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不穿僧衲的佛寺對聯

(2006-09-05 10:57:55) 下一个

見一說兄介紹不穿唐裝的佛教,我想,何不順便把他曾錄下的普濟寺楹聯,也試試換個便服看看?那幅聯語原是: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依空假中立一乘行

用白話簡單加以表示,上下聯可以這麼說:
認真地聽,細心地想,切實地做,生活自自然然不含糊散漫,聚焦清晰起來了.
一切現象,一切語言,及一切不停留在現象與語言外表的認知,通通都成為能如實反映世界並實現自我的智慧人生.

現代生活,表面像是多姿多彩,其實賺錢忙,花錢也忙,到底為誰辛苦又為誰忙?何來快活又何來忙?生活其實是怎麼一回事?絕大多數人模模糊糊,失去了焦點,有五光十色的生命,但都不清不楚.人似說話響亮,聽卻不曾聽清.人似主意很多,想卻未有想明.人似動作敏捷,盡是一掠便過的點水蜻蜓.人生五花八門,然而失掉清晰的焦點,豈不是白忙一場麼?想要擺脫困境,路徑並非太難,只要先好好學會認真地聽,細心地想,切實地做,生命輪廓,應將會漸漸呈現眼前.

聚焦有目標的生活,不是憑放言、猜想、躁動可以達到.聆聽、思惟、勵行,才會令生命不浮泛,知所依止.喊個口號,舉個理念,立即拼搏,那不叫有目標.生命真諦,是由多聞、深思、修養中長出來的東西,不是張口伸手討取的東西.長出了有根有本的東西,做人才有依止,非一味靠你自己費勁把持.

依止者有本有根,生命扎實.扎實不過是生命的起步,生命還需充實,豐盛的生命,仍當有花有果.生命的果實,需有營養,人生果實的養液,是智慧,在智慧覺悟下,人生才會開花結果.智慧的養液,來自生活,包括了經驗現象、語言觀念,及超越現象、語言的一切,即覺悟的意義、真理.現象,語言,意義,真理,待適量又有機地組合成為無漏無缺的整體,這叫智慧.當智慧正恰如其份,世界才會如實映照出來,而自我才會真正實現出來,這時候的人生,才堪稱為有果實的人生.

把僧衲裁成時裝,佛法的空假中,換上了現象語言意義真理,寺聯實質,或已不同,非再是僧衲了.不過這一現代外套,仍然可以穿在有實修的佛弟子身上,並不因無寬袍闊袖,就不成其佛弟子了.同一無衲袍感的裝束,即由聆聽、思惟、勵行以扎根,從經驗、觀念、覺悟以結實,無非也是應景的便服,襯身的共法,適合耶、穆、猶現代各教信徒.即使無宗教的信仰尋求者,如予試穿,相信也一樣好上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