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收藏的清代瓷器所想到的

(2007-08-05 16:14:47) 下一个


不小心得了两件清代瓷盘,如获至宝,好不得意。

清代的东西,古物呀,通常都是躺在博物馆里,或者传承在这里的殷实人家。一个穷留学生,当年只身渡洋,手提一只箱子,兜里几片美刀,都是为了眼前过日子的,生活像浮萍一样,漂来漂去,连根底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古董继承下来?如今淘得比祖母年龄都大的宝物,自然是乐呵呵,喜洋洋。

在国内,祖上留下的古物还是有的,可惜我见都没有见过,在文革的时候都毁了,我奶奶只留了几个生活必需的瓷具。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大肚子的青花瓷瓶,它们能幸存下来是因为一只装着陈年的荞麦粉,奶奶每年都用白白的荞麦粉做几片黑黑的荞麦粑。据说,荞麦的凉性很大,而且越陈,凉性越大。我们家的荞麦粉,因凉,食用量很小,因陈,而显得珍贵。青瓷瓶又得益于荞麦粉而得以生存。另一只青花瓷瓶被我奶奶用来装芝麻米粉,这也是我们家少不了的东西。每年,我奶奶都要亲自做几斤这样的米粉。印象中这粉做起来特别费工夫,米先要浸泡,时间要恰到好处,然后到锅里用大火炒,最后在乡下带来的石头磨子上碾。我奶奶右手握着石磨上的木柄,转动着磨子,左手一小把一小把地往磨孔里添加炒好的米。我小时候就眼巴巴地等着米粉从磨缝隙里被碾出来,尝尝那第一碗米粉的滋味,那香呀,至今没有美食能敌。我奶奶每年都要为此忙碌好几天。

当我得到清代瓷盘的时候,不由触景生情。如果我把那一对青花瓷瓶带出来,如今也是古董了,既有家传的价值,也有对奶奶的深情。可惜,移民意味着连根拔起,另起炉灶,传世的古董也要从头收集,憾。这两件清代的瓷盘仿佛是对我的慰籍,能不喜上眉梢?

在国外,通常能查出古董的身世来历,欣然,查查看。

查到的第一篇文章就给我泼了一大盆冷水,让我大吃一惊。据文章说,这类瓷器是中国专门用来出口的,还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外销瓷器,其质量粗糙,数量巨大,泛滥于欧美的古董店,却难以成交,所以这类瓷器不值钱。听起来像在说中国今天的廉价产品,不觉只冒冷汗。继续查其买卖的价格,果然不是太贵,清代的东西有时候比欧美名牌瓷器还便宜,与其古董的身世极不相配,不胜唏嘘。

其实,当时的中国瓷器的水平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出口的瓷器可不是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靠牺牲资源和环境,而是靠领先的技术。另外,古人出口瓷器很牛气,最好的东西不出口,恭给皇上或留着自己用,满足内需,多余的才出口,平庸的东西才出口,不象后人,都是拿最好的产品廉价满足外需,多余的才给内需。古人,牛。所以说外销瓷器的质量粗糙,可能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可那些瓷器在当时的洋人眼里都是高品位的追求呀,如今怎么落到这个田地呢?

中国瓷器的外销在唐朝就开始了,但大量生产仅供外销的瓷器应该是在清朝。当时很多外商到中国签合同、下订单,中国的厂商根据订货合同上规定的器型、尺寸和图案来生产,这类瓷器全部用于出口,完全没有内销,故名“外销瓷器”。因为是外商来订购,外商就会提出要求,按西方国家的要求和习惯来制定图案和器型。于是除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外,瓷器上出现了西方的风景人物、静物素描、圣经故事等。也产生了高脚果盘、西式水罐这些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常用的器皿。

在清代前期,中国瓷器是西方国家本地陶瓷所不能比拟的器皿,收藏中国瓷器是时尚和荣耀,更有贵族到中国定购表现家族的甲胄纹章。纹章瓷因为其多为贵族、皇室成套订制,他们不仅出高价,质量要求也最为严格,是外销瓷中最为精美的,这类瓷器至今仍然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清朝后期,平民化瓷器大量涌现,图案主要是传统人物和花鸟虫鱼,人物不是清朝时期的长辫大褂,而是古代的才子佳人,但图案整体又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仿西洋珐琅画法,色泽鲜艳、华丽夺目。因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瓷器中不曾有过的玫瑰色和玫瑰花,这类瓷器又被称作“玫瑰系列”,又因相当一部分图案含一个描金的园环,也被称作“玫瑰环”瓷器。玫瑰系列瓷器出口的量大且时间跨度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独特的风格保留至今,人们只要一说起玫瑰系列图案,就能了解其风格含义。当时的出国主要是通过广东的海运,瓷器在景德镇烧制,白胎瓷运到广东后,就地加工上彩,随即装船出海。因此这种风格的图案也叫“广彩”。

“玫瑰系列”瓷器的大量出口,泛滥成灾,以至于这类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分道扬镳,彻底走下了神坛,成了廉价的代名词。我收集的两件瓷盘就是典型的玫瑰环瓷器,百年后也只有百余美元的价值,低于百年前美国自己制造的劣质陶器。

玫瑰系列瓷器出口到欧美的形式是通过下订单,很像我们今天盛行的贸易方式。外商拿着设计好的图纸,找到一个厂家,要求生产一万件米老鼠形象的玩具,价钱嘛,当然是廉价的,至于这个玩具在欧美市场上卖多少钱,外商的利润是多少,这些都跟生产厂家没有关系。当然,品牌跟中国的生产厂家就更没有关系了,在市场上它叫迪斯尼,不叫“熊猫”。

玫瑰系列瓷器出口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品牌,外商也没有为这类瓷器冠上一个西化的品牌,因为那时候的“中国瓷器”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比外商自己的品牌响亮多了。这一点上与今天的外贸有明显的不同,但销售方式却基本雷同,没有中国商人来到欧美开发市场,而是把自己的品牌恭手交给了别人,于是中国瓷器的命运就不在国人的手里了,丧失了自主权。如此这般,玫瑰系列今天的结局就是注定的了。

我会好好保存我收集到的玫瑰环,它是中国外贸历史的缩影,是个悲剧的产物,而且这个悲剧在今天依然重演着。玫瑰环,我等待你鲤鱼翻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希望小放的古董可以翻身。长知识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