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继秦桧给岳飞定罪莫须有之后,又一个奸相栽赃当朝大员案

(2012-03-16 20:26:41) 下一个
众所周知岳飞被杀元凶巨恶罪魁祸首就是高宗,像岳飞这样的人物,绝对不是一般的诬陷可以陷害的了的,如果查无实据,不可能成案,而事实上岳飞的案件的确查无实据,如果没有高宗的默许,岳飞是不可能被杀头的。也就是说,高宗是支持杀岳飞的。以当时的政治形势,岳飞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很有可能击败金军并成功接回被掳的北宋皇帝,而这是高宗所无法接受的。

高宗前期重用岳飞是为了保护南宋的偏安,但岳飞走得太远,这就不符合高宗的意图了,因此极有可能是高宗暗示秦桧对岳飞采取的行动,这一点世人并不清楚,但秦桧清楚,所以当遭到韩世忠质问的时候,秦桧的回答很简单:“莫须有”,这三个字完全可以直接从字面理解为:“不须有”,也就是说不需要理由。为什么不需要理由,因为秦桧明白这是皇帝的愿望,一切都是走过场而已,秦桧这样回答韩世忠其实是狭天子之威,同时又非常含蓄,不露马脚。等于是告诫韩世忠不要多管闲事。要知道高宗的意图是最高机密,任何泄露的人都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秦桧也只能暗示,作为朝中两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他们的对话中隐隐约约透漏一些背景也是也是完全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的。当然,这样的暗示也只能在非常隐秘的场合讲,是绝对不能见光的,所以韩世忠余怒未消却也无可奈何,他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韩世忠说不能服天下可没说自己不服,翻译为现代语言应该类似于:“不须有?你可以这样对我说,可你怎样对天下人交代啊?”也只有这样解读才能完全符合上下文的关系。当然秦桧根本就不需要顾及天下人的想法,因为他有强大的后盾。

当时秦桧给岳飞定罪莫须有之后,由于秦桧狭天子之威,有皇帝背后撑腰,举朝莫敢异议,成功堵住了众人的嘴。而这次温给薄定的罪呢?徒增千秋笑柄,别说贩夫走卒都不相信,连三岁小孩都说服不了,直接作废,成为诬陷栽赃忠臣孝子的铁证。

由于苦无证据,奸相不好亲自登台宣读,搞不好秦桧二代的尾巴就原原本本露了出来,因此千拉万扯由别人承担身败名裂的风险来宣读忠臣孝子的罪状,内容荒诞不经,罪证愚昧可笑,兹录于下共群友赏之:

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事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中央十分重视对王 立 军事件的调查。这次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是鉴于王立军事件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中央从当前的形势和大局出发,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

原来罪状就是用人失察错用王立军而已,这能算是罪状吗?人事任免本来就是行政行为,既不违反党纪也不违反国法,顶多也就是个玩忽职守、用人不察,用的着动辄就免职出重手毒手把别人往死里整吗?

这个秦桧犯了以往那个秦桧都没犯的低级错误,因为他把皇帝、整个国家、整个党都连带给骂了。错用了一个人上司领导就要被严办?这不就是封建时代尤其是秦朝时期的诛连制吗?用的那个人有罪,连带他的上司同僚下级都要连坐同罪?莫非温是在说现今党的政权是用秦法残暴虐民的暴秦封建政权实行连坐诛连同罪制?当今皇上是对天下实行严刑峻法苛政重税的秦始皇?当今皇上是善于玩弄权术,一昧用阴谋家所惯用的“法术势”来打压臣下,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的暴君嬴政?现政权已使天下之人苦暴秦久已?现任奸相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奸相骂了当今圣上是暴君行诛连也就算了?温干嘛把太上皇一块骂了?陈良宇、陈希同、成克杰都是太上皇用的人,太上皇何止用人失察、用人不当,太上皇用了贪官千万个遍及神州各地。薄用了一个人失察就是免职?那么太上皇用人失察用了贪官千万个遍及神州岂不是要像刘瑾那样千刀万剐凌迟于市曹,百姓争食其肉?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于是派李信及蒙武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奇怪?秦始皇用人失察派李信伐楚导致秦军损兵折将出现重大伤亡,好像比薄重用王的结果要恶劣得多,为何秦国不把秦始皇废了另立新主?为何秦国宗室元老不废了秦始皇?或者把这个用人失察的罪人五花大绑效法法国大革命的模式像路易十六一样送上秦国的断头台?

朱元璋四子朱棣于1399年起兵造反,率所属北军首先在真定战役中击败耿炳文的30万大军,但老将耿炳文很快稳住了阵脚,用顽强的防守将战役拖入了相持战。而这时,明朝建文皇帝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派李景隆替换耿炳文,主持讨伐燕王的战事。消息传来,朱棣竟然高兴的手舞足蹈,当场向身边将领们做了以论证李景隆是草包为主题的长篇报告,事实也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首战先拿朱棣的老窝北平开练,以五十万大军强攻只有几万守军的北平,居然猛攻一个月毫无收获,反而被城里守军反扑打退了几十里。其实此战明军曾有数次机会破城,明军先锋翟能几度攻破北平城墙,可李景隆却妒忌翟能将得大功,慌忙鸣金收兵,以至战机稍纵即逝,终使明军困顿于北平坚城下。李景隆的无能表现给了朱棣集合主力部队反扑的时间,朱棣集结主力部队向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发动猛攻,本来明军打的不错,多次打退朱棣的骑兵冲锋,可初上战阵的李景隆竟被战场上的血腥情景吓破了胆,连夜拔马狂逃,害得五十万大军全做了北军的刀下鬼。可笑的是,败报传来,建文皇帝居然赦免了李景隆的罪过,反而又给了他六十万大军,与朱棣的十万精骑在白沟河展开会战,结果李景隆又一次在关键时刻上演逃跑大戏,导致六十万大军再次落得全军覆没的结局,朱棣乘胜追击,相继占领山东多个重镇,若非明朝将领盛庸等人浴血奋战,阻击住朱棣南下,恐怕"靖难之役"在当时就提前结束了。两场大战,报销明朝一百一十万精兵,李景隆的草包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可笑的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建文帝依旧对李景隆"赦而不究"。李景隆一个人就报废了建文帝一百一十万精兵,建文帝岂非用人失察?为何建文帝、李景隆都没被追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奸相已经是不可一世了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今上皇帝有必要出面牵回自己家的狗了,管管自己臭名昭著的温九千岁,否则江山易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