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飘尘

一生豪情扫江湖,剑气曾为社稷初。飘落米国不老心,尘埃散尽无汉楚
个人资料
一剑飘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N.

(2024-06-08 23:34:23) 下一个

很多事情值得记录,但是懒得写。提到懒,我们都会认为是体力上的懒惰。其实,真正的懒惰,是脑力的懒惰。脑力上懒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体力上的,可能是数量级的差别。绝大多数人都会完成一天内的体力活动,因为这些体力性质的活动,往往都是生存的必须。但是,一天内有多少脑力劳动是生存必须品?脑力活动是奢侈品。人类宁愿花钱买物质层面的奢侈品,消费。也不愿意消耗脑力,享受精神层面的奢侈品。因为懒惰。

N.必须写。因为她曾经追求过我。

这一说,还是我刚刚来洛杉矶做生意那段时间。我们的公司在同一个街区。本来也是不认识的,我本身不和华人圈来往。其实,我除非必要,基本不和任何圈子的人来往。所以,最终基本都只剩下了生意场上的朋友。主要也是懒,懒得交往。过去曾经有国内朋友问过我,美国比中国好在哪里?我说,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对于我来说,就是在美国可以躲在小楼成一统,不管那些家长里短。

后来,我开始做蜡烛。当初是给99 cents stores供货。这是我第一次和大超市做生意。因为这家超市的采购是公开的,他们每个星期都有固定的开放日,任何人想销售产品都可以过去,只要说明你想销售的是什么,他们就会安排相关的采购和你谈。这真的是非常好的采购方式。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我很喜欢。

N.也做蜡烛,开始,我们都是从中国进口。所以,就知道了彼此的公司。后来,我有一次缺货,就电话她,问是否可以拨一个货柜给我。她同意了。但是价格不低。都是行家,我知道她给我的价格比99 cents贵了不少,但我缺货,也只得接受。

后来,我去给她送支票,见了面。

她当时还非常漂亮,可以看得出来,年轻时非常漂亮。那个时候,我们还都是人到中年,彼此都是意气风发。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谈不上朋友。因为我实在不愿意跟人做朋友。

后来,我接手了一个客户的蜡烛厂,成为美国本土的蜡烛生产企业。而她依然做进口。接受蜡烛厂的时候,我特意把她请去。当然有炫耀的成分,因为那个厂很大,有专用的铁路轨道运液体蜡。

然后,她就对我热情了许多。约我听音乐会。

她比我大几岁,中国一所名牌大学毕业。根据她的说法,她是毕业以后,利用工作机会到美国出差,然后留下来。在她那个时代,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据她说,也是非常辛苦,因为没有像我们这样在美国读书的过渡时期,所以开始就是给华人老板打工。那个时候,多数华人老板都是台湾人。她说,台湾老板很抠门。

她多次向我表达好感,最后她姐姐(也在她公司工作)直接就跟我说,N.喜欢我,希望能有更多共同的时间,可以一起创业。但是我没有接受。

最重要的原因,那个时候,我还在婚姻中。而她也显然不是那种只想玩玩的主。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在美国从打工到创业,中间经历的男人,那种阅历不要太多了。我甚至都搞不清楚她看中我什么。因为我很坦白,那个工厂也是有贷款的。是我的客户自己给我的贷款。

说起来也很好玩,我第一次服务这个客户,就搞砸了。当时给他们提供玻璃瓶,蜡烛用的。徐州的工厂提供的样品非常好,但是后续质量却出现很大问题。当时每天一个货柜。第一个货柜来了以后,生产线上就出现玻璃瓶炸裂的现象。后续海上,还飘着十多个货柜。

我承担了责任。把所有玻璃瓶都送去垃圾场。不仅亏了所有钱,还得掏钱请垃圾公司扔垃圾。当时我就破产了。所以,我有过破产的经历。那个时候,我曾经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当时就是想,这下又得找工作去了。

我不喜欢找工作的那种感觉。那总会让我有一种,被挂在猪肉摊上卖的感觉。我从来不喜欢。

原来我只认识那个客户的采购经理。但是通过这个事情,那家工厂的老板知道。他特意让他们采购经理找我过去面谈,然后对我说,你继续供货,去找好的工厂。

我说,我没有钱了。

他说:我们预付款。

我说,我真没有钱了。

因为一般预付款,也就是象征性的,最多就给你30%了不起了。玻璃瓶又不是现在英伟达的AI芯片。

但是他说:我全额预付款。

我都惊呆了:还有这么傻的老板?我已经搞砸了一次,他竟然给我更优惠的条件。

但是正是我搞砸了,我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没有跑路!所以,他相信我。

所以,到他要退休的时候,就找到我,要我接手他的工厂。

突然想到前几天,那个做塑料袋的台湾老板,想给我30%股份,然后要我接手他的工厂。现在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因此,我几乎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了一少部分,就接手了蜡烛厂。

这些我都跟N.讲了。

后来,彼此都忙于自己的生意,特别是后来我又出售了蜡烛厂,就失去了联络。

这次想到写她,是因为这个星期去她的公司取货。我们现在就是一个贸易公司了,所以都是local取货。有一家供货商缺货,就把我们的订单推荐给N.的公司。

我开车到了那里,就觉得人生真的像是停滞了一样:这不是N.的公司么?果然,连公司的招牌,还都是原来的。

这一说都多少年过去了!

进去以后,竟然看到她姐姐在开叉车。她姐姐也是非常能干,只是英文不好。不过十多年前,我倒是没有看过她开叉车。当然,在美国这种小企业,老板亲力亲为非常正常。

她姐姐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才说:稀客啊,怎么今天有空过来?

坦白说,我还蛮尴尬的。曾经也算得上个企业家了,按照N.当时恭维我的话:在美国领导几十个员工的工厂,不是企业家是什么?

现在成了送货司机。

不过,过去这几年,我的心理建设已经很成功了。

所以,我就直接说,是来取货的。

彼此寒暄了几句。当然,也问了N.的情况。她姐姐说,N.今天人不在。

这让我如释重负。

然后,似乎无意地补充,N.去另外一个仓库去了,这个地方太小了,十年前N.又买了另一个更大的仓库。

“要不,我电话她回来?不是很远。”她姐姐很热情。

我当然说不用了,说我拿了货,还得去送到超市。赚辛苦钱,时间紧。

离开后,我就想,要是N.见到我,会不会后悔当初对我的好感呢?当然,我心里也假设了一下,要是当初我答应了N.,应该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性格决定命运。而我们的性格其实与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息息相关。我们这代大陆出来的留学生,共同的特征就是都经历过70、80年代的贫穷,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都不太会走到借高利贷的地步。总会为自己的未来,留下足够安全的储备。这是为什么,即使N现在不缺钱,她的姐姐还是开叉车。能省一个员工,她们就绝对不会多浪费一分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魅力野花 回复 悄悄话 我们都爱听N的故事,期待啊。
一剑飘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上下一层楼' 的评论 : 不是写的真实,本来就是真事啊。lol
上下一层楼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实
雪中梅 回复 悄悄话 欣赏了,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