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與友網話:瑞士的治國、平天下理念

(2010-06-26 10:25:44) 下一个

瑞士是成功的國家經驗。內陸山地,小國一個,卻擁有三座全球意義的大城市,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常踞舉世最高生活質量地區的榜首。但奇怪的是,網上竟時現自恃大國心態者,國土分明已成窮山惡水,卻對人家小國百般瞧不起,標籤一個資本主義,便自然諸惡莫赦,未僅不學,自己也沒好好照照鏡子。這樣強為大國,無論如何聲稱崛起,怎樣自我感覺再好,復有哪點長進的希望呢?

朋友中有位瑞士的小夥子,因老婆愛北美,他娶妻隨妻,離開老家,定居異域。這青年人性情開朗,愛吃愛說笑,跟他聊天,就像進了瑞士的碧水藍天,言談間不時透出他故鄉的冰雪聰明,並且口惠同時實至,每逢相叙,大家邊談邊分享他的香滑巧克力。他這一代,是勤勞工作又懂享受生活的小資,已不同他們父母那代人,很多曾跟風學美國的嬉皮士,對建制不乏牢騷,但與美國的老哥大姐,又不太一樣,有他們自己的風格和氣質。瑞士的嬉皮士到處流浪,似乎也髒髒的,但看清楚,是化了妝,拌相故作粗獷。進出電梯,總是禮讓,請人先行,仍然十足的淑女紳士。瑞士兩代人有別,但同樣泛出一種獨特的品格和教養,民風之醇,那麼自自然然,是想要作假,也假不來的那種。

瑞士這小小的國家,才四萬平方公里,國民七百萬,比中國最小的海南省面積稍大,人口卻更少,竟是由廿多個邦國組成,原來就是聯合國,多語言,多族群,多宗教,然而學會和平共處,因為覓得長治久安之道。瑞士聯邦,上設總統,本只為象徵,名雖元首,代表國家,然僅屬權力核心的七位機關部長中的一位同僚,無特權,不連任,一年一任,一切大事,皆交由邦聯委員會七人共議共決。委員會及國會兩院的成員,由多黨制競選產生,不過普通公民,對地方政策乃至全國國策,擁有複決、表決、否決以及創制之權,其體制實為直接民主。

瑞士有廿六邦或半邦,中譯另作州。其實邦非州,亦不同省,國有憲法,各邦也各有自己的憲法,邦法不亞于國法。國家大憲,精彩在賦予聯邦政府很少權力,真正權力多保留給眾邦自行立法訂策,由各地公民投票執行。以量計,瑞士僅如中國一最小之省,但走進去一瞧,是廿六個邦,國中有國,離開邦境,可以異俗,語言、宗教、教育、法律、規例、政治,容許各行其當是,就是沒有一個東西叫做「分離主義」。

憲法規定,瑞士為永久中立國,避免加入政、經、軍的聯盟承當行動責任,故雖位歐洲的中心,卻不入歐盟。她不拉邦結派,但仍然朋友遍天下,以中介者身份,活躍國際場合。聯國,維和,世貿,經合,歐安,核安,都少不了她。國際組織的總部,紛在瑞士落戶,其中有世貿,紅十字會,聯國第二大辦事處。瑞士外交,得之中道,真箇做到吾道不孤,邦聯之國本身團結,更能貢獻天下太平。

瑞士歷來多是非,原為久戰之地,羅馬帝國鐵蹄,蠻族掠奪,諸侯相鬥,宗教權爭,狼煙四起,其土反日成旋風眼裡的寧靜中心,故此現在能以富裕國土,文化古都,世界花園,地靈人傑,聞名于世。瑞士小國,竟成大國氣象,因其雖治小國,反而如烹大鮮。造錶,製藥,理財,事必一絲不苟,小事能忠,大事亦忠,這種專一認真的精神,用到政治上,終日久見功。政治上瑞士得益于其特殊的政體,採自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家加爾文所設計的共和制。「共和」即共襄公事,由私而公,匹夫匹婦都有責。他們人民認為,國家獨立,主權在我,體現乃在民權,首先訴諸每個公民的自主與尊嚴。由國家再到天下,廣為人際國際一切的關係,起點是在于每一位個體,被尊重,被關心,而不是被代表。能夠讓每個公民,都莊嚴地代表他自己,這才產生可自豪代表他們的國家,也才有無不大同之天下。

(此篇得益于網友稚雨先生《瑞士联邦国,理区、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什么?》一文。讀者如欲多知道一些瑞士,請回看該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