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门外汉看美国拍卖行的热闹

(2007-09-21 07:49:44) 下一个


在我居住的地方,有条繁忙的交通要道,道路两旁见缝插针似地拥挤着商店、车行、学校、银行和餐馆。两年前,路边的一片旧房子推倒了。几个月后,一幢很气派的建筑在原地就建好了。美国这地方,除了城市的中心,基本还处在地广人稀的状态,所以即使是很气派的建筑,也没有必要建成高楼大厦。这幢新建筑也就一层楼,但其古希腊的建筑风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每次开车路过这里,总难免好奇这建筑到底是来做什么营生的。过了一段时间,门外的霓虹灯打出告示“东方地毯大甩卖”,哦,原来是卖地毯的商店,我并不需要新的地毯。又过了一段时间,霓虹灯里的告示变成了“东方地毯拍卖会”,哦,这里不仅卖地毯,也拍卖地毯。

我见识过地毯拍卖,滑稽得很。那是在一个若大的拍卖行里,稀稀散散地坐着十来个客人,一群工人一件件地展示着地毯,拍卖师嘴里念念有词,把数字说得飞快,价格也飞快地往上走,到了一个很高的价钱,拍卖师把数字高声地重复几遍,没有人再认价,就成交了。感觉这里的地毯都是价格不菲的名毯,这寥寥可数的几个人也都是一掷千金的豪客。半个小时后才看出这里面有猫腻,原来大部分地毯都拍给了几个并不存在的虚拟客人,台下的客人实际在跟这几个虚拟的人物在竞价,你投的价超过了卖方想要的价,就卖给你,否则就卖给那些虚拟的人,等于收回不卖了。用这种哄抬的方式来提高价格,说穿了,这是欺骗性的营销手段。我不需要地毯,更不需要到那里去上当受骗。

不久前,有朋友来告诉我出售和拍卖地毯只是他们营业内容的一部分,他们在地产拍卖和古董拍卖方面更负有盛名。我曾经写过《旁观美国房屋拍卖》,但还从来没有看过美国的古董拍卖,而我对古董有与生具来的兴趣,于是我有意走进这幢建筑,重新认识它。上星期正好有一场古董拍卖会,给我提供了了解它的机会。

拍卖会要持续两天,开拍前有几天的实物考察时间。这次拍卖的内容分作瓷具、古玩、家具、油画、珠宝、银器、钱币、邮票等几个大类。我去参观的时候就见展厅里人头攒动,常常传来顾客对物品赞不绝口的声音,这个东西真漂亮,那个东西真考究,好不热闹。工作人员忙着应顾客的要求,把锁在展柜里的物品拿出来展示并讲解,我也乘机饶有兴趣地听,凑热闹嘛。我看到很多人都带着放大镜对古董的细节反复查看,我看到一对夫妇对古董家具特别有兴趣,拿着皮尺、手电筒和放大镜,把抽屉都搬出来,对一个五屉柜里里外外地考察,同时打电话咨询。我是来凑热闹的,可人家是内行,在看门道呢。

我感觉到古董这行当,行道很深,我在里面转了几圈,也没有品出个门道来,弄不清楚哪些该看,哪些可以忽略,我干脆决定只看我喜欢的,仔细一看,大部分古董我都喜欢,瞧那些珠宝首饰,让人爱不释手呀,可是我一窍不通,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算了,只看我能够一知半解的吧,那就看油画和中国古董。

在我的一篇文贴里,我提到过外销瓷。这里,我看到了大量的玫瑰环彩瓷,除了盘子外,还有花瓶、大碗、茶具、小碟子等等,但都是千篇一律的粉彩装饰,估价果然都不高。这类瓷器卖不出好价钱,但中国的家具却很受人青睐,一对清朝时期的座椅,已有明显的破损,但来察看的人络绎不绝。其它的中国老式家具也很受欢迎,家具的式样很像小时候家里的旧家具,刻龙雕花,异常亲切,估计在今天中国的城乡,这类家具依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着,一旦有了闲钱,人们或许就用廉价的宜家(IKEA)家具来替换它们。我琢磨着,出口这类旧家具,比生产出口新家具划算多了,既不破坏自然资源,也不造成环境污染,是一举多得的生意机会呀。我这么一算,心里一阵激动,终于找到生意机会了,呵呵, 我要发财了。

在艺术品拍卖区,一眼就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放在我们家的空墙壁上正合适。看签名,居然是“襄阳米芾”。这个,这个,这个不太可能,米芾给后人留下了一些书法作品,都是价值千金的国宝,画迹仅有一幅《珊瑚笔架图》流传下来,收藏在故宫,更是价值连城,难道海外藏有未知的米芾山水画?仔细看,画法不像是名家的,画框是文革时期典型的中国工艺品黑漆木头。拍卖行对这幅画的介绍上说它是清末民国初的作品,敢情米芾老先生北宋时的一觉,睡到民国时醒了。呵呵,我算看出点门道了,这古董里有假货。也是,真米芾不会到这旮瘩来。

后来看到一幅毕加索的画,呵呵,这也一定是假货了,瞧那幼稚的画法,能是名家吗?问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他哈哈大笑,这当然是真迹,如果是假的,包换。这又让我大跌眼镜,真是外行看热闹,开口就让人笑。鉴定真伪得有真本事,不能像我这样凭空捏造,汗。

还看到一幅画,是现代作品,却是拍卖行估价最贵的物品,比毕加索值钱。我不再信口开河了,小心观摩,谦虚请教。原来这是视觉绘画鼻祖匈牙利的Victor Vasarely的代表作之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本次拍卖会上的明星,将有来自世界各地买家的竞争。工作人员还向我介绍了其它几幅明星油画,其中一幅我非常喜欢,画的是个朴实而美丽的村妇,我捏捏钱袋,勉强够上作品的估价。我在拍卖品的目录上重重地作了个记号,作为我的重点关注对象。

次日,拍卖会正式开始,我到的时候,拍卖大厅里的座位已所剩无几。工作人员介绍,拍卖会还将第一次通过eBay的实况转播,在全球同步拍卖。坐在拍卖大厅里的多是本地顾客,这回要面对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买家,难免激烈竞争,不禁面面相觑。

首先拍卖的是古玩和瓷器,物品一拿出来,来自eBay的买家们就先声夺人,起价就远远高于拍卖行的估价,让本地的顾客目瞪口呆。我注意到头十几件物品,基本上都如数落入eBay的买家手里,大厅里的人基本无人应价。座在我前排的一位女士,是专门来买瓷器的,本来是志在必得的,现在却连连唏嘘。她用手作手枪状,比划着:“疯了,疯了,他们疯了,我居然没有出价的机会。”。我看到她后来咬牙标下来的几套法国LIMOGES的瓷餐具,都高于估价的一到两倍。那对事先作过仔细研究的夫妇,则空手而归。

这还不是最激烈的,最惊心动魄的竞争来自油画等艺术品。进入油画类物品拍卖的时候,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几乎倾巢出动,每个人都用电话联系上事先约好的买家,这些买家将用电话联络的方式参加竞争。一时间,大厅里的、互联网上的、电话上的,各路买家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应价声此起彼伏、争斗惨烈。那些电话竞价的顾客比eBay上的买家更牛、更财大气粗,个个不甘人后,他们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贵重油画。一幅上世纪的,由一名美国画家画的7X14的小油画,以高出估价的20多倍价格成交,连拍卖行的工作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在竞价超过10倍后,就把它作为特贵重物品保护了起来。 Victor Vasarely的作品也以数倍的价格成交,那价钱足以买幢我住的房子。前面说到我钟爱其中的一幅油画,还自不量力地掂了掂钱袋。实际上,那幅画一出场,其起始价就超过了最高估价的两倍,最后被电话买家以超出五倍的价格购得,我只能望画兴叹,看着美女离我而去。倒是毕加索的画没有出现意外,在估价范围内成交。

在美女离我而去之后,下一幅是个不引人注目的油画,估价只有600美元。拍卖以通常的一半价格,即300美元起叫,人们还没有从刚才的激烈竟价中回味过来,没有人理会这幅画。拍卖师只好把价格降到200美元,人们仍然在闹轰轰中对此无动于衷。

这太蹊跷了。我连忙去读拍卖品的介绍,上面说是1886的作品。1886年,还是清光绪年间呀,那一年朱德才呱呱落地,毛氏可能还没有结婚,更没有毛泽东的事,那一年左宗堂去世、中国割让缅甸、台湾建省、发生大足教案……,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也是一个遥远的年代。那画上正是一叶帆舟,仿佛在惊涛骇浪中闲庭信步、笑看云卷云舒,好逍遥。好画。

“100美元”,拍卖师再次降价。

我怯怯地举起来手中的牌子,并祷祰:“好画呀,等作者死了就值钱了。”拍卖师又喊了一遍价,没有人应。“那就属于你的了”,拍卖师一锤定音,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旁边的人提醒我“那画家早就死了”,哦,死了也才这个价钱呀。呵呵,在我手里是不可能升值了,没有关系,放在我家的客厅里,好看的。

…… ……

此刻,我坐在客厅里,客厅的一方正挂着这幅“风雨小舟图”,一边欣赏,一边写这篇记述小文。正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横批:“缘来如风”。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