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7年11月16日

(2007-11-18 18:27:36)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巴拉迪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
【维也纳消息】北京时间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维也纳原子能机构总部向机构35个理事国提交了有关伊朗核问题报告。报告认为,伊朗在澄清其核计划方面与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是“足够”的。但报告未就伊朗是否发展核武器得出明确结论。
这份名为“伊朗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保障协定及安理会第1737号和第1747号决议情况”的报告共9页,详细阐述了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澄清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列有关伊朗核计划未决问题的情况。
报告认为,伊朗在澄清铀浓缩离心机问题方面采取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配合的态度,伊朗的合作是“足够”的。伊朗申报的情况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掌握的情况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在涉及铀浓缩离心机问题上没有隐瞒不报的核活动。
但报告也指出,伊朗至今仍然没有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停止铀浓缩活动。目前伊朗有大约3000台离心机在运转,并已开始试验更新型、更高效的离心机。这种新型设备将加快伊朗提炼浓缩铀的进程。
巴拉迪的报告还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法就(伊朗核)计划当初最基本的性质得出结论。”这一说法等于避开了伊朗核计划是否用于军事目的这一十分敏感的话题。
在肯定伊朗在澄清有关核活动方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态度的同时,巴拉迪也指出,伊朗的合作是“对应式”的,还不够积极主动。巴拉迪还要求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一份附加议定书,并采取更加严格的透明措施,以便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以澄清涉及伊朗核问题的所有未决问题。
今年8月2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工作计划,承诺年底前向该机构提供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敏感信息,并回答有关未决问题。一旦伊朗澄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列出的所有问题,该机构将宣布对伊朗过去的活动没有遗留问题及不清楚的地方。机构理事会35个成员国将于本月22日举行会议,讨论巴拉迪提交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最新报告。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份短小的新闻稿摘录了伊核报告的“三个要点”,既:
第一,报告认为,伊朗在澄清铀浓缩离心机问题方面采取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配合的态度,伊朗的合作是“足够”的。伊朗申报的情况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掌握的情况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在涉及铀浓缩离心机问题上没有隐瞒不报的核活动。
第二,报告还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法就(伊朗核)计划当初最基本的性质得出结论。”这一说法等于避开了伊朗核计划是否用于军事目的这一十分敏感的话题。
第三,报告指出,伊朗至今仍然没有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停止铀浓缩活动。目前伊朗有大约3000台离心机在运转,并已开始试验更新型、更高效的离心机。这种新型设备将加快伊朗提炼浓缩铀的进程。
●为了这份“旨在‘定性’伊朗执行这两份决议情况”的所谓伊核报告,巴拉迪先生可谓是“备受煎熬”
众所周知,自安理会第1737号和第1747号决议通过以来,为了这份“旨在‘定性’伊朗执行这两份决议情况”的所谓伊核报告,巴拉迪先生可谓是“备受煎熬”:
首先,巴拉迪先生要面对的是一心想将伊朗核计划“定性为军事用途”的美国对他施加的强大压力。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压力”在几天前更是达到了高潮:在伊核问题上紧随美国节拍起舞的以色列竟然充当“美国政府发言人”、愤怒地冲上第一线,公开要求巴拉迪“下台”。
我们之所以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要知道,在巴拉迪出任国际原子能总干事期间,第一个要将他赶下台的,就是华盛顿;也不是因为伊朗问题、因为伊核计划,而是因为伊拉克、因为子虚乌有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因为“法德”及其率领的“老欧洲”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几年前,在“决定”巴拉迪前程的过程中,“老欧洲”得到过北京、莫斯科的大力协助
值得强调的是,几年前,在“决定”巴拉迪总干事去留的“大西洋对决”中,“老欧洲”可是得到北京、莫斯科的大力协助的。
●巴拉迪先生所面对的压力,“本质”上就是欧盟所面对的压力
其次,巴拉迪先生要面对的是“如何维护”国际原子能机构“尊严”的压力。也就是说,在伊朗身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约国的前提下,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伊朗核计划是“军事用途”,那么,在美国“绝不容忍”伊朗浓缩铀计划的“不合理要求”下,国际原子能机构面对的压力是“是否有能力”维护一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约国“和平使用核技术的权利”。
显然,在为个问题上,除了所谓的“良心”之外,由于“中俄”在“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力”方面“坚持原则”,因此,巴拉迪先生实际上面对的是“中俄”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公正”的压力。
最后,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最能影响”巴拉迪先生本人的,或者说最能影响“这份报告”内容的,既不是美国、也不是“中俄”、而是欧洲。说到这里,明眼人也就不难看出:巴拉迪先生所面对的压力,“本质”上就是欧盟所面对的压力。
●在各种压力下,报告被“压塑成了”一只包罗万象的“大蓝筐”
也正因如此,从报告的字里行间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份所谓的“伊核报告”这份“旨在‘定性’伊朗执行这两份决议情况”的所谓伊核报告,在各种压力下,被“压塑成了”一只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大蓝筐”:
其一,想将伊核计划“定性为”军事用途,好借机对伊朗挥舞更大、更粗之大棒,意在一步步解除伊朗核能力、一点儿一点儿拆解“中欧俄”,逐步颠覆伊朗政权的“美以”,可以凭借报告中的“第三要点”,从这只“大蓝筐”中“拽出”联合国有必要通过“美国对伊朗更大规模制裁案”的根据;
●“保住”伊朗核能力、对“中欧俄”的中东、甚至全球战略而言非常重要
其二,有心“保住”伊朗核能力的“中欧俄”,可以凭借报告中的“第一要点”,从“大蓝筐”中拽出联合国“暂没必要”通过“美国对伊朗更大规模制裁案”的根据;
我们想再次强调的是,在华盛顿在中东驻扎重兵,且有以色列这个“打手”可以调用的情况下,“保住”伊朗核能力(公开的说法则是“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力的权利”),是“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共识”,为的是保留“中东核竞赛”这张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万不得已”才会“共同使用”的底牌。这一点我们经常强调,在我们看来,“握着”这张牌对“中欧俄”的中东、甚至全球战略而言非常重要。
●“紧急情况”与“万不得已”
至于什么是“紧急情况”?在我们看来,其中的一条就是出现“美国认为‘形势’发展到有必要‘立刻下决心’”对伊朗进行“上规模军事打击”的情况。
至于什么又是“万不得已”?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形势’发展到“中欧俄”都认为“有必要用一切手段‘立刻打消’美国‘准备’军事打击伊朗的决心”的时刻。
显然,在“形势”发展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立刻、全面地提高”美国军事打击伊朗的政治、经济、军事成本的“最有效方式”,无疑就是令伊朗“立刻拥有”“大规模杀伤手段”。非常清楚,伊朗是否有能力做到“立刻拥有”,在于“是否有立刻拥有”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保住伊朗的核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注: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在编辑上面这段讨论讨论纪要的时候,编辑人员有意用引号强调“形势”这个词儿)。
事实上,时事评论员们在展开这段讨论的过程中就一再强调:所谓的“形势”在这段讨论中有个“特指”,是特指美国对实现“实质性地、全面制裁伊朗”所抱持的那份“希望”。
●所谓“形势发展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这种说法,是“特指”这么一种可能性
因此,所谓“形势发展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这种说法,在我们的这段讨论中,是“特指”这么一种可能性,既:华盛顿决策层有朝一日对“全面、实质性制裁伊朗”的可能性“彻底绝望”、从而认为“形势”发展到有必要“立刻下决心”对伊朗进行“上规模军事打击”,并“确认”除此之外任何手段都不足以迫使伊朗屈服,或者都不足以迫使“中欧俄”中的一家、或者全部实质性调整自己的伊核政策。
●美国企图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之所以花费巨大的篇幅去解读华盛顿抢在中东和会之前抛出“美国制裁伊朗新方案”的意图,是想讲明白这么几个道理,那就是:
第一,事实上,早在传说中的、“挟着《孙子兵法》赴任的盖茨”之前,在伊核问题上,美国保守决策层就洞悉“上策伐谋”的精髓,并一直企图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在美国决策者的眼里,解决伊朗问题的“上上之策”就是迫使伊朗政府彻底屈服
显然,在美国决策者的眼里,解决伊朗问题的“上上之策”就是迫使伊朗政府彻底屈服,因为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俄罗斯,其中东战略、甚至是全球战略就等同于被彻底抽掉了战略腾挪的支点。非常清楚,如果能让令伊朗政府屈服,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中东战略将一步到位,相信喜爱《孙子兵法》的盖茨对此更是情有独钟。
其实,从美国在伊拉克身上所做的一切来看,在“如何迫使伊朗屈服”的层面上,能否做到“全面、实质性制裁伊朗”这一步又至关重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至关重要”表现在它既是一种战略目的、又是一种战略手段:
首先,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战略目的,是因为“全面、实质性制裁伊朗”的战略目的在于“通过激化伊朗内部矛盾,在伊朗制造社会动乱,继而掏空伊朗战争潜力、毁灭伊朗国家意志,并为最终颠覆伊朗政教合一政权打下坚实基础”。
显然,仅从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话,这种战略目的一旦实现,那么,对完成目标国的政权更替而言,已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当然了,对华盛顿而言,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伊朗屈服”这颗果实,那更是“善之善者”了!
●对欧盟而言,如果美国人能拿出足够的胡萝卜,“大规模制裁伊朗案”就具有一定的诱惑性
其次,之所以说它也是一种“战略手段”,是因为它对因自身硬实力不够(尽管欧盟在经济上处于上升势头,但因在政治上无法统一行动,所以在军事上不具威慑性),因此惧怕中东大乱的欧盟而言,如果美国人能拿出足够的胡萝卜,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诱惑性。
●在“特定局势”下,对欧盟而言,是值得尝试的一笔交易
众所周知,从“老布什”成功地利用联合国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进行全面制裁,到“小布什”用单边主义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前前后后大约用了十年的时间,值得强调的是,“这十年”恰恰见证了那个在冷战中被美国控制得死死的欧盟、经历的一个在经济层面实现整合,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整个过程。
因此,如果站在欧盟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欧盟能用支持“美国对伊朗制裁方案”作价码,从美国人手上淘换到一份“巴以和平”,并拿这颗足以标榜欧盟可在中东事务中与美国平起平坐之“硕果”,去赢得阿拉伯国家的倚重,并以此为契机得以“全面返回”中东,与此同时,借助美国急需欧洲合作的机会,借助美国的力量相应削弱“中俄”在这些方向战略影响的话,那么,在“特定局势”下,为了扭转其外交政策、或自身硬实力的不足所造成的战略劣势,是值得尝试的一笔交易。
●所谓“特定局势”,相当程度是指欧洲在.....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解释的是,所谓“特定局势”,相当程度是指欧洲在自己传统势力范围的非洲、南美洲、甚至中东方向(这些都是欧洲老牌帝国的殖民地)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的竞争压力,并企图尽一切可能恢复自己在“上述殖民地”的势力。
●“口角”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如果搞清楚这些大背景之后,我们再去看南美国家委内瑞拉总统与西班牙总统竟然在旨在“密切南美国家与欧洲国家战略合作”的会议上,突破外交用辞底线、公开爆发“口角”一事,也就不会认为“这纯属偶然”了!显然,“口角”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历史”因素就不多说了,至于“现实”因素嘛,主要有两个:
首先,只要听听与西班牙“口角”的委内瑞拉宣布“将大量增加对中国的原油出口”的声音,特别是应中国外长邀请,这几天正在北京访问的委内瑞拉外长“希望进一步发展中委战略伙伴”的声音,也就不难猜到点儿什么!
●查韦斯在莫斯科曾对普京说了这么一句令“欧美”同时紧张的话
其次,我们知道,去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曾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先后参观俄一些重要的军工和民用企业,同俄总统普京就深化军事和能源等重要领域合作达成共识。期间,临走前,查韦斯在莫斯科曾对普京说了这么一句令“欧美”紧张的话:委内瑞拉准备加强同俄的“战略联盟”。
事实上,“俄委”让“欧美”、特别是美国人感到紧张的事情主要有两件:
第一,“俄委”宣布:双方有意进一步拓展能源领域合作。普京承诺,俄政府将支持俄企业投资委能源行业。实际上,我们已经注意到,俄一些大公司已开始进入委能源领域。比如,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委内瑞拉湾石油开采招标中一举中标,该公司和俄卢克石油公司等大型企业还将参与委陆地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此外,查韦斯当时还邀请俄公司参与南美天然气输送管线建设。
第二,在访问期间,俄罗斯正式宣布“将向委出售30架苏-30型战机和30架直升机,合同总额超过10亿美元”。
●不论是欧洲老牌殖民国家还是奉行门罗主义的美国、其实都有理由“对号入座”!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委”军事合作针对的是谁,由于“地理方向”极其明显,再加上查维斯的“政治性格”显著,根本就无须多讲;至于“俄委”的能源合作针对的又是谁?不论是欧洲老牌殖民国家还是奉行门罗主义的美国、其实都有理由“对号入座”!
值得强调的恰恰是双方进行能源战略合作的战略内涵:
对委内瑞拉而言,其投资国-俄罗斯既是美国的战略遏制对象,战略渗透前沿,也是欧盟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对俄罗斯而言,其投资国-委内瑞拉,既是美国的战略后方,也是俄罗斯进入南美大陆的战略前沿,非常讽刺的是,委内瑞拉还是美国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要看看“俄委”这两个“世界级”的能源生产国和输出国,各自在对方的国内是如何“极具针对性”开展能源战略合作、军事合作的,也就不难明白点什么!
事实上,仅在能源层面上,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还有个重大的战略方向。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先来阅读两则有关日本去向的新闻。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开始访问非洲展开资源外交
【综合消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从15日至18日访问非洲国家南非和博茨瓦纳,与两国的总统举行会谈,并就“稳定地向日本提供稀有金属的对策”交换意见。
据日本放送协会报道,稀有金属是生产汽车、电子仪器等高新技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南非是世界上生产白金、铬和钒最多的国家,博茨瓦纳也被认为埋藏有很多的稀有金属。
报道称,甘利明准备通过本次访问向两国提出共同研究最新的勘探方法等,日本希望通过向非洲提供勘探技术来换取稳定供给稀有金属。
日本政府日前初步决定,围绕非洲开发援助项目而将于明年5月在横滨召开的“第四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Ⅳ)上,将提出一份《横滨宣言》,对非洲那些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地区提供援助,帮助其制定应对措施并促进经济增长。

达赖访日九天中国表示遗憾
【综合消息】据报道,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应日本佛教团体的邀请,昨天由印度飞抵东京访问九天。据悉,他此行主要是应邀在日本各地针对宗教发表演讲,态度低调,日本政府同意他访问的条件是不准从事政治活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昨天表示,对日方最终允许达赖入境访问表示遗憾。
较早时,达赖也曾先后访问德国、美国和加拿大,且获得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接见;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方面对日本让达赖入境仅表示遗憾,语气上比较“客气”。
另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中日两国官员正在磋商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下周举行高峰会一事。
福田将与温家宝下周二将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加三”高峰会,届时两人可能举行会谈。如果确定,将是福田于九月底就任日相以来,首度与温家宝举行高峰会谈。会谈中,两人可能进一步确认中日之间彼此达成同意的“战略互惠关系”。
报道指出,福田可能也会与温家宝提及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
福田本月初在日相官邸接见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时表示,希望早日走访中国并希望能尽早促成胡锦涛访日。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昨天表示,中国重视中日两国高层往来,欢迎福田康夫尽早到中国访问,希望福田康夫的访问能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财长拒绝会面德财长被迫取消访华计划
【综合消息】英国《金融时报》休?威廉森(HughWilliamson)柏林报道:中国和德国之间本已紧张的外交关系昨日急剧恶化。由于中国财政部长拒绝与德国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PeerSteinbrück)会面,施泰因布吕克被迫取消对北京的访问。
德国官员承认,中国政府的立场表明,中国领导层仍对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Merkel)今年9月在柏林接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DalaiLama)深感愤怒;以及中国政府认为,此举表明默克尔对华立场开始全面变得强硬。
德国财长取消12月初访华计划,是迄今中国政府对默克尔接见达赖喇嘛深感愤怒而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当时,中国表示默克尔此举“损害”了两国关系。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在日本首相福田上任之后展开第一次外交访问、并带着一份“前途未定”的“反恐特措法”去华盛顿“讨价还价”的同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同时”启程赶赴非洲,可谓是“耐人寻味”:
●日本政府准备抛出《横滨宣言》一事,似乎证明日本人有意学习欧洲的战略思路
我们知道,所谓“反恐特措法”表面是日本自卫队是否可以继续向印度洋美军军舰供油,是否向驻阿富汗美军、驻阿富汗北约部队提供“非战斗性后勤援助”的问题,但是,在形势发展到今天、在巴基斯坦局势已经成为“中欧俄美”在伊核问题、中东问题、甚至全球布局“至关重要的一役”的今天,日本是否向“紧靠着巴基斯坦”的阿富汗美军、北约多国部队提供支援的问题,
也已经演化成了日本是否仍然“象以前那样‘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伊核政策、中东政策”的问题,或者象欧洲那样,既想继续在伊核问题上与中国、俄罗斯合作“谋利”、又想在阿富汗方向搭美国人的顺风车“揩油”,还想在着一举成为“巴以和平的主要推手”以“全面返回”中东,并假借“华盛顿的战略之需”,将积极布局于南美、非洲、中东的“中俄”战略布局势头给消减一二。
显然,福田是带着对华盛顿的“不论日本人质问题如何,美国都准备将朝鲜从黑名单中除名”的强烈不满展开首次外交行程的,同样,日本政府准备抛出《横滨宣言》一事,似乎证明日本人有意学习欧洲的战略思路。
●北京处理福田这手牌的手法,与处理墨克尔的手法截然不同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福田在访美国之前,还做了一项准备工作,就是放风日本政府不将“围堵中国”放进其“外交白皮书”,表面上看,这似乎又与德国执政党在外交文件中公然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并有意围堵中国的政策取向“相左”。
然而,我们还注意到,与此同时,日本也学着德国人打了一手“达赖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处理福田这手牌的手法上,与处理墨克尔的手法截然不同。
●欧盟企图实现自己在“中美”在大西洋、太平洋之间左右逢源的战略构想
我们知道,在“处理墨克尔会见达赖”的时候,北京最具标志性的“外交重拳”是拒绝参加在德国举行的伊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最具标志性“经济重拳”是中国企业拒绝参加在德国举行的一系列商业活动,至于“中国财长拒绝与德国财长会面,并迫使其被迫取消对北京的访问”,只是一系列反击的最新一击。
相比之下,中国外交部对日本打出的“达赖牌”,北京仅仅表示了“遗憾”,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之所以要“区别对待”,意在突出“反击重点”,真实的情况就是,墨克尔会见达赖之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领导人都会见了达赖,这次日本政府又放达赖去日本活动,如果考虑到达赖在印度建立所谓流亡政府的事实,我们不难想像出,一边是从澳大利亚、经日本、到印度;另一边是美国、欧洲,而“欧美”借北约驻阿富汗多国援助部队这顶军帽、已经在阿富汗呆了好几年,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一旦巴基斯坦被打通,“两边”一旦联结上,根本就是那条麻生太郎所宣示、已为福田所抛弃的所谓“民主、自由之弧”。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找到答案了,那就是:北京之所以对德国进行一系列重击,就是想彻底打掉德国企图“以旗手的身份”、以为这条“民主、自由之弧”招魂的方式,在“不放弃”伊核问题“协调人”这份“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在“中美”、在大西洋、太平洋之间左右逢源的战略构想。
●对那条所谓的“民主、自由之弧”、福田仍想利用一番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不要认为福田是什么“鸽派”,在我们看来,日本学着德国人打这手“达赖牌”的事实已经说明,对那条所谓的“民主、自由之弧”、福田仍想利用一番,并为他的国家谋划点什么。在这个问题是,福田一边用亲笔信的方式、表达希望尽早访华的意向,一边日本政府又要求北京在东海问题做出所谓的“政治判断”,也是出于这一背景。
●真正能打痛“墨克尔政策”非“伊核问题”莫属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北京对墨克尔政府的一系列重拳,在经济上已经打痛了墨克尔。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坦率地讲,由于墨克尔政府是着眼于政治因素、着眼于德国欲在中美之间“游刃有余”、并着眼于与中国争夺世界经济布局优势而抄起“达赖牌”的,且并不愿意将德国与美国“死死地”绑在一起(这一点,从墨克尔不仅不敢打台湾牌、反而对华盛顿放出台独“入联公投”这道战略测试题明确选择“反对”就可以看出来),而欧盟、或者说墨克尔政府之所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大声的说话,在于墨克尔亲自推动、并参与组建“伊核六方会谈”,并凭借这一战略支点带领欧盟周旋于“中俄美”与阿拉伯联盟之间。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真正能打痛“墨克尔政策”非“伊核问题”莫属。显然,由于“中俄”在地理上靠近伊朗,只要确保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国家安全,那么,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甚至在经济上都有庞大的资源可以确保自己在伊核问题上的核心地位,因此在“伊核问题”做点儿文章、拿“伊核问题运行模式”做点文章,用“行动”对企图凭借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自由民主价值观”就想“几边渔利”的墨克尔政府警告一番是完全可行的。
●再谈欧盟必须面对的几种战略风险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由于巴基斯坦的稳定对中国、乃至俄罗斯的伊核政策、中东战略、乃至全球利益都至关重要,因此,一旦欧盟的阿富汗政策向美国靠拢,并威胁到巴基斯坦政策的连续性,那么,欧盟在战略上将面临的巨大风险,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两种可能性是欧盟必须考虑的,
第一,一旦“中俄”以种种方式介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那么,极大的可能是:在阿富汗,欧盟军队将与美国军队一样,重新扮演前苏军的角色,在受到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创之后,最后被赶出阿富汗。欧盟苦心经营的那份“中亚存在”,将不复存在!
第二,一旦“中俄”决心以种种方式介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但又“策略性地”默认伊朗加速其核计划、甚至默认其像朝鲜那样跨入核门槛,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东军事平衡被彻底打破,中东政治格局被彻底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自视为仍然有空间“在伊核问题上”打打小算盘的欧盟,特别是其核心国家将会尴尬的发现,由于欧盟在军事力量不够,在政治上又无法统一,像德国、法国这些个欧盟核心国家,将因为自身实力的某种缺陷,而被迫像日本在中美间选边一样,在“北约”与“上合”间选边站。欧盟在伊核问题上、甚至在中东问题上“受用非常”的战略协调人角色,将不复存在!
●伊朗出人意外出交出一份“原子弹头设计蓝图”
显然,仅就目前而言,在普京总统、及“中俄”外长分别访问伊朗之后,在伊朗出人意外出交出一份“原子弹头设计蓝图”之后,我们的观点是,“伊核局势”正在向“中俄”“策略性地”默认伊朗加速其核计划、甚至默认其像朝鲜那样跨入核门槛的方向发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伊朗于中国外长访问之后,并“收到了”一份由中国外长带去的、被内贾德形容为“非常值得尊敬的建议”之后,在中国外长离开伊朗、转往欧美驻有重兵的阿富汗访问的时候,伊朗迅速交出“原子弹头设计蓝图”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过程图”:
第一,由于那份“原子弹头设计蓝图”早就被国际原子能组织的人“意外地发现”过,但伊朗政府不充许国际原子能组织的人对该图进行“复制”,也就是说,“图”是存在的,并被“发现”,但是,“图”是不让“取证”的,如此一来,国际原子能组织的人只能提供“口供”、无法提供“物证”,但有了这份“口供”的结果就是:伊核危机“由此产生”,在美国伊拉克战争进行得最为艰难的时候,在“中欧俄”需要它产生的时候“如期产生”。而没有一份“物证”的“好处”就是,国际原子能组织“始终不愿意”满足美国的要求,“确认”伊朗核计划“就是为了制造核武器”。
第二,经俄罗斯政府倡议,德国政府率先响应(注,率先响应的就是墨克尔政府),旨在“调控”伊核进程的“伊核问题六方会谈”模式正式建立,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中国、俄罗斯、法、德、英,还是美国,都指望在这份模式中“各取所需”:
欧盟得到的最大好处是协调人角色,并指望由此“协调”欧盟在中东、甚至全球的利益;
美国人得到的最大好处是一个“可以通过不断掏出胡萝卜、不断延缓伊核进程”的“讨价还价”的平台;从而为摆平伊拉克泥潭争取时间;
而中国、俄罗斯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以此为支点,“正式介入”伊核问题,并将自己的影响力经伊核问题辐射至巴以和平、伊拉克问题等,并为自己的中亚战略、东亚战略、甚至全球战略争取空间与时间;
●“时间”美国人倒是挣了一大把(近乎两年之久),但“摆平伊拉克泥潭”仍然是个没影的事情
第三,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伊核六方会谈运行到今天为止,在“不断派发胡萝卜”的代价下(包括让中欧俄开发伊拉克的油田),“时间”美国人倒是挣了一大把(近乎两年之久),但“摆平伊拉克泥潭”仍然是个没影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国要想继续争取时间,已经面临着“是否”派发“一根大胡萝卜”--“中欧俄”死盯着的巴以和平问题的时刻了。
显然,派发“这根大胡萝卜”对美国决策层而言,有如挖肝掏肺一般,因为要想令“中欧俄”同时满意,将意味着以色列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就意味着美国必须彻底交出“巴以和平”主导权,还就意味着要么改组中东四方工作小组,要么就一步到位,在“中欧俄美”共同决策的“伊核六方会谈”这只“大菜筐”中加进“巴以和平”这道大菜,也意味着美国费尽心机培养的那枚“中东钢钉”也将开启脱离美国的进程,意味着“伊拉克问题被纳入其中”是“国际社会”的下一个“当然目标”。
●美国将“这根大胡萝卜”私下给“惧怕中东大乱的”欧盟看
因此,一个显而易见的策略就是,美国一边通过激化苏丹达富尔问题(有阿拉伯因素、有能源因素),科索沃独立问题(有伊斯兰因素)、以分别“显化”“中欧”之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再将“三分伊拉克”、“空投库尔德国”的大棒对欧盟一一进行展现,“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敢中东大乱”的美国再将“这根大胡萝卜”私下给“惧怕中东大乱的”欧盟看,意思就是“盟友之间好说话,我们私下谈”。
●为了中东和会的成功,“欧美”是各展诚意
第四,在德国墨克尔政府用打“达赖牌”的方式,彰显“欧美”有“共同的价值观”,强调“欧美”仍然是“盟友”之后,并在缅甸问题上“合作了一把”之后,美国派发“这根大胡萝卜”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是本月将举行所谓“中东和会”的“主题”。
显然,为了中东和会的成功,“欧美”是各展诚意:
一方面,赖斯是不假声色地要求以色列必须为中东和平的大局付出沉重代价,阿巴斯宣称“巴希望与以色列一年内缔结和平协议”,以色列甚至愿意拿出戈兰高地与叙利亚谈判。
另一方面,是欧盟对“阿巴斯首次公开宣称要推翻哈马斯”保持沉默。
●华盛顿的一套组合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将“以色列在轰炸叙利亚之后,又表示愿意拿出戈兰高地与叙利亚进行谈判”,放在“三分伊拉克”、“空投库尔德国”的背景下去考虑,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这一手可谓是一套组合拳,对叙利亚是“恩威并施”,对阿拉伯国家也是“既打且拉”,对欧盟更是“胡萝卜加大棒”。
在打出这套组合拳之后,抢在中东和会之前,美国抛出“美国大规模制裁伊朗案”这份“谈判标的”也就是“水到渠成”了,一句话,上面的这些个:“恩威并施”也好,“既打且拉”,“胡萝卜加大棒”也罢,都是为了拿到欧盟、阿盟对该方案的“背书”。
●巴基斯坦局势的迅速激化,与美国试图拿到那份“谈判标的”的意图是息息相关
前面说了,在美国决策层的眼里,是解决伊朗问题的“上上之策”是迫使伊朗政府彻底屈服,因为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俄罗斯,其中东战略、甚至是全球战略就等同于被彻底抽掉了战略腾挪的支点。非常清楚,如果能让令伊朗政府屈服,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中东战略将一步到位,相信喜爱《孙子兵法》的盖茨对此更是情有独钟。其实,从美国在伊拉克身上所做的一切来看,在“如何迫使伊朗屈服”的层面上,能否做到“全面、实质性制裁伊朗”这一步又至关重要;
第五,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巴基斯坦局势的迅速激化,与“中东和会”、特别是与美国试图拿到那份“谈判标的”的意图是息息相关。
●那份“传说中”的“原子弹设计蓝图”开始“另一份作用”了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在伊核政策、阿富汗政策上,中、俄、欧、美、甚至印度、日本,在这些个问题上的利益是“犬牙交错”的、也是“相互利用”的。
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由于与“中俄”在伊核问题、甚至在整个中东战略层面也有一份“共识”--阻止美国独霸中东,而阿富汗又对伊朗问题,对巴基斯坦至关重要,因此,它们拒绝让自己的驻阿富汗军队去“美国最需要他们搭把手的地方”帮助美军,拒绝执行“实质性作战任务”,一句话,它们拒绝成为美国切断“中俄”、或者“上合”与伊朗地面联系的帮凶,为的是避免“中欧俄”在伊核问题、甚至整个中东方向建立的“战略协调关系”走向全面瓦解。
值得强调的是,一旦欧盟“全力帮助”美国打通北约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洋通道,或者阿富汗-土库曼斯坦-里海-通道,从也就等同于欧盟帮助美国切断了“中俄”、或者“上合”至伊朗的两条陆地通道,并在巴基斯坦联结上那条遏制中国的“民主、自由之弧”,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甚至在整个中东战略层面上的战略协调关系将可能全面瓦解。
●目前仍在控制之中伊核问题,很可能在“一不小心”之间就“迅速朝核化”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在中国外长先后访问伊朗、阿富汗之后,伊朗交出了那份“传说中”的“原子弹设计蓝图”,这也就意味着这份曾经对“伊核问题”起到“立项作用”的图纸,如果“有的人”不配合,就必然开始“另一份作用”了,怎么说呢?简单地讲,就是“全面停止”“伊核六方会谈”,如果“有的人”听不懂,如果说得再简单一点儿,那就是目前仍在控制之中伊核问题,很可能在“一不小心”之间就“迅速朝核化”,“大国”们接下来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悍然”之类的“严厉声明”。
显然,在失去“伊核六方会谈”的制约之后,“伊朗核计划”的进度问题,就麻烦“有的人”去管好了,如果“有的人”自信自己管得了的话!
●普京所说的“死胡同”的“大概模样”!
事实上,普京在冒着“生命危险”访问伊朗时,就已经明确警告过,如果要搞大规模制裁伊朗的动作,伊核问题就会走入“死胡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对欧美而言、普京所说的“死胡同”的“大概模样”!
●伊朗递交“原子弹设计蓝图”的“第一层意图”:“伊核问题”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此一来,伊朗在放风清查所谓“核叛徒”的背景下,在伊朗总统公开强调“更多的离心机将投入使用”的风云下,伊朗交出了那份“传说中”的“原子弹设计蓝图”,其“第一层意图”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在“全面复制”朝核问题的问题上,“伊核问题”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我们更加关注其“第二层意图”!
不过,首席评论员就指出,“第一层意图”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们更加关注其“第二层意图”,在我们看来,传说这份“原子弹设计蓝图”是由“巴基斯坦核弹之父”交给伊朗的;我们也注意到,传说这位“巴基斯坦核弹之父”还将该图拷贝了一份给了朝鲜,还传说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安全问题再实被美国人高度关注,因此,一个合乎逻辑的猜测就是:既然朝鲜可以“依葫芦画瓢”地“画”出核弹头,相比这下,赌大气粗,早期甚至得到过“美国核帮助”的伊朗又有何不可!
●两个合乎逻辑的猜测
此外,一个同样合乎逻辑的猜测就是:既然朝鲜的核弹头得到过“巴基斯坦核弹之父”的“指点”,那么,朝鲜的核弹头与巴基斯坦的核弹头自然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倒建议美国人迟早发现一种方法“以备万一”,如果有一天,伊朗也声称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国际社会是否有能力鉴别“伊朗核弹头”“长得”到底是像巴基斯坦核弹头多点儿,还是像朝鲜核弹头多一点儿。
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局势极可能影响巴基斯坦核武器“安全管理”的情况下,东方评论员认为,美国人多想想这个问题没坏处!
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这么几个事实:就是伊朗交出这份“传说无限”的“原子弹设计蓝图”之后,尽管被美国人一个劲地催促,但一直等到中国外长访问伊朗之后,受欧盟影响最大的巴拉迪先生才拿出那份“包罗万像”的“伊核报告”,同样有意思的是,之前一再声称“不排除德国军队在阿富汗执行实质性作战任务”的德国人,没有再对阿富汗问题公开说些什么,特别是,被美国人寄予厚望的欧盟,在巴基斯坦问题上仍然“保持低调”。

●率先打“达赖牌”的德国,在做出进一步决定之前,特别是在巴基斯坦政策上,可要想清楚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面这些事实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在“中俄”摆出一副有心停止、甚至不排除“拆掉”“旨在控制伊核进程”的伊核六方会谈、从而也可以抽去欧盟中东战略协调人角色的支点的态度之后,不论是欧盟、还是率先打“达赖牌”的德国,在做出进一步决定之前,特别是在巴基斯坦政策上,可要想清楚了!
非常清楚,由于美国在巴基斯坦找不到“第二个穆沙拉夫”、又由于中国、上合的存在,不可能“强行接管”巴基斯坦核武库,再加上巴基斯坦宗教势力的巨大影响无处不在,保不齐就有“大胆的人”将核弹扛到伊朗去、或者其它什么方向。
因此,随着贝.布托那声“要求穆沙拉夫”、“绝不与穆沙拉夫合作”、“绝不考虑在穆沙拉夫手下担任总理职务”,在我们的眼里,贝.布托已经被“残酷现实重压之下的美国人”所抛弃了。
●中美在巴基斯坦问题上的“主动与被动”、“自信与不自信”已经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巴基斯坦这场惊心动魄的角力中,随着中国外长围着巴基斯坦,在伊朗、阿富汗“这两个点”上转了一圈,就径直回国,根本就不去巴基斯坦,一副“不插手巴基斯坦内部事务”、过巴基斯坦之门而不入的高姿态;与美国一边高声要求穆沙拉夫与反对派合作,一边要求穆沙拉夫确定辞去军职的日期,并让自己的副国务聊飞赴巴基斯坦“调停”,公开、也必须插手巴基斯坦内部事务的“自暴家门”相比,中美在巴基斯坦问题上的“主动与被动”、“自信与不自信”、“有理无理”,已经一目了然:
在我们看来,尽管巴基斯坦局势是美国一手挑起的,但是,在欧盟因“种种顾忌”不敢妄动之前,在无法得到欧盟在阿富汗方向、巴基斯坦方向的“实质性帮助下”,特别是在穆沙拉夫的“个人安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巴基斯坦的大势仍然没有改变。华盛顿的“巴基斯坦计划”不仅没有达成将巴基斯坦改造成一个“令中国伊核政策、中东战略效率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之既定目的,反而将会对美国的阿富汗政策产生深远影响,非常清楚,今后的巴基斯坦政府,势必成为一个“令美国伊朗政策、阿富汗政策效率更加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
●一旦伊朗人......欧盟也好、美国也罢,它们所面临的仍然是三个结果
显然,一旦巴基斯坦出现国家安全上的危险,一旦穆沙拉夫个人出现“个人安全”上的危险,一旦“中俄”不再管伊朗了,如果又“有的人”又没有能力管得住,一旦伊朗人声称自己已经用“原子弹设计图”制造出“产品”,从而彻底打破中东政治、军事地图,彻底抽去“伊核问题”这个支点,欧盟也好、美国也罢,它们所面临的仍然是三个结果:
第一,在伊朗声称有了核武器之后,但在进行核爆炸之前,要么美国不顾一切地军事打击伊朗,其结果仍然是中东大乱,要么美国就此衰败,这样的话,欧盟的利益可能会保住,但如果美国就此扭转局面,欧盟的利益也将得不到保障;
第二,在伊朗声称有了核武器之后,但在进行核爆炸之前,要么是美国不敢军事打击伊朗,以免为“中俄”、甚至欧盟所利用,而是“用更多的胡萝卜”强拉着欧盟不顾一切地封锁伊朗,但只要“中俄”不参加,其结果嘛,就不多说了,大家只要看看美国是如何接着日本封锁朝鲜的,再看看美韩同盟、美日是同盟是如何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产生裂隙的,就知道结果了!
第三,在伊朗声称有了核武器之后,并进行核爆炸之后,如果美国因种种原因仍然不敢军事打击伊朗,并以伊朗违反国际法的名义、以联合国的方式制裁伊朗,那么,大家再看看“朝核问题”是“如何炼成”今天这副情景的,特别是再详读“美朝将在华盛顿举行美国帮助朝鲜融入国际金融体系问题的谈判”之相关新闻,就知道结果了!
●苦盼多日的美国人、就等来了一份没有一个确切结论的伊核报告
那当然了,也许正是出于对上述结果的精心评估,在中国外长离开伊朗之后,所谓伊朗递交“原子弹设计蓝图”的是展现自己核计划的“透明度”、展现自己无意利用该图发展核武器的“积极意思”,立刻被受欧盟影响甚深的巴拉迪先生、给迅速揉进了那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伊朗核计划就是军事计划”的报告,就这样,苦盼多日的美国人、就等来了一份没有一个确切结论的伊核报告。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非常有意思的是,报告之中,尽管伊朗已经证实了传说中的“原子弹设计蓝图”确有其事,但经巴拉迪先生的那双妙手,美国人楞是找不到伊朗“违规”之根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