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

介绍云南文史,讲述自己的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成功皇帝的流氓生涯:刘邦评传 序

(2006-11-16 19:08:50) 下一个


        中国政治史这本厚重的著作,其中很大的篇幅是由流氓撰写的,而刘邦用他一生的经历证明流氓不仅仅是打闹市井或混迹江湖的角色,而且可以成为一代开国之君。
        历史学家萨孟武《水浒与中国社会》首章首节第一句话就这样说:
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帝位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力,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
      其实流氓争皇位而且能取得成功,除了无所顾忌,勇于冒险之外,还有许多因素,把这许多因素如实反映出来的,首先是司马迁。司马迁为刘邦君臣的流氓行为作了生动的记载,但他很难理解这一伙人打出天下并最终拥立了一个既无累世之资,又无德行的刘邦坐天下的原因,所以他一连问了两句“岂非天哉?”
       在司马迁的时代,没有“流氓”这个词。“流氓”这个词产生于清末的上海。我在作《流氓研究》时,对旧上海所谓“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的特性作了归纳,得出流氓有十二个特征的结论,即:
生于贫穷,缺乏教育;不务正业,交游结伙;勇于冒险,残忍狠毒;无视礼法,不择手段;奸诈善变,厚颜无耻;锐意钱权,作威作福。
        具有这些特征的人,自古及今遍及朝野,所以“流氓”虽是后起的词,但流氓一类人却是从来就有的,而一部《刘邦评传》,其实就是这十二个特征的注脚。
        《刘邦评传》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来自《史记》、《汉书》、《汉纪》、《资治通鉴》和《华阳国志》,少数来自《西京杂记》、《殷芸小说》和其它史著。这当然是从来研究秦汉史和刘邦的人所依据的资料,但由于对史料掌握有多有少,考证有深有浅,所以同一件事,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举例说,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评论叔孙通:
        叔孙通之谏易太子也,曰:“臣愿伏诛以颈血淤地。”烈矣哉!夫抑有以使之然者:高帝之明,可以理喻也;吕后之权足恃也;留侯、四皓之属为之羽翼,而诡随者惮高帝而不敢竞也。通知必不死,即死而犹有功,何惮而不争?呜呼!以面谀事十余主之通,而犯颜骨鲠也可使如此。上有明君,下有贤士大夫,佞者可忠,柔者可强,天下岂患无人材哉!匪上知与下愚,未有不待奖而成者也。
        王夫之所评论的这件事,载于《通鉴》卷十二,那内容是刘邦累累要废刘盈的太子位而立刘如意,叔孙通宣言以死庭争,王夫之看到这里就作了上面这些评论。其实,同是一件事,《史记·留侯世家》却分明记载刘邦对叔孙通的谏诤“佯许之,犹欲易之。”叔孙通的言语并未打动刘邦。因为王夫之并未看到《留侯世家》这一记载,所以,他这通精彩的议论其实是无据之谈。
再以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为例。《史记·高祖本纪》载:项羽既死,刘邦以鲁王之礼葬之,“泣之而去”。对此,李长之说:
        司马迁在一篇的末尾,善于留有一些余韵,令人读他的作品将毕时还要掩卷而思,或者有些咏叹似的。我们只捡最佳的例子说一说吧:如《项羽本纪》最后写项羽死后,各地皆降,独鲁不下,直到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项羽是一个重感情的人,鲁人对他的忠诚,可以稍慰他的寂寞,而始封鲁公,终葬鲁地,颇有一场大梦的感觉,刘邦和他对敌了这样久,泣之而去,也颇有到了大限,恩怨俱消,而项羽之可爱的人格永远在人心怀之意。所以这文字结束得太好了!
        刘邦的确在项羽墓前洒下泪水,然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泪呢?司马迁没有说,但他在《史记·汲郑列传》却记有这样一笔: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遂(逐)郑君。
原来,刘邦对项羽无与伦比的忌刻,在这一篇里,才被司马迁道破,故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为羽发哀》对此评论:“怨毒如许,哭之何为?”显然,李长之并未读到《史记·汲郑列传》这一记载,否则,他不会发那样的感慨。
        除以上所举之外,还有许多例子,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总之,要准确地再现并评论刘邦,首先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以《史记》为首的一批史籍,要对全部重要事件和细节都作考证,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我至今没有发现一本透彻研究刘邦的著作。
        据我所知,项立岭、罗义俊合著的《刘邦》,七万六千字,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此书出于“评法批儒”运动的需要,以刘邦为“法家”代表人物,因而在史料的运用上不求客观,在评论上更是牵强附会,甚而强词夺理。 近年出版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虽有所考证,但不深入全面,而且它从现代社会的竞争需要出发,专注于“谋略”一路,博引兵法、黄老之术等等,这样加油添醋,遂使此书既不成学术专著,又不像小说,因而对于想认识一个较为真实的刘邦的读者,似无多大助益。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的李开元所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算得上是近年研究秦汉之际的力作,然而此书研究的对象是以刘邦为首的“军功受益阶层”,并非纯然的刘邦研究著作,且其中以很大篇幅讲“法统”,这样穿凿附会,结果使该书质量大降。此外刘邦演义之类,顾名思义,那是小说,属于文学范畴,与我的研究没有关系。
        对刘邦进行较为集中研究的,多半是断代史著作,其中翦伯赞《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研究较为突出。翦伯赞此书著于三十年代,其明显的缺点在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一开始就把刘邦定位在“地主阶级”之列,从而全面加以否定,然而翦著也有若干猜测,可以启发后人继续进行研究。吕思勉所著,注重考证,而且对秦汉的文化背景了解较深,因而论点平正,然而也有若干粗疏之处,比如对于极重要的“白马之盟”,他由于未细致地看书,因而以为不是事实而轻易放过。
        对刘邦的一时一事作考证、评价的书,古往今来很多。有名的比如王夫之《读通鉴论》、赵翼《廿二史箚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梁玉绳《史记志疑》、张燧《千百年眼》、杨树达《汉书窥管》、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白寿彝《史记新论》、吴恂《汉书注商》等等。这些书或论据确凿,或论点精辟,往往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主要由于未能对刘邦作全面考察,或未能全面阅读有关刘邦的相对全面的记载,因而常有穿凿。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遂打算在细致深入研究《史记》、《汉书》等史著的基础上,博采众史家的考证成果,引用诸家评论并作对比,而后加上我自己的意见,撰此《刘邦评传》。
        《刘邦评传》提醒人们注意三个问题:在中国,流氓政治源远流长;流氓手段几乎战无不胜;研究中国历史,必须研究流氓。最后交待一点:刘邦的流氓政治,只不过是中国流氓政治的初始阶段,正如庄子所说:“其始作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初稿既成,经老友xxx君题名为《成功皇帝的流氓生涯:刘邦评传》,一语破的,在此致谢。

                                                                                        2001年12月20日于鹿城东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sesame45 回复 悄悄话 “氓之蚩蚩”才是中国史上流氓始祖吧!
如同女人喜欢坏男人,所谓好人能人--萧何、韩信、诸葛亮,
也是喜欢被流氓笼络地。
“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不过是匹夫之勇,社稷江山是用来装饰自己的,他得了天下会比赢政好么?
“大丈夫生当如此”的刘邦,奸诈狡猾、刚柔并重,虽武功不如楚霸王,文治还是不错地!试想,如果当日得江山的是蒋公,是不是中国人民能少冤死n千万?呵呵
刘邦、刘备、毛泽东……,都是具备超级智慧的super流氓。。
虎啸南山 回复 悄悄话 何谓流氓?何谓君子?
看问题不可瞎子摸象,
手段和策略本身就是尔虞我诈,但不是流氓。
沈漓 回复 悄悄话 边兄果然才俊!
”《刘邦评传》提醒人们注意三个问题:在中国,流氓政治源远流长;流氓手段几乎战无不胜;研究中国历史,必须研究流氓。最后交待一点:刘邦的流氓政治,只不过是中国流氓政治的初始阶段,正如庄子所说:“其始作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振聋发聩,一语破的!从刘邦开始,把小巫写好,最后把大巫写透,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功莫大焉!呵呵!
叶韩 回复 悄悄话 很多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不喜欢袭人,我也是。记得读过的一片文章中说,生活里像袭人这样的往往能“混”得比较好。细心观察一下周围还真是那么回事。
人品和世人眼里的“成功”根本就是两回事。
在高中时学过《鸿门宴》后写了篇作文同情项羽,鄙视刘邦。现在想想真是很幼稚的。人爬到了那个位子在一普通百姓的标准去审视除了幼稚只能说是幼稚。像刘邦那样出身寒微的人最后能君临天下,说他是流氓政治的话,这流氓政治也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不过这样一个人如何能使张良韩信这样的旷世之才心甘情愿地辅佐他呢?我没读过多少史书,如果能在边城秀才的文章里找到答案将是一件快乐的事。
前年胡乱翻一本讲张作霖的书,觉得此人若早生几百年,说不定也是刘邦之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