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萨乱弹: 劫波未尽恩仇在

(2007-01-30 00:17:45) 下一个

鲁迅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应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写过一首希望中日友好的诗。最后四句为: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讯《题三义塔》)

意思是说中日能够不计前嫌,共同努力,象兄弟一样相处。 鲁迅留学东洋,有许多日本友人,有这样的希望也是自然。况且,在近代中日关系中,日本除了侵略中国以外,也曾经帮助过中国,也许目的并不那么单纯。清末的革命党是在日本成气候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思想许多是日本转运过来的。比如,现代汉语里的许多双声词, 比如,革命啊, 政治啊,物理啊。 好像有人专门研究这个,许多很“汉语”的东西其实从日本而来。当然,从根上说,日本这些文字也是从中国汉字里面去的。

鲁迅死在1936,虽然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占了东三省,在上海也打了仗,但中日之间还没有正式宣战,卢沟桥事变是在37年嘛。 八年抗战,到日本45年投降。日本在中国的禽兽行为,苍天有眼,不用老萨罗嗦。

49以后,党为了政治经济等等需要,对日本可谓慷慨。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周边环境,无奈也好,主动也罢,也不失明智之举。此后几十年,咱们这边的橄榄枝就没放下过。到八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关系很是热乎了一阵。老萨读大学的时候,还被选中迎接陪同三千日本青年访华。当然,也不能说日本就没有这个意思。和平毕竟对双方都有好处。

但是几十年的修补以后,现实又是如何呢?老萨最近看到了一份调查数据,给了一个硬棒棒的灰色的答案。

这份调查是美国PEW CENTER 做的,时间是2006。主要是问亚洲各国之间民众彼此的看法。有兴趣的可以点这个连接看看 http://pewglobal.org/reports/display.php?ReportID=...

里面有一些很有趣也应该引注意的问题。老萨简单概括一下:

1。中日依然仇视

71%的中国人对日本反感,大概同样比例的日本人对中国持同样的态度。这个看来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不难解释,旧恨恐怕是一大原因。日本人对中国如此敌意,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是因为欠了人家的,担心别人迟早算帐?

不管怎么说中日之间的梁子不太容易化解。劫波未尽恩仇在。

2。中国人最喜欢哪国人?

冒一点来说,中国人对于其它国家基本的好感度是负多正少。对于问卷里的国家,持反感的人数通常大于好感的人数,唯一的例外是对北朝鲜和美国,将近51%的人对北朝鲜有好感。这个好像有点不太正常,也许还是因为历史,中国人比较念旧?其次是美国,好感与反感的比例是 47比43。中国对印度,也是彼此彼此,互相不感冒。有意思的是,最喜欢中国的是巴基斯坦,比例高达69%,只有很少的7%对中国没有好感。出乎意料的是,中国人好像没理人家的岔,只有33%的人觉得人家还不错,44%觉得人家不怎么的。 要说巴基斯坦可是中国的铁杆儿,历史上帮过中国不少的忙。当然, 巴基斯坦也得过中国不少得好处。不知道怎么的, 巴基斯坦的笑脸碰上中国人的冷屁股了。不会是中国人把巴基斯坦、印度弄混了吧/

3. 中国人自我感觉最好。

中国人94%觉得中国好,5%的觉得不怎么样。单看这个数字也没什么问题。可是, 同别国的数字一比较,就会发现咱中国人自我感觉最良好。 比如,日本人只有77%的人觉得日本不错,22%的人觉得不怎么样。

94%并不一定代表咱中国人都特别爱国,如果将来国家有难,光汉奸恐怕也不止这个5%。我倒是觉得咱中国人能多一些自我批判精神。一个能够自我反省、解剖,自我更新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有希望的民族,而不是非等自己病入膏肓,外族欺负到家门口,才狂喊什么最危险的时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