯定的是,除非华盛顿有本事逼迫以色列做出重大牺牲,比如拿出戈兰高地去“招安”叙利亚,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以初步满足阿拉伯联盟,从而拿一个“足以令欧盟脸上生光的”巴以和平协议去交换欧盟的“伊拉克合作”、“伊核合作”,否则美国人什么都捞不到),特别是、随着中东和会的“必然失败”,在中东方向、特别是在伊核问题上,在制裁伊朗方案的问题上,“中欧俄美”之间必将掀开新一轮的讨价还价的高潮。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如果伊朗继续其浓缩铀进程的话,那么,华盛顿在联合国弄到一份“新的制裁伊朗的方案”可能不是问题,问题是美国人对它自己拟定的那份“可以实质性伤害伊朗经济、破坏伊朗社会稳定的制裁方案”愿意做出多大程度的修改,当然了,这只是条件之一,条件之二就是:华盛顿愿意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在伊拉克事务中、在延缓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在稳定巴基斯坦局势的问题上、在制止陈水扁搞“入联公投”的问题上展现出多大的诚意!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华盛顿在延缓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在稳定巴基斯坦局势的问题上、在制止陈水扁搞“入联公投”的问题上继续采取令局势复杂的手段,那么,在失去“伊核六方会谈模式”的制约下,伊朗继续其浓缩铀进程,甚至加速其核进度,也将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