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 Bruno 买了一本法文版的中国旅游指南。这本书确实很实用,除了介绍中国各地的风景人情,更重要的是书上罗列了经济实惠的旅馆,便宜的交通方式,还有详细的时刻表。有些资料我在网上都没找到。但中国毕竟发展太快,情况千变万化,老外呢,又比较教条,凡事照本宣科,吃了不少苦头。
在北京,他们一定要找书中介绍的一家卖旅行包的小商店,不肯去就近物美价廉的家乐福。结果打了计程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地址,却根本找不到商店;去毛主席纪念堂,朋友介绍的时间和书上不同,而他们却对书本深信不疑,若不是我一再坚持,到了那里刚好吃闭门羹。
去北京以前,我让他们多带一点现金,用起来方便。但西方人很少有带大笔现金逛街的习惯。他们说书上列出许多银行可以用信用卡取钱。结果带了两张卡就去了。头两天跑了几家银行都不能提钱,朋友说经常还有机器吞卡的现象,这才慌了神,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赶快换了一万块。
中国人向来好客,父母更是如此。看到远方来了客人,帮他们找便宜的旅馆,请他们吃饭,找车帮他们安排在北京的旅游,帮他们定去各地的机票,还找外地的朋友接待他们。然而外国人独立性很强,他们并不愿意事事都替他们安排包办,我们认为好玩的地方他们并不一定也感兴趣。他们愿意自己上街随便走走,吃点小吃,和小贩讨讨价。我对父母说:“和外国人打交道最简单了,把这里的情况和他们讲清楚,然后由他们自己选择。愿意吃什么,去哪玩,怎么去,由他们自己决定。不用事事包办,这样大家都轻松。”
我们一行三人参加了去云南的旅游团,我从小到大从没如此被瞩目过。不是因为我突然变得羞花闭月了,全都是因为旁边这两个老外。
路上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和上厕所。吃饭十人一桌,第一天上来,同一桌上几个大汉,菜转一圈就所剩无几了。我们三人吃得嘴不露齿,加上他们用筷子不熟练,一顿饭连半饱都不够。第二天我马上适应了环境,把多年在国外养成的斯文一扫而光,集中精力,做到“稳,准,快”,自己吃带帮他们加菜全不耽误。早上自助餐,大家一拥而上。我从没像此时这样庆幸自己身材矮小,钻来钻去,极占优势。
上厕所的问题比较严重。老外没见过这场面:蹲坑,没隔板,气味冲天。 Felix 带了八瓶消毒剂,从厕所一出来就用它擦手擦鞋,才一周就差不多都用光了。每当他们抱怨,我就开始 “忆苦思甜”:“我小的时候,胡同里的公厕怎么能和现在相比!”回加拿大后, Bruno 老是和我开玩笑:“我现在一进厕所就不想出来,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尽管碰到了不少困难,但三周的旅行依然留给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桂林的山水,丽江的风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还有数不胜数的美食。。。 Bruno 一回来,就说要去学校学中文,两年以后再去中国,还打算到阳朔去教法语。是呀,有谁能否认那是一片如此充满诱惑的美丽的土地?