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Oct.17

(2007-01-26 14:12:36) 下一个
2006年10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2006年10月17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主持例行记者会。

刘建超:大家下午好。我首先发布两条消息。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法国总统希拉克将于10月25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应李肇星外长邀请,美国国务卿赖斯将于10月20日至21日访华,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问:关于对朝制裁问题。据报道,在丹东的中国银行机构已冻结了一些帐户的对朝外汇业务,请证实。另外,中方是否加强了对输朝卡车货物的检查?

答:大家都知道,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第1718号决议。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一直认真、负责任地执行安理会的有关决议,这次也不例外,中方将根据决议要求处理有关问题。

问:据报道,中方已在中朝边界建起一堵墙。修建这堵墙的目的是什么?请介绍这堵墙的具体情况,如墙的长度、高度、建筑材料等,是水泥墙还是铁丝网?

答: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按照有关边防建设规划,中国在包括中朝边界在内的陆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陆续组织修建了一些边境铁丝网、巡逻路等设施。修建这些设施的目的是改善边境管控条件,维护良好的边界秩序,这属于正常的建设行为,与目前的局势没有必然联系。

追问:你刚才说,这是为了改善边境管控条件,目前边界有何情况,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答:据我了解,目前中朝边境情况正常。

问:中国银行机构是否阻止中国商人向朝鲜汇款?

答:关于对朝方采取金融方面措施的范围,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已作出明确规定,请你读一读决议的具体内容。各国有义务按照规定行事。关于双方正常金融和商业往来的具体问题,请你向中国有关金融部门询问。

问:请介绍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的具体安排。

答:赖斯国务卿对中国的访问非常重要。她将同李肇星外长就有关问题举行会谈,中国领导人将会见她。有关这次访问的具体安排,双方还在磋商之中。我想大家很快就会得到消息。

问:朝方将安理会决议称为“战争宣言”,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朝方就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所作出的反应。我们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有关各方不要再采取使局势恶化的任何行动,各方都应冷静对待目前的局势,努力恢复六方会谈,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共同维护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问:按照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粗略统计,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向朝鲜的粮食援助减少了三分之二,你认为这一数字准确吗?如果属实,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刘建超主持的这场记者会,我们感兴趣的有这么几个点:

第一,就是刘建超宣布的两条消息,既: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法国总统希拉克将于10月25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应李肇星外长邀请,美国国务卿赖斯将于10月20日至21日访华,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希拉克此番前来的“意图”是既建立在朝核试验基础上,又远远地超出了朝核试验本身
事实上,对法国的动态,东方评论员向来是非常关注的,在欧洲部分,法国在外交、内政上的风吹草动,从来就是我们的讨论重点,由此就可见一斑。显然,希拉克的此次来访,中东局势、中亚局势、包括仍然沸沸扬扬的朝核试验问题,都将是其与胡锦涛商量的内容。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希拉克此番前来的意图是既建立在朝核试验基础上,又远远地超出了朝核试验本身。有意思的是,下面这则来自中东的新闻、恰恰“提前”点破了希拉克北京之行的“战略意义”。

法维和部队称将击落入侵黎领空的以军飞机

【以色列《国土报》报道】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联合国维和部队法军司令部10月17日警告说:如果以色列空军继续在黎巴嫩领空飞行,法国维和军将击落以色列飞机。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17日在以议会国防和外交委员会上通报了法国维和司令部的这一通告。

针对法国维和司令部的通告,佩雷茨表示,在联合国安理会1701号决议付诸实施之前以色列空军不会停止在黎巴嫩上空的飞行活动,如果黎巴嫩真主党不释放扣押的以色列士兵,不落实联合国决议中要求的武器禁运条款,以色列便不会停止在黎巴嫩上空的飞行活动。 佩雷茨说,以色列方面有确凿证据表明,叙利亚持续在为黎巴嫩提供武器,以色列方面最近将正式通知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黎巴嫩武装力量司令部,如果武器禁运决议没有得到彻底执行,以色列方面将保留用自己的军事力量维护联合国1701号决议的权力。

【时事点评】东方评论员注意到,针对联合国维和部队法军司令部“冲着以色列”公开发出的这个警告,以色列是这样辩解的: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说,“以色列方面有确凿证据表明,叙利亚持续在为黎巴嫩提供武器”,并声称“如果武器禁运决议没有得到彻底执行,以色列方面将保留用自己的军事力量维护联合国1701号决议的权力”。对此,东方评论员就认为,以色列在讲出“这番决心”之前,似乎应该看看华盛顿的处境,揣测一下“眼下的美国人”是否敢公开支持以色列的“这番决心”,不然,一旦华盛顿不敢出面,那么,以色列的这番话、就“说大”了。

<<隐藏在这一对“警告”与“辩解”的真实意图>> 在我们看来,不论是“维和部队法国司令部”的警告、还是以色列防长的辩解,都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焦点“法以”双方的真实意图,是隐藏在“警告”与“辩解”背后的“真实意图”,那就是:都想看看:曾经在中东问题上、甚至在世界大多数热点问题上说一不二的华盛顿,在被伊拉克“粘住”、被伊核“顶住”,又被朝核“绑住”的困境下,是否还敢“讲狠话”?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真实的情况就是,在这一对“警告”与“辩解”上,如果美国人“敢”“讲狠话”?那么,“讲话”之后是否有人听?如何听?这才是时事评论员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特别是,在中东和平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上,不论是“两核”问题,还是阿富汗问题、南亚问题,南美洲、非洲、特别是日本高官已经声称“要讨论有核”的问题上,美国人是否“敢”说话,特别是“说话”之后是否有人听?如何听?这才是时事评论员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最为感兴趣”的问题>> 不过,就如首席评论员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最为感兴趣的问题是:随着朝核试验掀起“东北亚核竞赛”的一角,随着朝核试验并没有带来什么严重后果,这也就相当于立刻吹响了“中东核竞赛”的序曲,并刺激了南美国家的“核报负”。在这种情况下,东方评论员注意到,除了这些“政治层面”的问题之外,同处欧亚大陆的“中欧俄”、在“经济利益”方面的战略互动层面、是一一发出“新信号”,因此,在这些信号面前,作为全球经济、军事超强的华盛顿,是否敢说话、或者说说话”之后是否有人听?如何听?这才是时事评论员们“最为感兴趣”的问题。

在这种角度下,我们再去温习一则昨天已经点评过的新闻,并再说几句!欧将伽利略卫星系统做军事用途 借口是弥资金空缺

【综合消息】欧盟委员会一位高级官员,13日表示,将考虑开放“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用途,改变欧盟此前仅把该系统定位为民用设施的政策。

弥补资金空缺

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的委员雅克?巴罗在卢森堡表示:“我个人认为,‘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仅作为民用在将来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军队如果连导航定位系统都没有的话,什么也干不了。”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弥补一些“伽利略”计划的资金缺口。据悉,该计划在过去几个月内,总预算已经上升了5亿欧元。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迄今一直被称为民用项目,而且控制权仍然掌握在民用机构手里。

美英抱有戒心

英国《独立报》认为,巴罗的讲话表明,欧盟委员会在“伽利略”系统未来用途上的政策立场将发生重大转变,这很可能会遭到美国和英国反对。美国最初强烈反对欧盟实施“伽利略”系统计划,就是担心该系统被用于军事目的。 另外,由于中国是“伽利略”计划的参与者之一,美国对此一直抱有戒心。 <<独立报>>还认为,开放“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用途,将使欧盟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为欧盟推行其外交政策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显然是法国乐于看到的。

据报道,对于巴罗的讲话,英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模糊”。英国交通部一名发言人说:“英国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伽利略’计划是一个民用机构控制下的民用项目。这个观点在欧盟交通委员会2004年12月的记要中得到了确认。”而美国政府13日没有对巴罗的讲话作出反应。

【时事点评】请注意这一段,原文是:对于巴罗的讲话,英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模糊”。英国交通部一名发言人说:“英国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伽利略’计划是一个民用机构控制下的民用项目。这个观点在欧盟交通委员会2004年12月的记要中得到了确认。”而美国政府13日没有对巴罗的讲话作出反应。显然,在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上,华盛顿“没敢说话”。就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那样,东方评论员认为,在“伽利略”是否军用的问题上,欧盟负责此事务高官的“建议”、“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模糊”,“第一石油金融运营商”的“无语”,无疑说明了这么几点:

欧盟(准确地讲,是老欧洲)“终于又准备搞事”了

第一,我们知道,欧盟委员会的一位高官13日表示: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有可能会被付诸军事用途。之后,在欧盟内部引起了一阵混乱;对此,在昨天的欧洲部分,我们就已经说了:看来欧盟(准确地讲,是老欧洲)“终于又准备搞事”了。

欧盟的“如此这般”、显然是个瞄准了时机的“蓄意之举”

众所周知的是,在华盛顿“组织”一批东欧国家的强力杯葛下,再加上英国这个“世界石油第二运营商”出于自己“石油金融”上的利益(第一是美国。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英间这种第一、第二的‘裙带关系’,正是在许多问题上,英国总是与美国跟得很紧的关键原因),对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总是表现得三心二意,从而令这纸标志着“意识形态”对立的军售禁令是至今未解。

显然,那位欧盟高官的讲话,说起来是不经意的,但是,基于“伽利略”在政治、特别是经济、军事战略上的“标志性”,以及朝核悍然试验之后,华盛顿却“无所作为、由此而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的冲击力,东方评论员想说的是,欧盟的“如此这般”、显然是个瞄准了时机的“蓄意之举”:

站在华盛顿的角度去看,“不同身份的人”都在深入地“涉及着”
在我们看来,“伽利略”的标志性在于如下几点:

第一,是参与国家的复杂性。我们知道,参与“伽利略”计划的,不仅有美国的遏制目标--中国、也美国的亚洲盟友--韩国,有消息说,美国“昨天最强大的对手”--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也在频繁接触,事实上,2005年12月,俄罗斯的火箭就在哈萨克斯坦将一枚导航卫星送入了太空。

总之,一句话,站在华盛顿的角度去看,“如此多不同身份的人”都在怀着各自的目的,深入地“涉及着”这套与GPS对着干的“伽利略”计划,显然,这里面孕育着一个重大的阴谋;

“伽利略”从一开始,就成了一个令华盛顿“欲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第二,是用途的多样性。东方军事评论员就认为,由于“伽利略”计划一开始就打算发射30颗卫星,这样,其强大的信号覆盖面积将是为美国带来巨大军事、经济利益的GPS系统“两倍”,特别令华盛顿不能容忍的是,“伽利略”技术更加先进,既可为更广泛人群提供卫星导航,而且精确度更高。

因此,仅就用途而言,“伽利略”系统的那种既可为公众提供基本信号,也可为政府和军方提供“高度保密信号”的设想、自一开始,就成了一个令华盛顿为了保持GPS的垄断性,而“欲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华盛顿曾经公开地做了两件“不光彩的事情” -- 为达到将“伽利略”系统扼杀在摇篮里的目的,美国军方曾经公开地做了两件“不光彩的事情”:

首先,先是警告,公开警告说:一旦“伽利略”系统被对手用来针对美国军方利益,那么,美军必将摧毁之;

其次,美国人还通过英国媒体“放风”,说美国科学家已破译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实验卫星密码;

“警告”与“放风”的企图心 --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又是“警告”又是“放风”的、其企图心无疑是在“刻意”冲着涉及“伽利略”系统的国家、潜在的用户、特别是计划在“伽利略”系统这个平台上着手开发运用技术、进行设备投资的投资者,狠劲地“强调这么两点”:

首先,密码的破译,将令“伽利略”计划将来的用户或许可以“免费使用”卫星导航服务;

其次,密码的破译,还将使欧盟通过商业运作收回“伽利略”计划投资的设想面临“化为泡影”。

在美国决策层眼里,“伽利略”真正危险的地方,是附在它身上的“重大政治意涵”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在“伽利略”还没有建成的时候,美国就组织科学家“迫不及待地破译”了“伽利略”卫星密码,并匆匆忙忙地公布之,不论是真还是假,就从华盛顿“不愿意”等待它建成之后再去“公布”这一点去看,就非常说明问题。

说明了什么?显然,它说明在美国决策层眼里,“伽利略”计划在军事、经济、技术上的意义虽然重大,但这还都是“后话”,真正危险的地方,是附在它身上的“重大政治意涵”,那就是:“伽利略”计划既是个技术平台,一个可以聚合“中、欧、俄、印”等“非美大国”空间技术的技术平台,但是,它更是一个战略平台,一个可以用来整合“非美大国”在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利益的“战略平台”。

欧洲人悄悄地发出了一个准备与“中俄”全面开展政治、军事、经济合作的信号 -- 显然,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去看欧洲人想将“伽利略”军事化的借口--弥补资金空缺,也就不难看出,欧洲人围绕“军事化”与“资金空缺”这两个词,悄悄地发出了一个准备与“中俄”全面开展政治、军事、经济合作的信号。

华盛顿这次面对这一重大信号、竟然“没有反应” -- 有意思的是,与美国先前在欧洲决定与中国合作开发“伽利略”时、所做出“歇斯底里”不同的是,华盛顿这次面对这一重大信号、竟然“没有反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我们不认为美国是不屑于做出反应,也不是没有听懂这个信号,恐怕是“暂时”还不敢做出反应。道理很简单,在华盛顿已经弄出了“新中东”笑话,“伊核笑话”、现在又在“朝核笑话”中被人嘲笑、且还需要“中欧俄”配合着把“两核笑话”处理得平稳些时,哪还敢说什么狠话?哪还敢一起得罪“中欧俄”,不然,就是说出来恐怕也没有人听、还徒增笑料耳!

“再谈”欧亚能源结算综合体 -- 但是,如果华盛顿决策层果真听不懂这些信号的含义的话,东方评论员倒想提醒一下:远的不说,就以朝鲜核试验开始,在中俄通过朝鲜核试验“悍然”掀起可能包括朝、韩、日的“东北亚核竞赛”之一角,继而相当于吹响了可能包含“伊朗、以色列、埃及、沙特”的“中东核竞赛”的序曲,还相当于强烈地刺激了南美大国巴西的“核抱负”之后,不论是有“美日军事同盟”的东亚,还是“上海合作组织”占优的中亚,更或者是受到美国军事压力的西亚、以及刚刚经历黎以冲突、且随时可能再爆冲突的中东,以骂美国为时髦的南美、甚至是“中欧俄美”争夺正酣的非洲、可以说都揉成了一盘棋,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如果有谁不想天下大乱的话,特别是“最不想天下大乱的那一位”,那可就得小心再小心了。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就是:就是在“有人”开始明白自己得“小心再小心”、从而在朝核问题上、伊核问题又开始有求于“中欧俄”的同时,“中俄”宣布将联合投资100亿美元建设电站,并向中国供电;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宣布取得了重大进展;“中俄”宣布部分贸易不再采用美元、而转用“卢布与人民币”进行结算;特别是,俄罗斯与德国之间宣布,俄罗斯将努力帮助德国成为欧洲的能源中心;

所有这些,都令我们想起了我们之前曾经提出的一个、且我们认为“极有可能实现的”名词------欧亚能源结算综合体。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中欧俄”已经在合作的“伽利略”计划,最终被确认“将用于军事用途”的话,其“政治意涵”就是“中欧俄”将从“伽利略”这一政治、经济、金融、技术战略平台为舞台,进行“军事战略层次合作”,进行“经济战略层次合作”、进行政治、技术层次的战略合作.

东方评论员认为,在这种现实利益下,说实在的,在华盛顿并没有让我们看出“朝鲜没有未来”的同时,我们却看到了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已经没有了未来。

华盛顿在朝核问题上事先“什么都说了”、事后却“什么都没有能力兑现”的最大恶果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欧俄”选择这个时候,丝毫不顾及华盛顿的“感受”,瞄着美国的“石油金融”、军事霸权,大搞经济层面、特别是军事层面的“合纵连横”,正是美国人在中东和平问题上、伊核问题上、特别是在朝核问题,事先“什么都说了”、事后却“什么都没有能力兑现”的最大恶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