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看看东方时代环球时事如何精彩真实解读北韩核爆!

(2007-01-26 14:12:36) 下一个
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平壤消息:据朝鲜中央通讯社9日报道,朝鲜当地时间当天11时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

朝中社报道说,这次核试验是“百分之百”依靠自己的技术进行的。报道称,这次核试验是“安全、成功的”,核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像核辐射泄漏这样的危险。 报道没有透露核试验的时间、地点和爆炸当量。

朝鲜3日发表声明宣布将进行核试验。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一项主席声明,要求朝鲜取消核试验,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警告朝鲜如果无视国际社会劝阻坚持核试验,安理会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声明指出,朝鲜将进行的核试验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也无助于朝鲜加强自身安全的考虑,并会给地区以及地区外的和平、稳定和安全带来威胁。

时事点评: 在收到这则消息之后,时事评论员们立刻提出了两点感受:这次爆炸果真是次核爆炸吗?

第一,这次爆炸果真是核爆炸吗?在我们收集的消息中,有一种说法引起了我们的高度注意,那就是对此次爆炸当量的估测中,有一个数字是爆炸当量“约为500吨TNT”。对此,东方军事评论员就指出,如果“这个当量”是可信的,那么,以朝鲜的技术水平为看,可以肯定本次爆炸为“非核爆炸”。要知道,一枚小当量战术核武器、以中子弹为例、其当量至少也约为1000吨。

显然,能将核爆炸装置做到1000吨级中子弹这一层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不超过四个”,这就是说,如果这次爆炸的当量的确是500吨级、或者是几千吨级,那么,这次爆恐怕就是一次常规爆炸了。在更多的消息出来之前,我们今天讨论条件是假设“这是一次真实的核爆炸”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除了“500吨”的说法之外,更多的估测定位在1万5千吨左右的当量,因此,在更多的消息出来之前,我们今天讨论条件是假设“这是一次真实的核爆炸”,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朝核问题在伊核问题进一步激化之前“被提前引爆了”!

这是一场“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危险游戏 .众所周知,鉴于我们在朝核问题上的一惯立场,特别是我们认为的“两核问题”早已经被大国“玩成了一副翘翘板”,中东紧张与东亚紧张密不可分的“观察结果”,自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伊朗政府几个小时前再次“出尔反尔”宣称“暂停浓缩铀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陈水扁的儿子、女儿、孙子今天准备“集体出游”日本,更或是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本就是一场“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危险游戏。

需要认真观察的“第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观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面对这场“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游戏,在朝鲜用一场“尚待证明的”核试验掀起新一轮风暴之后,“中、美、欧、俄、日”、以及“伊朗、印度”,特别是在这场游戏中虽然不象伊朗、朝鲜“身背”一副核担架、而算不上“焦点角色”、却也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巴基斯坦,将会如何反应?下面,还是先一起来浏览一下资料员为我们送来相关消息,之后,东方时事评论员、军事评论员将一起展开今天的焦点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外交部网站10月9日消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时事点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份“立刻发出”外交部声明,字数虽然不过三百,却可谓“字字斟酌”。有意思的是,“谴责”一词硬是“缺席”这则措词“非常严厉的”声明.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这篇声明中,我们在看到中国外交部强烈指责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并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之余,我们竟然没有看到“强烈谴责”的用词。

显然,在我们看来,从外交角度上讲,“悍然”一词在中国的外交用语中意义非常。一般而言,在用上了“悍然”与“坚决反对”等形容词后,“谴责”或者是“强烈谴责”之类措词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然而,有意思的是,“谴责”一词硬是“缺席”这则措词“非常严厉的”声明。声明中“有意思”的地方可谓是比比皆是. 其实,在我们看来,就在这短短的“三百个字”中,“有意思”的地方,可谓是比比皆是。

第一,通过这则声明,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但是,在“第一时间”表示了“坚决反对”、但却“忘记了”进行“谴责”的北京,显然“没有忘记”继续强调自己的坚定不移一贯立场,那就是:“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北京通过这一纸声明所表现出来的“非常愤怒”与“非常理智”,根本就是前后矛盾的

第二,通过这则声明,我们也不难看出,尽管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但是,这则声明中所说的、“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足以让国际社会明确地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既:首先,毫无疑问,站在国际反扩散、及国际法的角度去看,朝鲜跨入核门槛是一件性质非常严重的事件,因此,中国对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从而破坏了中国一向坚持的“朝鲜半岛无核化”之原则立场、当然会“表现得”“非常愤怒”;然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我们看到北京“非常愤怒”的同时,是否也注意到另一个“毫无疑问”、那就是:对这个已经“悍然”实施了核试验的朝鲜,表现得非常愤怒的北京,却又表现非常理智:北京在第一时间冲着已经悍然进行了核试验的朝鲜还展示了自己的强烈希望,那就是强烈要求朝鲜继续“信守无核化承诺”。

客观而言,在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已经有核”的事实面前,北京通过这一纸声明所表现出来的“非常愤怒”与“非常理智”,根本就是前后矛盾的。在北京的眼里,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并不代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彻底终结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2005年大年初一、在美日台瞄着钓鱼岛搞事、朝鲜在大年初二就立刻宣布“已经有了核武器”时,北京刻意表现得轻描淡写、只是强调“将继续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时所采用的手法类似,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在北京的这份声明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北京的“两面手段”,既:在北京的眼里,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固然让人气愤、但是,这“并不代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彻底终结。在北京的眼中,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并不代表”朝核六方会谈的彻底终结

其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份声明显然给予“有心人”这样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北京仍然在对已经“悍然”实施了核试验的朝鲜“喊话”,希望这个“早在一年前”就公开宣布朝鲜已经有了核武器,现在又“悍然”试验了核武器的朝鲜、只要“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也可以象“05年宣布已经有了核武器”那般,一样有机会“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


显然,我们从中得到的另一个信息就是:在北京的眼中,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并不代表”朝核六方会谈的彻底终结。不给美国面子、双双缺席“十方会谈”的“中俄”,没有打算让这场核爆炸成为“十方会谈”“正式开幕“的礼炮声. 值得指出的是,华盛顿正在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想用一个“十方会谈”废去朝核六方会谈,显然,从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之后、北京仍然挰着六方会谈不放的态度来看,除了上面两个“并不代表”之外,一点也不给美国面子、双双缺席“十方会谈”的“中俄”,也没有打算让这场核爆炸成为“十方会谈”“正式开幕“的礼炮声。

对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对北京而言,一个自己主导、或者“中俄”主导的六方会谈比一个华盛顿主导、或者“美日澳”主导的十方会谈、要好得多。对华盛顿而言,反之亦然!整个声明给我们的“强烈感觉”就是两句话.不难看出,尽管朝鲜“悍然”实施了核试验、尽管中国明言“坚决反对”朝鲜这一“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的做法,但是,整个声明给我们的“强烈感觉”就是两句话,既:

第一,所有“这些”都不能构成令北京“主动放弃”朝核六方会谈框架、判定朝鲜半岛无核化已经死亡的理由。所有“这些”都不能构成令北京“无条件”赞成“全面制裁”朝鲜的理由.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所有“这些”都不能构成令北京“无条件”赞成“全面制裁”朝鲜的理由,请注意我们的用词,是“无条件”。华盛顿如果还愿意继续留在六方会谈中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动机.

值得强调的是,东方评论员一向认为北京对这个六方会谈的成功与失败“并不介意”,因为华盛顿想的是如何用“六方会谈”将朝鲜的核进程“套”起来,而北京想的是如何用六方会谈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尽可能地提供一个稳定的空间,显然,朝鲜“悍然”实施核试验的事实、已经彻底粉碎了华盛顿愿意与北京一起搭建六方会谈的初衷,因此,在朝鲜进行核试验之后,华盛顿如果还愿意继续留在六方会谈中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动机,那就是防止朝鲜核试验所造成的局势进一步恶化、继而全面引发日本、韩国加入的东北亚核竞赛。

显然,在我们看来,朝鲜进行核爆炸的事实,已经正式掀开了东北亚核竞赛的“第一章节”,只是是否会有第二、三章节、是否会有日本、韩国的核试验,就要看各方、特别是华盛顿的正式反应了。中国外交部在声明中还安排了“两段录音磁带”. “有意思”的是,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在这份声明中,中国外交部在“字里行间”除了给出自己的“愤怒与理智”、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之外,还安排了“两段录音磁带”:一段是“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另一段是“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显然,北京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并冲击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点燃东北亚核竞赛的导火索,作为一个身负维护世界和平之重责、且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中国、当然也必须认定这是“不对的”。

中国外交部放这两段录音磁带的意图: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中国外交部的声明给人的印象却是:既然事实已经造成,因此,中国外交部放这两段录音磁带的意图、就是想“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在第一时间里提供两个建议:

首先:在东北亚核军备竞赛“就要开始”的时候,建议“各方”、特别是华盛顿要认清“共同利益”是什么?显然,北京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此外,在东北亚核军备竞赛“就要开始”的时候,北京还建议“各方”、特别是美国也要认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什么?显然是北京一惯坚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我们不难想像华盛顿的愤怒. 在这里,我们不难想像华盛顿的愤怒:在朝鲜这个“邪恶轴心”已经进行了核试验,跨入核门槛、事实上已经成了继“五常”、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之后的第九个核国家之后,“北京的态度”居然是一边“猛批”跨进核门槛的朝鲜,一边却又拉高姿态、让各方统统戴上“共同利益”的帽子,从而继续“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一个“朝鲜已经成为核国家”的朝鲜问题。

呼吁冷静应对的中国显然“不认为”自己是利益“受损最大”的那一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明眼人是一看就知,“北京的态度“实际上相当于在做如此声明,既:

第一:尽管朝鲜已经是核国家,但只要各方冷静,那么,中国仍然不想东北亚出现全面的核军备竞赛;

第二,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喜欢自己身边多一个核国家、东北亚出现核竞赛、出现一个核武装的日本、或者韩国、一定会伤着在东亚都有重大利益的“中俄美”。

但是,北京的态度显示,尽管朝鲜已经是核国家,呼吁冷静应对的中国显然“不认为”自己是利益“受损最大”的那一家。打个比方,在利益受损时,在拥有强大的报复能力、且处于关键位置的情况下,没有哪一个“感觉最痛”的人、会主动呼吁别人保持冷静的、并主张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真正要说清楚这个道理,弄清楚朝鲜核试验的本质,还是得将整个事件放在全球背景下去看.
不过,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正要说清楚这个道理,弄清楚朝鲜核试验的本质,还是得将整个事件放在全球背景下去看。因此,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将回到前面的话题。


前面说了,这是一场“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危险游戏,是一场横跨欧亚大陆、涵盖“中欧俄美”全球战略的危险游戏,因此,不论朝鲜的这次核试验是真还是假、爆炸的冲击波必将自东北亚出发、涵盖整个东亚、并辐射到中东、中亚、甚至美洲、非洲。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不难看出,面对一个“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的朝鲜,面对一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要求全面制裁朝鲜”的国际舆论,中国敢通过这则声明、在第一时间里就直接拿出自己的“明确态度”,并继续强调“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无疑会让“方方面面”充分接收到“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浏览一则来自美国《外交》的相关观点,再谈谈这副“两核”“翘翘板”的另一端--伊核问题。

美专家:核威慑战略已经失效 核战危险增大

美国《外交》双月刊最近一期刊登了罗森这篇题为《扩散之后》的文章,要点如下:

核扩散再次成为美国国家安全议程的首要问题。核扩散之后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将来发生核扩散,形势之复杂可能会远远超出想象。在一个多极核世界,国际政治活动仍将继续,但是所处环境会充满恐惧和不确定因素,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新危险。结果,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军事计划、防务政策和国家安全学说可能都将过时,需要进行大幅修改。

威慑战略将失效

假设在今后10年内,伊朗设法获得了几枚粗制核武器;核武器可以在中东地区投射,还可以通过秘密手段投射到美国和欧洲。假设还有一种情况:出于担心或不甘落后,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也自行研制出了核武器。在这个新世界,战略互动将如何进行?

冷战期间,核国家不多,这就意味着如果发生了核袭击,是哪个国家发动的袭击会一目了然。相关国家可以进行报复。这有助于威慑第一次打击。然而,在多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中东地区,这种推理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探测系统很难准确无误地测定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发射地点。

将来核扩散后,在常规战争中可能会出现核冲突,中东常规战争之频繁会更加令人担忧。假如发生了这种情况:该地区正在进行一场常规战,其间如果发射了一枚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哪个国家的政府可以确定这是谁干的?

此外,围绕伊朗可能获得核武器问题,人们最大的担心之一是,德黑兰会把核武器送给一个恐怖组织,从而大大增加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伊斯兰核国家的数量增加,核武器秘密转让给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光是由于以下原因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确定转让核武器的国家以便惩罚这个国家会变得更加困难。这就会让威慑战略失去效用。

触发核军备竞赛

中东的核国家不大可能表现出克制。伊朗和伊拉克会相互疑心重重,沙特和伊朗、土耳其和伊拉克等也会如此。还有以色列。由于相互提防,多极军备竞赛的传统条件应运而生:以色列武装起来,准备应对所有可能的敌人;各个伊斯兰国家武装起来,准备应对以色列和其他敌人。

历史证据表明,军备竞赛有时会加速战争,因为有关国家的政府开始认为,较之财力枯竭,冲突更为可取;或者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战争暂时获得军事优势。由于核战争破坏性极大,有关国家很可能不愿使冲突升级。但是,激烈的军备竞赛仍会导致核武库的规模扩大,从而使防止意外使用或未经授权使用核武器的难度加大。

除了中东地区,其他地区可能也会出现核军备竞赛。在亚洲,许多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领土或政治纠纷,其中包括拥有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中国、印度、朝鲜、巴基斯坦和俄罗斯)。日本和台湾可能也会加入这个行列。这些国家和地区似乎还表现出了民族主义。如果美国不再充当现行秩序的保证人,亚洲很可能会“准备展开竞争”,包括核竞争。在那种情况下,这个地区造成的问题将类似于中东出现核武器带来的问题。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战略家不仅担心如何保护自己免遭核袭击,还担心如何保护盟国。如果核扩散继续下去,类似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例如,如果伊朗和科威特将来发生冲突,拥有核武器的德黑兰很可能会企图胁迫对手,同时把华盛顿的抗议和威胁当成虚张声势。

核战争危险增大

自1945年以来,核武器还没有使用过。如果再次使用核武器,那会带来严重冲击。不过,未来的一些核国家可能认为,动用这些武器符合自己的利益。例如,某个国家或组织可能想向世人表明,它愿意并能够违反国际体系最神圣的准则。如果使用核武器的不是一个小组织而是一个面目可憎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企图以此搞恐怖活动,那将是当代版本的恐怖政策。

什么样的国家企图这样做呢?根据历史经验,可能是这样一种国家:公然拒绝现存国际秩序,试图恐吓他国。另外,国内冲突可能引起深仇大恨,有关方面会动用核武器。

然而,使用核武器最可信的情况是:一个核国家发现,自己正在输掉一场非核战争。这样一个国家面临的是或者接受即将来临的失败,或者大胆假定战事升级可以迅速结束战斗,而且不会遭到失败。可以相信,如果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可怕的事情就有可能出现。

控制中东和亚洲的军备竞赛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传统的军备控制似乎不大可能有用,不仅因为这些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的相互猜疑根深蒂固,而且也因为拥有核武器的小国把自己的武器藏起来,并且夸大自己武器库的规模和效能,以吓阻对手袭击自己。因此,围绕认真的核查措施,有关方面将难以达成协议,而这反过来会导致达成比较广泛的有效协议更加困难。

简言之,如果核扩散持续下去,形势会更加复杂。随着冷战的结束,核战略问题近乎不复存在,因为超级大国发生核对抗的可能性减小。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现在要重新出现了。

时事点评: 这篇文章发表在几天前的美国《外交》双月刊。显然,文章对国际核扩散是否会失控、对大国的核威慑是否会失效严重担忧。有意思的是,就是在这份《外交》上,几个月前,也发表了一篇宣扬美国已经对中俄取得核垄断优势、可以在第一次核打击中就可以有效解除“中俄”核战略打击力量的“咄咄逼人之作”。

[扩散之后]有令人十分警惕之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那篇狂热宣扬美国核垄断优势、从而令其“不值一评”的文章相比,这篇题为《扩散之后》的文章却有令人十分警惕之处。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大意是:使用核武器最可信的情况是:一个核国家发现,自己正在输掉一场非核战争。这样一个国家面临的是或者接受即将来临的失败,或者大胆假定战事升级可以迅速结束战斗,而且不会遭到失败。可以相信,如果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可怕的事情就有可能出现。 文章“借”担忧大国的核威慑失效、国际核扩散失控之便,直接点出伊朗的名、并预先假设了伊朗将受到核打击时的条件.



显然,我们不知道作者在写下“如果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可怕的事情就有可能出现”的时候、是如何推断的,但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以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旦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冲突,且“一个核国家发现,自己正在输掉一场非核战争”的话,那么,可能使用核武器的不会是伊朗,更不会已经被打得一穷二白的伊拉克,只可能是“占领着伊拉克”的美国,也就是说,在一场伊朗与“其他国家”的冲突中,在“其他国家”可能落败的情况下、美国人“就可能”对伊朗进行核打击。

明眼人是一看就会“理会”两点:第一,所谓“其他国家”不外乎以色列、伊拉克、阿富汗;第二,至于伊朗如何去挑起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问题,恐怕是个“由美国人决定”的问题。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上面提到的两篇文章,尽管“文风”迥异,但是却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明目张胆的“核讹诈”:“前者”表面是针对中俄、其实是瞄着伊朗、以“中俄”在尚不能自保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有效保护“他人”的暗示、对伊朗进行核讹诈;而“后者”则是借担忧大国的核威慑失效之便,直接点出伊朗的名、并预先假设了伊朗将受到核打击时的条件。

围绕着伊核问题的白热化,我们曾经着重讨论的几个观察点、及给出的相应观点. 在我们进一步展开之前,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之前,围绕着伊核问题的白热化,时事评论员曾经着重讨论的几个观察点、及给出的相应观点:

第一,不久前,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美、在接受CBS电视采访时公开揭露:911发生后,美国曾威胁巴基斯坦,如果巴不在反恐战争上提供合作,将被炸回“石器时代”。

对这件事,我们曾经在9月22日的《东方时事解读》中曾经这样说道:首先,东方评论员认为,美国人威胁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你可以说它是一种狂妄,但是,由于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个核国家,因此,我们想强调的是:它其实就是核大国一直在心照不宣、彼此使用、且非常有效的“核威慑手段”。

显然,这种核威慑是建立在所谓的“核垄断”理论上的,也就是说,这是种核力量庞大的“核武大国”针对一个核力量弱小的“核武小国”进行的核讹诈。

在过往的历史中,在中国没有核武器之前,在中国“只有那么一点儿”核武器的时候,在中国的核战略打击力量没有被中国军方亲口证实为中国的“核威慑实力”已经到了“一边只准备承受西安以北的城市被毁,一边还可以一把抹去美国数百个城市”之前,那种动辄就将中国炸回石器时代的核讹诈,在“能代表美国政府意见”的美国人的嘴里、才正式消失。

其次,我们注意到,美国“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的“故事”发生在“从前”,根据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回忆”,准确讲是五年之前。

只是现在的中东、中亚战略态势、特别是美国的“反恐名声”,与当时差得太多。我们认为,特别是面对伊核问题,在政治层面,“中欧俄”已经战略联手;在军事层面,尽管“中俄”谁都不会说要将“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成一个军事联盟,也就是所谓的“东方的北约”,但是,在涉及“中俄”核心战略利益的中东、中亚问题上,“中俄”却是这样“准备的”。

与此同时,在北约内部,几个主要的国家,比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谁都不会说“要与北约保持距离”,但在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伊核问题、中东和平问题、伊拉克、阿富汗问题上,却是这样做的。这篇题为《扩散之后》的文章,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美国“为何必须对”巴基斯坦进行核威胁的“理论”

总之一句话,911后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已经令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较911时更加凸显,令巴基斯坦更加成了大国们争相争取的对象。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这种核威胁”而言,今天的美国人肯定不会直白地这样讲, 然而,针对伊斯兰世界唯一的一个核国家、且国内极端组织势力十分庞大的巴基斯坦,华盛顿在不能“直白地”进行核威胁的同时,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这种核威慑。

事实上,这篇题为[扩散之后]的文章,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美国“为何必须对”巴基斯坦进行核威胁的“理论”。请大家注意这一段,原文是:

...围绕伊朗可能获得核武器问题,人们最大的担心之一是,德黑兰会把核武器送给一个恐怖组织,从而大大增加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伊斯兰核国家的数量增加,核武器秘密转让给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光是由于以下原因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确定转让核武器的国家以便惩罚这个国家会变得更加困难。这就会让威慑战略失去效用...

作者担心的“德黑兰会把核武器送给一个恐怖组织”、从而令美国“核威慑失去效用”的情况,在巴基斯坦身上更容易发生. 非常清楚,作者担心的“德黑兰会把核武器送给一个恐怖组织”、从而令美国“核威慑失去效用”的情况,在巴基斯坦身上更容易发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坚持认为,极端势力对巴基斯坦的情报部门的渗透非常之深,为此,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制定了一份旨在“必要时接管、或者摧毁巴基斯坦核武库”的秘密计划。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些都只是华盛顿借“拉登在哪里?”对巴基斯坦施加强大压力的理由之一。
就如我们在9月22日《东方时事解读》中所说的,华盛顿对巴基斯坦施加强大压力的另两个重要原因,在于“中俄”、或者“中欧俄”在伊核问题的主动权、极大程度“源于”巴基斯坦这条战略通道畅通与否;在于华盛顿中东政策的一个“重大工程”--大中东民主计划,其“构建理论”中的基础部分:既“以以色列分裂阿拉伯国家、再以阿拉伯国家制衡阿拉伯国家,并以逊尼派围剿什叶派,“在此过程”中在中东地区广播民主之花”之战略,已经“开始”承受了一种“有可能土崩瓦解”的正面冲击,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开始给人一种“被人随时一掌”就可击得粉碎的感觉。

为此,首席评论员在9月22日《东方时事解读》中也曾经说过:正是出于这种美国全球战略有可能随着大中东计划被彻底击碎、而被彻底击碎的恐惧,华盛顿决策层正在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尽全力将“中俄”、或者说是“上海合作组织”与伊朗间的战略通道切断,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迫切的就是迫使巴基斯坦改变“亲华立场”,改变巴基斯坦那种“愿意成为中国能源走廊”、实际上也就是成为中国、俄罗斯、也就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各种援助进入伊朗的战略通道的“战略抉择”。

显然,“所有这些”也是我们在英国依靠巴基斯坦的情报,及时破获恐怖炸机案之后,立刻就断定伊核危机注定将在美国与巴基斯坦间的“来来往往”起伏不定的主要依据。

朝核问题的最新发展恰好印证我们的相关判断. 因此,在9月22日的《东方时事解读》中,我们对巴基斯坦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伊核问题的日趋白热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现在看来,朝核问题的最新发展恰好印证我们的相关判断。



事实上,在9月22日的《东方时事解读》“南亚部分”,我们曾经这样说过,巴基斯坦也就成了“中欧俄”与美国在伊核问题上主导权的一个关键支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巴基斯坦不仅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甚至是对欧盟都是如此重要,因此,巴基斯坦也就成了“中欧俄”、特别是“中俄”与美国在伊核问题上主导权的一个关健支点。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谁能“最后得到”巴基斯坦,谁就真正把握了伊核问题的主导权,继而把握中亚的主导权,中东的主导权。

美国“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绝不是一般的威胁,而是一种基于想对全球战略进行“翻盘”的战略考虑.也正是如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巴基斯坦承受的压力,一点也不比伊朗来得小,也正因如此,在我们看来,尽管表面上看,这件事是因布什“脱口”要派兵侵入巴基斯坦反抓本.拉登而引起的,但是,我们认为美国“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绝不是一般的威胁,而是一种基于想对全球战略进行“翻盘”的战略考虑,是一种基于上述“后一种”核威慑理论的核威慑。

在这里,我们再次建议大家重新调阅9月22日的《东方时事解读》,我们认为,这将非常有助于理解朝鲜核试的“来龙去脉”,也非常有助于理解下面的讨论内容。在朝鲜跨入核门槛之后,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显然,在回顾了“这段”有关“美国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的评论之后,结合美国《外交》紧接着“变相地”核威慑伊朗的“新形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朝鲜跨入核门槛、从而令《核扩散之后》的“部分内容”、既“核扩散失控”“有可能”成为现实之后,《核扩散之后》的“另一部分内容”、既“有的核国家”会借口种种理由“再次”使用核武器;以及东方评论员所担心的、其他核大国也以“使用核武器”作为一种核威慑手段的“担忧”是否会成为事实,也就成了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在我们的研究中,围绕两核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我们已经陆陆续续地给出了自己的结论,现在总结如下:与伊朗一样,巴基斯坦受到美国的核威慑是非常自然的.

第一,在巴基斯坦准备成为中国的能源走廊、准备成为以“上合组织”为主要框架的区域能源合作组织中的一员,从而选择了一条依靠中国的繁荣、而实现自己的繁荣,依靠“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而实现自身安全的外交政策之后,巴基斯坦就是事关“中俄”最核心国家利益的“特定战略目标”,就是“中俄”实现自己全球战略布局的一个关键性支点,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伊朗一样,巴基斯坦受到美国的核威慑是非常自然的。

如何全面理解核威慑. 第二, 我们认为,一个核国家的“核威慑能力”、与其是否有能力发动有限核打击有必然的联系、也与其承受有限核打击的能力有必然联系,这就是说,核威慑的终极形式是相互核毁灭,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相互核毁灭。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核威慑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一个核大国、是否具备发动针对另一个核大国“核心战略目标”、在自己的核心战略目标准备承受核打击的同时,也针对对方的核心战略目标进行核打击,并能在核打击中达成各自战略目的的能力。显然,在我们看来,“这种能力”与一个国家的幅员、人口、生产体系,经济结构有着必然联系。


所谓的“另一个核大国的核心战略目标” .第三,我们想强调的是,所谓的“另一个核大国的核心战略目标”,并不一定特指该国的领土,或者该国领土之外的军事目标、民用目标。却一定特指对该国的最核心的国家利益、具有决定影响力的“核心战略目标”。

显然,对中俄、或者欧洲而言,巴基斯坦、朝鲜、伊朗,对美国而言,日本、阿富汗、以色列等,都是这样的“核心战略目标”。在核威慑理论下,同是核国家的巴基斯坦,对美国这样的核国家,是不具备核威慑能力的.

第四,我们认为,美国“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绝不是一般的威胁,而是一种基于以核威慑为后盾、“拿掉”中俄战略支撑点、从而想对美国全面被动的全球战略进行“翻盘”的战略考虑,是一种基于上述“核威慑理论”的核威慑。显然,在这种理论下,同是核国家的巴基斯坦,由于其核规模及投射能力,对美国这样的核国家,严格而言,是不具备核威慑能力的。

同样,在日本没有大规模核武装之前,由于其地理、人口、经济结构,日本对“中俄”这种核大国也不具备核威慑能力. “中俄”一样可以如法炮制、对美国的“核心战略目标”进行核威慑

同样,就目前而言,在美国“渴望”对巴基斯坦的核诧讹生效、再迫使伊朗屈服,或者对伊朗的核讹诈生效、从而彻底扭转全球战略被动的同时,中俄一样可以如法炮制、对一样能毁掉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关键支点、比如说日本,进行类似的核威慑。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核问题临近摊牌的紧张气氛下,在俄罗斯开枪打死一个日本人、在阿富汗的反美武装“开始学习”伊拉克反美武装、从而掀起一轮武装袭击美军及其盟友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巴基斯坦总统通过揭露“美国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而发出“求救信号”之后,中日关系的缓和,让我们“抵进”观察到了核大国进行核威慑时、除了“相互毁灭”之外的“另类手段”。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撇开日本欲“两面下注”的因素之外,在“中欧美俄”的全力角力中,在美国对伊朗、巴基斯坦公开进行核威慑之后、也换来了“中俄”对日本进行核威慑的“事实”、以及日本欲从中俄的核威慑中获取额外利益的动机,这才是安倍晋三愿意“立刻接受”“村山讲话”、并将中国作为其访华第一站,且华盛顿对中日关系缓和“不仅没有异议,反而公开鼓励”的深层原因。

那么,“中俄”在没有开口“将某某某炸回石器时代”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核威慑美国的核心战略支点--日本的呢?事实上,在9月22日的《东方时事解读》中,东方评论员已经对此有了论述,原文如下:

在美国公开对巴基斯坦进行核威慑时,中俄“一定”可以公开对日本这一类关键支点进行“核劝告”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公开对巴基斯坦进行核威慑、以迫使其屈服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中俄为了平衡在伊核问题上的巨大损失,“一定”可以公开对日本这一类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支点进行“核劝告”。

事实证明,在北京的“东北亚核竞赛牌”的面前,华盛顿是“怕”的,在华盛顿施展的“抢翻北京东北亚核竞赛之底牌”的过程中,华盛顿是“假”的,因此,如果中俄决心对日本进行公开的军事威胁,在几个核大国之间不可能直接发生核战争的同时,为了全力保障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那么,在地理条件、经济结构上注定日本打不起一场有限核战争的局限下,日本就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与华盛顿彻底决裂,象屈服于美国核威慑下的巴基斯坦那般“重新站队”,从而令美国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全线崩塌;二就是全面建立核武装、且是大规模的核武装,以一种相互毁灭的传统方式、建立起针对其他核大国的核威慑。

但是,这种大规模的核武装,必将直接导致日本彻底摆脱美国的控制、令美国主导的《美日军事同盟》立刻走进历史、令至今仍然令美国受益无穷的东亚安全框架走进历史。

目睹着朝鲜”悍然“跨入核门槛、北京没有任何意愿修改“友好条约”、这已经对巴基斯坦的“求救信号”给出了答复.不难看出,北京在指责朝鲜”悍然“跨入核门槛、却又坚持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问题,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有意修改“具军事同盟性质”的《中朝友好条约》,这已经对巴基斯坦的“求救信号”明显地给出了答复。

对此,我们在9月22日《东方时事解读》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原文如下:在失去了伊核问题之后,为了生存下去,中俄一定会打碎美国的西太平洋利益. 显然,如果巴基斯坦最后屈服,或者美国强行拿掉中俄与伊朗间的这条战略通道,那么,在失去了伊核问题之后,在失去中东利益、且令自己的中亚利益严重受损之后,在避免核毁灭的前提下,都足以令中俄以核大国的身份、为了生存下去,一定会种方式拿掉日本这个美国全球战略的战略支点,一定会全力打碎美国的西太平洋利益,在我们看来,这样尽管被动,但也算是可以实现一种全球战略的“互换”,并可在被动中寻找主动。

在搞清楚上面这些背景这后,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布什要“脱口而出”“出兵巴基斯坦”,也不难想明白,穆沙拉夫何以在这个时候、精心选择用三年前的一件“最能说明问题的”旧事,来描绘今天的“真实形势”了。显然,布什是在发信号,是冲着巴基斯坦的,是警告信号;而巴基斯坦也在发信号、是冲着其它人的、是求救信号。而“其它的人”,包括中、欧、俄、印、日、所有“利益攸关者”、都在围绕这两份信号,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进行着“排列组合”。


结合朝鲜已经跨入核门槛的事实,我们想补充一点. 在这里,结合朝鲜已经跨入核门槛的事实,我们想补充一点,那就是:朝鲜“悍然”跨入核门槛,当然出于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北京指责朝鲜”悍然“跨入核门槛、却又坚持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问题,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有意修改“具军事同盟性质”的《中朝友好条约》,也是出于自己的最大利益,同样,华盛顿在朝鲜核试验之后“保持了一种令人意外的低调”,并严格限制强硬派云集的五角大楼“不准说话”,而将“有关话语权”交给相对温和的美国国务院,由赖斯“全权打理”,这也是出于对形势的清楚认识,也是出于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对朝鲜一向强硬,并就此才得以走红、并终于“上岗”首相宝座的安倍晋三,在听闻朝鲜核爆之后,仅仅说了一句“绝不容许”之后,就紧闭双唇,不再言语,绝口不提军事打击朝鲜的老调。

安倍晋三的沉默,更是出于日本保守势力最大利益的考虑.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安倍晋三的沉默,更是出于日本保守势力最大利益的考虑,既:日本一方面欲从极可能爆发的东北亚核竞赛中捞取重新武装之战略机会、一方面也不想成为“中美俄”在全球角力中运用核威慑战略的牺牲品。

在北京于第一时间给出“明确的态度”之后,“方方面面”都已经接收到了“应该接收”的信息. 显然,在北京于第一时间给出明确的态度之后,“方方面面”都已经接收到了应该接收的信息,对此,我们还是那一句话、这句话在9月22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过,在今天,我们也重复过,那就是:在失去了伊核问题之后,为了生存下去,“中俄”一定会打碎美国的西太平洋利益。可以肯定的是,朝鲜核试既掀开了东北亚核竞赛的一角,也吹响了中东核竞赛的号角,更发出了万不得已,“中俄”一定会打碎美国的西太平洋利益的强烈信号。


发出“这种信号”并不妨碍“中俄”或者愿意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去与美国讨论“有条件”制裁朝鲜的问题. 不过,我们想强调的是,发出“这种信号”并不妨碍“中俄”或者愿意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去与美国讨论“有条件”制裁朝鲜的问题,毕竟这是中国“坚决反对”、也是俄罗斯公开谴责、指责为破坏区域稳定的“恶劣事件”。

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消息. 事实上,东方评论员已经注意到,刚刚有消息说,上次让中国军方高层不得不“从新闻中才得知”朝鲜试射导弹的朝鲜、已经准备“暂时限制”中朝边界,但又不准备完全切断“中朝边境”了,这就是说,已经将脚跨入核门槛的朝鲜、再次摆出了一副令人奇怪的强硬姿态。

在我们看来,朝鲜的这种强硬态度,是否会预示朝鲜将不理会中国的“坚决反对”、从而准备进行“下一轮”地下核试验,甚至是进行某种形式的、更具威胁的、以日本、及驻日美军为目标的“载弹”试验,都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就可能是“实施制裁”条件之一.

不过,东方评论员想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是“有条件”,比如说,“如果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就可能是“实施制裁”条件之一,但是,在朝鲜已经跨入核门槛之后,在朝鲜核试问题上“早已经将话说满”的华盛顿,就算拿到了这种“制裁书”,其脸面又在哪里?

如果朝鲜果真在准备下一轮核实验的话,那么... 只是,如果朝鲜果真在准备下一轮核实验的话,那么,“大国们”在联合国里争吵的话题,恐怕就会相当程度地从“全面制裁‘悍然’进行了首次核试验的朝鲜”、变成“全面阻止朝鲜‘再次’悍然进行核试验”。

华盛顿用“拉登在哪里”在巴基斯坦精心制作的“球”,被“真实的”东北亚核竞赛再次挡回到美国人的手中. 可问题是,如果美国对巴基斯坦这个“中俄”的核心战略支撑点施加的正面压力“不予以减轻”的话,那么,“中俄”恐怕连这一点都不会愿意同意。

因此,在我们看来,在朝鲜“悍然”跨入核门槛之后,从而将“日本、韩国核武装”、甚至“伊朗、埃及核武装”的问题都扔给了华盛顿之后,华盛顿用“拉登在哪里”作材料、用核威慑作工具、针对巴基斯坦、瞄着伊核问题精心制作的“战略翻盘之球”,被“真实的”东北亚核竞赛再次挡回到美国人的手中。

显然,在中国“高调”、“美日”低调、欧洲、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都在“狂敲边鼓”的背后,全世界、包括美国的盟友、都在等待美国人的选择,在巴基斯坦的问题上,华盛顿是选择继续这样玩下去?还是暂时收手?是用武力这种“不合理的冲撞”去强行翻盘,还是重新回到“两核”六方会谈的框架上来、用和平的方式、以各自的综合实力去继续耗下去,从而在“合理的冲撞”中寻找时机。

在结束今天的朝核问题之前,我们再次建议大家重新调阅9月22日的《东方时事解读》的南亚部分。我们认为,这将非常有助于理解朝鲜核试的“来龙去脉”,也非常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的讨论内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