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

介绍云南文史,讲述自己的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西舍路知青碑记

(2011-04-04 20:41:21) 下一个
西舍路知青碑记 艰危困顿,天之所以砺英才也,此一语道破千古英雄来路,于西舍路插队知青亦然。 西舍路,明清称江外,盖其距县城楚雄虽仅百余里,而山重水复,鸟道幽远,更有永盛江之波涛阻隔,往还多艰,故称。降至民国,改称西舍路,永盛江亦改称礼舍江。而礼舍江者,红河上游也。 西舍路全境居哀牢山上段,林莽横云,大有原始之态;彝汉耕牧,不乏太古之风。岁月悠悠,百载几如一日。忽于公元一九六九年春,有楚雄一中老三届知青二百八十余人跨江而至,插队安家,此乃西舍路历史空前绝后之盛事,干部村民,莫不讶其异也。然则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乎让房舍、备农俱、送鸡猪,划菜地,使之三三两两,自成一家,自耕自食,谓之知青户也。 知青也,农民也,因其缘而相会也,从此同甘共苦、相师相学而日渐水乳交融也。一年二十四节气,或冒雾露,或顶烈日,或冲风雨,或履冰霜,七尺之躯,常与天地阴阳相接。砍柴背粪,点豆播荞,凿渠耕田,插秧割稻,舂米磨面,榨油采叶,凡当地农活,无不为之。山居者打核桃于峻岭,谷居者榨蔗糖于江滨。农闲则出民工,秋收则送公粮。筑董家坝于山间,建水电站于渠下。青黄不接之际,面有菜色;秋收满场之时,鼓腹而歌。病卧在床,火塘度其温暖;打跳村边,明月献其清辉。思乡也则泪洒山椒,相聚也则歌舞停云。至若清风明月之秋夜,落花流水之春日,举酒赋诗者,亦往往有之。嗟乎,苦也如斯,乐也如斯。其苦者,人生之砺石也,其乐者,生命之所欲也。非经大苦而不知真乐,此人生之真谛也。赖此三年磨砺,我舍路知青骎骎乎接于英雄之道,此又始料所不及也。 知青之路既艰,回城之后亦难,然则西舍路知青永记三年之路,愤发图强,建设家园,服务社会,各领风骚,贡献不菲。其间有廖愿军者,先为驻外参赞,后入籍美利坚,为公务员,身处他乡,旧情难割,遂捐资十万元,倡建西舍路知青碑,以志不忘。余也当年插队闸上凹子者,感其美意,毛遂自荐,输诚献愚,草纂此文,奉献西舍路知青,与乎干部村民,并为三年磨砺之纪念云。 边城秀才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于鹿城东山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