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4)
2019 (1)
我们的儿子王骁明于1995年4月出生在日本。在他刚满两岁时,他的母亲回到北京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孩子也回到北京,他只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幼儿园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就又随我回到了日本。回到日本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突然发现孩子说的中文已经是日本式的中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如何教孩子学习中文的问题。
怎样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条件下,对一个4岁的孩子施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对他采取见缝插针、滴水穿石的办法。首先,我要求他见到我后必须讲中文,随后我又将从国内带去的识字卡片全部挂在墙上,每天教他10个字左右。在我每天做早饭时和他每天晚上睡觉前让他复习。无论我的学习研究工作有多忙,都尽量保证他的中文学习时间。几个月后,我感到他的中文水平停止了滑坡并有了一点进步。经过我们父子的共同努力,1999年10月,儿子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在日本仙台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第三届日中友好中文演讲大会上获得了优秀奖。
善用多种方式促进孩子学习
1999年圣诞节前夕,我带他去了加拿大同他的妈妈团聚。由于他生活在父母中间,对他的中文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我们坚持要求他在我们面前必须讲中文。我和爱人也经常讨论怎样才能教好他中文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向他讲述学习中文的意义。为了让他尽快掌握自学中文的本领,在他4岁时,我们对他开始拼音教学并教他如何使用字典。随着他中文水平的提高,我们又开始训练他的写作。每逢过年过节或遇到长辈生日时,他都会给国内的亲友写信祝福。
当然,在孩子学习中文时,同样遇到过记不住,从而导致对中文没有兴趣并开始厌学中文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这时应该想到,孩子记不住的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整天在幼儿园或学校根本没有中文环境,让他们记牢一点中文是何等的艰难。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后,采取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抓住孩子喜欢玩拼图和乐高玩具的特性,自做教具,在小纸片上用毛笔写上汉字的偏旁(每张小纸片上写一个)和字,就是把一个汉字根据结构拆开写,和孩子做拼字游戏。另外,我们还经常在家里或在车上,和孩子玩组词的游戏。我们还千方百计为他创造中文语言环境,如:为他准备了孙敬修主讲的《孙悟空》录音带、《海尔兄弟》、《蓝猫淘气三千问》等光盘。孙敬修主讲的《孙悟空》非常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无论是在车里,还是在家里,只要一放上这个录音带,他都听得全神贯注,时常我们和他说话他都听不到。这套录音带是儿子的最爱,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听。同时,我们还抓住男孩喜欢看战争片的特点,为他买了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的电影光盘,他都非常喜欢看,每部电影都看了好几遍。通过看这些电影,不仅训练了孩子中文的听力,而且还使他对祖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家长的认识和付出是必要的
我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儿子现在的中文水平已经达到了出口成章、能理解比较难的文章、能达到独立完成中文数学应用题的水平。通过对儿子多年的中文教育,我们体会到:孩子的中文学得好与坏,关键在于家长。作为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学中文有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学习中文不仅是让孩子们仅仅会说中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文这个语言工具去学习、吸收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使之能够继承发扬。
在对孩子学中文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就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常常有身边的中国家长问我们:“为什么你们的孩子中文说得那么好?”我们只能简单地回答:“是我们的付出换来的。”但又有谁知道,我们为了孩子能学好中文而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呢?由于我过去是学日语的,刚来北美时一句英语都不会,我非常渴望能在家里有一个英语环境,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是为了孩子的中文学习,我放弃了这个机会,我们始终在家和孩子说中文。有不少家庭在闲暇时间里,几家人聚在一起,大人打牌、聊天,孩子们则在一起玩,而且大都不说中文。我们把这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孩子,留给了儿子的中文学习。孩子本应坐校车去上学,但校车绕路而行浪费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时间让他在家学习中文,然后开车送他上学,在路上让他给我们复述读过的儿童经典故事。孩子的中文水平就是通过这一件件看似细碎的小事而有了提高。作为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中文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体会和感触。要想让孩子学好中文,家长一定要勇于付出、锲而不舍,同时开动脑筋,采取滴水穿石、循序渐进、趣味教学的方法。我们要向广大生活在海外的家长说:只要用心,你的孩子也能行!
我也是学日语的。我会常来你的搏客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