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2024 (67)
2025 (4)
最近一直跟读润涛阎的纪实文学《直把人生付戏中》,先生对人性的分析很到位,其中有这么一个细节:玩尽了美女的佟云教授回国挑选了两个校花来美国帮他做研究,因为这个时期的佟云有美夫人陪伴,更重要的是受学校同事纳迪丝的算计,俩人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没有时间也没有胆量去吃窝边草,两个美女躲过了佟云教授的魔掌。
这两个美女,一个叫程墨,她的老公叫许哥;另一个美女叫李彤,她的男朋友叫金波。四个人合租房子,为了更好地性格互补,性的满足,他们互换角色,李彤与许哥成了很默契的一对,程墨跟着金波也终于尝到了性高潮的快乐。
四人博士快毕业前夕,打算把婚离了再结婚,可是最后时刻程墨犹豫了,因为金波不是可以共患难的人,她和李彤和许哥都是三观一致算是“一家人进一家门”,他们形成了坚固的统一战线。
从此金波处于尴尬的境地,他落得人财两空,他下了狠心要报复许哥,“这是一箭三雕:许哥本人痛苦、李彤更痛苦、程墨也舒服不到哪里去。”他们三个都小心翼翼地防备着,可是许哥还是被金波害得博士没法毕业。一次李彤搭飞机去另一个城市面试工作,回来把所有的证据都销毁,不让金波找到任何报复的蛛丝马迹。可是丢在垃圾桶里被撕得指甲般细小的纸片,还是被金波发现了,一片一片地拼凑起来。
金波这个小人的龌龊行为让我想起一段往事,刚来英国的时候跟A合租房子,A很幸运,很快就有了奖学金名额的面试机会。面试回来第二周开始天天盼着学校的来信,有一天他出去了一整天,回来问我有没有他的信,我说没收到。他不相信我,在厨房的垃圾桶甚至到门外的大垃圾桶都找了一遍。第三天他终于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我是羡慕他的幸运,同情我老公还在学费中苦苦地挣扎,但还没到嫉妒的份上,更别说恨得牙痒痒的要毁灭他的好事。
但被人怀疑了,感觉还是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不过,也可以谅解A的多疑。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俗心态的社会,只要是正常的自然人都不可能免俗,都难免会有“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只是程度的强弱,理性或非理性的差异罢了。
“羡慕嫉妒恨”,短短三个词5个字,感情却有三层递进:羡慕多了成嫉妒,嫉妒过了成了恨。
而且嫉妒往往产生在同等级别的人之间,产生在同行、同事或同学之间,当然闺蜜也不例外。一个医生不会去嫉妒一个演员;一个理发师也不会去嫉妒一个作家;一个乞丐不会妒忌百万富翁。比尔盖茨、马云那么厉害,一般人潜意识都知道跟他不是一个档次的人,觉得输给他太正常了。
于是远的崇拜,近的嫉妒;够不着的崇拜,够得着的嫉妒;有利益冲突的嫉妒,没利益冲突的崇拜。
所以越是朋友,越是亲近的人,越可能产生羡慕嫉妒恨。
《白鹿原》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有拨动人心的力量,从一个村落能反映出当时整个国家的面貌,特别是还有很多折射人性的地方。
白嘉轩娶不到媳妇,没有儿子,鹿子霖嘲笑他;后来白嘉轩有了儿子,闯了清兵营有了名声,做了族长,还因为种了鸦片挣了钱,鹿子霖心里一万个不舒服,一万个不自在。鹿子霖得从其他地方超越他,他编排自己见多识广,他做乡约,他也挣钱,开始怂恿,煽风点火,经常撺掇着族人和白嘉轩对着干,甚至让田小娥勾引白孝文,使白嘉轩丢人,让白家父子成仇。
人世间究竟有多少悲剧是熟人之间的羡慕嫉妒恨引起的?
鲁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人有一种看客心理,看客喜欢看别人出丑而自己幸灾乐祸。
文革中斗得你死我活的尽是身边的熟人,斗得最欢最痛快的是江青对王光美的报复。
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后,王光美作为第一夫人,经常随同参加国务活动。王光美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举止优雅,气质出众,迅速赢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但也因此引起了江青的妒恨。在江青看来,她才是共和国的第一夫人,但却很少有出头露面的机会。对此,一向爱出风头的江青不由妒火中烧。当年在上海滩为了争舞台主角尚不惜斗得头破血流,如今面对中国这个政治大舞台,岂有不争之理?
而且毛泽东对王光美颇为欣赏,还邀请她带着孩子到北戴河一起游泳,这更加搅动江青的醋海之波。
文革时期对王光美的批斗远远不解江青心头之恨,她决意要置王光美于死地,是毛主席批字要“刀下留人”,才有幸等到文革结束后的平反昭雪。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嫉妒心会特别强呢?这一定跟中国的文化,社会机会不均,特权的存在等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都说了: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木高于林风必摧之。所以我们为人处事没必要那么张扬。
很多人对微信朋友圈既爱又恨,大概是熟人之间的各种晒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吧。
我的朋友圈很小,而且大多是亲人,偶尔发个生活动态让亲友们放心,我简单地认为是分享,别人怎么想,那是人家的自由。在同学群里,我留意大家的动态,但几乎保持沉默,不挑动他人脆弱敏感的嫉妒心,也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卑心。
有人说中国人为面子活着,奋斗的目的不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是按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而是活出个样来给别人看,所以好多人心里的成功就是让别人羡慕嫉妒恨。我的生活跟别人无关,我为自己活着,所以羡慕嫉妒恨离我很遥远。
我也曾被阎先生说是脑残,但我真的不介意,甚至大度地理解为他心急读者不理解不明白他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风格,互相包容吧!祝安!
老闫的文章,还是很有看头的,有理有据,那怕是歪理,但也是理啊。更何况闫还翻出这么多数据,也有引经论典的,还要花不少时间去组稿和编写,用得还是重码多的输入法,难得他给文学城”繁荣”。还有,闫的作品也不是什么商业写作,纯粹是”惹”一些读者生气的,你认真了就伤肝了,你认同了或者是部分认同了,就养生了。
博主能把闫”诱”到这里来,本身说明了博主文章的魅力。至于闫是否是Loser,我相信他不是的。闫是吃饱了撑的,才有闲心和用心写大作,跟人叫板和调理读者的节气,广东人说这叫做富气。
至于拉黑和关博都是些偏激行为,不赞许。
期待博主下一篇好文,
我基本没看过闫某人的多少博文。几年前刚上文学城的时候,看过他几篇文章,感觉此人狂妄自大到神经病的地步,就此就不再看他的文章。但是有时难免误入他的博文。从他博文的多产和篇幅,我大概可以断定他没有什么正式的职业。
几个星期前,城头有篇挂了好几天的帖子,标题好像是“华二要入乡随俗”,我就点进去看了,大致是说他和LP都不懂美国的事情,所以从来不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怎么在美国生活。我真奇怪谁在自己孩子面前这样谦卑,一看作者,居然是闫某人!太可乐了!他写文章那叫一个牛气,全世界的中国人华人都不在他眼里,居然在自己孩子面前这么卑微,这也太扭曲了吧!他在自己孩子面前的卑微,进一步证实了他在美国从没有OK的工作。
这些天来,闫某人疯狂地黑川,我点进去一篇,看不下去,倒是扫了一眼他怒怼网友的留言,进而确认了他是一个老博士后。于是我就写了一句留言,大致是找不到固定工作的老博死后愤世嫉俗。然后因为他不停地黑川,我点进他的又一篇博文想要说几句,然后就发现他把我拉黑了。哈哈,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So far,我没觉得这个闫某人得罪过我。他就是一个total loser,也根本不值得我提起,更别说什么跟踪他了。他以为自己是谁啊,他值得谁来跟踪啊。凡是不同意他观点的,他就对别人破口大骂,比泼妇还粗俗,比流氓还下流,比无赖更无耻。如果不是你的博文里提到他,Wiserman 的留言里也提到他,我才不会想起这个loser来。
对不起,请不要太较真,一笑而过吧。
熟人之间的妒嫉,只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对方,而他们了解的,其实往往停留在过去的印象(还未必是真的),更看不到后来别人的努力。
所以,管好自己的生活,跟人保持距离,很有必要。
毛的故居纪念馆里的族谱记载也不承认江。
江青可是毛泽东名正言顺的夫人,不承认,只是因为江青被斗败了,如果她赢了,做了国家主席,这些人会哭着喊着把她的骨灰接到韶山安葬,说是归祖。
唉,都是势利眼呀
《白鹿原》我喜欢。主角白家轩,其实就是白家辛酸史,陕西方言酸读轩。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白就是鹿,鹿就是白。鹿子霖就是白子霖,就是讲(告白)邻居孩子的事。作者在起名上受红楼影响。《白鹿原》即白楼梦,白鹿梦。红楼是真做假。白鹿是讲真,讲原始。恰好应对原。其实就是续红楼,从红楼大地主续道白楼小地主。
眼前是苟且,远方有诗歌。相识是缘分,相处靠智慧。
唯有靠宗教不断加持,克服人性的弱点。
战胜自己,最难。
有时我盯着一条狗,看看它们是不是不嫉妒。还好,没有高出我的德行。
大部分的事情,就如同老虎在后面追赶,谁跑的慢了,危险很大,落后那么几步结果差别就很大。
而在西方,落后那么几步,差别几乎没有什么。甚至还有很不错的结果。中国的苦难环境形成了中国的苦难文化和思维,就产生人的羡慕嫉妒恨的观念。这个话题说来很长,其实和民主没有关系。
阎润涛 是一个酸秀才型的人物,把他的话当真就是傻瓜了!
说得太对了。闫大屎就是个一辈子找不到固定工资的老博死后。
但叹为观止。
印度的特权很严重,但是印度人对于等级和不平等会泰然处之。
再例如好多国家的皇权,人民都能接受。中国人是不可能接受皇权(君主立宪),“皇帝轮流做” 是中国人的观念。美国西方人对于那些富翁,高官也是没有什么感觉,而中国人则有较大的仇富心理。
中国古训叫人交友要看三个方面:直、谅、多闻,就是找朋友要直爽诚恳性格的人、宽宏大量的人、学问渊博好学的人,现在这原则依然可用。
其实想通了,陌生人可以幸运,为什么好朋友不行。我是指确实以诚相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