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画帝
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
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张大千敦煌之行的创举,是为“吾民族艺术上,另辟一新境界,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因此,从张大千的临摹作品中,也让更多的中国人充分领略到,中国文化有着多么丰富博大的瑰宝。
第一部分
1949年香港,为毛泽东画《荷花图》(5)
作者:文欢 |
为感谢李宗仁,徐悲鸿亲自出面为李宗仁求画,同时自己也精心绘制了一幅奔马图一并相送。张大千的这幅荷花图高3尺、长6尺,非常精美,难怪李宗仁得到这两幅精品后高兴极了,一段时间里逢人便说他得到了两件国宝。
像这种为朋友解难、为探索艺术铺路而尽力,张大千认为是义不容辞的。但与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甚至还有误解的政党打交道,给他们的领袖作画,还是让他有些心惊肉跳。有幸为新中国的“元首”作画自然是件值得荣幸的事情,可张大千在兴奋之余却又隐隐有些担忧,他预感到这幅画也许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他今后的命运。
事实上,这一直觉相当准确,果然在他日后想去台湾定居时,被国民党政府以“亲共人士”为由而婉拒,“罪名”就是“曾为毛泽东献画”。人生的命运实在是难以预料,艺术作品为所有人所喜爱,而艺术家则要承担艺术作品之外的种种莫测命运。
几天之后,也就是1949年的三八节前,何香凝特意派人到张大千寓所送来了一幅她精心绘制的《梅菊图》。画作本身倒没什么,因为画梅画菊一向是何香凝所喜爱和擅长的题材,她还喜欢画松、狮子和老虎等物,皆因这些东西能体现出高雅的气节,能借以抒情明志。倒是画上写的一首七绝诗:“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故犹存傲雪心。独向天涯寻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是颇耐人寻味又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是很直接地劝大千要审时度势,安排好自己的归宿。题款为:“大千大法家雅教,三十八年三八妇女节,香凝诗、画,命醒女书之。”
张大千注视此画良久,把画轻轻地卷了起来。
几天之后,何香凝便离开香港回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时也把张大千的《荷花图》送给了毛泽东。据说毛泽东非常欣赏这幅画,并把它挂在了自己居住的中南海房间内珍藏。后来,又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所收录。
1949年的4月,张大千也偕徐雯波回到了成都西郊金牛坝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