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政府一直高调宣扬邓小平,把很多不是他的功劳安在他的头上,把很多他的错误安在别人头上,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怎样人为地拔高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恐怕都是徒劳的。看看国内国外对于最近放映的邓小平的电视剧评论,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前,国内收紧了对网络的控制,虽然大家不能骂邓小平,但是人们可以歌颂毛泽东,所以对于这个电视剧的评价,全成了对毛泽东的怀念和称颂。
邓小平上台后,很多人说是把毛泽东修建的金光大道给拆了,然后把大家拉回来,不走桥,而是跳到河里,摸着石头过河。我觉得这个话挺有道理。特别是对农村的影响,更加明显。他的政策对国家的影响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对于城市里的企业影响,很多人也都描述过,我这里主要说说他当年改开对农村的影响。
我的老家在改开前应该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正在稳步迈向农业机械化。大队里有两台75匹大拖拉机用于耕地;另外,大队还建了一个面粉厂,养猪场,鱼塘,正在筹建肥皂厂。我们大队每个生产队情况都差不多。就拿我们生产队来说,一共有30多户,170多口人。由过去的只有2-3头牛马,发展到改开时的有2台12匹手扶拖拉机,10多头牛,10多匹马或驴子。养牛养马各有一个饲养员。这两个饲养员都是生产队里有饲养经验,又德高望重,值得信赖的人。牛棚或马棚是大家饭后业余聚会的场所。使用牛或马的也是固定的人,因为都是技术活,工分和壮劳力一样。特别是赶马车的技术要求尤其高,因为一辆马车有3匹马拉,要让他们协调好很不容易,特别是一些窄路,转弯和下雨天,更加困难。青松岭电影大家都看过,应该知道车把式的重要性。大拖拉机只能在大块的田里耕地,地的两头它没法耕,于是就用手扶拖拉机或牛或马来耕。播种,运输肥料,收获庄稼也是靠手扶拖拉机或牛或马来进行。人员分工由生产队队长来安排,年轻的劳动力干重活,工分当然高一些;年老的年少的干轻活,工分低些。大家各尽所能,各尽其力参加劳动。网上很多攻击公社书记的,大队书记的文章,可有谁看到攻击生产队长的?说明生产队长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不合理,生产队的社员也不同意。
解放后,由于化肥的使用,粮食杂交品种的推广,及灌溉的普及,生产队里不仅粮食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作物种植的种类也得到了大幅改进。过去虽然小麦是夏粮的主要品种,但秋季一直把种荞麦,谷子,高梁等作为主要品种,产量又低又难吃,但是,这些作物耐旱,也耐涝,是农村可能几千年的老传统。到改开的时候,我们那里的主要作物夏季以小麦油菜为主,秋季以红薯,玉米,大豆,棉花,烟叶为主了。因为种植的是杂交玉米,需要有技术员指导,我们生产队里的一个初中毕业生经过培训,担任了玉米技术员。而棉花技术员和烟叶技术员则是外地请来的。每块地每年种什么,都是由生产队里的五大员(队长,会计,记工员,妇女队长,民兵连长,贫农代表)开会商量后报大队批准。那个贫农代表可不是摆设,一般是由队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其他那些领导都是年轻人,很多事情都是听贫农代表的。每年的小麦分配则是由大队统一规定,根据每个生产队的产量和人口来定;秋季的分配则是由各个生产队自己确定。当时小麦的产量已经达到400-600斤,玉米也达到600斤左右。
水利设施的建设基本完成,每几十亩地一个机井,由小型水渠进行灌溉。同时在容易涝的地块两头挖了河沟,以利排水。这些河沟都是冬天农闲时完成的,我们称为上河工。
改开后,大队的大拖拉机卖了,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也卖了,牲口卖了一些,剩余的分了,我记得我们家和一个邻居分了一匹马,在邻居家养,后来邻居嫌太麻烦也给卖了。面粉厂一直效益非常好,被承包给了私人,过了很多年后,因为设备老化,承包的人在旁边又建了个面粉厂,老厂就交给了大队,可能除了房子还在,设备都不能用了。公社改为乡,更为可笑的是大队改成了村,我们大队过去叫孙张庄大队,因为学校在孙张庄村。现在改为孙张庄村,所以一个村有两个意思,要说清楚,必须说明是行政村或自然村。
改开前大队里有一个诊所,里面有两个是两个村里的家里祖传的老中医,一个是大队培养的赤脚医生,但医术是赤脚医生的水平高,每次看病只收挂号费5分钱,到乡医院也是5分钱,其他的检查,药都是不要钱。改开后大队诊所散了,每个医生回到家自己开了诊所,虽然都是乡里乡亲,但费用增加了很多。到乡里或县里看病费用更高,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就在家等死,不过农村人把生老病死看的很开,从来没有什么人抱怨什么不公平,不合理。后来老中医把诊所传给了儿子,赤脚医生把诊所给了弟弟。最近几年听说村里要把诊所合并,但因为其中有利益纠纷,合了好几次,都因为矛盾,最后又分开了。
改开分地的时候,因为我们生产队的几块地远近,肥沃程度等都不一样,为了减少矛盾,每块地都按30来户分。结果本来好好的良田,每块地的中间隔开了很多小路(界河),浪费了很多耕地。马牛耕地都需要两个以上,就需要几家配合或联合,但因为农作物都是有季节性的,谁家的地耕的晚了就会有意见,特别是有时候下雨,耽误了播种,就产生了很多矛盾。有的没有牲口的只好用人拉耕地,播种。正常的天气还好,如果碰到旱灾就麻烦了,自从赵紫阳上台后,我们那里每年夏天都严重干旱。有的有灌溉设备,有的没有,只能从亲戚那里借来用,几十亩地就一个机井,大家都要浇水,轮不过来就打架,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因为浇水打架。没有或借不来灌溉设备的,只好花钱请人打个压井浇地,几天浇不了一亩地,但总比不浇好,反正没人管你,收一颗庄稼比不收强。过去一个人只要把一个行业做好就行,现在一个人什么都要会做。真正受苦的是家里没有壮劳动力的,所以农村人无论如何都要生个儿子,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需要,而是为了劳动和不受人欺负。
当时年龄小,不觉得怎样,现在看看改开的政策完全是开历史的倒车,至少使农业生产倒退了10-20年,真正是让人们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可是没有人替农民说话,没有人写文章替农民申冤,农民当时的这些苦恼和困难网上有几个人知道?
当然了,最近几年农村人过的挺好的,一个是不交农业税了,每亩地还补贴钱,农村的老人们都说胡锦涛干的不错,第二是医疗保险做的还好,第三是各种小农机械的发明,让种地轻松了许多,第四是大家都认识到分地的坏处,所以地就集中了起来,就是一户就一块地,所有的地都集中在一起,便于机械化,第五,农村人向来不怕吃苦,这几年城市里的工作机会让农村人得以大显身手。现在小麦的产量大概1000斤左右,玉米也大概1000斤左右,保持了很多年都没有太大变化。粮食产量的提高都是因为机械化,化肥和杂交种子的应用,和包产到户没有丝毫关系,如果说有关系,那只能说是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